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化,不能沒有文化現代化

2010-12-26 19:49秦伯益
民主與科學 2010年5期
關鍵詞:西化現代化文化

■秦伯益

現代化,不能沒有文化現代化

■秦伯益

中西方現代化差距的根源在文化

16~17世紀以來,西方國家先后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出現了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的新局面。西方發達國家近三四百年來發展迅速的內在動力是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社會革命三者的良性互動。首先以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為代表的大批科學家誕生,紡織機、蒸汽機的發明,采礦、冶金、建筑等領域的新技術問世,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萍几锩拇罅砍晒杆偻度肷a,推動了產業革命。同時金融、信貸、證劵等商業運作手段也日趨規范,保證了產業革命資金運轉的需要??萍几锩彤a業革命的結果是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新的生產力呼喚著新的生產關系的建立。新興的資產階級代表了當時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進行了社會革命,結束了落后的封建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建立了新的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資產階級社會革命的成功又為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鋪平了道路。因此,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社會革命三者的良性互動、相輔相成,就成為最近三四百年來西方國家快速發展的根本的內在動力。這是中央黨校2001年的研究成果,這一結論寫在了《落日的輝煌》一書中。

那么,為什么三個革命的良性互動偏偏會出現在那個時期的西方國家?追其根源,是在14~15世紀出現的思想解放運動,使西方國家有了文化上的提升和共識。偉大的文藝復興不僅使意大利成為了當時的世界科技中心,而且影響了西方國家人文精神的回歸和人的個性解放,從而迸發了巨大的創造力。隨后是英國的宗教革命,法國的啟蒙運動,德國的哲學觀念變革,以及集大成的美國開國以后的思想解放。所有這些,無不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使那些國家先后成為引領當時世界科技發展的中心。所以,國家的現代化,首先是文化的現代化,思想觀念的現代化。如果沒有思想解放,就不會有現代文化,也就不會有現代化觀念,不會有現代科技和產業,更不會有精神領域和物質領域的全面現代化。

當西方國家邁向現代化的時候,中國還沉緬于“康乾盛世”的自我陶醉中,重本抑末、閉關鎖國、搞文字獄、實施愚民政策、禁錮人民的思想。直至在外國列強堅船利炮的轟擊下才粉碎了“天朝大國”的迷夢。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認識到了要向西方學習,并倡導了洋務運動。中國開始審視自己和西方國家的差距,從而奮發圖強,以期再度崛起,中國現代化意識開始覺醒,并得到初步的啟蒙。但在頑固的封建政體下,只能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框架下學習一些器物層面的實用性知識和技術。雖然從國外引進了不少科技產品和武器,但沒有觸及根本的制度和體制。甲午戰爭前中國的GDP是日本的9倍,中國北洋艦隊的艦船數和總噸位都超過了日本,但甲午戰火一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朝野震動,全世界震驚。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由此認識到問題不在于器物的落后,而在于制度的落后。接著,“康梁變法”企圖在保持原有制度不根本改變的基礎上走君主立憲的道路,像日本那樣維新圖強。維新雖然在日本取得了成功,在中國卻徹底失敗。孫中山站起來,革命黨人不再和舊制度妥協,推翻了滿清封建皇朝,結束了千年帝制。但是,皇帝雖然換成了總統,民主共和國的理想卻沒能實現。袁世凱說稱帝就稱帝了,張勛說復辟就復辟了。先進的知識分子又進而明白制度的背后是文化,沒有先進的文化,就建立不起先進的制度。于是,導致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直至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拔逅摹焙?,梁啟超總結說:“一種文化滋養一種制度,制度又促進文化”。

但是,中國的現代文化建設一直處于迷茫徘徊之中。始而提出反“封建迷信”,反“孔家店”等口號,而不是反對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制度及與之相應的文化,結果誤導了反封建的方向。繼而在新中國成立后又長達20多年地狂熱宣傳“左”傾思想和個人崇拜思想,長期禁錮人們的思想。1964年,第三屆全國人大提出“四個現代化”,針對當時“以階級斗爭為綱”的主導思想是一大進步。但也僅限于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的現代化,沒有文化現代化,沒有觀念現代化,因而沒有政治現代化、法制現代化、管理現代化和人文科學各方面的現代化。這在當時是一種無奈,是一種妥協,是那個時期的局限。然而,現代化的內涵至今還沒有進行充實和提高,使人們誤以為現代化就只是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的現代化,不及其他。

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瓶頸在文化

由于理論的不徹底,中國的現代化始終是在艱難地跛足前行。而“冷戰”思維下意識形態中“左”的思潮仍時不時攻擊和扼殺要求改革的進步思想。如曾經大力批判“資本主義復辟”,中國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過資本主義時代,沒有的東西怎么會復辟?批判“資本主義復辟”的結果是為“封建主義復辟”掃平道路,十年“文革”就是教訓。目前,中國的一些文化領域,封建主義文化以各種形式卷土重來,在一些地方甚囂塵上,這正說明文化現代化在中國還是一項遠未完成而又十分艱巨的任務。

2007年3月1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閉幕后溫家寶總理答記者問時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這不是資本主義所獨有的,這是整個世界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類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彼谷缙溲?,我們本應堂堂正正地講社會主義的民主、法制、自由、人權、平等、博愛,并應做得更好。但聽說這也遭到非議,奇了怪了!不要科學,難道要愚昧?不要民主,難道要專制?不要法制,難道還要人治?不要自由,難道還要把人禁錮?不要人權,難道還要恢復君權或神權?不要平等,難道還要等級壓迫?不要博愛,難道還要各種歧視與排斥?再說了,現在,不論人文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各種學科的建立,各學科教科書中的內容,基本上都是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西方文化,也是人類文化的結晶?,F代科學沒有誕生在有濃厚傳統文化的中國,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難道我們還要擯棄一切西方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繼續墨守成規,自閉于世界民族之外嗎?

應該指出,“現代化”不等于“西化”,西方首先提出的一些價值觀念也不等于他們自己已經做到了,他們中的部分人還背道而馳,甚至還在踐踏。這正說明這些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念還應由全體人類共同奮斗來追求它的最終實現。西方文化也同樣面臨時代發展要求的挑戰,同樣也要“與時俱進”。

我認為,我們既要反對“全盤西化”,也不必害怕“西化”。道理很簡單:該化的自然會化,不該化的自然不會化。我們的服飾文化不是“西化”了嗎?從中央領導人到普通老百姓,誰還穿長袍馬褂、唐裝宋服呀!我們的飲食文化呢?西化了嗎?沒有??!即使長期僑居海外的華人,不還是喜歡中餐嗎?而且“越老越中國”?;坏舻?,怕什么呀?人民群眾會在自己的實踐中選擇,使各種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交流融合、創新發展。我們傳統的大中華文化就是“兼容并蓄”的,就是在幾千年不同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信仰文化的交流、沖突、融合、發展中積累形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在如何對待西方文化方面,近代史上中國和日本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態度,導致了兩種不同的結果。日本不怕“全面西化”,明治維新的口號是“脫亞入歐”、“全面西化”。他們直接學習西方進步的治國理念和思想,學習西方文化,學習西方行之有效的制度和體制。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摒棄了其中不適用于日本國情的或原本就不是有價值的東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取得了成功。日本的傳統文化丟了嗎?沒有呀!仍然是“大和魂”,仍然那么勤奮、刻苦、認真、團結。他們的傳統文化保持得很好呀!中國的傳統文化比日本的深厚得多,怎么倒怕被“化”了呢?近代史上,由于中國一直害怕被西化,總不敢直面西方的文化,總是僅限于學習西方的器物和技術,學習一些形式和皮毛,甚至是糟粕。

甲午戰爭前很多國家的政治家和新聞界人士都認為日本必敗,中國必勝。他們認為盡管日本正在崛起,畢竟是蕞爾小國,中國雖然已顯衰落,畢竟是世界大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唯獨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預言,中日戰火如開,日本必勝,中國必敗。很多人不信,結果,甲午一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朝野震動,世界震驚。事后俾斯麥對采訪他的《泰晤士報》記者說,這些年日本和中國都派了不少使團來德國,他們都干什么來了?日本的使團一來就奔我們的政治、制度、治國的理念和思想,回去就改造他們的國家,他們成功了,富強了。中國的使團來了就是買東西,了解哪里造了新的火炮?哪里有了新的軍艦?性能如何?價格怎樣?他們以為把這些東西買回去了,中國就強大了。他們不知道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會有這些東西。大政治家的預見多么精辟!

中國傳統文化原本是很深厚的,是博大精深的,沒有任何外來文化能“化”掉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當前的混亂狀況不是被“西化”掉的,正如一位作家說,是被我們自己“折騰”掉的。我們曾先后大批判了三個字:封、資、修,走向極端,就批判掉了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當時我們以為“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也就在其中了”,認為只有在一張白紙上才能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結果畫出來的是十年動亂、全面內戰、經濟頻臨崩潰、社會秩序混亂、道德嚴重滑坡。十年動亂結束后,在鄧小平的領導下撥亂反正、否定文革、正本清源,把這些再批判掉。在文化重建的艱難過程中,古代文化批掉了,西方文化批掉了,而自己曾新建的又被證明是錯誤的。于是,人們感到中國文化的內囊空虛了,諸多意識形態領域陷入了迷亂狀態?,F在很多青年人為自己不知道該信仰什么、追求什么而苦惱。當然,現在我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譬如,開幾個孔子學院!清明、端午、中秋過過節、懷懷舊!請于丹出來講講《論語》心得!教中小學生唱唱京??!努力維持著傳統文化,這當然也是好事,但對作為一種民族靈魂的文化來說,這些畢竟還只是一些淺層的作為。文化是要天長日久、耳濡目染,深入骨髓、沁人心脾,形于內、發乎中,影響到人們活動的事事處處,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從這個要求來看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建設還真任重道遠。

中國要實現現代化,沒有文化現代化是不行的。文化不僅決定著衣食住行,還決定著制度、體制、法律、禮儀、規章、倫理等諸多方面,更決定著一個民族深層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及反映以上各方面內涵的教育、文學、藝術、科學和技術、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領域。任何先進的文化都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并發展進步的。今天先進的文化都是在過去傳統文化長期發展中逐步提升而成的。傳統文化本身也會在社會形態發展過程中變化發展,這是必然的。我們應該主動吸取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文化來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提升,使中國的現代化事業在扎扎實實的文化現代化基礎上健康地發展。

(本文轉引自《中國文化現代化的新探索》,本刊發表前作者又做了補充)

(作者單位:軍事醫學科學院)

猜你喜歡
西化現代化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年味里的“虎文化”
《農業現代化研究》第五屆編委會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誰遠誰近?
語文課本已被悄悄“西化”?
近現代中國法律變革中的中西之辯
伊朗關停800“西化”服裝店
從譚恩美的《喜福會》中聆聽當代批判的聲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