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汀克溪的朝圣者》的生態倫理學解讀

2010-09-02 06:16
文學與藝術 2010年4期

王 銳

【摘要】本文試圖通過對《汀克溪的朝圣者》的文本分析,從生態倫理學的角度對之進行解讀,挖掘其中蘊含的生態倫理思想,探索狄勒德在《汀克溪的朝圣者》中給我們的啟示,思考我們當代面臨的問題:我們對待自然應該采取何種倫理態度才有利于整個生態圈的良性發展?人應該怎樣生活?什么樣的生活是智慧的生活?

【關鍵詞】生態倫理學;人與自然的關系;汀克溪的朝圣者

安妮.狄勒德 (Annie Dillard, 1945- ) 是當代美國文壇自然作家的代表人物, 她把自然書寫與科學、技術、哲學等知識結合在一起。她的寫作體裁主要以散文為主, 也涉及詩歌、小說和回憶錄的寫作。主要作品有: 散文《汀克溪的朝圣者》,小說《活著》,回憶錄《美國童年》以及散文集《教石頭說話》等?!锻】讼某フ摺窞樗A得了1975年普利策獎,也是狄勒德寫作生涯的里程碑,此后她的作品更趨成熟。以不到30歲的年齡獲得普利策獎的安妮.狄勒德憑此書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國際聲譽。

《汀克溪的朝圣者》一書分15個章節,每個章節關于一個獨立的話題。很多文學批評家把狄勒德的《汀克溪的朝圣者》與梭羅的《瓦爾登湖》作比較,因為前者的確與《瓦爾登湖》的結構有些一致,而且狄勒德也從梭羅那里借鑒了使用小溪 (梭羅使用“湖”)作為把自己與自然融合的地點。然而,狄勒德也看到了梭羅關于自然概念的局限:在梭羅眼中,自然是美麗而真實的,而狄勒德筆下的自然卻是美麗與暴力并存。

本文試圖通過對《汀克溪的朝圣者》的文本分析,從生態倫理學的角度對之進行解讀,挖掘其中蘊含的生態倫理思想,探索狄勒德在《汀克溪的朝圣者》中給我們的啟示,思考我們當代面臨的問題:我們對待自然應該采取何種倫理態度才有利于整個生態圈的良性發展?人應該怎樣生活?什么樣的生活是智慧的生活?

生態批評研究自然、自然與人、自然與文化的關系在文學作品中的表達和體現,目的是喚醒人們的生態意識。生態批評是對人類中心主義思維模式的解構和挑戰,但是它的終極目標并非僅在于解構,而是在解構的過程中建構一種新的文學生態倫理學批評,本文認為這才是生態批評更為遠大的目標。生態倫理學批評的理論基礎是生態倫理學。生態倫理學作為一種新的倫理學,它的理論要求是確立自然界的價值和自然界的權利的理論;它的實踐要求是,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在當代,生態倫理學有許多不同的學派,歸納起來主要是兩種:個體主義學派和整體主義學派。前者強調生物個體的權利,認為個體的生存具有優先性,是生物中心論的倫理學;后者強調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物種和生態系統具有道德優先性,是生態中心論的倫理學。整體主義的代表人物羅爾斯頓認為,生存于自然和文化中的人,他必須生存于自然環境中。

狄勒德在《汀克溪的朝圣者》中表達了深刻的生態倫理思想。作為一名優秀的生態獵人,狄勒德運用各種狩獵哲學與技巧,在汀克溪畔使用各種方法來觀察動物。她感到,汀克溪等自然景觀比人高潔,使人凈化、升華。她體悟到,人類和其他物種通過形形色色的覓食行為,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關系,因而只是生態系統中的一環和生物大家庭中的平等的一員:“我是墮落世界里被撕剝啃咬的生還者,而且我年歲漸長。我正老去并給噬吃,同時也噬吃了我該吃的那一份。我并非清洗過而美麗的,并非掌控了凡事合宜的閃亮世界,而是在一個我后來才開始關愛,且支離破碎的殘骸上,心存敬畏地漫游。殘骸給噬咬了的樹木吐出一種細致的氣息,其血淋淋且結了疤的生物,是我最親愛的友伴……”(Dillard 250)這使她相信,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所有生物都是我們生活的伴侶。這樣她形成了生態中心論的思維模式,與羅爾斯頓的“人應該適應于自然環境中”(余謀昌55)不謀而合。

然而狄勒德通過與動物的互動也意識到個體動物的價值,反對為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完整而犧牲個體動物。對物種趨向復雜化、多樣化過程,她以這樣的口吻表明其立場:“沒有哪個人會拿著藍色鉛筆,高高在上地看著進化過程,說:‘那個,那邊那個,我可不要。假如某種生物通過了,就批個‘不予刪除。我們的品味遠比造物主高明嗎?”(Dillard135)在描述了一些低級生物多產而存活少的現象以及不少生物“丑陋”的生存形式后,面對“這個世界錯,還是人類的感情趨向和道德判斷錯”這一選擇,她選擇了后者:“這兩種荒謬的選擇,我頗為傾向第二種。雖然我們的確是具有道德觀念的生物,住在一個無所謂道德不道德的世界里,但是這個世界并不因為不具道德觀念而成為怪物。

表面上看,狄勒德的倫理姿態搖擺于生態倫理學的兩大陣營之間。在面對自然殘暴一面的時候,她認為生存必須競爭,因為它們“若不咔嚓一口,就得挨餓”(Dillard181)。而面臨殘酷的競爭及自然界的危險時,狄勒德卻無法決定自己應該屬于哪個倫理學陣營:個體主義學派和整體主義學派。但這并沒有影響她形成自己的倫理思想,從而嘗試解決了雙方的不足。她終于發現對自然界的同情才是所有倫理的出發點,應當尊重所有生命形式。無論美丑,無論是否和人類的存在發生沖突,都是天經地義的,應持寬容態度,與其和平共處。不要把動物視為競爭對手,而是我們生命中的伴侶。

《汀克溪的朝圣者》是美國自然文學的典范,對于自然文學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狄勒德以詩性的散文體裁給我們勾畫出一個神秘的自然,它美麗、神秘而又充滿暴力和恐怖。對于面對生態危機和精神危機的現代人,研讀《汀克溪的朝圣者》更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它會改變我們對于世界的態度,從而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把自然視為我們人類的伙伴。

參考文獻

[1]Anne Dillard. Pilgrim at Tinker Creek [M]. Bantam, 1975

[2]安妮·迪拉德著. 余幼珊譯. 溪畔天問[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余謀昌. 生態倫理學[M].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張建國. 汀克溪的朝圣者與后現代主義[J]. 外國文學研究,2005年第二期

作者簡介:王銳(1977-),男,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師范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2010年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項目編號:11552153

項目名稱:美國自然作家的生態意識及創作風格研究主持人:王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