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妙在讀

2010-08-15 00:49修國富
中學語文 2010年30期
關鍵詞:讀書語文文化

修國富

語文教學,千改萬改不改讀!沒有什么辦法能取代或超越閱讀這種語文學習方法,只有寓教于讀,寓學于讀,寓樂于讀,才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才能在高考中讓學生胸有成竹、筆底有“花”、揮毫自如、淡定從容。

那么,讀什么,怎么讀,在明確了“讀書學習”的重大意義后,不能不尋找和探究讀書學習的門徑?!妒ソ洝防镎f:“你敲門,門就為你開,你尋找,你就能找到?!泵恳粋€具有自覺意識、緊迫感、責任心和使命感的教師,也都具有憂患意識和積極行為。既要讀有字書,也要讀無字書。自然、社會、人生以及自我的表現或狀態等無字書,奧妙無窮氣象萬千?!八技褐^,悟人之言,觀天之象,覽世之奇,識人生妙理,參天地玄機”,如此讀下去,山無極頂,海無邊涯,其樂無窮,美妙無比。

在眾多的學科中,語文作為文化載體承載的文化思想含量無疑是最高的,讀孔孟荀韓,可體會深邃思辨的哲學內蘊;讀李杜蘇辛,可品味深沉博大的豪情壯志;讀酈道元徐霞客,可領略壯美多姿的祖國河山;讀史鐵生海倫羅素,可感受彌足珍貴的生命價值……

比如與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版)配套的《讀本》,也是我們語文課本的最好的補充,應該作為我們語文學習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不僅如此,《讀本》幾乎全為名篇佳作。高中三年的《讀本》按內容和作品風格分別編選了共98個板塊348篇文章。其中涉及“天地情懷”、“叩問人生”、“異域詩抄”、“舊城遺夢”、“精神覓歸”、“歷史畫卷”、“人物春秋”、“孔孟之道”、“百家爭鳴”、“雅韻幽香”、“時代碰撞”、“悲歡離合”、“秦漢文章”、“科學文化”、“世間百態”、“逝者如斯”、“銀幕天地”、“草木關情”、“家國之思”、“名著導讀”、“唐宋詩詞”、“故都情思”、“紅樓夢中人”等,還編選了“語言與運用”23篇文章,“讀書與寫作”29篇文章。內容涵蓋閱讀寫作、文化歷史、科學人文、自然哲思、生命藝術等和語言表達運用,跨越時間,融注精華。透露著歷史的厚重和悠遠,雄貫古今;濃縮了地域的廣闊與浩淼,薈萃中外。

當你讀到汪國真的 《雨的隨想》、《我喜歡出發》、《平凡的魅力》、《友情是相知》等篇目,你會感受到“隨筆式構思”的巧妙,你會品悟“哲理性語言”的魅力,你會走近“詩歌般意境”的佳妙,你會解讀“生活式思考”的內蘊;當你讀到徐訐的《談金錢》,你會沉浸在作者深邃的思辨、深刻的剖析、人性與金錢的較量和整散句交錯的獨特韻味之中;當你讀到余秋雨的《老屋的窗口》,你不禁為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遠處落筆小處入題和凝重的筆調、深婉的情感而震撼;當你讀到賈平凹的《西安這座城》,你不禁會為一座不朽的文化古都、一顆歷史的燦爛瑰寶、國人的景仰和癡迷、城市文明的博大精深而神往;當你讀到寧曉夢的《訪西安古城墻》,你不禁會問是人創造了城墻,還是城墻在塑造著人;當你讀到楊東平的《學?!?,你一定會在掃描世界教育、重回古代學校時,反思教育百年大計……

不僅如此,我們使用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一共28個單元109篇文章和30個單元的“寫作、口語交際”,應該說在內容上包括了高考的每一考點和每一知識點、能力點。作為文本的內容包括了先秦、漢魏、唐宋、元明清、現當代的詩詞曲文、小說、戲劇,也涉及演講詞、書序、隨筆、哲理性文藝性論文、科技說明文,更注重訓練學生的傾聽、應答、勸說、討論、辯論、演講等口語交際和清楚形象地說明事物以及詩歌小說、科幻故事的寫作實踐活動等。所以我們必須不折不扣地閱讀我們的《語文》和《讀本》,從而“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進而熟練掌握考綱要求的各項技能,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然而,近年來,語文教學中以講代讀的“滿堂灌”到“滿堂問”,從“學生主體”到漠視“教師生態”,從“重知識輕感悟”到“重感悟而輕知識”,從“標準唯一”到“多元混雜”,“講堂”和“學堂”的混淆,“脫離文本”的多元互動,“架空語言”的過度拓展,“泛語文化”和“非語文狀態”的取向,“人文”與“工具”的剝離,“基礎”與“創新”的悖離等,這些都是遠離常識的標榜,這些都是極為偏頗的思潮。

2006年全國高考卷Ⅱ的作文題就列出了如下材料:2006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表明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連續6年持續走低。1999年首次調查發現國民的閱讀率為60.4%,2001年為54.2%,2003年為51.7%,而2005年為48.7%,首次低于50%,比2003年下降9.5%,比1999年則下降了18.2%。從年齡看,在“不習慣”讀書的人群中,18~19歲本應為在校學生的青年人占45.9%,排在首位;在“沒時間”讀書的人群中,20~29歲年齡段的年輕人占34.2%,排在首位;在“沒時間”讀書的群體構成中主要為中青年?!@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國民的閱讀水平。

事實上,在人類悠久的閱讀歷史中形成了閱讀即生活的文化。較為典型的就是中國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藏書家尤袤在《〈遂初堂書目〉序》中所比喻的:“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葉圣陶先生說過:“受教育的人的確跟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力的,能自己發育成長的,給他們充分的合適的條件,他們就能成為有用之才?!睜N爛的祖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是人類藝術的殿堂,在諸多的藝術形式背后,都閃耀著炫目的人性光輝,澆鑄了偉岸的人格豐碑。學生一旦打開了這座文化藝術之宮,他們心理環境就將得以改變。這樣,青年學生本來就渴望上進的靈魂自然就會與圣賢同憂樂,與英雄共喜怒。他們在閱讀中不斷地探索和豐富,逐漸凈化自己的感情,從而樹立起自己健康的人格。通過對作品的閱讀,對作品表達藝術的探求,從而深刻領會蘊涵在作品中震撼靈魂的情與理的人文內涵,從而頓悟,從而開拓,從而廣闊創造的視野。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自己的儀表。憑借美的教態和風趣幽默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用良好的情緒感染學生,營造愉悅的氛圍;教師放下架子,走下講臺,變傳統“執行官”為“合作者”,成為學生的伙伴、學生的知己;及時肯定學生的閃光點,教師的課堂語言像一首贊美詩,語言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語為主,不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批評家”的印象;對學生課堂閱讀時的獨特感受、新穎觀點和提出的探究性問題,給予及時肯定;對學生課堂閱讀時提出不同探究角度,給予及時表揚;對學生引經據典、查閱資料、反復討論獲得的觀點或結論,給予及時贊賞;對學生課堂閱讀“表演”及時給予點評。作為語文教師,語文在我們眼里從來都不是一門單純的考試科目,簡直就是暢游在博大精深的漢字海洋中,我們的內心世界應該感到無限喜悅,我們的人格一定會得到升華,我們的品位一定會得以提升,巍巍中華5000年文化一定會在我們身上得以傳承并發揚光大。學生問我們祖國是什么,我們就這樣告訴他:“祖國是什么?是東海之濱噴薄而出的朝陽,是帕米爾高原上升起的璀璨群星,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皚皚北國,是花開三月草長鶯飛的春色南疆,是敦煌飛天的輕歌曼舞,是杭州西湖的瀲滟水波?!庇H近自然、關注社會、熱愛生命是中學語文課的重要內容,只有我們的下一代學會了親近自然、關注社會、熱愛生命,我們才有希望看到湛藍的天空、碧綠的大地、飛翔的小鳥。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感覺讀書是一件愜意的快樂的美好的事情!

猜你喜歡
讀書語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誰遠誰近?
我們一起讀書吧
讀書為了什么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