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班級這座“長橋”上的思考

2010-09-16 06:08應黎莉
教育文摘 2010年9期
關鍵詞:懲罰師生關系班級

應黎莉

有學者曾經說過:“班級像一座長長的橋,通過它,人們跨向理想的彼岸?!卑嘀魅尉秃帽葘W生過橋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如何當好一名班主任?我在實踐中體會到要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

注重“威嚴”,還是注重“和諧”

毋庸置疑,治班必須有“威”,無“威”也就談不上“重望”或“信任”。有的班主任以“嚴”立威,有的以“冷”樹威,有的則以“松”取威,有的以“權”耍威,而也有的以“人格魅力”在學生心中鑄威。

結果明顯不同:“嚴”者,使學生沉默對抗,消極而生恨;“冷”者,使學生熱情凝固;“松”者,常被學生取樂戲弄,威信全無;“權”者,更讓學生嗤之以鼻,唯有“人格魅力”者,贏得學生的敬重。青少年學生需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信任。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大于一切教育。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和諧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不同時期會表現為不同形式,其內在邏輯是以“和”為內核的,是永恒不變的。一個有經驗的班主任,善于運用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學生中立威。在生活中,班主任成為學生最親近和崇敬的人,其表揚會讓學生心花怒放,其批評會讓學生分外愧疚。由此,和諧班級、寬松氛圍必能形成。

具體地說,“和諧”首先要使學生感受到在班級里如在“家庭”一樣,溫馨有親情。要達到這樣的氛圍,班主任要以拳拳慈母心、依依師長情去開展工作。從第一天與學生接觸開始就要親切“相迎”,以平等、民主、和藹、微笑的姿態迎接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地對待這些猶如遠方歸來的孩子們。其次,真誠“相識”。班主任要快速認識班里每位學生,可以通過家訪熟悉并記住孩子的名字及個人的相關情況,了解其特長以便今后因材施教或“重點”培養。第三,無私“相交”。班主任應主動向全班學生作自我介紹,要把“心”交給學生,把“底”亮給學生,這叫做“心”“底”無私天地寬,這樣學生也會向你“掏心窩”“攤底牌”。第四,無間“相知”。師生關系密切無間,無話不談。平時班主任可以學生身份參加學生各項活動,如早操、課間活動、興趣活動,一起參加運動會、文藝演出、社會實踐、學軍、學農等,師生情同手足,親如一家人。

注重“人治”,還是注重“法治”

建設一個好的班集體,班主任還必須具備一種“法治”的素養。

班主任不要凡事包辦代替。從表面看,這是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性,而在其背后則是立章辦事。

一個高水平的班主任會“偷懶”,會“彈鋼琴”,工作駕輕就熟,班級穩定,學生快樂健康成長;一個缺乏經驗的班主任想追求完美但又對學生能力缺乏信心,容易大包大攬,唱“獨角戲”,往往不能引起學生共鳴,收效甚微。特別是當班上有學生犯錯誤或者是遇到一些棘手問題時,極易埋怨、發火,有時還會采用訓斥的辦法,甚至還會沖動而采用簡單粗暴的“人治”方式處理。這種方式在過去教育強調“順從”的年代里或許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開放的、價值多元化的今天,這種教育方法早已捉襟見肘了。

我們在教育管理上應摒棄“人治”而采用“法治”。此“法”非法律之“法”,而是約法三章之“法”。這是經過班集體討論,達成共識,每個成員都必須遵守的公約,大家按“約”辦事。其中尤其是要設定“懲罰”公約,誰違約誰受罰,人格平等,尊嚴相當。讓“班榮我榮”“我辱班辱”的榮辱觀植根于每個人心中。

之所以此處要重點強調“懲罰”,一是因為教育中的懲罰是對受教育者某種思想行為給予否定性的評價,使其受到警告,旨在控制學生的不良思想行為。其目的不是懲罰本身,而是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克制“以自我為中心”意識的膨脹。它是以尊重和關愛為基礎、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懲罰的方式、手段和力度,都是經過集體討論通過的,按約懲罰實際上是教育學生懂得:遵守契約規定就是兌現承諾,違約意味著未守信用,這既是糾正錯誤的教育手段,更是一種關于如何做人的教育。二是因為近年來“賞識教育”盛行,而事實上單純的賞識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在教育的十八般武藝中,懲罰必不可少。因為人的發展總是在克難和犯錯的過程中不斷自我更新的,懲罰能使人牢記前進的方向,增強前進的動力。然而,在今天,“懲罰教育”出現了被誤解和弱化的傾向。一提批評、懲罰就好像是對學生身心的傷害,即使學生存在問題,一些教師也不敢批評學生,不敢嚴格要求,怕這怕那,感到無所適從,束手無策。也有些教師“睜一眼閉一眼”,還美其名曰“多一些寬容”。如此“談罰色變”必將對學生身心健康、品德培養和社會進步產生危害。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明確指出:“凡是需要懲罰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罰,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種義務?!彼?,懲罰教育在班級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法治。

注重“自我”,還是注重“自覺”

我們不缺乏教育技術,缺的是對教育規律的洞察。教育之道,就在于洞察、處理學生的內在感覺。教育最主要的一點還是要喚醒學生的自覺;教育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

在學生的成長中,班主任要做“啦啦隊”,而不做“陪跑者”,教育者永遠無法和孩子一起跑到他的人生終點。因此,最好的選擇是站在看臺上,為學生吶喊助威,起到“啦啦隊”的作用。不做“陪跑者”,意味著給學生的心靈留白,某種程度上使之有“孤獨”的機會,旨在提升學生的心靈品質。也許有人認為,現代社會中,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會變得脆弱,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我想,這和心理問題是兩碼事,心理健康的標準來自于接納自己,而“孤獨”是一個靈魂成長的自覺要求。孤獨并非孤僻,而是在沒有“陪跑者”過度保護下的一種生命自由狀態。學生的路需要自己走,必須經受孤獨。當然,我們可以在學生失落和無助的時候,為之加油、吶喊,成為看臺上稱職的“啦啦隊?!?/p>

因此,班主任對學生的成長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對學生生涯發展方向的規劃和指引;二是對學生發展速度的推進,包括“三觀”的逐步形成;三是對學生發展進程的科學評價,引導學生健康地沿著目標不斷前進。我們只有彰顯班主任的這些育人功能,才能在具體實施中,做到以科學性為前提,以藝術性為方法、手段,以實效性為教育目標。

(摘自《上海教育》2010.5B)

猜你喜歡
懲罰師生關系班級
班級“無課日”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雙向奔赴
航空信帶來的懲罰
Jokes笑話
余清臣:建構現代師生關系的公共性
班級FACE系列大放送
新時期需要怎樣的師生關系
真正的懲罰等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
以牙還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