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負面新聞的正面效應

2010-07-26 09:10易嘉
中國記者 2010年9期
關鍵詞:負面新聞輿論監督負面

□易嘉

一般來說,社會矛盾的凸顯期,也是媒體上負面新聞的“爆發期”。近年來,各級政府、領導十分重視信息的透明與公開,以彰顯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從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這也給媒體提供了寬松的報道空間。

有論述道,負面新聞即“壞消息”,乃是相對于“好消息”而言。這雖算不得學術化的定義,卻也能幫助認識何為負面新聞。新聞的一大功能是釋放信息,因此又有人論述:“負面新聞信息是指具有新聞價值的消極的事實所釋放的信息”。

其實怎樣界定負面新聞對媒體來說,更多是實踐層面的問題。堅持正面報道為主,是我們黨對新聞宣傳的基本方針和要求。這是因為,正面報道比較容易鼓舞人、激勵人,能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在人民中達到團結、鼓勵、穩定的積極作用。從新聞實踐看,正面的新聞題材如果報道手段即采訪、編輯等方式不好,亦未見得能產生好的正面效應;反過來許多負面報道,如果媒體所持的立場正確,即站在承擔社會責任的立場上,也可以通過合適的新聞操作手段獲得正面效應。

負面新聞的面很廣,平常所說的輿論監督新聞,因大量新聞事實是“負面”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包含在內。

負面新聞比較那些平庸的、無法撼動人們心靈的正面報道,一定更能引起讀者的關注,用行業內的話說,更能吸引人們的眼球。從讀者角度分析,這里有個“閱讀心理”問題,而“閱讀心理”的成因,又源于政治、社會、文化等諸多心態。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但是,難道因為負面新聞更吸引讀者眼球,就應該成為媒體孜孜以求的新聞追求嗎?應該被媒體有聞必錄嗎?應該不顧客觀傳播效果大肆渲染嗎?顯然不行!這需要媒體人從恪守社會責任的高度嚴格自律。因此,一方面,負面新聞是新聞實踐中回避不了的新聞品種,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關注度。另一方面,不加控制,不加選擇地過度刊登負面新聞,會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乃至人們的道德規范帶來負面影響,這實在是需要媒體人謹慎對待的。

關于負面新聞的影響。翻閱一些相關論述,有多種歸納,不妨引用如下:

關于負面新聞的信息傳播與政治影響:有文章認為,可能使受眾產生政治心理障礙,其包括引起政治盲動,引發政治恐慌、引起政治消極;影響政治共識(動搖政治信仰,改變政治價值取向,模糊政治認識);影響政治關系,影響政治局面。

關于負面新聞的負面功能,有論述歸納為破壞功能、腐蝕功能、煽情功能(暴力煽情,色情煽情,隱私煽情)。

關于負面新聞對政治的能動作用,有論述認為,其有明顯的政治導向功能,認為可以促進改革的調整和法令的完善,產生整合力量完成既定目標。據此,還認為,具有顯著負面特征的輿論監督新聞,由于它的傳播廣泛性、及時性和公開性,尚有渲泄情緒、緩解矛盾、促進工作的功能。此外,關于負面新聞的積極功能,有論述還認為,具有逆向激勵功能,認識功能,平衡功能。

所引上述多種論述,源于不同的角度,自有其概念內涵。我個人認為,與負面新聞的負面效應明顯一樣,負面新聞所蘊含的某些積極作用、積極功能也不應一概否定,這是負面新聞能夠存在的根本原因。只不過,負面新聞的正面效應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

負面新聞的積極作用,即在于它因揭露丑惡和缺點所彰顯的警示功能和監督功能。前面引述的那些種類的負面新聞,對心智健全的讀者來說,大凡可以從中讀出警示,讀出教訓,從而思考興利除弊的方法,所謂振聾發聵。當然負面新聞如果呈現不好,特別是媒體在報道時采取的立場不正確,其消極作用又是毋庸置疑的。

前幾年成為熱點的關于乳制品中摻加過量三聚氰胺的報道,直接影響幾乎波及全國乳制品行業。受害兒童令人唏噓,不法分子令人痛恨,食品監管不健全狀況令人痛惜。但經過一段時期,結果并未如某些人想象的使我國乳制品業遭到“滅頂之災”,相反,由于政府監管措施的強化,行業內舉一反三的整改,使食品安全,至少在乳制品行業食品安全工作得到普遍提升。當然,很多媒體也從中提高了公信度。

毋庸置疑,對負面新聞的選擇與刊發,媒體如果一味為了抓眼球,而不是站在促進黨和政府工作的立場,不是站在有利于穩定、團結、鼓勁的立足點上,正如所歸納的那樣,負面影響是巨大的。這樣的例子不少,教訓深刻。

所以,媒體人應該在興利除弊上下功夫,通過切實負責的新聞實踐,使負面新聞真正彰顯警示、監督、促進工作等正面效應,以服從于團結、穩定、鼓勵的總體要求。

要達到上述目的,至少有如下原則需要認真把握:

一是新聞真實性原則。

經驗告訴我們,記者采寫負面新聞很多情況下較正面報道工作量要大很多,接近事實真相的難度要高得多,求證(審核)的難度也高很多。加上一些媒體工作人員作風浮躁,搶新聞的沖動太強烈,一些媒體又易對吸引讀者的訴求失之理性,致使采編環節上出現失實或部分失實。

堅持新聞真實性是一個宏大課題。實踐中,有一點是應該牢牢把握的:即事物的總體面貌與部分真實的關系。這是一個辯證法的命題,要害在于,選擇負面報道題材時,是以偏概全,還是選擇有典型意義的題材?是本質的真實,還是部分、局部的真實?有些負面新聞、輿論監督新聞刊發后常常發生“失實”的齟齬,往往失之于抓住一點,不及其余。這類新聞的采訪寫作、版面處理、標題制作上都有教訓。

二是有利于改進工作,促進社會進步原則。

這實際上是黨和政府對輿論監督工作提出的要求。報道負面新聞,開展輿論監督,動機和目的大凡不外乎一方面揭露和鞭撻丑惡,去惡揚善,促進工作,另一方面,達到舉一反三,警示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目的。在這些方面處理得好,特別是通過版面語言解讀得當,同樣可以通過報道揭示負面新聞本質,通過監督,促進事物的轉化,使受眾從對負面事件的相關處理中看到光明,增添信心。

三是把握好度的原則。

首要的是掌握好新聞的典型性。典型性的事實至少是有警示作用,有融合在此二者其中的正面效應。重要的更在于,媒體在選擇負面新聞的過程中,要有大局觀,充分考慮到新聞對社會、政治、經濟、人心穩定的影響度。

開掘負面新聞的正面效應,努力把握新聞的正面效應,記者經常碰到“度”的把握。舉個例子,有一則新聞說,某地端午節向全市居民發放粽子,客觀地說,這可以是一個體現政府關心群眾的正面新聞題材。但是,筆者在閱讀這則新聞時讀到,記者惟恐不把“正面的好話”說盡,在報道中稱:有領導表示,要保證每一個困難家庭在端午節吃到粽子。這不禁讓人想到這樣的問題,在那個名播全球的地方,改革開放幾十年,尚有吃不起粽子的困難戶?這與其是一個正面報道,不如說是很“負面”。在現代媒介如此發達的今天,在人們的思想如此豐富的當下,產生這樣的反詰是完全正常的。

提出興利除弊,將負面新聞做出正面效應來,無非想說明,在處理負面新聞的過程中,如何既面對現實、又處置得當。核心是要講辯證法。

猜你喜歡
負面新聞輿論監督負面
負面新聞對債券利差的影響
探索輿論監督報道的“破”“立”之道
輿論監督報道要注重“建設性”
輿論監督報道如何促成更多“解決”
互聯網負面新聞偏好對患方信任的影響——基于網絡新聞大數據與CSS2013的實證研究
遠離負面情緒
正面的人和負面的人
負面新聞的社會影響及其報道方式
“見怪要怪”:輿論監督報道的切入點
負面新聞信息傳播的積極作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