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寒、郭敬明:電媒、紙媒的殊途同歸

2010-08-15 00:55林捷
時代農機 2010年7期
關鍵詞:傳播媒介郭敬明韓寒

林捷

(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1 前言

“80后”寫作進入現階段,作家越來越多,寫作風格日漸多樣,難以簡單概括?!?0后”從來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具有鮮明文學特色的文學流派,而是一個簡單松散的代際概念。而韓寒、郭敬明,毋庸置疑在“80后”里最為人熟知。他們是“80后”的兩大風向標,在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同一起點起步,在十年后的今天給關注著他們的人們演示了兩條不同的成長之路。這一路走來,傳媒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韓寒和郭敬明兩人,站在傳播學角度看,一個主攻網絡傳媒(電媒),一個革新紙質傳媒(紙媒),他們的成名過程驗證了媒體與文學之間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同時也為傳媒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在傳播學上,媒介是文化傳播實現的一個重要條件。加拿大學者M·麥克魯漢的名著《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書中有一個著名的命題:“媒介即信息”。這說明:在文化傳播的研究中,傳播媒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文學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具體形態,自起源至今更是從未與大眾傳播媒介分離過。每一次的媒介變革都會引起文學的改變,文學總能敏銳地感覺到傳播載體的變化,從而迅速作出調整,出現新的文學形式。

而中國的當前文學,尤其是討論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半期的文學,更是不可能回避傳播媒介更新給文學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進入1990年代中后期,紙媒文學和電媒文學一冷一熱,但電媒文學(指主要手機、網絡等電子媒介傳播的文學)長時間沒有得到正視,傳統文學評論界頻頻拋出“文學衰落論”、“文學終結論”。的確,相比1980年代轟轟烈烈的文學熱潮,1990年代的文學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和多樣文化生活的擠占下,地位一落千丈。但另一方面,文學通過新的電子媒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發生更緊密的聯系。從《第一次親密接觸》到《誅仙》、《鬼吹燈》,一批批網絡文學的走紅,一個個網絡寫手走向前臺,受到出版商的熱捧。所以我們看到的其實是文學的左右突圍,不斷嘗試與報紙、廣播、電視、電影等傳媒結合,以幫助文學的快速傳播,被稱作第四媒體的互聯網與文學的結合更顯來勢洶洶。

而整個“80后”寫作都是在這樣一個紛亂、不知所措的文學大背景下興起乃至發展的。造就了韓寒、郭敬明等一大批“80后”明星寫手的新概念作文大賽是《萌芽》雜志為了應對發行困境而走的一步妙棋。擔心著被電媒取代,以打造明星“80后”寫手謀求生存出路的紙質媒體人沒有想到,經過十年的打磨礪煉,這些“80后”寫手中的代表韓寒和郭敬明竟然分別在電媒和紙媒行業里各領風騷,開出了一片紙媒和電媒共生共存的局面。

2 兩種文化傳播媒介的較量

韓寒雖然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告:不參加研討會,交流會,不參加演出等等的“低調”,但他卻是如今網絡世界最有價值的博客“品牌”,過億的博客訪問量足以讓他的一舉一動都引起不同一般的公眾騷動。如何做到在“低調”中大紅大紫,韓寒的博客之路值得每位有心人學習。我們先看到的是連連的“罵戰”,2005年9月韓寒博客開通,隨后的幾場網絡罵戰為這新開的博客賺足了曝光率。

韓寒博客的第二條成功之道是樹立獨立發言人的形象。博客興起的一個大原因就是打破了媒體機構對發言渠道的壟斷。個人主體意識在博客的發展中被極大的張揚,個人空間直接變成公共領域。因此在博客世界,讀者更關心的是博客主是否真的站在個人的立場上發言。韓寒在文章里或是一些專訪中都反復強調自己的主業是賽車手,甚至說過“永遠不進文學那個圈子”。人們一般相信不帶有任何利益牽扯的文字才是最真實的文字,韓寒就是告訴大家,“寫東西”只是業余生活的小樂趣,博客上的文字都是他個人最原始的感受。所以大家都愿意相信那就是韓寒的真實想法。真誠是博客成功的關鍵。

所謂“業精于勤”,有人不屑地認為韓寒博客成功靠的是不斷“炒作”,其實更準確地來說韓寒是個勤快的博客主。每當社會上出現轟動熱鬧的話題,韓寒總能很快地對此發表自己的意見,如2008年對于抵制家樂福和封殺莎朗斯通的評論關于汶川地震救援的記錄,地震災后重建中對北川政府奢侈購車的批評;還有2010年對于谷歌撤離中國的評論,以及最近世界杯中的“朝鮮熱”評論等等。由于言語犀利,韓寒的博文常因觸及敏感話題而被網站刪除。

與韓寒在網絡世界里不可缺失的發言地位相當,郭敬明也在紙質出版行業春風得意,年紀輕輕就已是著名出版社的副主編。經過早期《島》系列書的嘗試,由郭敬明及其團隊策劃主編,在2008年1月正式出版的雜志《最小說》成為當下青春文學讀物的翹楚,據說目前雜志銷量可達到每月50萬本。這對于現在許多苦苦掙扎的文學期刊是想都不敢想的數字,郭敬明做到了。相比韓寒有意的“低調”,郭敬明則是明顯的“張揚”。郭敬明的博客和微博內容,沒有沉重的時事,有的都是自己個人生活的展示,充滿著小資甚至應該說是“新富”階層的情調。名牌飾品、豪華家居、活動派對、旅行點滴,明星一樣的生活方式,文字間帶著點炫耀的俏皮。難怪越發“鐵肩擔道義”的韓寒鄙夷郭敬明,認為這樣是在“輸出很賤的價值觀”。

但郭敬明商業上的成功足夠支撐起自己標榜前衛奢侈的生活。他嫻熟精明的商業操作手法讓許多老商人也感到嘆服,除了把自己打造成文學界的“偶像明星”,郭敬明主編的《最小說》堅持以青年時尚讀物為定位,緊抓年青人追逐時尚的心態。不僅在外觀包裝上向時尚消費雜志靠攏,還在定價上體現雜志的身價?!蹲钚≌f》的單價從10元、12.8元到現在的15元,與《青年文摘》、《讀者》等傳統雜志較大眾的定價顯然拉開了距離。郭敬明對《最小說》的目標讀者群有清楚的認識?!蹲钚≌f》的內容一直沒有偏離青少年的審美趣味,有時尚的攝影繪畫,還有短篇青春校園題材小說,人氣作家的連載,時下年輕人眼里當紅的文藝界名人的專欄等。就雜志和郭敬明公司的長遠發展來看,郭敬明最成功的還是把《最小說》打造成一個培養青春明星作家的平臺。在這個雜志的平臺上一方面發掘培養新人作家,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明星作家簽約,保持《最小說》的高人氣。目前在郭敬明柯艾公司旗下的簽約作家主要有笛安、落落、七堇年、蘇小懶等,這些簽約作家的小說著作都經由柯艾公司出版兼宣傳經銷。

雖然韓寒和郭敬明各自憑著電子媒體和紙質媒體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這兩種畢竟是不同性質的媒介,它們依然有特質上的區分。作為網絡媒介的代表——博客,其特點在于開放性和個人性,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尚不論韓寒是否算的上一名“公共知識分子”,但他“公共發言人”的姿態是明確的,已有“中國網民意見領袖”的稱號。網絡媒體基于它的開放性,享有受眾數量龐大的優勢。韓寒2010年4月入選《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一百人”排名第二,得票數超過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事件就是對網民力量的最好說明。

而紙質媒體相比網絡媒體也有自己的優勢。不同于網絡的虛擬,紙質媒體的代表如報紙、雜志都是可觸可感的實物態,風格鮮明甚至富有特殊審美價值的報紙雜志一向是收藏佳品。讀者一旦被報紙雜志吸引,很有可能養成固定的閱讀習慣。這種獨特的閱讀樂趣是網絡很多時候不具備的。而且在傳播影響的時效性上,紙質媒體往往更有優勢。韓寒的一篇博文你可能只會看一遍,但郭敬明刊載在《最小說》上的一篇小說你會時不時重新回味,雜志的閱讀有時更能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郭敬明的《最小說》實際上也是紙質媒體在網絡媒體沖擊下出現的革新產物。這樣一種圖書化的雜志逐漸成為青春文學讀物的潮流,除了《最小說》作代表,還有蔡駿的《懸疑志》、顏歌的《NOVA》、萬榕的《最女生》等,他們都希望在紙質媒體的這條新道路上和郭敬明爭個高低。

在看到網絡媒體快速發展的勢頭,不少人都曾經擔心傳統紙質媒體會不會自此一蹶不振,走向消失的未來。但就現在媒體行業發展狀況來看,紙媒和電媒盡管競爭激烈,卻并非水火不容。人類文明史的發展一直是需要多種傳播媒介的共存共生,傳播媒介越多,意味著社會分工越細。韓寒和郭敬明也并非只注重單一傳媒工具的運用。韓寒博客上的博文最終還是會集結成書出版,他自己也在籌劃著一本名叫《獨唱團》的雜志的出版,摩拳擦掌地準備在紙質出版業再與郭敬明一分高下。郭敬明也從沒有忽略網絡的力量,微博是他的新玩意,他的《最小說》有官方網站也有官方論壇,讀者可以直接就連載小說的故事和作者交流、互動,這與網絡文學的反饋形式一樣。網名演變出的昵稱“小四”依然是郭敬明迷們最喜歡的稱呼。

3 結語

傳統的紙質傳媒在與網絡傳媒的競爭中,得到自身變革的動力和契機,雜志圖書化只是第一步,報紙小型化、圖書移動化也都在摸索中。網絡媒體也很樂意與紙質媒體合作,促進博客書的發展、實現網絡與紙質消息同步更新,以克服自身的缺陷。在文化傳播的道路上,這兩種傳播媒介或許不存在誰取代誰,而是共生共榮,起著共同繁榮文化的作用。以后當我們提到韓寒和郭敬明,不要只記得爭論他們的文學作品孰優孰劣。這兩位鋒芒畢露的“80后”寫手已用他們的成長經歷為我們文學傳播方式的共榮發展提供了成功的參考路徑。

[1]謝建明.文化傳播:模式及其過程[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1).

[2]北夢原.從傳播學視角試窺網絡傳媒[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4).

[3]曹素華.網絡傳媒對公共領域的構建及其對文學的影響[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

猜你喜歡
傳播媒介郭敬明韓寒
“我是賽車手”:韓寒的飛馳人生
韓寒 笑一笑,已蒼老
視覺文化視閾下武術傳播媒介研究
張本煜,韓寒說他值得比現在更紅十倍
反腐報道中的大眾傳播媒介
我國大眾傳播媒介的功能研究
The Fall of Han
關于郭敬明的一封家書
郭敬明就像是一個便秘患者
湖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及傳播媒介的績效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