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柱《中國散文史》的學術特點與局限

2010-12-13 02:55李鴻淵
文學界·人文 2010年8期

李鴻淵

[摘要]1937年初版的陳柱《中國散文史》一書,被稱為中國古代散文史的開山之作,然少見有人評述。這部著作具有以下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從散文發展的實際出發,涵蓋面廣泛,體現了史家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二是以駢散分合為主線來結構全書,章節設置眉目清晰,論次井然;三是注重梳理散文發展的源流,不失史家本色;五是征引文獻、作品豐富;五是時見真知灼見,顯示出史家的見識和眼光。限于其時學術風氣與歷史條件,該著尚存在著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作為古代散文史的開山之作,其開拓之功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關鍵詞]陳柱:中國散文史;古代散文研究

中圖分類號:120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111(2008)08-049-03

陳柱(1890—1944),字柱尊,號守玄,1890年春生于廣西北流市蘿村。陳家為商宦之家,世代書香。父親陳開楨,為前清歲貢生。陳柱白幼勤奮好學,稍大一點,父母費盡心機,到容縣給他找了一家有名的私塾就讀。17歲那年,隨族兄東渡日本求學,讀書之余從不忘練詩習文、學習書法。4年后他回到了上海,考入交通大學前身的南洋大學電機系,課余仍兼修古文。一次,南洋大學舉行全校作文競賽。他的文章得了100分。校長唐文治是著名的國學大師,審卷后毫不猶豫地改成了120分,評定為第一名。從此唐文治格外器重陳柱,認為是個奇才,還鼓勵他改攻文學。陳柱也沒辜負校長重望,以優異成績畢業。剛走出校門,他就出任廣西省立梧州中學校長了。當了校長,文理皆通的他還親自上國文、數學、英語幾門課,把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引入學校管理。在他任內,梧州中學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名揚廣西。隨后他歷任大夏大學、暨南大學、交通大學等名校教授。在交通大學任教的18年間,他參加中華學藝社、新中國建設學會,主編《學藝雜志》、《國學雜志》、《學術世界》等期刊,1940年,國民黨特務將陳柱挾持到南京,委以“文物委員兼博物委員會主任”等職務,他拒不到任,只應中央大學的聘請擔任中文系主任、教授。1944年春天,他干脆稱病辭職回到上海。1944年,陳柱在交通大學上海分校任教,因突發腦溢血逝世。

陳柱自幼勤于國學,博聞強記,根基厚實,精于子學。她才思敏捷,下筆如有神,一生著作等身。在眾多民國學者中,以五十余年著述九十余種,議論遍及經史子集四部之人,實不多見。其中又以《守玄閣文字學》、《小學考據》、《公羊家哲學》、《墨子間詁補正》、《三書堂叢書》、《心雕龍校注》、《墨子十論》等書最為精辟,深受學界前輩和師友們的推崇、贊賞。國學大師唐文治評價說:“橫空而來,足使千古學人才人一齊俯首?!敝芄瘸钱斈昃帯懊駠鴧矔钡谝惠嬑迨N,其中就有兩種是陳柱的著作。

《中國散文史》,商務印書館印行,1937年5月初版,32開道林紙精裝本,316頁,約15萬字。該被稱為中國古代散文史的開山之作,日后不斷重印,影響極大。但從那以后,直到80年代中期,未見同類著作出現,由此亦可見古典散文研究之停滯。究其原委,恐怕主要是這門學問要面對上下數千年汗牛充棟、浩如瀚海的文化典籍,即使皓首窮究,也難望有成,所以每使學人望而卻步,不敢輕易問津。就是對于陳著《中國散文史》,亦少見有人評析。筆者不揣愚陋,試簡述之??偟膩砜?這部著作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從我國散文發展的實際出發,涵蓋面廣泛,體現了史家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

作為第一部以史命名的散文研究專著,陳柱以散體和駢體的發展來建構全書。陳柱吸收了劉師培等人無論駢散都是“古文”的觀點,所不同的是,陳柱沒有用“古文”一詞為其書命名,而是用了“散文”這一術語。這里的“散文”與唐宋之后相對于駢文的“散文”概念相比,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它是指包括駢體和散體都在內的古代文章。這一名稱使得散文具有了現代意義。陳柱在第一編之“總論”里說:“現代所用散文之名,則大抵與韻文對立,其領域則凡有韻之詩賦詞曲,與有聲律之駢文,皆不得入內:與昔之誼同古文,得包辭賦頌贊之類,其廣狹不侔矣?!蔽覀兛梢钥吹竭@時的“散文”與“韻文”相對,無聲律的駢體和散體都屬于散文的范疇。

他在《序》中說:“吾聞文學就文體而論,可分為六時代:一日駢散未分之時代,自虞夏以至秦漢之際是也。二日駢文漸成時代,兩漢是也。三日駢文漸盛時代,漢魏之際是也。四日駢文極盛時代,六朝初唐之際是也。五日古文極盛時代,唐韓柳、宋六家之時代是也。六日八股文極盛時代,明清之世是也。自無駢散之分以至于有駢散之分,以至于駢散互相角勝,以至于變而為四六,再變而為八股。散文雖欲純乎散,而不能不受駢文之影響。駢文雖欲純乎駢,而亦不能不受散文之影響?!边@種分析,代表了本世紀初葉的學者對于散文史的總體認識。

所以,陳著幾乎涉及到了詩詞曲以外的各種文體。譬如第一編第四章《為學術而文學時代之散文》論先秦諸子,專辟第十節《鐘鼎文學家之散文》,論及《毛公鼎》、《錄公鐘》:第二編第二章《由學術時代而漸變為文學時代之散文》,除了論述辭賦家、經世家、史學家之散文外,還專辟《經學家之散文》、《訓詁家之散文》、《碑文家之散文》三節,論及經學家之散文,主要是論董仲舒《賢良對策一》、劉向《諫起昌陵疏》;論訓詁學家之散文,主要是論鄭玄《誡子書》、許慎《說文解字敘》:碑文家之散文,主要論及《國三老袁君碑》、《郎中鄭君碑》。其下限不僅論及清代桐城派之散文,而且專辟《清維新以后之散文》一節,論及康有為《歐洲十一國游記序》、嚴復《天演論導言一》、陳三立《雜說三》以及沈曾植、唐文治、陳衍、黃節、章炳麟等人的散文創作。上述這些內容都是后代散文史所缺少的。依據這樣的觀點,鐘鼎文字、先秦諸子、辭賦、駢文、碑傳以及各種應用文字,如對策、上疏、八股文等,均可以列入古代散文的研究范圍。

時隔半個世紀,著名散文史專家郭預衡先生的三卷本《中國散文史》,在一定程度上對此有所繼承。其《序言》中開宗明義說,他撰寫這部書曾有“三點奢望”,其一便是“不從‘文學概論的定義而從漢語文章的實際出發,寫出中國散文的傳統”。

這種從漢語文章發展的實際出發,尊重歷史的撰著態度,體現了史家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

第二,以駢散分合為主線,結構全書。在章節的具體設置上,先以“總論”,概述,然后按照時代之先后,分別論述不同的作家、派別,顯得眉目清晰,論次井然。如:

第四編古文極盛時代之散文(唐宋)

第一章總論

第二章古文極盛時代之散文

第一節古文家先鋒元結之散文

第二節古文大家韓柳之散文

第三節韓門難易兩派之散文(附孫樵)

第四節矯枉派之散文

第五節艱澀派之散文

第六節淺易派之散文

第七節晚唐五代之散文

第八節宋古文六家之散文

第九節道學家之散文

第十節民族主義派之散文

但又能根據具體情況有所變通,第七節是以時代論述的。還如第五編第二章的第五節“清維新以后之散文”,顯然也是以時間次第來論列的。

第三,注重梳理散文發展的源流,不失史家本色,正如《序》中所說“文學史最重闡明源流,本書有因源以及流者,亦有因流而溯源者”。

第一編第四章第五節,論“道家莊周之散文”的結尾,論及莊文的影響:“后世學《莊子》之文者,唯蘇子瞻最得其旨,如《赤壁賦》、《超然臺記》等是也;近世之張裕釗,亦力追之?!?/p>

第二編第二章第四節“史學家之散文”,論及歷史散文的源流:“柱嘗著《馬班異同論》,以司馬氏父子本《春秋》之義,發明通史之例;班氏父子本《尚書》之義,發明斷代史之例。其本紀大事,列傳為細目,后人合之為綱鑒編年體之史,于吾國史學實為最大貢獻。大抵司馬氏尚奇,班氏尚正:司馬氏文體近散,班氏文體近駢。習駢文者必宗班,故《昭明文選》選班氏之文獨多,選司馬氏之文只一篇而已。學古文者宗司馬氏,故古文家韓愈數漢代能文者屢稱司馬而不及班氏也?!苯又?各錄《史記·游俠列傳序》、《漢書·游俠列傳敘》以見其異同。第三章第二節,論“三曹之散文”,其中評說曹植《籍田說》時以為:“此寓言之作,上承莊列,而秦漢已少見之;后世古文家,韓柳亦嘗為之,柳宗元所為尤與子建為近?!?/p>

第三編第二章第五節,論“寫景派之散文”日:“凡此皆可見六朝人寫景文之工美矣?!妒T詩序》頗與《蘭亭序》氣格相同,文體在乎駢散之間?!短一ㄔ从洝穭t無駢文氣味,純乎散文矣?!端涀ⅰ肺墓P清雋,與陶弘景、吳均一派為近,駢多于散者也。后之古文家惟柳宗元諸記為最近,化駢為散者也?!?/p>

第四,征引文獻、作品豐富?!缎颉吩?“所述各人履歷,多據史傳”;“所論各家之文,貴有例證,而例證尤忌割截,古之美文一經割截,則其美全失,如割截美人之口鼻以論其美也,故本篇除篇幅太長不得不節錄者外,所錄皆全篇文字”。因此,所選錄作品的篇幅,幾占其大半,且所選多是精品,具有代表性;所征引的論述也很多,明顯多于他自己的評論文字。

第二編第三章第二節,論“三曹之散文”,分別評曹操、曹丕的文風為“雄偉百代”、“清麗卓約”。選錄了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曹丕《自敘》、曹植《籍田說》。第四節“吳蜀之散文”,推選諸葛亮《前出師表》、諸葛恪《與丞相陸遜書》,接下來則大段征引了陳衍《石遺室論文》、林傳甲的論述。

第三編第二章第五節,論“寫景派之散文”,選錄了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序》、陶淵明《桃花源記》、陶弘景《答謝中書書》、吳均《與宋元思書》、酈道元《巫峽》諸文,均為名篇。

第五編第二章第四節“清代桐城派之散文”,起首就引用了劉師培的大段論述,接下來才條分縷析桐城派的發展源流,分別選錄了方苞《古文義法約選序》、劉大榭《論文偶記》、姚鼐《復魯絮非先生書》、曾國藩《日記八則》,以見其代表人物之“持論”,并說:“雖比于明之唐、歸,有過之無不及,然欲其上比宋六家則瞠乎后矣。此無他,八股有以害之矣?!币会樢娧刂赋鐾┏桥晒盼闹圆荒艹教扑喂盼牡闹饕?。還征引了吳敏樹《歸震川文集別鈔序》、方苞《進四書文選表》、龍啟瑞《紹濂制藝序》、《朱約齋先生時文序》等文獻,“凡此均可以見桐城派巨子之工于八股,以八股為性命,而其古文持八股之余事耳?!?/p>

第五,時見真知灼見,顯示出史家的見識和眼光。

如《序》中對駢、散二體演變的概述,提綱挈領,頗具史識。他認為:“凡天下之物,不能有偶而無奇,亦不能有奇而無偶。凡文之自然者,亦莫不如是。此秦以前之文,為治化學術而文學,所以奇偶皆備而不能分也。迨后則人力之巧漸加,天然之妙漸減。兩漢之世,則已漸趨尚文學,故駢儷之文漸多而奇樸之氣日少矣。漢魏之際,子桓兄弟以文學提倡于上。子桓且言文章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故自此以往,士人遂皆專重文學,而駢文遂如日之中天。至唐韓柳輩出,提出文學改革,去六朝之今體,復秦漢之古文。然其意亦為文學而文學,非復秦漢以前為學術而文學矣。自爾以后,不外駢散二體之角勝。若八股則駢散二體之和者也。自八股興,則舉世且為八股而文學矣。為文學而文學,故文學之體則甚尊,而文學之質乃日衰矣。何謂文學之質?學術是也。若為八股而文學,則文學亦卑矣。,接著,談到對文字與言語的關系的看法:“吾嘗以謂:文字者,語言之符號也。然語言隨口而出,難以急亟雕修;文字筆之于書,可以從容潤色。言語不畏詳繁,文字宜求簡要。故文字與言語,不能離之太遠;亦不能合之太近。離之太遠則為古奧,駢文是也;為艱深,辭賦如班楊,古文如蘇綽樊宗師,是也。合之太近則為方言,為別字,如殷之盤庚,晚周之墨予,是也。是二者皆不足以行遠,均有違于辭達之旨?!彼?他總結說:“吾觀數千年來之文學史,雖駢散奇偶,淺深難易,互相角勝,以要以不與言語相離太遠與相合太近者為能同流?!?/p>

第一編第四章第五節,論莊子散文的寓言運用:“《莊子》之文,說理至精而尤善設譬。如首篇《逍遙游》篇有鯤鵬蜩學之喻,有姑射神人之喻,有大瓠大樹之喻,第二篇《齊物論》有人籟地籟之喻,第三篇《養生主》有庖丁解?!敝?均以至淺之設譬,說至精之哲理也。

第四篇第二章第六節,論“簡易派之散文”時說:“惟淺易與草率不同,第一要件即在真切。真切則文字雖淺易而意味實深長,此實為最高之文境。反是,則可謂以艱深之字文其淺陋耳。自樂天之文,自來論文者不選而吾則以為陶淵明以后一人而已?!睂ψ跃右咨⑽牡耐ㄋ诇\易的風格,予以高度評價,并認為其佳篇“均意興灑然,甚得自然之妙者也”。

第五篇第二章第二節論“反七子派之散文”,對唐宋派的評述甚中肯綮:“柱嘗謂前后七子之文,固不免為秦漢偽體。八家派矯之,雖頗有真氣,是其所長;然其體亦已小,只宜于家常小事,呢喃兒女語,如所為《項脊軒志》、《寒花葬志》等,且不免有小說氣矣?!?/p>

限于其時學術風氣與歷史條件,陳著尚存在著一些不足,甚至可以苛刻地說,此書除了借用文學史的眼光,以駢散分合為主線,串連起整部散文史,其間自己的獨到見解是不多的。好在陳柱遵守那時剛剛成型的學術規則,引述他人見解時大都注明出處。此書第一編倚重林傳甲,最后一編借用錢基博,而主體部分則大量引述“吾師陳石遺先生”的《石遺室論文》。該書以作品點評為主,偶有綜合論述,體例介于傳統文評與新興的文學史著之間。因為征引文獻、作品所占分量過大,因而有“文學史資料長編”之類的缺陷,且由于征引文獻過于頻繁,全書的文理亦感不甚通暢。由于論析的文字大都失之簡略,對古代散文發展狀況、創作風格等方面的論析未能展開。但瑕不掩瑜,作為中國古代散文史的開山之作,其開拓之功還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