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創新能力在閱讀教學中的培養

2010-09-14 03:35蔣景會
新華教育研究 2010年2期
關鍵詞:培養創新探究

蔣景會

【摘要】閱讀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閌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關鍵詞】創新;探究;閱讀教學;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遍喿x教學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顯然,閱讀教學是以閱讀為基本手段,以培養基本的閱讀能力(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探究性閱讀能力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為根本目的的教學活動。在這種教學活動中,閱讀是本、理解是本、體驗是本、感悟是本、思考是本、探究是本、發現是本、創新是本。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試作闡述。

1引導求異,促進創新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般按常規思維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但有的事情和問題按常規思維卻解決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得大膽求異,突破思維定勢,從事情或問題的反面(逆向)去想,以取得成效。這就是求異思維或叫逆向思維。求異思維是創造型人才必須具備的思維品質,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這樣的課例。如《將相和》中“完璧歸趙”這一故事,藺相如出使秦國的目的是保護好和氏璧,但他見秦王無誠意換璧時,卻以“舉璧撞柱”逼迫秦王舉行典禮,贏得了將和氏璧送回趙國的時間,由此可見藺相如的機智勇敢?!端抉R光砸缸》中司馬光的絕頂聰明就在于從反面設想,使水離人,砸缸放水,救了落水的小孩。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像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在教學這類課文時,通過課內的啟發延伸至課外,鼓勵學生大膽求因,用求異思維解決現實的事情或問題,這有助于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

2鼓勵發散。促進創新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思維的基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的途徑、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方案和結論,有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突破單向線性思維的狹隘和保守,以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品質。在閱讀教學中可結合課文讓學生說說和課文不同的方法和想法,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如教學《曹沖稱象》一文,讓學生說說有沒有比曹沖更好的稱象方法;教學《撈鐵?!芬徽n時,讓學生說說有沒有比懷丙和尚更好的打撈鐵牛的辦法;教學《跳水》一課時,讓學生想想當船長的孩子爬上桅桿頂端,情況十分危急時,除了船長用開槍的辦法命令孩子跳水外,還有什么辦法可救孩子。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發散、想出種種的不同方法之后,還需要再引導學生將他們所想出的眾多辦法和課文中講述的辦法進行比較、選擇,經過討論,使學生明白課文中的方法是最佳的方法。

3啟發想象,促進創新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動。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毕胂鬂B透在小學學習的各個方面。豐富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無論是再造想象還是創造想象,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都是十分有益的。小學語文每一篇課文都是很好的想象思維材料,在閱讀教學時應充分啟發學生想象,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1增擴續補想象。擴想就是對教材文句內涵作開拓或將課文故事加以擴充。如教學完古詩《暮江吟》后讓學生進行擴充想象,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有的課文結尾意猶未盡,十分含蓄,可讓學生續想,續寫想象作文。如《糶米》、《凡卡》、《窮人》等文教學后,以《糶米之后》、《凡卡寄信之后》《收養孩子之后》為題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作文;許多課文中有“空白”之處,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想象補充。如《珍貴的教科書》中,指導員在犧牲時有許多話要對“我們”說,卻沒有說出來,指導員可能會說什么呢?讓學生進行補充想象,通過增擴續補想象,既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3.2畫圖想象。就是要求學生把自己對課文語言的理解用圖畫畫出來。這一畫圖的過程既是深人體會課文語言的過程,又是培養想象的過程。如《黃山奇石》一文,對“奇石”金雞叫天都”作了生動的描繪,但文中沒有插圖。為使學生讀懂這段文字,并受到美的感染,讓學生按課文描繪,用畫表現出來?!疤旃吠隆?、“獅子搶球”、“仙子彈琴”這三塊奇石僅說了名稱,沒有作任何描述,為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黃山奇石的“奇”,讓學生想象這些奇石的樣子,并將其畫下來。

4大膽質疑。促進創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中,通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題,教師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于學生來說,則能夠起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促進主動探索,激活創新思維的作用。

語文閱讀教學中處處有疑。在課始可引導進行預習后的質疑,如教學《窮人》時,問學生:“遇上了哪些不理解的問題?”學生提出了問題:“漁夫一家生活很苦,為什么還要收養西蒙的孩子呢?”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如教學《月光曲》時,出示課題后,問學生看了題目想知道什么,學生們提出了許多問題:《月光曲》是誰創作的?是怎樣創作的?曲子是怎樣的?這樣就更好地為理解課文作了鋪墊;在教學課文中可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性的質疑,如教《記金華的雙龍洞》,引導學生提出“溪流聲為什么會時時變換調子”這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通過釋疑弄清溪流的寬窄緩急變化,弄清溪流和雙龍洞的變化,使學生明白“山勢”的變化引起了“溪聲調子”變化的關系,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在課后引導學生進行延伸性的質疑,如在教學完《鳥的天堂》后,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提出了“大榕樹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通過釋疑,既使學生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又使學生受到一次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的教育。

熱情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可以開拓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讓他們各抒己見,這樣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益。5教給學法。促進創新“教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是當今世界流行的口號,教學改革發展的共同趨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不僅對學生在校學習各門學科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而且有利于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創造的良好品質,使學生終生受益。

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以下幾個方面閱讀方法的指導: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方法段意的概括方法、概括課文中心思想的方法、理解寫作特點的方法、朗讀方法、默讀方法和閱讀課外書籍的方法。對小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要從整體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能力培養目標、教材特點、學生學習的需要進行有機滲透,適時點撥。比如教學生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可采用兩種學習方法:(1)認真仔細讀課文,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再把各段大意有機合并,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2)抓“四要素”句子(就是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俱全的句子。例如《登山》一課,①先看題目,“登山”是“四要素”中的一要素——事情;②通過閱讀,找到人物——列寧和巴果茨基,地點是普羅寧,時間是一天早晨;③根據故事情節,歸納一段“四要素”俱全的話。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又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促進了學生自學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

猜你喜歡
培養創新探究
設問引導探究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相似圖形中的探究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