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周杰倫現象看當代觀念

2010-09-02 06:16曹延潼
文學與藝術 2010年4期
關鍵詞:外來文化焦慮

曹延潼

【摘要】本文并非旨在剖析一個個體成功的案例,而是就大家普遍認同的現象作一個群體心理狀況的探討以及對東西方文化互溶后所引起人們觀念變化的原因進行一種闡釋。

【關鍵詞】周杰倫現象;當代觀念;外來文化;焦慮

周杰倫作為當代華語樂壇最顯著的標志人物,其演唱風格在唧唧哇哇、吐字不清中體現其獨特的時尚、新潮性。對自由曲風的任意揮灑及中西結合的巧妙駕御使的其歌曲在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出現了社會追捧的“周杰倫現象”。無疑,周對歌曲的演繹成功,跟他的獨創的吐字、歌詞、節奏等外部形式上的個人風格是分不開的。但是以個人之見,如果從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周杰倫現象迎合的是當下部分群體對時代的觀念認識。

周杰倫現象實際上是“流行文化”的一種體現。流行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說“毋須理解”。而周的音樂正是符合了“不可理解性”這一特點。古人說音樂為“聽之如所見,尋之無定象”,而聽周的音樂完全是給人摸棱兩可的感覺。他那忽左忽右、忽前忽后、時新時舊、時中時西的演繹和含混不清的半說半唱的快節奏的長RAP顯示的是對世間認識的虛無、不確定性與茫然。他的音樂完全打破中國古典的音律,卻又采納古詩詞的押韻手法,同時吸取古典的意境,借鑒黑人曲風,糅合嬉皮士、嘻哈因素,強調其時代性。這樣就造成了他音樂風格上的多層次混合效果,但是也形成了其音樂內容上的不可理解性。

其實,當下的社會狀況本身就是不可理解的。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沒有現在這樣令人焦慮與困惑。這是一個文化大拼盤的時代,文化味道已沒有正統與不正統之分,只有合不合口味之別。但是一個人的口味往往是在長期區域條件生存下逐漸形成的。明朝之前,中國人是不吃辣椒的,但是現在在中國有些人是離開辣椒吃不下飯。習俗往往是由一群人的習慣產生,而所有的習慣必須由觀念來引導。你能吃辣椒,是因為你覺得辣椒刺激好吃,你不敢吃辣椒是因為你害怕吃后會引起身體的不適。而文化既是如此,你接受與不接受取決于你的觀念。而問題是,對各種外來文化不管我們接受與否,它已經夾雜著腥風暴雨洪水猛獸般的向我們襲來。于是出現了一種狀況,你如果接受這種“猛獸”就是當代,你不接受就是老套。

那么究竟何為當代呢?學術界的一般認識是,它不僅是一個時間概念,還是一個價值概念。從時間上來說,它有“當下”、“當前”、“目前正在發生”的意思。從價值上來看,根據不同的創作實踐、理論依據或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闡釋。當代觀念是區分于新舊觀念的另一種指稱。它可以從政治學、人類學、文化學、心理學、美學、社會學、倫理學等不同學科進行介入。當代觀念單純說它是進步觀念或者非進步觀念都是不科學的。

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看,當代觀念的出現并非偶然。不同的觀念產生于不同的歷史階段。西方消費的意識帶來了現階段人們不同觀念上的雜糅。而目前中國人對這種雜糅的認識是被動的、不情愿的。不可否認期間夾雜著文化侵略所帶來的殖民情節。我們需要搞清的是,引進一種文化并不代表破壞了本民族的文化。當然,對引進的文化過于擴大化從而掩蓋了本民族文化的光輝也是有可能的。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權衡利弊,畢竟民族的文化土壤是本民族賴以生存的根本。一切的游戲都有一定規則,如果打破,就會出現認識上的茫然。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強勢已經導致了中國人在文化上的焦慮。

人們喜歡周杰倫的音樂不正是說明了這種焦慮性嗎?

在這個知識過剩和高強度壓力的時代,人們一邊接受著來自傳統和當代中外知識的強行灌輸,一邊抱怨著現實社會的競爭,于是,對知識的一知半解和強迫學習與內心的逃避性造就的矛盾心態在周的音樂中得到了釋解。也就是說,對周的音樂不需要完全聽懂聽清,只要音樂能傳遞出古典的意境與自由的時代氣息就行。字正腔圓的吐納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當代藝術中的“造書”與“毀書”的不同的藝術效果不正也說明了這一點嗎?進一步來說,在當今社會你去建構一件事情遠不如解構來得更有效力。因為這個社會實在是太不缺“創造”了??纯串斀竦纳鐣淆g化問題你就會明白,那些逝去的遠不如出生來的猛烈。大大小小的發明專利已經讓人搞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發明。對剛建起的一座華麗的高樓你可能無動于衷,但是當拆一座建筑,你就會犯嘀咕,可能會詢問所拆房子是不是古建筑等等諸類問題。這都說明人們對既往東西的破壞比新的重復創造更感興趣。這是后現代主義的明顯特征,也是當前人們的心理狀況。這種觀念的不同是社會環境、歷史因素等不同的因素造成的。對這種觀念的變化我們可以追溯到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發展時期。西方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帶來了西方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現代化的審美需求以及適應現代時期的觀念認識。蓬勃發展的工業發展帶來了都市化進程,摩天大樓、地鐵、高架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汽車的速度刺激著人們對科技的美好向往;各種動感的光色效果刺激了人們對消費的欲望。在思想領域,叔本華的“唯我本體論”、尼采的“強力意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 柏格森的“非理性主義哲學”等都在一定層面上影響人們的思想認識。所有這一切共同建構成西方人的審美趨好與觀念認識。中國改革開放后,西方又將這種“文化軟實力”輸出給中國。導致中國在文化、藝術、觀念上的種種思想解放運動,同時也形成了一種新的時代開端。那時的傷痕文學、傷痕美術具是對舊的意識形態的個人反觀。接下來的思想啟蒙運動,更是悖于官方意識形態,但是,官方思想資源的匱乏又直接促成國內對外來文化的接受。

最終,人們發現,西方不僅簡單帶來了他們的文化,而且促成了國人生活方式的轉變和觀念上的移位。甚至有些人開始反思當初對西方的接受是不是合理。金錢意識、消費觀念、娛樂至上等引發當今社會以致全球的諸多問題。這種焦慮導致人們開始懷疑,而不是認可。

再者,當今是一個無信仰的時代。無信仰往往造成“唯我”的意識與認識和追求上的迷茫。無論是80后還是60后,談及信仰都可能是一片茫然。在大多數看來,孔孟之說,老莊之道未免腐朽,仙佛與上帝過于唯心,烏托邦的共產主義似是笑談。唯我意識更加“覺醒”的同時也帶來了對當下及未來認識上的迷茫。這種觀念的認識,是對一切的懷疑,是不確定。再加上諸多社會問題帶給人們的“危機綜合癥”,使得人們對知識與權威產生懷疑,雖然社會盡所能的從各方面引導消費,“引進”文化并宣揚著快樂,但是自知的大眾群體也明白這并非主體文化,在這種情況下,各種流行文化便趁虛而入。當年的“八五新潮”就是一例。而20多年后的今天人們已經習慣(下轉第196頁)(上接第195頁)了這種外來資源,并且在此基礎上異化出種種特色觀念。

如同所有的宗教目的具有共同性一樣,東西方價值觀實際沒有質的區別。南懷瑾老先生曾這樣戲說文化,他說,文化是個什么東西,一個空洞的名詞而已。對于藝術,貢布里希也說,其實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在我看來,民族文化的不同只是一種習俗的差異。在藝術界,前衛藝術家們在努力消解藝術與生活的界限。不太清楚的是,文化會不會跟藝術一樣最終被消解掉?;蛟S,東西方文化的交融已經在進行著文化的消解。而這種消解過程導致無文化現象的出現。恰恰這種“消解”與“無文化”正是當代觀念的體現。正如靳尚誼先生所說,我們正處于文化的低谷。周杰倫的歌也正是這樣迎合了部分大眾的觀念,具備了一定的代表性。

如果說周杰倫現象是一種流行現象,那么,我們可以這樣詮釋流行——世間如果沒有新奇出現,也就不會有流行,而流行一旦泛濫必定會出現破壞。而破壞又往往演變成另外一種流行。我想,觀念既是如此。

參考文獻

[1]《藝術種源》 金城出版社 2006年1月

[2]中國雕塑學會 《九問當代》

注:

文章部分段落截取本人未曾發表的博文《周杰倫現象與當代觀念》

猜你喜歡
外來文化焦慮
小學語文教育中如何弘揚傳統文化的研究
全面深化改革視域下大學生國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討外來文化對中國陶瓷藝術的影響
淺談外來文化對我國青少年的影響
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外來文化維度探析
淺析日本動漫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