?

試論普通高中寫作教學的序列

2010-06-09 09:41沈國全
新課程研究·作文教學 2010年2期
關鍵詞:普通高中

沈國全

【摘 要】文章首先梳理了古代、近代在寫作教學序列方面的研究,然后依據高中生身心發展規律,參考腦科學、思維科學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螺旋線”式高中寫作教學新序列。即“以寫作主體身心發展規律為準繩,以‘表達能力培養為主軸,以寫作過程、寫作技能為經緯,以寫作時間(年級)、空間(寫作場所)的變化為進程,以寫作主體的生命拓展為旨歸”的訓練體系。每一訓練點的安排都有章可循,它們連接起來就是一條“螺旋線”。

【關鍵詞】普通高中 寫作序列 “螺旋線”式

一位基層學校的高級教師在給筆者的來信中寫到:

能否考慮編寫我區統一的寫作教材,哪怕簡單一些也可以。這樣我們心中也有一個大方向,也便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操作。

那么,怎么統一?統一什么?如果要統一,就必須高度概括和抽象,否則,怎能符合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學生的需要?同時,又必須非常具體,否則又如何“便于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操作”?“統一”很難,而“統一”中最難的是“什么時候該寫什么,哪些先寫哪些后寫”,即“序列”的安排。但是如果不能盡快給出一個可操作的序列的話,就意味著有許多教師與這位教師一樣連“大方向”都沒有。

寫作教學,說到底是教學生寫作。那么,從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角度來說,寫作到底有沒有可能存在一個科學的或者說接近科學的序列呢?

先不急著回答這個問題。先談談什么是“序列”,簡單一點說,什么是“序”。序,形聲字。從廣,予(yǔ)聲,指“堂屋的東西墻”,因“廣”有“房屋”義,故序從廣。由本義引申指“排列的先后”。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先后之序”的文化觀念。如《禮記》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宋人唐庚(北宋元祐間人)說:凡所以正其位,進其治,作其事,制其食者,莫不有先后之序。這種文化觀念認為,宇宙自然原本就有一定的秩序,因此人類文明也有一定的秩序。如宋人衛湜《禮義集說》卷54引方愨的話說:天地有上下之位,四時有先后之序,禮之道如斯而已。

“禮之道如斯而已”,作文教學應該也“如斯而已”。如果我們承認確實有那么一個“序列”存在,那么這個“序列”到底是什么?它究竟在哪里?

一、前人對寫作序列的探索

首先,寫作教學的序列指的是什么?從教師教的角度是指怎樣安排三年的寫作教學任務,通俗一點說,即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從學生角度來講就是先學什么,后學什么。

1.我國古代關于寫作序列的思考。

我國古代除《文心雕龍》等少數幾部專著外,很少有系統的寫作理論闡述,自然也缺乏對寫作教學序列的系統闡述,但有一些關于寫作發生、寫作能力成長的零星表述出現。

《九章·惜誦》開篇的名句:“惜誦而致愍兮,發憤以抒情?!笔俏覈糯鷮懽骼碚撝小鞍l憤”與“抒情”說的源頭。它對寫作教學的啟示就是,應該培養學生憂國憂民的廣博情懷,引導學生介入生活,干預生活。這是隨時都要做的,而且是首先要做的。筆者曾探討過“寫作——人生”互動訓練法,即依據此理論。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有一段記載:“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笨鬃釉谶@里排出了“文——言——志”的順序,他是把語言的書面化訓練放在第一位的。從現代思維學關于語言與思維的關系來看,這個排列也很科學??鬃由踔翆θ绾翁岣摺把浴钡乃浇o出更具體、干脆的策略:“不學詩,無以言”。近來許多所謂的思維訓練法,應該都是延續著孔子的思想。

《論語·憲問》中記載了孔子所稱道的子產外交辭令的制作過程:“草創之”、“討論之”、“修飾之”、“潤色之”。這也是文章制作的一般程序。西方寫作教學的“過程論”近年來隨著對外漢語寫作的開展而在國內漸有流行趨勢,似乎是新的東西,實際上早在孔子那時就已經理清楚了,只是已無從知曉孔子是如何具體開展教學的罷了。墨子從實用的觀點出發,提出了寫作的三原則:“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边@三原則已觸及到寫作的材料來源、作者的生活體驗和寫作目的等問題。許多關于寫作的“積累說”,應該可以在這里發現知音。

劉勰在《文心雕龍·體性》中把文章風格歸納為八種。他說:“若夫八體屢遷,功以學成?!庇值溃骸鞍梭w雖殊,會通合數;得其環中,則輻輳想成。故宜摩體以定習,因性以練才?!备鞣N各樣的風格雖然表現形態不同,但彼此融會貫通就能體現出一定的寫作原則,關鍵在于“摩體以定習”,“因性以練才”,即從模仿各種風格中來確定適于自己學習的方向,順著自己的性情和氣質來鍛煉才能。這應該是后世“模仿——創造”說的濫觴。在《文心雕龍·總術》中劉勰認為“文場筆苑,有術有門”,這是中國古代寫作理論上首次用最為明確的語言肯定寫作規律、技巧的存在。他認為“才之能通,必資曉術”,而要掌握寫作方法,就必須全面深入學習研究。

姜夔的《白石詩說》大都是講作詩方法的,他在書中論述自己的作書宗旨時說:“《詩說》之作,非為能詩者作也,為不能詩者作,而使之能詩,能詩而后能盡吾之說,是亦為能詩者作也。雖然,以吾之說為盡,而不造乎自得,是足以為能詩哉!”姜夔這段話頗能代表重視法度、技巧研究者的苦心,也反映了掌握法度、技巧的三個層次,是清代“入格——合格——破格”說的先聲,而近世汗牛充棟的所謂“寫作教程”,采用列技法逐項訓練的方式,應該就是秉承了這個路數。

關于文體的研究,中國古代論述雖多,但發展緩慢。最先“體”的內涵并不確定,或指風格,或指體裁。而對體裁的分類,標準也頗雜亂,或以功能,或以形式,種類繁多,莫衷一是。到了清代,開始有了對各類文體本質的辨析,已經有了詩詞曲的比較,戲曲與詩文的比較,詩歌與散文的比較,史傳文與小說的比較等。但直到在梁啟超先生的《作文入門》一書中才見到關于“記述文”、“論辯之文”等按寫作的表達方式劃分的文體概念,也才有了我們今天慣常使用的記敘文、議論文等文體的訓練方法、訓練程序方面的闡述。

2.近代以來關于寫作序列的陳述。

近代以來,隨著現代學校制度的建立,面對分學段的集體教學,官方頒布的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常常會對作文教學序列給出建議或要求。我所見到的關于語文的最早的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是1902(光緒二十八年)頒布的《欽定中學堂章程》。在這部欽定的章程中,作文教學是有的明顯序列的。

第一年 詞章(作記事文)

第二年 詞章(作說理文)

第三年 詞章(學章奏傳記諸體文)

第四年 詞章(學詞賦詩歌諸體文)

這個序列,今天看來仍是科學的。前兩年為基本的文體寫作,第三年為應用文,第四年為文學作品寫作?;镜奈捏w寫作,先記事,后說理,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這在皮亞杰的發展心理學中已得到證明。在基本文體寫作掌握之后,一偏向實用,一偏向文學,實現寫作的兩大功能,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或走向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做好銜接,都是非常正確的選擇。1963年5月頒布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細化了高中各年級的訓練目標:

(1)高中一年級寫作教學要求。

掌握比較復雜的記敘方法,培養記敘、說明、議論綜合運用的能力。注意記敘復雜事物時能夠詳略得當,條理清楚,用詞造句正確;并能夠適應文章內容的性質,配合運用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法。

第一冊 在閱讀和寫作中,著重學習比較復雜的記敘文的選材和組織。

第二冊 在閱讀和寫作中,著重學習比較復雜的記敘文的剪裁、布局和議論、抒情的配合運用。

(2)高中二年級教學要求。

培養比較復雜的議論能力,理解和掌握論證的方法和步驟,注意概念準確,判斷嚴密,推理合乎邏輯,能夠有理有據地發表意見。

第三冊 著重領會典范的議論文用詞造句的準確、鮮明、生動。在閱讀和寫作中,學習各種論證方法。

第四冊 在閱讀和寫作中,學習議論文的篇章結構和歸納、演繹的運用。

(3)高中三年級教學要求。

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各種表達能力,掌握比較復雜的議論方法,注意觀點正確鮮明,材料充實可靠,論證嚴密,語言簡練。

第五冊 閱讀和寫作訓練,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一,掌握論證的各種方式。

第六冊 閱讀和寫作訓練,進一步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一,掌握論證的各種方式。

1990年頒布的《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有各年級不同的寫作要求。這些要求,較1963年版體現了人們對寫作發生的順序有了更復雜的認識:

(1)高中一年級。

寫作能力:①繼續培養觀察認識事物的能力,養成練筆的習慣,能較好地選擇和組織材料。②寫一般的記敘文,線索清楚,能根據內容的需要,運用說明、議論等方法表達中心思想。③寫一般的說明文,能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使用準確明白的語言和各種說明方法。④練習寫一般通訊報道、調查報告等。

(2)高中二年級。

寫作能力:①作文講究構思,條理明晰,語言順暢,有一定的寫作速度。②寫一般的議論文,論點明確,論據比較充分,能運用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一定的邏輯性和說服力。③繼續培養寫記敘文的能力,能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把對象記述得具體生動。④練習寫一般書評、影視劇、劇評和計劃、總結等。

(3)高中三年級。

寫作能力:①能比較熟練地運用記敘、說明、議論各種表達方式,寫一般的記敘、說明、議論的文章。②能寫常用的應用文。

時間又過了20來年,人類的腦科學、思維科學、語言學研究都有了進展,那么在此基礎上的中學乃至高中寫作教學的序列應該怎樣安排呢?許多人在探索,也在不同的場合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但大多是沖著高考而去的。那么,我們是否可以跳出高考,從更廣闊的視野來思考這個問題呢?

二、安排高中教學序列的依據

1.高中寫作教學基本的訓練任務。

我思考問題的方式是逆推法,或者叫著“由遠及近法”。首先,什么是“作文”,人一定需要作文嗎?“作文”一詞,或者是動賓結構,即寫作文章;或者是名詞,即書寫出來的文章。所以,作文其實就是書面表達,是人類外部言語行為中的書面言語。人類外部言語包括兩部分:口頭言語、書面言語。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人如果缺乏書面表達能力,生命就缺失了一半。所以說,寫作從本質上來說,是生命的拓展。越熟練的寫作能力越能帶來越精彩的生命空間。所以,寫作能力之必要毋庸諱言。

那么,對于一個成熟的生命來說,到底需要哪些寫作能力呢?這又要從生命體的生存方式上加以區別。如果是專業寫作工作者,如作家、報告撰寫者等,其生存的支柱是寫作,那么,他所需要的寫作技能很明確,即其所從事的職業寫作所需之能力,如虛構能力之于小說家,推演辨析能力之于理論家。對大多數人來說,寫作是生存所需的諸多非職業能力中的一種,需要在不同的場合,為滿足不同的功能而使用。而人類要想實現更有效地溝通、交流,就必須具備若干基本的寫作能力。那么,這些能力有哪些?分別是什么?這又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回答。從功能上來說,要掌握現實所需的實用文的寫作,如書信(手機短信)、簡介、發言稿、便條、合同、工作總結、計劃等;同時,一些人還會有個人抒情言志的需求,所以,也要會寫作一些諸如詩歌、散文類的抒情文字。從寫作所使用的表達方式上來說,又可包括議論、說明、記敘、抒情、描寫。當我們需要通過文字表達情感的時候,我們寫出來的東西是抒情文;當用文字講述或轉述一段經歷時,我們寫出的東西被稱作記敘文;當我們在某些場合對人、對事評頭論足,記錄下來,就是議論文;此外,我們還會寫些簡單的說明性文字,以便介紹自己或某個物品、某個程序、某個道理等。這些寫作,許多時候還會受到時間、空間限制,因此,在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寫作規范之外,還要具備受限寫作(限制時間、空間)的能力。這些知識都是現代社會對一個高中畢業生的基本要求。無論你是升入高校,還是踏入社會,上述能力都是一個人日常生活的基本保證之一。

總結一下,我們可以從社會對高中畢業生寫作能力的要求角度,梳理出一名高中在中學應完成的訓練任務:

這幾者的關系如上圖所示成階梯形。所以,從寫作最基礎的訓練來說,應該是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等基本表達能力的訓練。將人物的經歷、行為或事物的發生、發展、變化表達出來的語言手段,即為敘述;所謂描寫,即描繪、摹寫,是對表達對象的特征、狀態作具體、形象、生動的描摹、刻畫;抒情即抒發感情,是作者或文章中人物抒發主觀情感的表達手段;議論,即說理、評斷,是作者通過事實材料及邏輯推理來明辨是非,闡發道理,表明見解、主張的一種文字表達手段;說明,就是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對事物的性質、形狀、用途、成因、結構、功能、特征等加以解說和介紹。熟練地掌握這些基本能力,應該是大學前的中學寫作教學的基本任務。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幾種基本寫作能力哪一個先練,哪一個后練,道理在哪里?

2.找尋較為科學的寫作教學序列。

如果我們認可寫作的本質是生命的一種拓展的話,那么,我們就還要從生命體本身的發展(即身心的發育、成長)來找尋較為科學的序列。

(1)從腦科學角度。

在《腦的功能——將研究結果應用于課堂實踐》一書中,美國科學家Patricia Wolfe認為學習就是建立神經網絡的過程。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在腦的皮層上建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量神經網絡來儲存信息。這些網絡是如何形成的呢?Patricia Wolfe認為,總的來說,腦是通過如下三種方式形成了這一網絡的:通過具體的經驗、表征或者符號學習以及抽象學習。而這三者構成與年齡對應的三個層次,即由小到大,我們逐漸掌握了“通過具體的經驗、表征或者符號學習以及抽象學習”的方式。如果將其與我們剛才討論的寫作基本能力對應起來,應該是這樣的:

通過具體的經驗←→簡單的、零星的敘述、描寫、抒情、介紹性說明

表征或符號學習←→有條理的、完整的敘述、描寫、抒情、說明

抽象學習←→議論、事理說明、議論性抒情、高度概括的敘述、復雜的描寫

關于年齡的對應,Patricia Wolfe只用了模糊、感性的語言來表述,如在談論“通過具體的經驗”來學習時,使用的語言是“你還是一個小孩子”,這應該是指學齡前;“表征或符號學習”時期,一定是在掌握了一定的表征或符號后才可以進行的,所以,應該是具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之后的,相當于小學高年級以下?!俺橄髮W習”時期,作者所用的語句是“你已經長大了,父母不再帶你到動物園了,也不再買動物圖畫書給你看了”,所以,應該開始于六年級以后。作者沒有給出更具體的年齡界定,可見這個問題的復雜性。不過已經可以讓我們對學生學習能力(包括寫作能力)的發展層次有一個較清晰的認識,也就便于我們給學生安排合適的學習任務(包括寫作任務)。

(2)從思維科學角度。

思維科學的發展同樣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朱智賢、林崇德先生的《思惟發展心理學》一書中指出:中小學生掌握邏輯,從小四到高二,其能力是逐級提高的,概念也好,判斷推理也好,其發展的階梯都是十分顯著的。林崇德先生在《發展心理學》一書中進一步指出:從初二開始,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經驗型水平向理論型水平轉化,到高中二年級,這種轉化初步完成,這意味著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趨向成熟。這些結論都可以為我們安排議論文的寫作教學提供依據。這本書里還對學生作文的對象、內容做了研究,實驗所采用的題目是“記一個熟悉的人”。結果發現,中小學生作文的對象是以同學為主;但隨著年級的增長,親人和老師的比重逐漸下降,而同學和親友的比重逐漸升高;從初三開始,那些為小學生所注目不到的,如鄰居老太太、學校工友之類非親非故,亦進入心坎,成了非說不可的“熟悉的人”了。

另一方面,從個案分析來看,“老師”和“同學”二項,小學生寫的是現任老師和當前同學;而中學生筆下卻是過去的老師和以前的同學居多,高二只有一人寫現任老師,二人寫當前同學。從寫作內容看,也很清楚,中小學生關心的學習,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內容的重心也是隨之而發生轉移。小學三年級以生活為主,寫到親人、老師,是把鏡頭對準關心其生活的;小學五年級的鏡頭是轉向學習,談對自己學習的幫助;初二考試起了質的變化,鏡頭所指的是品德;高二也是以品德為中心,但已多半偏重于性格,把品德又作了升華。這項研究為我們命制作文題目、安排簡單或復雜的記敘、議論序列提供了依據。

林崇德先生的《發展心理學》一書中還對高中生個性的發展做了研究。他認為,高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必須明確自己個性的主要特征,開始考慮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時候,所以,一切問題既是以“自我”為核心而展開的,又是以解決好“自我”這個問題為目的的。這種主客觀上的需求使得高中生的自我意識獲得了高度發展。而高中生自我意識地發展對于其形成穩定的人格特征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這個結論有助于我們關于學生思想深度教學的序列安排。

三、“螺旋線”式的高中寫作教學序列

學生的作文無外乎內容與表達兩方面,上文我們依據腦科學、思維科學、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最新研究成果基本摸清了學生高中階段寫作素材、思想認識、情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發育、發展的順序,在此基礎上確立的寫作教學序列就應該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因而也就可以期待收到更大的教學效益。

然而,在此基礎上建立的能力訓練、思維訓練、閱歷拓展、思想提升都只能是片段訓練,最多只能以語文作業形式呈現,還不能成“文”,因此,還不能稱作“作文”。這里的“文”指“文章”。學生的作文訓練,更多的是時候是以“文章”形式表征的,即有頭有尾,有中心有結構,篇幅長短不一的文字流。因此,還存在著寫作過程問題,即怎么聚材,怎么構思,怎么行文,怎么修改等等。這些東西什么時候教呢?這是每一次寫作都將遇到的問題,不可能分到三個年級依次去教。那么,怎么分解訓練?怎么安排這個序列?“聚材、構思、行文、修改”之下又可分出若干項目。如“行文”又牽涉到表達技巧,語言組織等,都是必須要落實的教學任務,自然也需要一一理出,并分別落實。

藏傳佛教的《時輪攝略經》可以給我們以啟示?!稌r輪攝略經》分為外時輪、內時輪和別時輪。外時輪講宇宙結構及歷法知識,內時輪講人體生理知識,別時輪則講解怎樣使內時輪與外時輪結合,做到天人合一,更有效地修煉密法。

我們可以把高中三年六個學期的時空看作是“外時輪”,把每一次寫作過程看作“內時輪”,兩者的結合是“別時輪”——當然只是借以更形象地表述,作文教學與修煉密法原本沒有任何關系,也沒有任何相似之處。(虛構類文學作品的寫作也是中學特別是高中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一般也必須在高二前完成基本訓練,這里歸入敘事、抒情類文字訓練體系中去)。

需要單獨拿出來說明的是,我們認為在高三之前伴隨著學生身心的成熟,五項基本的表達能力訓練可以完成了,到了高三,作為前社會(或前高校)人,應該引進新的坐標,主要應以實用寫作為主。

所謂“實用寫作”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應試作文”,一類是“復雜的常用應用文”,如評論、學術報告類,計劃、總結等公文類,書信、演說辭類等。而“應試作文”較之先前的寫作類型,有其非常特殊的個性,如時間受限,需要審題等。一般不允許修改,因此需要列提綱,先構思;同時,寫作地點也受限,這就牽涉到素材的儲備與積累;而讀者固定,評分標準統一,對寫作內容、言語表達等都會有深刻影響;應試作文對文體、字數等還有限制,實際上,對立意等也有隱形的限制,這些都需要較長時間的適應性訓練?!皬碗s的常用應用文”寫作也是這樣,這些東西學生都是極其陌生的,平時接觸的也不多,也需專門的訓練。所謂“復雜”,是相對于小學、初中的“常用應用文”如便條、日記類等而言的,會有更多的格式限制,更嚴謹的語言表述,更復雜的信息處理。

概括起來,我們這里所探索的寫作序列可以表述為:以寫作主體身心發展規律為準繩,以“表達能力培養”為主軸,以寫作過程、寫作技能為經緯,以寫作時間(年級)、空間(寫作場所)的變化為進程,以寫作主體的生命拓展為旨歸。

如果我們把每一次的寫作訓練看作一個點,這些點將在理論上連成一條線,這條線的安排依據的是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思維發展規律,但是,這條線不是直線。它有怎樣的特征呢?每一個點的表征都是以某一項寫作能力為核心的某個文體(可以是訓練文體,也可以是文學文體,也可以是實用文體),但每一次訓練任務的完成都要把寫作過程走一遍,因此可以看作是一個圈,這樣整個高中乃至中小學的寫作訓練序列實際上許多圓圈連接而成的“螺旋線”。因此,我們可以把上述寫作體系稱之為“螺旋線”式寫作教學序列。圖示如下:

其中,垂直坐標為寫作能力,圓圈為一次寫作過程,橫坐標為遞增的年級,彎曲的螺旋線代表成長。

參考文獻:

[1]朱智賢,林崇德.思惟發展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Patricia Wolfe腦的功能——將研究結果應用于課堂實踐[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3]李道榮.中國古代寫作學概論[M].鄭州:文心出版社,1994.

[4]林崇德.學習與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課程教材研究所.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家長積極心理品質培養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背景下的生涯教育校本實踐探索
普通高中
召開全區特色普通高中創建研討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高中:普通與特色同步發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設大規模普通高中
自治區設立專項資金扶持縣域普通高中特色、多樣化發展
河南2016年起公辦普通高中全面停招擇校生
財政部下撥46.3億元普通高中助學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