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地區經濟政策概述

2010-08-15 00:54陳翔鄒媛媛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0年11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民族政策

陳翔,鄒媛媛

(四川理工學院政法學院,四川自貢643000)

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地區經濟政策概述

陳翔,鄒媛媛

(四川理工學院政法學院,四川自貢643000)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55個少數民族是我國不可分割的整體,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繁榮是我黨長期以來奉行的重要政策。由于民族地區特殊的自然歷史原因使得民族地區長期處于貧困落后狀態,基于這種現實,政府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問題上給予了大量的優惠照顧政策,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后,隨著國家民族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些政策更是不斷的推出,本文通過對這類政策的一個簡要的敘述來回顧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民族地區發展所做出的各種努力及成效。

民族地區;改革開放;優惠政策;經濟

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還有蒙古、回、藏等55個少數民族。據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少數民族人口有10643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8.14%,但分布面積很廣,民族自治地方總面積達619萬多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64%左右。民族地區的發展程度直接關系到我國的發展狀況,也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安定和諧。但由于歷史原因,民族地區長期以來處于貧困落后的狀態,雖然新中國建立后,對民族地區給予了一系列的優惠、扶持政策,但由于歷史和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民族地區的發展與其他地區相比較,仍然緩慢。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于錯誤的指導思想使得過去在民族地區實施許多優惠政策被廢止,對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破壞。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將經濟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隨著全黨工作重心的轉移,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問題也隨之成為中央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為幫助民族地區經濟更好的發展,不但過去的各項優惠政策逐漸恢復,而且根據改革開放的現實情況,國家對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給予了更多的政策優惠,本文意圖通過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央對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的主要政策做一簡要總結,回顧三十年來民族地區經濟建設的主要政策歷程。

一、撥亂反正時期

撥亂反正和恢復黨的民族政策的工作是從1979年開始的,大體延續到1984年初。在這一期間內,完成了民族工作的撥亂反正,實現了民族工作重心的轉移,過去實行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恢復,并在新的形勢下有了新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政策,使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得到較快的恢復。

1979年,中共中央批轉中央統戰部《新的歷史時期統一戰線的方針任務》確定把民族工作重點從政治領域轉移到了經濟建設領域。根據中央關于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要保持穩定的精神,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制定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相關規劃和年度計劃時,對民族地區給予了相應的照顧與支持,并針對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制定了相關的優惠政策和措施。

(一)對口支援政策

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情況,改革開放后,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東部發達地區與西部落后地區的對口支援政策和措施。1979年,中央召開的全國邊防工作會議上確定了北京支援內蒙古,江蘇支援廣西、新疆,河北支援貴州,上海支援云南、寧夏,山東支援青海,全國支援西藏的對口支援格局。隨后,在1982年明確了對口支援工作的重點、任務、原則等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優惠政策。

(二)優惠的財政經濟政策

1.設置特殊專項資金。1980年中央財政設立“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專項用于支援邊遠地區、少數民族自治地方、老革命根據地和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2.定額補助。1980年國家在實行財政“包干”體制時決定,中央財政對5個民族自治區及貴州、云南、青海3個少數民族比較集中的省實行定額補助,其數額每年遞增10%。一般地區省內所轄自治地方的定額補助每年遞增幅度,由有關省自行規定。這一政策一直執行到1988年,由于財政管理體制發生變化,在保留了歷年遞增的實際補助數額后,停止了遞增。1989年后,中央對民族地區實行定額補助,并一直延續下來。

(三)邊境貿易的相關政策

1978年以來,隨著我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和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改善,邊境貿易逐漸恢復,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指導下,開展邊境貿易成為邊境地區各族群眾脫貧致富、政府擴大財政收入的重要手段。邊境貿易也迅速向多層次、多渠道、多門類、多品種發展。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率先恢復了對原蘇聯、蒙古的邊境小額貿易;1983年、1984年恢復了廣西、云南對越南和吉林對朝鮮的便民集市貿易和小額貿易。1984年底,頒發了《邊境小額貿易暫行管理辦法》,對當時恢復我國和周邊國家的邊境貿易、推動沿邊民族地區對外開放、邊境各民族脫貧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調整充實時期

這一時期是新舊體制交替運行的時期,民族政策突出了改革開放的內容,注意了民族優惠政策與新經濟體制的銜接,采取了一些新措施。

(一)優惠的金融政策

1.設立少數民族專項貼息貸款。1987年,國務院召開“全國牧區工作會議”,決定把牧區的扶貧工作納入全國的扶貧工作中通盤考慮,確定了27個國家扶持的牧區貧困縣,由中國農業銀行每年安排5000萬元的牧區扶貧專項貼息貸款;1989年,全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扶貧工作會議上,國務院明確了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是我國扶貧攻堅重點地區,制定了相應的特殊政策和措施,并于1990年設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溫飽資金”,每年由中央財政專項撥款和人民銀行信貸資金配套使用,資金總規模在一億元;1991年國務院在批轉國家民委等部門《關于加強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供應工作意見》的通知中規定,1992年至1994年,每年由農業銀行貼息貸款4000萬元,用于加強基層民族貿易網點建設和民族用品生產企業的技術改造,這一政策在1997年將數額增加至1億元;1992年國家設立“少數民族地區鄉鎮企業貼息貸款”,當年安排1億元,至1997年每年1.2億元。

2.實行利率優惠。這項政策主要體現在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貸款的優惠利率上。對民族貿易縣和縣以下獨立核算的民族貿易企業、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按正常流動資金貸款月利率優惠二厘四執行,利息優惠部分70%以上應用于補充企業自有資金。

(二)實行沿邊開放政策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邊境地區基本上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擴大沿邊開放,開展邊境貿易,對于發展邊境地區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992年,我國開始正式實行沿邊開放戰略,國務院發布了一系列文件,陸續批準琿春、黑河、綏芬河、二連浩特、滿洲里、博樂、伊寧、塔城、瑞麗、畹町、河口、東興、憑祥等13個城市為沿邊開放城市,加上遼寧丹東,共批準設立了14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并給予類似于沿海地區的優惠政策。同時根據新疆的特殊情況,又下發了《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進一步對外開放問題的批復》。這些政策對沿邊民族地區開展邊境貿易提供了更加優惠的政策。

(三)優惠的稅收政策

1991年國務院在批轉國家民委等部門《關于加強民族貿易和民族用品生產供應工作意見》的通知中規定,對民族貿易縣及縣以下民族貿易企業給予減免營業稅、所得稅的照顧。

三、加快發展時期

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從理論上回答了長期以來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要問題。同年召開了中共十四大,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抓住機遇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之下,黨中央也非常重視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問題,在1992年召開的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把推動民族地區改革、發展民族地區經濟作為會議的一個重點議題。從這次會議之后,黨的民族地區經濟政策不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了許多新的發展。

(一)進一步推進民族地區的改革開放

1994年,國家民委和國家體改委聯合推出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和烏海市、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青海格爾木市、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7個盟、州、市作為民族地區改革開放實驗區,形成民族地區全方位開放的格局。新世紀新階段,繼續實行更為優惠的邊貿政策。2005年5月頒布的《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第十三條規定:“國家鼓勵與外國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與周邊國家開展區域經濟技術合作和邊境貿易。經國務院批準,可以在與外國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邊境地區設立邊境貿易區?!?/p>

(二)增強了支持中西部和民族地區的力度

針對地區發展差距過大的問題,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問題上,從強調“逐步與全國的發展相適應”發展到“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政策上進一步向民族地區傾斜。如1995年出臺的《過渡期轉移支付辦法》中,對民族省、自治區和非民族省的民族自治州增加政策性轉移支付,財政支出基本保證了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維護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在這一時期,國家對中西部的投資力度明顯加大,1996年西部地區投資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地方項目投資增幅首次超過了東部。

(三)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對民族地區實行的優惠政策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性機遇。為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對民族地區采取了一些優惠政策措施。

1.將民族地區作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點地區。我國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實施西部大開發也就是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因此,國家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高度重視“民族”這個特殊因素,在經文化、教育、衛生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開發建設中都強調向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傾斜。

2.將地理位置不在西部的一些民族地區列入西部大開發政策的享受范圍。根據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西部開發辦關于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意見的通知》規定: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和本實施意見的適用范圍,包括重慶市、四川省、云南省、貴州省、甘肅省、陜西省、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其他地區的民族自治州,在實際工作中比照有關政策措施予以照顧。根據這個規定,原本地理位置不在西部的內蒙古、廣西兩個自治區,湘西、恩施、延邊三個自治州,納入了西部大開發的范圍或享受西部大開發的各項優惠政策。此后,國家還對其他地區的民族自治地方給予了類似的優惠政策。

3.將邊疆民族地區列入西部開發的重點。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強東西對口支援,進一步加大對西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援力度,有組織地推進興邊富民運動,重點支持民族地區。2005年5月19日,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第十八條規定:“國家組織和支持經濟發達地區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對口支援。通過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加工型產業的轉移等多種方式,幫助民族自治地方加速發展?!睂谥г姆绞揭严蚨嘣l展,對口支援的力量已向社會各界擴散,對口支援的力度加大。這些措施都旨在加大對邊境民族地區投入、促進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四、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地區經濟政策所取得成就

民族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符合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根本利益,體現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使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民族地區的經濟得到較快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逐步加大,民族地區的財政收支迅速增長。據統計,全國自治地方的財政收支1978年分別為40.79億元和83.35億元,2006年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支分別達到1280億元和3734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31倍和44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414元增加到2007年的11490元,增長了26.8倍,民族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1980年的168元增加到2007年的2937元,增長了16.5倍;民族地區邊境貿易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民族地區有國家級陸地邊境口岸34個,地方對外口岸190個,國家特種口岸2個,2007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75億美元;對口支援現已形成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多內容的局面,對口支援政策發揮了巨大作用。它促進了民族地區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利于將民族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對于促進民族團結、加強各民族間的聯系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義深遠。

[1]金炳鎬,王鐵志.中國共產黨民族綱領政策通論[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

[2]毛公寧.民族知識讀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葛忠興.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報告2004[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云秀清,賈志剛.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民族地區經濟主要政策措施研究[J].陰山學刊,2004,(9).

[5]金炳鎬.鄧小平關于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理論與政策——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系列論文之五[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4,(5).

[6]欒愛峰,秉浩.新中國民族經濟政策60年—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民族政策系列研究之五[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5).

[7]張紅梅.當代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政策研究—兼論西部大開發戰略對民族經濟政策的完善與發展[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4.

[8]金炳鎬,青覺.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集體的民族理論與實踐[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4.

F127.8

A

1006-5342(2010)11-0024-03

2010-09-03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民族政策
政策
政策
我們的民族
助企政策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政策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