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的歷史演變

2010-12-13 02:55湯其林
文學界·人文 2010年8期
關鍵詞:雅樂詩經

湯其林

摘要:中國音樂與詩歌從先秦時期的詩樂舞三位一體,到唐詩宋詞元曲,都結下了不解之緣,可以用兩句話來加以概括:音樂是詩歌傳播的翅膀,而詩歌是音樂的文化栽體。中國詩歌與音樂的關系演變軌跡經歷了以樂從詩的詩經時代,采詩入樂的樂府時代,依聲填詞唐宋時代。

關鍵詞:《詩經》;漢樂府;雅樂;清樂;燕樂

中圖分類號:120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111(2008)08-070-03

何謂“詩”?《尚書·堯典》云:“詩言志,歌詠言”?!对姶笮颉吩?“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其意都是說,詩是用來表達人的思想、抱負、志向的。何謂“音樂”?《禮記·樂記》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予以解說:一是從自然哲學角度解說:“樂者,天地之和也?!闭J為音樂是天地自然和諧統一。二是從倫理學角度解說:“樂者,通倫理者也?!薄皹氛?所以象德也?!薄皹氛?德之華也。,認為音樂與倫理道德相通,音樂是德操的表象,音樂是德行的鮮花。三是從心理學角度解說:“夫樂者,樂也?!闭J為音樂就是快樂。四是從音樂旋律學角度解說:“樂者,審一以定和,比物以飾節,節奏合以成文。,認為音樂旋律是審定一個基音以調和眾音,用各種樂器來配合演奏,節奏和合便成樂章。中國音樂與詩歌從先秦時期的詩樂舞三位一體,到唐詩宋詞元曲,都結下了不解之緣,可以用兩句話來加以概括:音樂是詩歌傳播的翅膀,而詩歌是音樂的文化載體。中國音樂和詩歌緊密相連的發展過程大概經歷了雅樂、清樂、燕樂幾個階段,中國詩歌與之相配,其音樂特質是從《詩經》開始形成的,在中國文學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詩歌與音樂關系的發展大致也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詩經時代,“以樂從詩”,詩樂舞三位一體,即雅樂階段

“雅樂”的意思即“優雅的音樂”。雅樂的體系在西周初年制定,與法律和禮儀共同構成了貴族統治的內外支柱。周武王建立周朝不久,就命周公姬旦制禮作樂,建立各種貴族生活中的禮儀和典禮音樂,使音樂為其王權統治服務。這一部分樂舞就是所謂的“雅樂”。它包含了遠古圖騰及巫術等宗教活動中的樂舞及祭祀音樂,也包含西周初期的民俗音樂。在周朝的禮儀活動中,嚴格的規定不同的場面使用不同的音樂。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參加典禮的貴族受到倫禮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種莊嚴、肅穆、安靜、和諧的氣氛。各種主要典禮音樂的歌詞,大都載于《濤經》中的“大雅”“小雅”“頌”之中。

《詩經》既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本身又是上古時期的配樂詩集。今存《詩經》共305首,分三類:1、《風》包括15國的民歌,基本上是北方民歌,這些民歌流行的范圍大約在今天的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湖北的北部和四川的東部,這是周初(約公元前1066)到春秋中期(約公元前570)近500年間的作品。2、《雅》一般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反映現實,同情人民、暴露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作品。3、《傾》多半為古老的祭歌和舞曲,它反映了古代生活的一些方面?!对娊洝分械拿窀璩錆M了熱烈的生活氣息。它的題材多種多樣,有愛情的、有勞動的:有生活風俗性的;有諷刺的;有童話的等。表現的情感也是豐富多樣,包含了輕松愉悅、深沉悲痛,爽朗明快、曲折迂回,慷慨激昂、愁思感嘆等各種各樣的情緒。在表演形式上有獨唱、對唱、幫腔等形式。從歌詞結構上可以看出,其曲式結構大致有十種之多,如分節歌、主副歌、換頭、聯曲等形式。

《詩經》中的民歌,收集渠道大致有二:一是采詩。周朝設立有專門的“行人”,四處收集民間歌謠,供朝廷考察風俗民情與政治得失,所謂“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稘h書·食貨志》記載:“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子?!倍谦I詩。獻詩,成為周王朝的一種制度,規定公卿大夫列朝獻詩,以便讓天子了解下情,考察施政得失?!秶Z·魯語》記載:“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薄赌印吩凇对娊洝返囊魳匪囆g功能的評價上,稱其“誦詩三百,歌詩三百,弦詩三百,舞詩三百”。雅樂時代之后,詩與樂分途。

二、漢樂府時代,“采詩入樂”階段,即“清樂階段

商樂,就是“清樂”,是古代漢民族的地方民歌,包括平調、清調、瑟調(即宮調、商調、角調的俗稱)的歌曲,所以稱為“清商三調”,簡稱為:“清商”。郭茂倩《樂府詩集》指出:清樂,就是九代遺聲,相和三調為其肇始。其為古調以及魏三祖所作。相傳魏孝文帝平定淮漢,收江南聲伎,得江左所原舊曲《明君》、《圣主》、《公莫》、《白鳩》之類,以及江南吳歌、荊楚??傊^之“清商樂”。后于太常設立“清商署”予以管理,稱為“清樂”。隋唐時代,設置的“七部樂”與“九部樂”,皆有“清商樂”。在中國音樂史上,清商樂是繼雅樂之后,中國音樂發展演變的第二個重要清商樂是時代的產物,是漢魏六朝時代南北文化交融混合的結果。清商樂取代相和歌而崛起,既得益于大漢帝國赫赫國威下的民族融合與民族文化交流,又得益于漢武帝時代國家音樂機關“樂府”與曹魏時期的“清商樂”。所以,一般人將數以千計的樂府歌詞都列為“清商樂”。郭茂倩編輯的《樂府詩集》,乃是清樂集大成著。清樂之于唐代,用于朝廷、軍旅、民間與文人唱和,依然得到了重大的發展繁衍,故唐詩中亦有無數樂府歌詞。

樂府起始于秦朝,至漢武帝時代成為中央音樂官署?!稘h書·禮樂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禮,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痹O樂府的基本職能有三:一是管理宗廟音樂,二是采集民間歌曲,三是培訓樂工。當時,采集到的地方民歌亦統稱為“樂府民歌”。被宋人郭茂倩收集于《樂府詩集》中,主要保存在其“鼓吹歌辭”、“相和歌辭”、“雜曲歌辭:藝中。樂府民歌,以清樂為主,以鼓吹樂為尚,風格清麗僚亮,淳樸自然,區別于先秦雅樂與唐宋燕樂,開創了中國音樂史的一個新時代。

漢樂府民歌從詩歌的角度上說:形式自由、多樣,沒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長短隨意,整散不拘,由于兩漢時代緊接先秦,其中雖有少數作品還沿用著《詩經》古老的四言體,如《公無渡河》、《善哉行》等,但絕大多數都是以新的體裁出現的。從那時來說,它們都可以稱為新體詩。這新體主要有兩種:一是雜言體。雜言,《濤經》中雖已經有了,如《式微》等篇,但為數既少,變化也不大,到漢樂府民歌才有了很大的發展,一篇之中,由一二字到八九字乃至十字的句式都有,如《孤兒行》“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便是十字成句的。而《鐃歌十八曲》全部都是雜言,竟自成一格了。另一是五言體。這是漢樂府民歌的新創。在此以前,還沒有完整的五言詩,而漢樂府卻創造了像《陌上?!愤@樣完美的長篇五言。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

集,不同《詩經》的浪漫主義手法,它開詩歌現實主義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采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犊兹笘|南飛》也是漢樂府民歌,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三、唐宋時代,“依聲填詞”階段,即“燕樂”階段

燕樂,亦名“蒜樂”、“宴樂”。其名出于《周禮·春官》,指天子及諸侯宴飲賓客時所用的音樂。一般采自民間流傳的俗樂,以區別于宗廟祭祀慶典所用雅樂。隋唐以來,城市經濟繁榮,市民階層文化需求擴大,民間音樂與外來音樂融合,形成一種供宮廷宴飲、娛樂的九部樂、十部樂、坐部伎、立部伎等新樂曲,杜佑《通典》統稱之為“燕樂”。燕樂以琵琶為主,四弦二十八調,音域寬廣,俗腔曲譜,曼聲,可加襯字,表現力豐富,適用于抒情,能取代從容舒緩的雅樂與清樂,遂吸引詩人紛紛為之填詞應歌。詞就是配合這種燕樂而創作的一種音樂詩體。

唐代出現了興盛一時的描寫音樂舞蹈的詩篇。以詩題而論,《全唐詩》中的題詠音樂舞蹈之詩,肇始于唐太宗的《琵琶》一詩,遂有王硅的《聽鄰人琵琶》、長孫無忌的《新曲二首》、劉孝孫的《詠笛》、虞世南的《詠舞》、楊師道的《寺宴賦得起坐彈鳴琴二首》《詠琴》《詠笙》、蕭德言的《詠舞》、謝偃的《踏歌詞三首》等,充滿宮廷文化色彩。據不完全統計,《全唐詩》中描寫音樂舞蹈的詩篇在1000首以上。其中,杜甫的《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空箜篌引》,都是唐代著名的描寫音樂舞蹈的優秀詩篇。最為膾炙人口的,一是開元年間,著名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的詩篇為梨園弟子傳唱而出現“旗亭畫壁”的故事(唐薛用弱《集異記》);二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詩被之于管弦,衍化而成千古絕唱《陽關三疊》的故事(《浙音釋字琴譜》);三是《胡笳十八拍》等著名琴歌的流行,四是唐代最出名的兩部樂舞《秦王破陣樂》與《霓裳羽衣曲》被列為國家級樂舞。

唐代詩樂作為歌詞藝術,它豐富了唐代樂舞藝術的內涵,提高了唐代樂舞藝術的審美情趣與藝術境界;而樂舞藝術作為唐詩的藝術載體,又成為了一代唐詩賴以廣泛傳播的藝術手段之一。

燕樂的繁榮,導致了唐代詩體的演變——詞體之興。詩至唐而登峰造極,燕樂與詩的結合,使詩體為之一變,于是作為音樂文學的詞應運而生。詞為曲子,是音樂化的抒情詩體。文人依聲填詞,詩與音樂的關系更加密切了??梢哉f,詞是隋唐燕樂的產物,在宋朝達到創作的巔峰。詞是一種地地道道的音樂文學。具有雙重性即音樂性與文學性。詞的性質是詩,而詞的功能是音樂?!霸娐蓪挾~律嚴”,作為一種與燕樂配合的新詩體,詞特別強調格律。詞有詞調,詞調的名稱叫“詞牌”。詞的平仄、句式,押韻、聲調等,都有明確的規定性,不可隨意更改,后人只能按照詞譜格式來填詞。李清照《論詞》倡言詞“別是一家”之說,其中亦包括詞的平仄格式在她說:“蓋詩文分平仄,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本押仄聲韻,如筍上聲則協、如押人聲則不可歌矣?!比绱烁衤蓢乐?旨在維護詞體,創造詞的抑揚抗墜、錯落有致的音樂之美,同時說明詞的文學性是依附于音樂性的。詞的句式多樣化,詞之為本,十之八九屬于長短句式,以適應于錯落變化的樂式。詞句最短的是一字句,最長的是十一字句。詞格以婉約為宗。清人李東琪有句名言:“詩莊詞媚,其體原別?!?王又華《古今詞論》)田同之《西圃詞說》云:“詩貴莊而詞不嫌桃,詩貴厚而詞不嫌薄,詩貴含蓄而詞不嫌流露?!薄霸娗f詞媚”,“詞為艷科”,構成了中國千年詞學的一種歷史傳統與文化性格,也決定了詞以婉約為宗的文學正統地位。

結語

中國詩歌與音樂的關系演變軌跡經歷了以樂從詩的詩經時代,采詩入樂的樂府時代,依聲填詞的唐宋時代,而后的元明清時期屬于戲曲音樂,以俗樂為主體,是燕樂的延續,融合雅樂、清樂、燕樂與民間音樂,詩樂舞三位一體,是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與舞臺表演藝術的有機結合。所以說,中國文學,是詩化的文學,是音樂化的文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部中國文學史,就是一部中國音樂文學史,是音樂與文學相結合的歷史。

參考文獻:

[1]蔡鎮楚,中國音樂詩話,[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9

[2]孫繼南,周柱銓,中國音樂通史簡編[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重印

[3]袁禾,中國舞蹈,[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雅樂詩經
論宋代宮廷雅樂中箏的使用
《詩經》中走出的“莊姜”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
《詩經》研究七十年管窺
雅樂的來龍去脈
元朝宮廷音樂考論
中國雅樂史
巧用《詩經》解難題
雅樂復古的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