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現代漢語教學改革的思考

2010-08-15 00:44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10年5期
關鍵詞:現代漢語教學內容語言

項 菊

(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湖北黃岡 438000)

關于現代漢語教學改革的思考

項 菊

(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湖北黃岡 438000)

現代漢語課程是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和必修課之一。目前現代漢語教學大都處于學生“學著沒興趣”教師“教得無效益”的尷尬境地,教與學的矛盾較為突出。本文試圖從學生的思想認識、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方法等三個方面,對現代漢語教學改革作出一些思考。

現代漢語;教學改革;因人施教;思維引導

“現代漢語”課程是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等專業的一門基礎課[1](p12)。從歷史上講,現代漢語課程有過三次改革浪潮,它們分別發生在 20世紀 50年代末到 60年代初、20世紀 70年代末 80年代初、20世紀 80年代末。教學改革的口號喊了幾十年,但實際收效令人堪憂。目前,一些高校的現代漢語課程教學,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生“學得無味”老師“教得無益”的問題。究其原因,既有學生主觀認識上的不足,也有教師教學中的不得法,另外,教材的編寫、教學內容的安排也亟需進一步完善?,F代漢語教學的這種不景氣較為突出地反映了教與學的矛盾。為此,我們試圖從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入手,結合教學內容的安排,談談如何擺脫現代漢語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走出認識誤區 教學中,教與學相輔相成,只有教師盡心盡力地教,學生專心致志地學,才會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有些學生之所以不能認真地學習,原因之一就在于角色的突然轉換——由中學生一下子變成大學生,新的環境、新的課程,甚至全新的教學模式,使他們頓覺手足無措,產生茫然感。處于這種狀態中的學生,一種情形表現為翻開教材,覺得似曾相識,聽著從教師嘴里冒出的一串串名詞術語,更是耳熟,似懂非懂。于是有人認為這門課無甚奇妙,不聽也能懂,學著沒興趣,有人甚至認為這門課學了也用不上。另一種情形是,一部分學生沖著學習現代漢語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會大大提高寫作水平而來,他們期待著服用這劑靈丹妙藥后,學有所得的奇跡能立竿見影地在自己身上發生,堅持一段時間后發覺并非如此,于是帶著失望抱憾而去。對現代漢語缺乏必要乃至正確的認識,使他們陷入思想的誤區,于是一些學生聽課隨隨便便、漫不經心,做練習馬馬虎虎,雖屢屢出錯,也不以為意。由此可見,要改變現狀,提高教學效果,首先必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基礎課在專業學習中的很重要性,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徹底解決學生思想認識上的問題。

(二)激活學習動機 動機是組織和調節個體行動的心理動因。大量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碰到的最大“敵人”不是自己能力不夠,也不是學習內容深,而是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動力障礙。作為一個合格的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學生,應該對自己使用的母語——現代漢語有比較充分而準確的了解?,F代漢語課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低年級許多看似平淡無奇的基礎課是專業學科賴以建立和發展的基石,是為發展學生智能,學好高年級專業課打下寬厚的理論與技術基礎服務的?;A不堅實,無疑對將來能否順利完成學業有著很大影響。同時,現代漢語實用性強,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日后語言文字的修養以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對學生將來從事任何職業都會產生直接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現代漢語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愈益顯得重要。就目前大學生 (甚至包括研究生)來說,其語文修養和語文水平有每況愈下之勢,如有的學生一篇畢業論文光語言上的錯誤就滿目皆是,令教師頭疼不已。因此,引導學生密切聯系實際,正視現實,以激發他們學好現代漢語的動機和熱情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重教學內容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一)從教學對象出發,因人施教 我們的學生本來就是以漢語為母語的,已經比較好地掌握了漢語這門工具。因此,現代漢語的教學目標是把他們的語感從感性提高到理性高度上來,也就是說,要喚醒他們對漢語的語感。要達到這一目標,學生對現代漢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前提,教師要盡可能地使基礎知識與學生的潛能和悟性結合,并內化為學生的科學與文化素養?;谶@種認識,在現代漢語教學中,教學內容要考慮各種知識的分量、廣度、深度,以適應現代社會[2](p173)。不宜過多地引進應在專題課講授的內容,這不僅有助于緩解有限的課程容量與不斷膨脹的課程內容之間的日益尖銳的矛盾,而且避免了脫離一年級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去空談理論,置學生于云里霧里,以致學生覺得“學著無味、學了無用”,老師徒嘆勞而無獲。教學中應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大力開辟第二課堂,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注意各種語言現象,積極收集新詞新語等,及時地進行思辨和分析,并能動手寫些小論文。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對語言的觀察力和敏銳力,為將來的創造性工作打下基礎。

(二)不斷汲取學術前沿成果 陸儉明先生指出:跨入 21世紀后,我國漢語應用研究的三大領域之一即為“適應中小學語文教學需要的現代漢語應用研究”[3](p516),呼吁從事漢語言本體研究的專家學者“要從學習者角度出發,加強漢語同義詞、同義句式特別是書面語同義句式的研究?!毖芯渴菫榱藨?教學也是為了應用,應用把研究和教學聯系起來。張志公先生曾再三強調實用性是教學語法生命力之所在,結合語言運用及修辭講語法,就是“要使語法書更可親、更有用?!币虼?教授現代漢語,我們既要從教學對象出發,因人施教,合理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又要兼顧語言的研究動態,有選擇地不斷地汲取學術前沿成果,以致力于提高學生理解分析語言和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講述同義句式的選擇,可嘗試從語法知識、修辭規等方面指導學生如何根據目的、對象、場合、上下文等語境因素,靈活地調整言語行為,從而化知識為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能不斷適應社會交際的需要。

三、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思維引導作用

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少;老師當“演員”,學生做“看客”,學生 (學習“主體”)的退場,教師 (本應是“教練”)的登臺,這種有悖教學規律的教學模式是導致學生“學著沒興趣”的又一重要原因。教師“聞道在先”,處于知的地位,在教學中應起主導作用;學生是“無知”者,處于學的地位,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把現成的知識結論,一語道破,直接充塞給學生,讓學生地機械地背誦和記憶,從而造成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學生學習書本知識,是一個智力加工過程和再創造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核心是思維活動。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融會貫通,主要是憑借自身的積極思維完成的,教師的主要責任是對學生的思維活動加以正確的引導,以使其能順利地到達知識的彼岸。

(一)感性入手,聯系舊知 教學過程首先要受認識論的一般規律所制約,即遵循“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一認識路線。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維材料,為學生學習鋪平思維道路,也就是把學生習得的具有內在邏輯結構的材料和新材料必然地聯系起來,使新舊知識相互滲透,使新概念融化到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系統之中,建立一個更高的知識結構網絡。例如講述短語的結構類型,可聯系有關詞的構成知識,進而聯想到緒論部分講授過的現代漢語語法特點——詞法句法結構基本一致,這樣將新相知識貫穿一體,啟發學生思維,加深理解和印象。

(二)巧于設問,創造情境 愉快的情緒、濃厚的興趣、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只有意識到智慧和創造力而感到興奮自豪,才會產生真正的學習興趣和愉悅的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巧于設計問題,逐步推進課堂教學。對于學生自認為已知的,通過設疑使其感到并不熟知,從而產生探究的欲望;對于學生認為陌生的,借助提示使其感到似曾相識,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始終注意引導學生思維,為學生理清思維順序,并在課堂上努力創造出一種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的最佳學習情境。例如講述“把”字句和“被”字句,學生一看,自以為在中小學里早已接觸學習過,沒必要再學。教師可先為學生精心設計幾組富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句,讓學生選擇并思考為什么有的能成立,有的不能成立,在此基礎上再來總結這兩種句式的特點。研究普通話的語法規則,還必須將方言語法與普通話語法區別開來[4](p418),可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方言,舉出各地方言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實例,以進行比較分析。這樣,讓學生時時面臨著新的問題,引導他們帶著疑難問題不斷地去深究,激發他們抱著渴望和探秘之興趣去思而得之。畢竟現代漢語不是一門研究課程,而是一門語言學的入門課程和實踐課程,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有關現代漢語的基礎知識,以提高分析和運用語言的能力[5](p162)。

(三)聯系實際,創新學習 社會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語言也是一個開放、動態、發展、變化的系統。我們不僅要重視課堂語言教學,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深入語言生活基層進行調查研究,不要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自己所了解的、大學問家所寫的當作“經”而抱住不放。例如有人認為“新的語文現象的出現,往往是個別人或個別集團的人開始使用,在最初肯定是規范的”[6](p108),或者習慣于已往的的經驗,滿足于舊知,甚至用陳舊的知識來看待新的語言現象,這些想法會讓學生的語言學習變得滯后,且變得毫無生氣。教師要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正確看待語言運用的時代風尚,從而進行創新性學習,以調動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培養語感。

現代教學理論注重因材施教,重視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和諧統一“讓學生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性,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7](p4)。教師作為學生思維的組織者,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途徑上能啟動思維、系統思維、深入思維并樂于思維,教師的思維引導作用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順利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

“現代漢語”課程改革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也是一個較為復雜和棘手的問題。目前現代漢語教學正面臨第四次改革浪潮,有關專家學者試圖從課程設置的目的性、教材的編寫、教學層次、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等方面進行探討。教學改革,說到底還是要歸結到教與學這對矛盾的統一體上?,F代漢語教學改革要妥善處理好教與學的矛盾,既不能忽視學生主觀思想認識上的不足,也不能忽視教材處理、教學內容安排上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主導地位,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思維引導作用,徹底改變流露于學生身上的那種無所事事、無所用心“閑云野鶴”式的學習心態。只有這樣,現代漢語教學才能擺脫所面臨的尷尬處境,師生才能真正做到“學得有興趣,教得有效益”。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 (增訂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張志公.張志公文集 (第三卷)[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1.

[3]陸儉明.跨入新世紀后我國漢語應用研究的三個主要方面[J].中國語文,2000,(5).

[4]邢福義.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邵敬敏.現代漢語通論 (教學指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倪明亮.人類語言縱橫談 [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0.

[7]孫綿濤.高等教育學概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H109.4

A

1003-8078(2010)05-084-03

2010-09-10

項 菊 (1966-),女,江蘇蘇州人,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碩士。

責任編輯 張吉兵

猜你喜歡
現代漢語教學內容語言
現代漢語位移終點標記“往”
“楞”“愣”關系及“楞”在現代漢語中的地位
語言是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現代漢語中詞匯性的性范疇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我有我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