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作君子之文

2010-06-09 09:41劉艾國
新課程研究·作文教學 2010年2期
關鍵詞:人教版君子人格

劉艾國

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ā墩撜Z·雍也》)意思是質樸多于文采,就像個鄉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質樸,就流于虛偽、浮夸。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才是個君子。這句話是孔子對君子人格的規范。人如此,文亦如此。內容厚實、觀點新穎,但語言梗塞、結構雜亂的文章,難以引發閱讀興趣,更不用說給人教益、引起審美愉悅了;反之,內容空洞、觀點陳腐、無病呻吟的文章,辭采再綺麗,結構再精美,同樣令人難以卒讀。乾嘉年間,“陽湖派”就主張“質為文所彰,文為質所存”,強調文質并勝相得益彰。筆者通過對《高中語文課程準》和人教版課標教材的學習,認為寫出內容厚重、文采飛揚、質文兼美的的君子之文,正是高中語文課標教材對學生作文的要求。這里的“君子之文”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作文中展現出君子人格,二是文章如君子一樣具有文質彬彬的特點。

一、作文先做人,以質存文

文學即人學,風格即人。這類觀點強調,人情人性人格對文章的影響及其在文章中的自然流露。我們也常說,“文如其人”,這其實是從閱讀中、從字里行間感受到的作者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梢?,作文教學離不開對人的教育熏陶和培養。我們應該培養具有什么人格精神的人?筆者從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標教材寫作專題中讀出“君子”兩個字。

什么是君子?君子以仁愛為核心,推己及人;君子坦蕩無私,重義輕利;君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寫作專題采用話題加寫法的編排體例,20個話題幾乎涵蓋了對君子人格的全部要求。其中包括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即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世界;也包括人應該怎樣建構自己、寬待他人、構建和諧世界的要求。新時期高中生在作文中展示的人格類型和生活態度不正應該是這樣嗎?

課標教材是怎樣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君子人格建構的呢?教材明確告訴我們,對自己,意志品質上要確立自信,直面挫折,善于發現幸福;思維品質上要多思善想,善于錘煉思想,能緣事析理,注重創新。對他人,要學會感恩,謳歌親情,禮贊園丁,善待生命,學會寬容,在愛中學會奉獻愛,在交往中使心音共鳴。對世界,以黃河之九曲認識世界的繽紛絢爛,在與自然的親密相處中感受自然的博大浩渺,在對時間的解讀中,認識四維時空和人類發展的歷史。上述種種,無疑是健全人格的必備質素,也是從古至今,華夏文化的深沉積淀;既是歷史的、傳統的,又是現代的、符合時代要求的。無論編者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都融匯了5000年中華文化精髓,暗藏君子人格的范型。如果我們的學生已經具備上述種種,那么對話題的再探討,無疑會進一步廓清他們對上述諸話題的認識;更普遍的情況是我們的學生對以上問題或知之甚少,或認識失之片面和表面,如果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集中、系統、深入的思考交流探討,無疑對學生人格的健全、世界觀價值觀的行成具有極其現實而正面的意義。

雖然“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說法深入人心,但是作為教材,其示范性和引領性是不容質疑更是不容忽視的。教學中,教師只有準確深刻地領會編者意圖,吃準學生的人生實際,做高屋建瓴而又深入淺出的引導,方能收到以作文育人的功效,體現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同時,學生的生花妙筆、過人才情,才有可能因美好的君子人格得以保存和流傳。

二、言文行遠,以文彰質

美好的人格、遠大的志向、深刻獨特的見解,乃至創新發明,要表達出來為人所知,為人所接受,并最終影響他人,改變世界,就必須借助規范準確條理明晰、容易為讀者接受的表現方式加以展現,正如孔子所說,“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而無文,行而不遠”。

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標教材明確傳達了以文彰質的理念,配合20個話題,對文章形式上的要求做了巧妙而又系統的訓練安排。就文體而言,涉及到敘事類文體、議論類文體、抒情類文體的訓練;就技巧而言,涉及到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各種表達方式訓練,涉及到抓特征、顯個性、興波瀾、取角度、議中敘等眾多方法訓練;就層級而言,涉及到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的不同要求,既有文從字順、條分縷析、結構嚴謹的一般訓練要求,又有寫得深刻、充實、有文采,寫得新穎的升格指導。就教材而言,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就教與學而言,可以說為教師和學生指明了路徑,照亮了作文方法技巧訓練的前程。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深諳教材編寫者的意圖,結合學生實際做系統全面的規劃,在每一次作文訓練中不貪多務得,著重訓練一種技巧,教師把技巧講透徹,學生把方法學到家。我們相信,通過這種系統的方法訓練,學生在高中階段達成“進一步提高敘述、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能力,并努力學習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的目標是毋庸置疑的。

三、文質之辯:與其史也,寧野

作文訓練是一個“雙重轉化”的過程。第一重轉化是指現實生活、客觀事物向作者頭腦的轉化,第二重轉化是指作者觀念、感情向文字表現的轉化。人教版課標教材兼顧了雙重轉化,要求高中作文訓練講求文質協調。那么,哪一重是高中階段作文訓練第一位的任務?換言之,當文與質二者一定要分出個輕重,該作何取舍呢?筆者認為應更加注重作文內容——質的要求?!啊吨熳ⅰ窏钍显唬骸c其史也,寧野”,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只要認真閱讀《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我們就會發現,語文的育人功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也被擺在了相當突出的位置。在新的時期,語文學科承擔了新的使命,這個使命就是擔負起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浸染熏陶和培養。而作文訓練中特別注重內容的要求,作文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君子人格的塑造,要求學生關注生活,感受生活從而表達對生活的見解和思考,正是對新課程標準理念的貫徹和落實,也是新時期語文學科教學——包括寫作指導——不可旁貸的責任和使命。

從“興、觀、群、怨”說到“文以載道”說都表明,直陳真知灼見、緊跟時代步伐、感受時代節拍是中國文章歷來所走的正途,中國文化實踐理性的特質浸染熏陶出華夏民族經世致用的思維方式。雖然時代變了,學生的使命和君子人格的內涵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但我們的文化根基沒有變,我們的文化長河沒有干涸,相反地,我們的文化源遠流深,浩蕩汪洋。對文章質的倍加重視,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對幾千年華夏文化精神的傳承和彰顯。

就教學實際而言,教師指導學生“怎么寫”駕輕就熟,但在“寫什么”的指導上往往停留在審題的層面,充其量指明一個大致的寫作方向。難道是語文老師不知道寫什么具體內容嗎?不是。問題在于,老師的經驗、認識和感悟傳達給學生,不等于學生就具備了相同的經驗、認識和感悟,因為對事物的觀察、對生活的感受、對世界的思考和把握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就學生作文實際而言,內容空洞人云亦云,缺乏真感受真見解正是許多學生作文要走出的困境。因此,高中作文教學理應提高對“質”的要求。

君子,正漸行漸近;君子之文,正一頁頁翻開……■

猜你喜歡
人教版君子人格
以鳥喻人
《人格的發展——巴金傳》(評傳)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嗎?
人教版11.1功-教學設計
君子無所爭
國風·衛風·淇奧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關于“君子”究竟說了些什么
漫畫之頁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詞匯闖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