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中山學”的幾點思考

2010-12-26 12:56黃順力
團結 2010年6期
關鍵詞:學界中山海峽兩岸

黃順力

建立“中山學”的幾點思考

黃順力

明年是辛亥革命爆發100周年。整整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近代中國從鴉片戰爭的恥辱一路走來,歷經千般困苦、遭受萬番磨難,終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在曲折前行的道路上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百年來的歷史行程盡管依然風雨蹣跚,振興中華的宏圖夙愿仍為尚未成功的理想,但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在中國人,包括現今海峽兩岸的中國人心目中卻永遠鮮活難忘。在當前海峽兩岸關系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的形勢下,得到兩岸人民廣泛認同的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實踐,更成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重要理論依據和對話平臺,因此,建立“中山學”的倡議可謂正逢其時。

以下圍繞建立“中山學”的有關問題談幾點個人的粗淺認識和初步思考。

一、建立“中山學”的意義

大凡一門學科的建立,首先必須要有其學科研究的意義、基本的標準和必要的條件,同時也要有學界基本認同的研究對象、目的與方法。由于中山先生一生的理論和實踐與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密切相關,他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延續數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梢哉f,中山先生的事業和生涯實際上就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不論其在思想理論方面的廣度和深度,還是革命實踐活動的難度和力度,在整個近代中國民主革命時期都可謂無出其右者。中山先生的思想和實踐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極其珍貴的財富,將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提升到“學科”研究的高度上加以挖掘、開發和利用,不僅有學術理論的價值,更有現實的意義。

二、對“中山學”學科定義的思考

學術界經常將研究某些特殊對象的學問稱之為某某學,例如,以國家為研究對象的有“中國學”、“日本學”、“美國學”、“英國學”等等;以人物為研究對象的則有“孔子學”(或稱“孔學”)、“莊子學”、“魯迅學”、“莎士比亞學”等等。以國家為對象,其研究領域的廣泛自不必贅言;以人物為對象的,則主要是以該人物的思想與實踐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程度為依據,要建立起以人物為對象的學科,自然也必須有其基本的標準和必要的條件。

很顯然,由于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實踐是海峽兩岸中國人共同的精神財富,他提出并畢生追求的振興中華的宏偉目標,不僅促使當時的中國人為之奮斗犧牲,直到現在也仍激勵著海峽兩岸的炎黃子孫為之共同努力,并成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思想旗幟,而且其巨大而深遠的意義和影響還必將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更加彰顯。在這個意義上,“中山學”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都符合建立起一門學科的基本標準和必要條件。

有基于此,其學科定義簡要來說就是:“中山學”是以孫中山先生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問,這不僅包括中山先生一生的思想與實踐,以及與他為之奮斗的理想和現實所緊密聯系的那個時代,還包括其思想與實踐對現實及未來的啟迪。

三、 “中山學”具體的研究對象、目的與方法

就“中山學”具體的研究對象來說,我們知道,在中山先生近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中,他的思想與實踐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到軍事、教育、法律、外交等等,都對近代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實踐在具體的學科上,也廣泛地涉及到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軍事學、外交學、教育學、心理學、宗教學、社會學、民族學、歷史學、新聞學等學科,甚至醫學,包括中西醫理論等等,涵蓋了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一部分,需要研究的范圍非常廣泛。我們必須充分認識“中山學”研究對象的廣度和深度,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一學科的建立有著廣闊的研究發展空間。

另外,建立“中山學”這一學科的目的可以說很明確,就是借助和發動各界的力量,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界的研究力量,以進一步推動對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實踐的研究工作。

至于“中山學”的研究方法,我個人有幾點粗淺的思考:

1.“中山學”的研究必須進行“科際整合”。

“中山學”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涵蓋了包括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在內的極為豐富多樣的學科領域,“科際整合”強調的是各學科間由原來的分工到合作的互動,將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實踐放到多學科整合的視野中去,以凸顯其歷史、現實及昭示未來的價值。在實際的研究方法上,就是注重不同學科間的相互學習和借鑒,因為,研究視角的變化往往會帶來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爸猩綄W”的研究要能有所突破,采取“科際整合”的研究方法是可以思考和發展的一個方向。

2.“中山學”的研究必須與時代發展的脈搏同步跳動。

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實踐之所以具有持久、普遍的意義和價值,其主要原因就是他所從事的事業與時代進步的發展方向相一致。當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必須推翻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才能獲得新生的時候,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實踐正當其時地引導國人以辛亥革命的方式首先推翻了在中國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帝制,為后來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爭取民族獨立、人民民主和國家富強打下了基礎?,F在雖然已經進入21世紀,中國早已掙脫了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雙重枷鎖,走上初步繁榮富強的道路,但祖國的統一大業還未完成,振興中華的宏偉目標還未真正實現?!爸猩綄W”的研究必須與現實問題緊密結合,與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形勢相結合,從而成為兩岸重要的對話平臺。

3.“中山學”的研究必須加強兩岸學界的交流與合作。

幾十年來,由于兩岸分離的政治現實,大陸與臺灣學界在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實踐的研究上是有所不同的。就大陸學界而言,我們公認孫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偉大的愛國主義者,終其一生都在為中國的獨立、民主、富強、統一和人類的進步不懈努力,因此,對中山先生的研究基本上就定位在史實和史料的挖掘、整理和分析上,以此論證中山先生對近代中國的進步所作的歷史貢獻。而臺灣學界則因為意識形態的關系,將中山先生認定為“國父”,其思想與實踐成為“建國”的綱領和“立國”的基礎,中山先生的“遺教”成為“立國”的指導思想和“憲政”的精神,因此,對中山先生的研究,尤其是對三民主義的研究雖然堪稱深入、細致而系統,但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濃厚的政治意識色彩。從1990年代以來,兩岸學界多次召開有關中山先生的學術研討會,積極進行學術交流與合作,在許多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爸猩綄W”的研究必須進一步加強兩岸學界的交流與合作,互相學習,擴大視野,推動研究領域向更廣、更深的方向發展。

4.“中山學”的研究必須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思維。

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實踐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因為他在革命的生涯中始終把中國問題的解決與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是在對“世界潮流”大趨勢理解的基礎上,努力探索中國問題的“真解決”。而且他始終把自己為中國獨立、民主與富強的努力奮斗,與爭取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乃至全人類的解放和進步緊密聯系起來,“世界大同”一直是他最高的理想,因此,中山先生的思想與實踐實際上具有普世價值。在此意義上,“中山學”的研究也必須具備全球化的眼光和學術視野,才能更深入地探討和發掘中山先生思想與實踐的普世價值,促進世界和全人類的共同進步。

此外,“中山學”的研究還必須建立在堅實、可靠、豐富、多元的資料基礎之上,這也是一門科學學科的建立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通過海峽兩岸學界的交流與合作,兩岸學界與海外學界,包括美國、英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各國學界的交流與合作,達成研究資源的共享和信息互通,就一定能將“中山學”的研究推向新的階段,達到新的水平。

(黃順力,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民革中央孫中山研究學會常務理事/責編 劉則永)

猜你喜歡
學界中山海峽兩岸
房地產導刊(2021年12期)2021-12-31
國內外學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評①
海峽兩岸大事記2020年4—5月
中山君有感于禮
中山靖王的動物園
歷史上的“中山人”
海峽兩岸
海峽兩岸
海峽兩岸
業界·學界“微天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