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后的中國企業從事國際商務的優劣勢分析

2010-09-19 05:36劉宇陽
大眾商務·下半月 2010年7期
關鍵詞:優劣勢國際商務中國企業

劉宇陽

【摘 要】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得世界經濟在2008至2009年整體下滑,2010年危機局勢仍非常嚴峻、經濟復蘇緩慢。在此情況下,我國企業該如何應對危機?本文通過對我國企業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的優劣勢分析,提出我國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該如何發揮自身的優點,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在全球經濟危機后新的格局下確立我國企業的國際地位。

【關鍵詞】金融危機;中國企業;國際商務;優劣勢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283(2010)07-0329-01

1 引言

經濟全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正是由于各國的經濟相互依存,由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才迅速波及全球。美國的金融危機實際是讓全世界買單,特別是讓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國家買單,否則其持有的美元資產就面臨壞帳和縮水,華爾街綁架了美國政府,美國政府綁架了全世界(裴長洪,2008)。

但是,我國企業決不能因噎廢食,必須積極從事國際商務,融入經濟全球化,走向國際市場才是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面對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國企業應該審時度勢、積極應對,消除危機的不利影響,參與國際分工,開拓國際市場,開展對外投資,創辦海外企業,在全球經濟危機后新的格局下確立我國企業的國際地位。

2 金融危機對世界及我國經濟的影響

以2007年6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棋下兩只基金因次級抵押債券出現嚴重虧損為起點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局面動蕩不安,世界經濟明顯下滑。受此影響,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也明顯放緩,經濟增長率下滑到2002年的水平, 而且隨著全球經濟危機后果的進一步釋放,對我國出口貿易造成的不利影響將逐步擴大。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截至2009年12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22072.7億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6億美元,下降16%;進口10056億美元,下降11.2%。

3 中國企業從事國際商務的優劣勢分析

中國企業從事國際商務的優勢

第一,宏觀調控的優勢。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的局面,我國政府利用制度和宏觀調控的優勢果斷出手,迅速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第二,依托自然稟賦,創新中鞏固傳統優勢。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低廉,企業規模較小,經營機制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決定我們必須積極推動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充分發揮我國企業自身優勢,并逐步實現了由勞動密集向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知識密集的轉變。

第三,中國的崛起為中國企業贏得了契機?!?1世紀的中心在太平洋,太平洋的中心是東北亞,東北亞的中心是中國?!备母镩_放20多年來,我國的國際貿易規模擴大了約16倍,世界排名從開放之初的第32位上升到現存的第10位。年均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從80年代初的不足20億美元上升到現在的約400多億美元。自1993年起我國一直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外商投資目的國。

第四,廣闊的市場優勢。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層次、消費質量不斷提高,許多產業僅依靠國內市場就可以形成規模經濟。以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為例,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世界汽車市場低迷不振,而我國1-9月國產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961.27萬輛和966.27萬輛,同比增長32.01%和34.24%。

第五,海外華人網絡的優勢。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上百年來分散在全球各地的5700多萬華人和由他們編織的規模龐大的海外華人網絡。全球華人網絡的存在使得華商能直接與國際市場接軌并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此外,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一個瓶頸問題是外匯資金籌措。而金融業是海外華人經營的一個重要產業。因此,中國企業可以利用海外華人的融資渠道籌措資金。

中國企業從事國際商務的劣勢

中國企業長期以來都存在著技術、資金、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劣勢。據我國在90年代初的統計結果,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的研發費用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平均為1.38%,而全球500強企業是5%-20%;約有2/3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沒有研發機構;各類工業產品中新產品銷售額的比重平均只有8%。經過10多年發展,情況雖然略有改善,但是與國外的差距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成為影響我國企業走出去、站得住腳的主要劣勢。此外,資金短缺和融資困難也是制約著我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瓶頸,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企業向外擴張的步伐,制約了技術的進步和創新。中國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也缺乏從事國際商務的經驗。根據IMD對世界近50個國家企業管理國際競爭力的評價,從1996-2000年五年間,我國企業管理國際競爭力平均排名僅為33.4,處于較低的競爭力水平(IMD《世界競爭力年鑒》,2002)。此外,我國跨國企業管理者及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和素質還有待提高,與競爭激烈的國際商業環境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4 對策建議

中國要在世界經濟新形勢、新情況中有所作為,首先,發揮市場經濟主體的作用,經營發展戰略從單純注重國內市場逐步轉向國際市場,制定中長期的發展經營戰略。其次,從國家經濟安全和企業的長遠發展角度看,企業國際化經營必須實施多元化投資的戰略:即投資區域多元化和投資行業多元化。第三,實行戰略聯盟是民族企業參與國際化經營的重要策略。目前我國企業國際化程度還較低,絕大多數企業的國際競爭還處于局部市場上的產品競爭這一階段,但我國已經出現了聯想與英特爾、思科等公司的合作為范例的跨國戰略聯盟。從競爭到合作,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在轉變其經營理念??鐕撁俗鳛橐环N中間橋梁,無疑為中國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一條捷徑和新的思路。

5 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融入全球化不管對于企業還是國家都是一個必然的選擇,面對激烈的競爭,機遇和挑戰并存,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我國企業從事國際商務所面臨的優勢和劣勢,依托絕對和比較優勢鞏固傳統優勢產業,迅速占領國際市場;轉變思維、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在劣勢領域尋找差距,取長補短,轉變經營發展戰略,明確自己的市場定位,快速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逐步縮短與國際同行業知名企業的差距,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加快掌握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げ慰嘉南:

[1] 裴長洪. 美國次貸危機對世界與我國經濟的影響 [R]. 北京,2008

[2] 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編著,姚俊梅譯. IMD世界競爭力年鑒 [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3] 王洛林. 中國戰略機遇期的經濟發展研究報告 [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4] 辛承越.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商務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曾國平. 重慶市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對策研究. 重慶:重慶大學課題組,2001

[6] 朱喜安.. [J]. 上海統計, 2003(7)

[7] 祝愛民. 于麗娟. 提高我國企業管理國際競爭力探討 [J]. 管理現代化,2001年6月01期

猜你喜歡
優劣勢國際商務中國企業
國際商務談判中跨文化障礙及應對策略
從微商經營者角度分析微商營銷的優劣勢
企業社會責任進展與研究
企業社會責任進展與研究
邁過海外風險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國際商務會計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
定性研究方法之焦點小組簡析
校園電子商務的分析與研究
論國際商務談判中跨文化因素的人文作用
“醫卡通”在門診收費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