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迷醉與惆悵間的中國古橋

2010-10-23 03:54魏安莉編輯任紅
中國三峽 2010年2期
關鍵詞:古橋拱橋

文/魏安莉 編輯/任紅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迷醉與惆悵間的中國古橋

文/魏安莉 編輯/任紅

萬安橋,又名洛陽橋,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大型石梁橋。 攝影/吳禮冠

中國古橋,像一個頑皮的精靈。它的蹤影,時而在爛若星漢的詩詞歌賦中明眸善睞,忽而在丹青妙手的山水畫卷中顧盼多姿,倏而在汗牛充棟的典籍史乘中飄零灑落,偶而又在婦孺皆知的神話傳奇中晃晃悠悠……向世界傳遞著金、木、水、火生生不息的中國風,對華夏講述著浮、梁、索、拱綿延不絕的造橋史。

然而,當我們想要探究中國古橋的真正面目的時候,卻陷入了迷醉與惆悵的兩難境地。在信息時代的比特洪流中急需“百度”一下求助吧,結果呢,看到搜索出的成千上萬條五花八門卻又千篇一律的答案。

捫心自問,橋是什么?人類在“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改造自然的實踐過程中,建造橋梁的過程既是山河馴服、自然人化的過程,也是人自身所體會到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過程。橋既是突破塹障、打開交通的關鍵先生,又是鑿空掛礙、交流中外的心靈大使。

今天碩果僅存的少數古橋,在挺住了千百年間天災人禍的交相考驗之后,作為從四維時空內重重橋影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驀然回首,卻發現曾經日日夜夜較量不停,朝朝暮暮牽扯不完的對手——跨下的河流,已經“病”得不輕,或斷流干涸,河床龜裂如沙丘,或藏污納垢,一江臭水向東流??v然中外專家的贊譽之詞紛至沓來,對我們獨孤求敗的古橋而言,有什么分量能比得上失去對手更不堪承受?

歲月煙塵 數典尋橋

中國古橋,在歷史的煙塵里,浮橋、索橋、梁橋和拱橋駟馬并駕疾馳而過,又挾著木、石、竹、鐵的元素,以起承轉合的章法,在歷史的風云中呼嘯出簡支梁橋(梁柱橋、石墩梁橋、石軸柱橋、漫水梁橋),伸臂梁橋(雙伸臂橋、廊橋、風雨橋、八字撐架橋)、疊梁木拱橋(木拱虹橋、伸臂木拱橋、弓弓橋),石拱橋(圓拱、半圓拱、尖拱、馬蹄拱、坦拱、陡拱、蛋形拱、敞肩拱、連拱),懸索橋(溜索橋、筰橋、藤網橋、多索橋),浮橋(直浮橋、曲浮橋、啟閉式浮橋),以及雜式橋(渠道橋、纖道橋、九曲橋、十字飛梁、棧道、閣道)等等。

盧溝橋 攝影/李雙喜

江西婺源,800年古樹天然成“樹拱橋”。攝影/王國紅/CFP

我們數典尋橋,唐以前的古橋資料屈指可數。當文人墨客常以“長虹臥波”、“玉帶浮水”、“天塹飛渡”為譽橋慣語之時,卻鮮留下相關建橋工匠的半點訊息,以至為“引車販漿者流”日加附會,添油加醋為怪力亂神的杰作。

梁橋:不論是《竹書紀年》里頗具神話色彩的周穆王出巡“架黿鼉以為梁”,還是《詩經?衛風》中“有狐綏口,在彼淇梁”,都是以石絕水,讓人們可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堤梁橋。此外,早期跨水而過的木梁橋,有《史記?殷本紀》所記載的殷商時期在漳水上的“鉅橋”,而出自《莊子?盜跖》的典故“尾生抱柱”,更是道出了戰國時期梁橋的普及。

著名的梁橋,如兩宋時閩南地區泉州安平橋和漳州虎渡橋。前者為當時世界最長的跨海灣石梁橋,橋上建有五座供行人歇息的“憩亭”,中亭刻有楹聯:“世間有佛宗斯佛,天下無橋長此橋?!焙笳呤钱敃r世界最大的石梁橋,單根石梁重達200多噸,《讀史方輿紀要》稱其為:“江南石橋,虎渡第一?!?/p>

浮橋:古人受技術條件所限,想要逾越黃河、長江、錢塘江等這樣的大川巨瀆,除了操舟行船之外,便只能架設浮橋。于是歷史上處于交通要沖的津渡往往成為浮橋屢毀屢建的地方,如黃河上的蒲津渡、茅津渡和長江上的西津渡、采石磯。古代有關浮橋最早的文字記載是《詩經?大雅》所吟誦的周文王姬昌為娶親,而在渭水架設浮橋“親迎于渭,造舟為梁”詩句,《史記?秦本紀》載: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在今黃河風陵渡一帶“初作河橋”,以利于對晉作戰。

當惜墨如金的茅以升們和李約瑟們毫不吝嗇地給中國古橋奉獻上甜言蜜語,心中綢繆著來一場馬拉松式的人橋之戀??稍脒^:橋離開了水,再怎么鬼斧神工,堪稱奇跡,都只能是擺設!如果永定河永遠地斷流了,盧溝曉月會在夢里依稀可見嗎?灞河水質變臭變黑了,灞陵風雪尚能銷魂否?

歷史上著名的浮橋還有:隋大業元年在洛水上首次用鐵鏈鎖接船只,而建成的天津橋;宋淳熙八年唐仲友在浙江臨海首創的可隨潮汐起伏而升降橋面的中津橋;明洪武初年所建的“天下黃河第一橋”的鎮遠橋。

拱橋:《水經注? 水》提到的建于西晉太康三年(282年)的“旅人橋”,是最早記載單孔石拱橋的資料。酈道元寫到:“凡是數橋,皆壘石為之,亦高壯矣……橋去洛陽宮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圓以通水,可受大舫過也?!?/p>

中國拱橋,樣式之多,造型之美,世所罕見。而名動遐邇,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地標性的古橋,如“詩里楓橋獨有名”的蘇州閶門外的楓橋和“分野來三吳,星橋控五湖”蘇州玳玳河上的寶帶橋。前者為單孔拱橋,后者是53拱孔孔連綴的薄墩連拱橋。

索橋:又叫吊橋、繩橋、懸索橋等,為中國首創,多建于不易舟渡,又難立柱作墩的峭崖深谷、急流險灘之地。據《華陽國志》載,秦國蜀郡守李冰在檢江建造的笮橋,便是一座竹索橋。索橋結構柔軟,生人行走其上,隨索上下起伏、左右晃蕩?!缎煜伎陀斡洝吩鴮懙剑骸按藰蛞讙於写?,一舉足輒搖蕩不已,必手揣旁枝,然后可移?!?/p>

鐵索橋出現稍晚,最早的橫江鐵索是280年西晉伐吳戰爭中,吳國出于防御而“于江險磧要害之處,并以鐵鎖橫截之”。唐詩中“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的名句即是為此而發。最著名的竹索橋是位于四川灌縣都江堰口附近,橫跨岷江內外二江之上的安瀾橋,古名珠浦橋。鐵索橋以云南瀾滄江上的霽虹橋和四川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最為特出。

灞橋可待成追憶 折柳當時已惘然

有水有人,然后才有橋;人去橋亡,水依然在流動。于是孔子有了不舍晝夜的感動,于是莊子有了濠梁之辯的逸興,于是我們有了追憶早已湮滅之古橋的沖動。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西逐犬戎,將匯入渭水的一條河命名為灞水,又在灞水上修建橋梁,橋以水名,是為灞橋。作為長安通往潼關、蒲津關、藍田關的交通要道,作為關東西入長安的必經之路。灞橋的痛癢,無關風月;灞橋的性命,關乎社稷。頂著千年風雪,屢毀屢建的灞橋見證過“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云,諸侯盡西來”王霸一統的大手筆;分享過“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盛世太平的大氣象。

詩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惫湃怂蛣e,多折柳贈別,既取“柳”和“留”為諧音,表達依依不舍之情,又“以人之去鄉正如木之離土,望其隨處皆安,一如柳之隨地可活”聊表珍重。灞橋折柳作為一種習俗,則始于漢朝,大行天下于隋唐?!度o黃圖》載:“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p>

玉帶橋位于北京頤和園昆明湖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間。 攝影/李雙喜

在唐詩的地圖上,灞橋的定位無疑是一抹憂傷的藍調:暮色蒼茫,楊柳如煙,霸橋橫臥。如此情景,更易牽動旅思羈愁的小感慨與家國興亡的大情懷。灞橋折柳,作為人間生別離的象征,請看李白詞:“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币彩鞘朗聹嫔5囊娮C,且觀柳永詞:“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p>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為文人騷客所樂道的灞橋,又被人們稱為“銷魂橋”和“情盡橋”。前者見于《開元遺事》:“灞陵有橋,來迎去送,至此黯然,故人呼為銷魂橋?!焙笳咻d入《唐詩紀事》:雍陶有一次送別故舊,行至灞橋,問隨從曰:“此橋為何稱情盡橋?”隨從道:“因送別到此為止點,故稱之情盡橋?!庇禾沼懈卸l,口占一絕:“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它離恨一條條?!?/p>

鐵索橋,主要承重構件為鐵索的橋。 攝影/吳禮冠

美人弄簫揚州月 眾口紛爭廿四橋

承載著盛唐氣象的揚州二十四橋,早已消逝在歷史的煙云里。然而關于二十四橋的究竟面貌(是一座橋,還是二十四座橋?)的爭論卻還沒有塵埃落定的意思。

再沒有一個城市能夠像揚州一樣,在大唐帝國的星空里光芒四射,奪人魂魄。揚州,這座位于大運河、長江和淮河交匯處的“淮左名都”;作為漕運、鹽運中樞和海外貿易中心,成為唐代最繁華富庶之地的執牛耳者。唐人“揚一益二”的說法,再清楚不過地證明了這一點,就連素稱“天府之國”的成都也得避讓三分。再沒有一個城市能夠像揚州一樣,把關于唐代橋梁名稱的精準記載與豐富遺址留給后世。二十四橋給我們提供了那些構思精巧,美輪美奐的唐代木橋的“一個硬幣的正反面”訊息:一面是最熱情的詩情畫意,一面是最冷靜的科學考證。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倍拍猎娭邢闫G曖昧的二十四橋,是這位風流才子十年揚州夢幻般縱逸放蕩的風月生活的沉醉與代指;“可紀者有二十四橋……次東大明橋,今大明寺前。次東正當帥牙南門,有下馬橋……”沈括筆下準確無誤的二十四橋,是這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二度揚州為官理政之余博收詳參、去偽存真的治學生活的嚴謹與象征?!岸臉蛉栽?,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姜夔詞里浸透著黍離之悲的二十四橋,是這位詞中圣手途經劫后蕭條殘破的揚州撫今追昔、寄托哀思的沉痛與意象。

頤和園鏡橋 攝影/李雙喜

縹緲虹橋跨半空 煊赫汴梁沉沙底

中唐以后,國家財賦愈益依賴江淮漕運,所以宋太祖趙匡胤要選擇在水陸要沖、漕運總樞的汴梁(開封)定都。因《汴都賦》而名噪天下的周邦彥曾這樣形容汴河水運:“惟彼汴水,貫城為渠,并洛而趨……于是自淮而南,邦國之所仰,百姓之所輸,金谷財帛,歲時常調;舳艫相銜,千里不絕。越舲吳艚,官艘賈舶,閩謳楚語,風帆雨楫?!便旰铀\通暢與否,關系著大宋國運的興衰。

北宋明道年間(1032~1033年),青州牢城卒子發明了結構獨特、造型優美、舉世無雙的疊梁木拱橋。因橋身高拱,飛跨兩岸,遠眺宛若飛虹,又叫虹橋。據《澠水燕談錄》“疊巨石固其岸,取大木數十相貫,架為飛橋,無柱?!敝翍c歷年間(1041~1048年),宿州知州陳希亮,因看到汴河上的梁柱橋常常被漕船沖撞,橋壞船毀人亡的慘劇,時有發生。為了徹底解決水面通航與水中橋柱的矛盾,于是木拱虹橋被推廣開來,“乃法青州所作飛橋,至今汾汴皆飛橋,為往來之利?!薄肚迕魃虾訄D》所繪的虹橋,飛跨汴水,橋下船只穿梭,橋上熙來攘往,好一派繁華熱鬧的市橋景象。

張擇端以忠實的筆法,合乎透視的原理,真實而精確地再現了虹橋的結構與尺度。后人據此推論出,這座位于汴梁城東水門外的虹橋凈跨約20米,寬8至9米,離水面凈高6米左右。古橋專家唐寰澄也曾據此做出了模型,并在武漢仿制出一座虹橋。

金人的鐵蹄踏碎了宋人的繁華夢,虹橋卻將大宋東京永遠定格在畫卷的殷阜中。靖康之恥并沒有棒喝醒“直把杭州作汴州”茍安的南宋,卻間接導致了黃河的震怒以及開封城的七被水淹。

四大名橋 絕代風華

眾所周知,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福建洛陽橋、廣東廣濟橋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這四座堅如磐石、特立獨行的中國古橋,我們且一一來看。

作為分水嶺,趙州橋之前的石拱橋循規蹈矩,奉半圓形的穹窿拱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之后的石拱橋,受此風習,世界橋梁史上掀起了一股興建敞肩圓弧拱橋的強勁風暴。

銀錠橋是位于后海與前海之間,煙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而得名。 攝影/李雙喜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南北橫跨在河北趙縣的洨河上,曲梁如波,是一座驚艷于世的單孔敞肩坦弧石拱橋。如果說趙州自古為“控扼太行,襟帶橫漳”的交通要樞,那么趙州橋便是這樞紐中的鎖鑰了。對此,前人曾有“坦平箭直千人過,驛使驅馳萬國通”的贊譽。安濟橋為隋匠李春所造,橋長50.82米,寬9.60米,大拱的凈跨度長37.37米,拱高7.23米,是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現存完好的大跨度單孔敞肩坦弧圓弧拱橋。

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浸潤著智慧,熔鑄著力量,蘊涵著美麗。唐人用“初云出月,長虹飲澗”來稱羨她的麗質天成。其在設計構思、施工技術和建筑藝術諸方面均達到了獨步千古的極大優勢,真可謂“一覽眾橋小”。西人伊麗莎白?莫斯克稱贊她:“結構如此合乎邏輯和美麗,使大部分西方古橋,在對照之下顯得笨重和不明確?!?/p>

其卓爾不群的品格有三:首先,采用矢跨比(橋高與跨度之比)為1:5的大跨徑圓弧拱,巧妙地化解了兼顧水陸交通的難題。一方面坦拱使橋面坡度很小,便于車“在蒼龍背上行”;另一方面,大跨徑又具有了足夠的橋高,便于“船從碧玉環中過”。同時全橋由便于砌筑維護28道并列拱券組成。為避免拱券橫向離散,又在拱背上設伏石護拱,并加9道鐵梁貫于拱背以箍緊拱券,又以腰鐵栓牢拱石,使橋能“奇巧固護,用于天下”。其次,開創了拱上加拱的新型結構,即敞肩空撞券。在節省工料、減輕自重、便于泄洪和保護橋基的同時,還使得整個橋型顯得格外均衡有致、韻律靈動。唐中書令張嘉貞的《安濟橋銘》對此作了恰切的描寫:“兩涯嵌四穴,蓋以殺怒水之蕩突,雖懷山而固護焉?!?/p>

再次,出類拔萃的雕刻藝術。在橋面兩側的欄桿、上欄板和望柱上裝飾著精美的石雕,構圖細膩流暢,刀法遒勁潑辣,各種鳥獸龍騰虎躍,欲飛若動。

正因為趙州橋有如許巧奪天工般的設計優點,所以才能在1400多年中歷經無數次的洪水、戰爭和地震而矗立不倒。同樣,不論是魯班一夜之間建成趙州橋的民間傳說,還是“趙州石橋魯班修,玉石欄桿圣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民歌傳唱,都是對其千古獨步的成就的禮贊。

面對在世界橋梁技術史上占據重要的地位的趙州橋,海內外專家好評如潮。梁思成說:“河北趙縣安濟橋……可稱為中國工程界一絕?!崩罴s瑟說:“在西方,圓弧拱橋都被看作是偉大的杰作,而中國的杰出工匠李春,約在610年修筑了可與之輝映,甚至技藝更加超群的拱橋?!?/p>

李春賦予了趙州橋千古不朽的生命,趙州橋成就了李春輝映千古的名聲。我想在此化用榮格的一句話,最能表達我的敬意:“不是李春創造了趙州橋,而是趙州橋創造了李春?!?/p>

天生橋因地下河流長期侵蝕巖層,導致河流上游及兩岸巖石溶蝕、塌陷、獨留中心一段橫跨兩邊巖墻的巖體或石塊而成。 攝影/吳禮冠

在元代,熱那亞人馬可?波羅來到盧溝橋,在他的游記中稱贊道:“各處橋梁之美,鮮有及之者”。

始建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的盧溝橋在北京廣安門外西南15公里的永定河上,是一座11孔連拱石橋。在金代,“盧溝曉月”即已為“燕京八景”之一。史載“橋東筑城,為九道咽喉。五更他處不見月,唯盧溝橋見之?!?/p>

盧溝橋是華北地區最長的古代石橋,全長265米,寬8米,橋高約10米。橋由白石砌成,橋基建在堅實的卵石河床上,又在墩下打有柏木樁以求加固。據專家實測,有著八百多年的橋基沉陷差不超過12厘米。船形橋墩的迎水面砌有長達5.2米的分水尖。為防春河解凍,浮冰撞擊橋墩,又在分水尖上加裝鐵制“斬龍劍”。拱券和橋墩各部分石料之間,均以腰鐵加強拉力,史稱“石工鱗砌,固以鐵丁,堅固莫比”。解放后修繕盧溝橋,曾做載重實驗:40噸重的平板運輸車通過,古橋安然無恙。其老當益壯,愈老彌堅的優秀品格,可見一斑。

老北京有句歇后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它形象地道出了盧溝橋享譽世界的雕刻工藝——那雕刻在欄板、望柱上的精美絕倫、數量眾多的石獅:大小不一,雌雄相分,神態各異。弄繡球的,憨態可掬;藏貓貓的,只露半個頭或一張嘴。據統計橋上大小石獅共有492只。橋頭有乾隆御題的“盧溝曉月”碑。

盧溝橋作為出入北京的咽喉要道,戰時自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橋東為與之同氣相連的宛平城,拱衛著北京的西南門戶。1937年7月7日,日軍炮擊盧溝橋,進攻宛平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當年彈痕,歷歷可見。

洛陽橋,作為中國第一座跨海石梁大橋,既是世界橋梁史上筏形基礎的濫觴,又是“種蠣固基法”的始作俑者。

泉州洛陽江,因唐宣宗李忱在做皇子時到泉州游覽,以為“山川勝概,有類洛陽”,乃以洛陽名江。洛陽江上有座名震寰宇的洛陽橋,原名萬安橋。據《泉州府志》記載,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祐五年(1053年)至嘉祐四年(1059年),前后歷七年之久,耗銀1400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

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一丈五尺,建橋九百余年以來,幾經修復??谷諔馉幹性獾絿乐仄茐?,上世紀90年代國家撥??钚迯吐尻枠颉,F橋長742.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座石亭、7座石塔。橋南蔡襄祠內立有人稱書法、記文、雕刻“三絕”的蔡襄《萬安橋記》碑。

洛陽橋建造之時,工程異常艱巨。人民就把蔡襄修橋的事跡加以神化。如明人王慎中所言:“檄江水之神而得其吉告,至于鑿石、伐木,每有危險,神則來助……興事起利,人樂其成而賴其功,故托于神以美之耶!”石質橋墩在潮漲潮落的環境,很難立穩。怎么辦?聰明的古人,先在一江底沿橋的中軸線拋置大量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同時采用“激浪漲舟,浮運架梁”的妙法,把重達數噸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又在橋下別出心裁地養殖牡蠣,通過牡蠣無孔不入的繁殖,把橋基石和橋墩石膠合凝結成牢固的整體。

洛陽橋的建成,不僅使洛陽江兩岸天塹變成通途,更對泉州海外貿易的繁榮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泉州港發展至元代,已成為馬可·波羅筆下“商貨、寶石、珍珠輸入之多,竟至不可思議”,吞吐量遠遠超過埃及亞歷山大港,雄踞世界第一的刺桐港。茅以升稱贊它是“福建橋梁的狀元”。

湘子橋創造性地運用梭船做浮梁,把東西兩段橋墩連接起來的造橋方式,解決了急流險灘處的交通問題,茅以升譽之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位于廣東潮州古城東門樓外的韓江上的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傳說中,湘子橋是貶寓潮州的韓愈叫侄子韓湘子建造的。

湘子橋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初為浮橋,始名“康濟橋”。其后兩百多年,經歷宋、元、明三代,沿東西兩岸向江心依次增筑橋墩,因江心中流激湍,不可為墩,于是用鋼纜將十八只木船聯成一體,鋪設木板成為浮橋,并與東西兩段橋梁連接,且可以開合。成為一座全長518.13米的由梁橋與浮橋相結合的啟閉式橋梁。明正德八年(1513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

湘子橋創造性地運用梭船做浮梁,把東西兩段橋墩連接起來的造橋方式,解決了急流險灘處的交通問題,茅以升譽之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湘子橋上建有亭屋,作為鋪面出租。明清幾百年間,橋上人來貨往,儼然市井繁華:可品茗賞江景,可小酌聽俚曲,可購物逛店鋪。難怪在潮汕有著“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場”的民諺。

晉祠魚沼飛梁,該橋始建于北魏時期,與圣母殿同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整個梁架都是宋代的遺物。 攝影/李雙喜

猜你喜歡
古橋拱橋
在烏江上打造世界拱橋新名片
古橋古韻 靈動靈渠
造型獨特的鋼拱橋拱肋設計與計算分析
宜興古橋的保護與發展
走古橋,做古橋,感受古橋文化魅力
云南古橋保護的技術研究
上跨公路鋼架拱橋的拆除方案選擇
金元明時期北京地區古橋研究概述
水里的“小拱橋”
大跨徑拱橋的發展及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