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斷句 有“法”可依

2010-08-15 00:49
中學語文 2010年30期
關鍵詞:斷句后置介詞

劉 闡

不少同學對文言斷句有一種畏懼心理,總是感覺無處下手,于是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亂“斷”一氣。其實,文言斷句還是有“跡”可循、有“法”可依的。一般來說,文言斷句要遵循三個原則:一要通讀材料,整體把握材料的內容和主題;二要揣摩詞語的含義和詞語之間的關系;三要先易后難,逐步縮小范圍。具體來看,下面的方法更有操作性:

一、抓名詞,理脈絡。就是抓住名詞,梳理材料的一些基本情況。通讀材料,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名。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明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有什么結果。如: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超臣/微觀其意。(《資治通鑒》)另外,表示方位的名詞在文中常常連用或對用,當它們用于領起句子時,可以作為標志性的詞語。例: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三國志·諸葛亮傳》)

二、辨句式,助點斷。就是辨析文言句式特點,進而幫助我們斷句。文言句式包括兩大類:

1.特殊句式。文言中的特殊句式有賓語前置、謂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等。而它們各自多有自己的格式特點,有著屬于自己的標志。如“……者,……也”、“……,……也”、“……者也”等表示判斷;“……于……”、“……見……于……”、“……受……于……”、“……為……所……”、“……為所……”等表示被動;“何……之……”、“唯……是(之為)……”等是賓語前置的標志;介詞結構后置多與介詞“于”、“以”密切相關。準確把握這些特殊句式,對斷句會有很大幫助。例:①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2009年廣東卷第9題)②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焉。(《列子》)

2.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各種不同句式中,逐漸形成的凝固的詞與詞的搭配關系。每一種固定句式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圍,表達特有的語氣和詞語間的特定關系。明辨并掌握這些固定句式,也有助于斷句。常見的固定句式有:“奈……何”、“如……何”、“不亦……乎”、“無乃……乎”、“得無……乎”、“何……焉”、“何……為”、“何有于……哉”、“庸……乎”、“安……哉”、“非……則……”、“有以……”、“無以……”、“尚……況……”等等。例:①巫嫗三老不來還/奈之何?(《西門豹治鄴》)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三、找虛詞,斷語氣。文言文中位于句首的發語詞有:“夫”、“蓋”、“然”、“斯”、“唯”等;位于句尾的語氣詞有:“耳”、“乎”、“焉”、“耶(邪)”、“也”、“矣”、“與(歟)”、“哉”等;位于句中的虛詞有:“于”、“為”、“而”、“則”、“以”等。嘆詞,像“嘻”、“嗟乎”、“嗚呼”、“嗚呼哀哉”等,斷句時,要在這些詞的前后斷開。一些復音虛詞一般都位于句首,像“且夫”、“若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是以”、“向使”、“既而”、“俄而”等,這些詞的前面一般要斷開。例: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縣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與/嗟乎/嚴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韓/之市/而死者果政也(2008年浙江卷第15題)

四、明修辭,析特點。古人作文很講究修辭技巧,有的講究句式的整齊、音律的和諧,有的講究對仗、對稱、排比、比喻、頂真等修辭格的運用。在給文言文斷句時,充分考慮到這些修辭現象會給斷句帶來諸多便利。

1.對偶斷句。古文中對偶句使用很多,而且用法靈活。往往重復使用幾個虛字,內容相對,甚至詞語相對。斷句時,先把對偶句標出來,再去尋找其他句子的起止。例:①故卒死于窮裔/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也。(2010年重慶卷第11題)②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過秦論》)

2.對比斷句。對比論述多出現在古代議論文中,根據對比的內容起止可以斷句。例: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2009年北京卷第11題)

3.排比斷句。排比句有這樣的特點:句子結構相同;每句字數大體相等;常使用一些相同的虛字或重復的詞語。我們可以依據這些特點進行斷句。例: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4.比喻斷句。比喻詞往往是比喻句的重要標志。斷句時,先斷出比喻詞(“猶”、“猶如”、“譬之若”等),然后找出與之相關的句子。例:①夫趙之于齊楚/捍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2006年北京卷第11題)②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藥/病萬變/藥亦萬變。(《呂氏春秋》)

5.頂真斷句。頂真也叫聯珠,是把上一句末尾的詞語作為下一句開頭的詞語,一句一句首尾蟬聯的修辭手法。根據這種特點,斷句時要在蟬聯的相同詞語間斷開。例:①夫奢則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漢書·霍光傳》)②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五、見對話,抓標志。文言文中,有一些對話的標志,如“曰”、“云”、“言”、“道”、“謂”等,抓住這些標志性詞語,也是我們準確斷句的一條有效途徑。在這里,應該注意兩點:一是對話中又有對話的情況,二是文中省略說話人和“曰”字的。例: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之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之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戰國策·魏策》)

我們如果掌握了上面這五種方法,能夠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而且對章法、文體特點和古代文化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正確斷句也并非一件難事。

猜你喜歡
斷句后置介詞
介詞和介詞短語
非正交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后置處理算法開發
五軸機床分類運動學建模及后置處理驗證
文言斷句判斷法
介詞不能這樣用
“斷句” “密碼”費人解(二則)
妙用標點巧斷句
后置式自動發卡機系統應用
后置客車底盤離合器系統的匹配設計
斷句難不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