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介語境中“民間文化”的再現與傳播

2011-01-12 06:14
關鍵詞:仙劍民間文化壯族

王 洪

(哈爾濱工業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新媒介語境中“民間文化”的再現與傳播

王 洪

(哈爾濱工業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當前我們的“民間文化”所面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媒體現場,它對于民間文化生存與審美空間的影響是巨大的。文章立足于以網絡媒介為代表的新媒介語境,詳盡細致地闡述了以民間故事傳說、民歌等為代表的傳統意義的“民間文化”在遭遇新媒介后,其存在方式與傳播途徑的改變,旨在廓清媒體變革對于“民間文化”的深刻影響。同時,通過對新媒介語境中“民間文化”多維度的深入分析后,認為在當代媒體現場,人們應轉變、調整對“民間文化”的固有觀念和理解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尋求“民間文化”的生存途徑和發展動力以促進“民間文化”的良性發展。

新媒介;民間文化;民間故事傳說;民歌;再現;傳播

20世紀中后期以來,媒介已成為人類文化與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維度,媒介敘事的變化,導致了人類一場場劇烈的“審美重組”,也正是認識到“媒介”的巨大作用,世界各國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媒介進行了深入探討與理論挖掘,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即是媒介理論研究的第一人麥克盧漢,他憑借“媒介即訊息”等一系列媒介理論,深入剖析了媒介對于人類文化的建構性價值。此后,媒介研究成為一種新興的理論研究方法和視角。

以媒介敘事的發展來考察“民間文化”在現今的繁衍發展,則更具時代價值。眾所周知,人類起初是以音義結合的口語為媒介材料來敘事,許多民間故事、民間傳說以及民歌、習俗等都是通過此種方式代代相傳,不過這種傳播方式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后來伴隨著紙質媒介的出現,人類有了更為自由、豐富的敘事方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空限制,從而使“民間文化”在各種記敘中繁衍發展。

而后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由電子媒體亦如由電視、電腦、手機等為主導的“媒體社會”。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介”促使媒介話語權呈現出多元走向,傳統媒介話語秩序和規則開始被改寫,關于這一點J·希利斯·米勒就曾闡明:“一個劃時代的文化變遷在加速,從書籍時代到超文本時代,我們已經被引入了一個可怕的生活空間。這個新的電子空間,充滿了電視、電影、電話、錄像、傳真、電子郵件、超文本以及國際互聯網,徹底改變了社會組織結構:自我的、家庭的、工廠的、大學的、還有民族國家的政治?!盵1]由此可見,以網絡媒介為代表的新媒介對于政治、經濟乃至文化結構的影響都頗為巨大,它不但主宰著人們感知世界的方式、對象和內容,而且也在重新組織和改造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組織結構,甚至是文化心理結構。因為它區別于傳統媒介,徹底打破時空維度,同時兼有“互動性”和“虛擬性”?!熬推鋬炔慷?語言與形象的天平隨著媒介的入侵開始失衡,形象得以盡可能的彰顯而語言被迫隱遁,及至其極端階段——‘擬像’時期,形象徹底悖離與語言的結盟而走向圖像增殖的帝國化進程?!盵2]而在此進程中,充滿著原生態色彩的“民間文化”被新媒介以種種方式加以建構與延伸,其存在方式、傳播途徑也呈現出多重走向。

在傳統媒介的世界里,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劃分是明確的,虛擬性與實在性存在著無法跨越的鴻溝。相對傳統媒介而言,新媒介可以借助數字影像技術來完成主體對于虛擬性的創造,即是說:“它不但能夠借助復雜的技術系統來滿足人類的各種需要,同時也能夠為人類制造各種需要;它不但能夠模擬現實,而且能夠虛擬比現實更為完美的虛擬現實?!盵3]它完全能夠將人類群體夢想照進虛擬的“現實”世界。也正是這種“虛擬的技術”,使得傳統意義的“民間文化”的存在方式在新媒介敘事的“干預”下經歷著復活與重組,建構與延伸的嬗變。

首先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在網絡游戲這個新媒介中的再現與延伸來說明?!叭魏斡螒?正像任何信息媒介一樣,是個人或群體的延伸。它對群體或個人的影響,是使群體或個人尚未如此延伸的部分實現重構?!盵4](P294)可以說,游戲本身也是一種傳播媒介。而網絡游戲是在新技術的催動下產生的,如果我們以托多洛夫的敘事理論來研究,網絡游戲本身含有種種敘事因素,且較之傳統的敘事文本有著強大的敘事優勢,它借助文字、聲音及圖像來敘事,而逼真的時間、空間效果則將敘事推向了更高層次,從而實現了對于故事空間的建構性探索。不過,在此過程中,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常常作為一種創作的隱含前提被植入故事文本之中,同時民間故事與神話傳說也借助于此而得以更完美的再現。

比如《仙劍奇俠傳》,這是一款風靡網絡的游戲,它創作于20世紀90年代初,作為一款國產游戲,《仙劍奇俠傳》系列游戲曾經在中國帶起一股“仙劍”的風潮,直至今日,《仙劍奇俠傳》系列游戲已發行五部,仍然屹立不倒,被玩家們所推崇??梢哉f,“仙劍”是一款游戲,但同時“仙劍”更是一個古老傳說的演繹。在游戲中,設置者將民間傳說植入敘事中,同時兼有傳統文化的精神內質,并由此加以重構延伸。例如,在游戲中就充滿著中國始祖神話與創世神話的色彩。中國古代神話缺少系統性,零散地散落在各種古典文獻之中,如盤古開天辟地、人首蛇神的女媧造人,等等。這些始祖神話反映一個民族最為原始的隱秘信仰。而“仙劍”系列故事的情節發展則完全構架在這樣的神話上。在游戲中曾有一段碑文“蛇紋之姬,圣靈之身。西疆斬風魔,東海殺雷神。北荒伏火怪,南山收土妖。終以平水患,而大地重生?!痹谶@段碑文中,講的是女媧的傳說,而且在人物角色設置上也以她為原型。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所以,游戲的主人公趙靈兒作為白苗族的領袖更重要的是擁有女媧族后裔的特殊身份,她不止一次幻化為人首蛇身的形象,而最后的犧牲則更具女媧的原型意義,她如補天神話中的女媧一樣,以自我來成就大愛,具有傳統文化的悲情之美。

“揮淚別癡心,只怨情長天未憐;真愛永不悔,盼君憶我千百世?!边@是《仙劍》中令無數玩家灑淚的《蝶戀》,它的愛情背景就完全脫自《白蛇傳》中白蛇報恩的故事。愛情和死亡是敘事中永恒的主題,而“異類婚戀”主題以它的超現實性和神秘浪漫的審美情趣,為愛情主題增添了無限的光彩,帶給人們一種獨特的審美享受。所以,這款游戲中也加入了此類傳統文化元素,游戲中的蝶精彩依本是蝴蝶,因為劉晉元從蜘蛛網中救下了她,她便化為人形嫁給劉晉元報恩,最后又為保護劉晉元獻出了自己的千年道行。這與《白蛇傳》中的故事相差無幾。其實,白蛇傳故事由來已久,它自身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積累與演變過程,最早的關于白蛇故事的記載是在唐人谷神子所寫的筆記小說《博異志》中的《李黃》,但是這里的蛇還如那只伊甸園之蛇一樣,是一種引誘的象征,直至清代白蛇傳故事才成熟,即是方成培的《雷鋒塔傳奇》的形成,由此白蛇才由一條引誘的罪惡之蛇脫胎成為為愛殉情的忠貞之蛇。白蛇傳故事中的情節脈絡遵循了“二元對立”的結構模式,白娘子與許仙來自不同的生存空間,使得二人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亦如一心幻化報恩的蝶精彩衣,最后終以化蝶來保護劉晉元,但卻無法贏得劉晉元的愛戀一般,同時“化蝶”一幕也深深烙著“梁?!眰髡f的印記。

再如,曾有資料對《仙劍奇俠傳四》游戲劇情中出現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做過交叉統計和定量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5]。

圖1 《仙劍奇俠傳四》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符號統計分析

從圖1中可以看出,在游戲中,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皆有呈現,歷史人物事件、民間神話傳說、傳統禮俗觀念,甚至是傳統哲學與宗教信仰都融入其中,并利用這些元素,為游戲構建了文化場域。因此,可以說,《仙劍》游戲中,蘊含了豐富的傳統元素與文化精神,民間故事傳說以隱含的方式,在當代大眾傳播媒介形態中尋求審美空間,而這一切皆源于人們對中國傳統民間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不同的是,民間故事傳說借助計算機硬件技術與程序設計軟件,使故事空間更為形象、自由、豐富。

麥克盧漢曾指出:“新媒介是新環境”,但“環境不僅是容器,而且是使內容完全改變的過程”[6](P343)。我們可以理解為,新媒介是以一種新的方式來傳達人類對于世界的闡釋與理解。所以,新媒介語境下的民間文化,其本身也在沿著人們的審美方向發生著異變和裂變。正如由凄美哀婉的民間故事“梁?;钡骄W路歌曲《如果我是梁山伯》的演變一樣:“梁祝的傳說在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反抗父母包辦婚姻而追求自由戀愛的婚戀意識,一對青年男女以殉情化蝶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愛情,以異化而非人間的方式在一起,而網絡歌曲《如果我是梁山伯》則消解了反抗,以自我而非雙方的認知來達到愛情的實現?!盵7]因此,網絡歌曲《如果我是梁山伯》的內容是:“如果我是梁山伯,一定放過祝英臺,讓她和別人去相愛,生個漂亮的小孩。如果我是梁山伯,一定把愛藏起來,在故事開始前離開,我一個人去傷懷”??梢?“經典構成了一個民族文化的傳統,但它的形成、標準等又不得不隨社會和時代的演化而演化”[8]。因此,在新媒介語境下的“民間文化”雖然得以再現,只不過它的存在方式發生了多重走向,與此同時,經典也在被闡釋和延伸著。

“任何媒介(亦即人的任何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產生的影響,都是由新的尺度引起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者說任何一種新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盵4](P33)可以說,媒介傳播方式即媒介本身的變化發展,意味著“由它引入的人間事物的尺度變化、速度變化和模式變化”[4](P34)。所以,新媒介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模式,它是“泛化的”,“泛”,意味著分散化、全景化、擴展化與一體化,也正是如此,它深刻地影響并左右了“民間文化”的傳播方式。

比如傳統的民歌、民謠在新媒介語境下其傳播形式就發生了重大轉變。很久以來,民歌似乎代表著懷舊與距離,而新媒介的出現使之“化羽重生”,因為現代的網絡技術將久遠的民歌、民謠穿過地域帶到人們面前,它們的受眾對象也由小眾而轉向大眾,它不再陌生。如有資料考察侗歌的傳播:“在百度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侗歌’,可以找到相關網頁約52 800篇;同樣,在谷歌搜索引擎則顯示約有140 000項符合侗歌的查詢結果”[9]。這其中包括各種有關侗歌文字類、圖片類、音像類(mp3)和視頻等。

此外,新媒介的表征之一即是占有方式個人化,這無疑就賦予個人以力量和話語權。人們開始在大眾傳播的強勢話語空間中尋求自我張力,從紛繁的現實中抽離出來,去尋找“詩意地棲居”。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民間文化”的傳播構建了平臺。如有資料考察壯族文化的網絡傳播,筆者以其為例說明:2001年11月,畢業于西安外國語大學的壯族小伙子廖漢波,出于對壯族文化的熱愛以及對壯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責任心,開辦了“壯族在線”網站。網站以“壯學”(普及壯族歷史文化知識、展示最新壯學研究成果)、“壯文”(研究討論壯語文教學和壯文方案改良)、“壯歌”(打造和推廣壯語新歌、壯族新音樂)為三大品牌而在壯族文化網站中獨樹一幟?!皦炎逶诰€”網站自創立伊始,即關注壯語及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從2003年初,他們就以壯語來創作流行歌曲,之后又發展成在“壯族在線”網站推出網絡壯語新歌,而后在2005年“壯族在線”網站發起“貝儂”(壯語,即兄弟姐妹、親人同胞之意)歌會巡演活動,并于2008年由“壯族在線”網站組織發行了全球首張壯語新音樂合輯《貝儂》,它的主要曲調來源于桂西的德保、靖西、那坡、田陽、平果等縣的壯族山歌、南路壯劇、巫調等,歌詞則以有代表性的桂西文化符號如火塘、儂智高、布洛陀、木棉樹為素材[10]??梢?網絡無疑是為其構建了廣泛的傳播平臺。再如有“國內沖擊網絡民歌手第一人”之稱的鄭莉莉,當眾多民歌還依靠傳統方式進行傳播時,鄭莉莉選擇了讓民歌走上網絡之路,她的“新民歌”《鳳凰花開》歌曲MV制作完成之后,在國內某大型網站的視頻點擊率,短短幾天就達到5萬人次。

由此可見,或許民間文化在“發展中被新的審美空間擠壓覆蓋,但是民間文化的審美空間并非已經丟失”,而新媒體現場對于民間文化生存與審美空間的影響是巨大的。人類自身的傳統精神歸屬感成為了在新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構建民間文化空間的可能,很多人正在試圖去尋找“遺失的過去”,同時新媒介語境也給予了民間文化更多的現代性創造的空間。

麥克盧漢說:“電子媒介構成了文化、價值和態度的全面的,幾乎是剎那間發生的轉換。這種巨變產生劇痛和身份的迷失。只有對巨變的動態獲得清醒的認識才能減輕痛苦,減少迷失。只有了解新媒介引起的革命性轉換,我們才能預測和控制這種變化?!盵6](P399)此外,“我們不能蜷縮在象牙塔中哀嘆變革,而是應該縱身跳入電力技術的漩渦,而且要通過理解它來配置新的環境——也就是把象牙塔變為控制塔?!盵6](P399)所以,在數字化的今天,我們傳統的“民間文化”在新媒介技術的裹挾下,其生存空間的確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但同時其存在方式、傳播空間也充分顯示出嬗變的跡象,語言的式微,圖像的增值,使得曾經傳頌千年的民間故事傳說、民歌、民謠都以不同的形態再現和傳播。由此可見,傳統民間文化的生存空間不僅不會終結,而且還會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呈現出更加復雜多變的轉向和異彩紛呈的生命姿態。

[1]J·希利斯·米勒.論全球化對文學研究的影響[J].當代外國文學,1998,(1):154-161.

[2]歐陽友權.數字媒介與中國文學的轉型[J].中國社會科學,2007,(1):143-156.

[3]孫正國.媒介形態與故事建構[D].上海:上海大學,2008. [4]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

[5]杜駿飛.網絡游戲中的傳統與現代[J].新聞大學,2009, (3):124-132.

[6]麥克盧漢.麥克盧漢精粹[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7]李麗丹.重寫經典:從民間傳說的當代演繹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1):144-149.

[8]劉象愚.經典、經典性與關于“經典”的論爭[J].中國比較文學,2006,(2):44-58.

[9]騰志鵬.網絡傳播條件下侗族民歌的命運趨向[J].貴州民族研究,2009,29(3):68-73.

[10]許小明.民歌新韻薪火相傳——壯族新音樂活動紀實[J].當代廣西,2009,(9):56-57.

The Reappearance and Spread of“Folk Culture”in New Media Context

WANG H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

Currently,our“folk culture”is facing new unprecedented media,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olk culture’s existence and esthetic space.The thesis,based on the new context of network media,specifies the changes in the way of existence and spread which take place when traditional“folk culture”represented by folktale,ballad,etc.experience new media.It clarifies the profound impact of the media innovation on“folk culture”.Based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we think that people should change the implicit ideas on“folk culture”and adjust the way to understand it.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seek for the way of existence of“folk culture”and its resource of development to promote its favorable development.

new media;folk culture;folktale;ballad;reappearance;spread

G206.2

A

1008-407X(2011)03-0088-04

2010-11-29;

2011-02-26

王洪(1982-),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新媒介文化、現代文學研究。

猜你喜歡
仙劍民間文化壯族
“一帶一路”背景下沿線的民間文化檔案保護
壯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仙劍七》離粉絲很近,離路人很遠?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乳源再獲命名“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手游《仙劍奇俠傳四》正式發布
“壯族三月三”來對山歌
吉林民間文化作家采風活動掠影
國產單機游戲《仙劍奇俠傳》中 “神話敘事元素”分析
大宇、唐人合作《仙劍奇俠傳》大電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