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30例顯微外科治療

2011-02-10 16:43楊瑞生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1年9期
關鍵詞:海綿狀顯微外科瘤體

楊瑞生

河南濟源市人民醫院 濟源 454650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30例顯微外科治療

楊瑞生

河南濟源市人民醫院 濟源 454650

目的探討顱內海綿狀血管瘤顯微外科治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05-01~2010-10我院顯微外科治療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患者30例的臨床資料。結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現手術死亡,完全切除25例,占83.33%;大部分切除4例,占13.33%;部分切除1例,占3.33%。結論顯微外科手術是當前治療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首選方法。

顯微外科;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病灶切除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臨床上較為少見,在腦血管畸形中僅占5%~15%,基本上處在腦實質內,部分位于腦外。選擇顯微外科手術操作能夠把病變和周圍結構關系完全顯露出來,避免手術中出血過多?,F對2005-01~2010-10我院顯微外科治療的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患者30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0例均為2005-01~2010-10我院收治的顱內海綿狀血管瘤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齡33~67歲,平均(41.2±2.8)歲。腦內型 24例(額葉 7例,顳葉5例,頂葉6例,枕葉3例,小腦半球3例),腦外型6例,均在海綿竇區。

1.2 臨床表現 急性起病7例,緩慢起病l7例,無癥狀6例。其中頭脹痛11例,癲發作8例,出血偏癱5例,全身大發作3例,視力障礙2例。

1.3 放射學檢查 30例患者均實施頭顱CT檢查:24例在腦內,20例病灶形狀圓形,邊界清晰明了,未出現占位或水腫;血腫4例,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變化;6例在腦外實施CT檢查,增強前主要呈現出海綿竇區以及完整中顱窩底的低、等、高密度病變,增強后表現強化4例,瘤內呈混雜密度2例。

頭顱M RI檢查 19例,10例腦內病變,混合信號是T1WI、T2W I,瘤周存在含鐵血黃素的“黑環征”、環形低信號區。腦外病變6例,等信號 T1WI,高信號 T2WI(4例),低信號較少(2例),增強顯著,附近其他腦神經組織邊界清晰,未出現水腫。

DSA檢查4例,都屬于腦外病變。觀察發現2例頸內動脈虹吸部撐開,2例同側大腦中動脈移位,都出現占位效應。

1.4 手術治療 所有患者均實施顯微手術。對腫瘤處于腦內的病人,其切口、入路參照腫瘤位置選擇,在顯微鏡觀察下按照異常血管團的邊緣、血管團中的動脈向周圍確定供血動脈并予以夾閉,在電凝后將其切斷,可觀察病變減輕、變軟,靜脈血色轉為暗紫色。大部分患者病變與正常腦組織間存在由膠質增生造成的帶,嚴格沿著這一界面,確保引流靜脈不受損傷時對游離病變解剖,再將引流靜脈阻斷,把病變完全切除。對病變處在腦外海綿竇區的患者,選用翼點入路,顴弓游離,磨除外側1/3~1/2蝶骨嵴,游離瘤體主要在顱中窩底硬膜外或硬膜下進行,把瘤體外側血竇組織盡快吸除,當瘤體基本切除后再對海綿竇側的血竇組織實施分離,而包裹頸內動脈或中動脈的病變可根據情況切除。切除瘤體之后對瘤體表面的硬膜縫合處理。對病變嚴重的患者需對低血壓注意控制,完成手術前需把血壓控制在100 mm Hg以上,未發生出血后關顱。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現手術死亡,完全切除 25例,占83.33%;大部分切除 4例,占 13.33%;部分切除 1例,占3.33%。對處在腦內病變的24例采取腫瘤完全切除,手術完成后未發生明顯神經功能異常。8例癲發作的患者,癥狀有效控制4例,病情緩解4例。5例偏癱病人手術后有效緩解,腦外病變6例,完全切除 1例,手術未出現顯著功能障礙,血管神經粘連過于緊密5例,采取完全切除難度極大,大部分切除4例,都形成同側Ⅲ、Ⅳ 、Ⅵ腦神經麻痹,1例腫瘤由高度充血的薄壁血管組成,采取穿刺后發生噴血,對瘤內進行栓塞劑注射后實施切除,術后同樣形成同側Ⅲ、Ⅳ、Ⅵ腦神經麻痹、偏癱。其中沒有完全切除則實施放療5例,持續1個月后檢查頭顱M RI示病灶顯著縮小,神經功能明顯優化4例,僅1例維持原狀。完全切除的患者平均輸血達3 000 m L,而基本切除者輸血1 500~2 500 m L。

3 討論

顱內海綿狀血管瘤屬于一種血管畸形的形式,包括腦內、腦外海綿竇等種類。顱內海綿狀血管瘤分為3種,處在腦實質內的是Ⅰ型,處在海綿竇區病變呈囊性的是Ⅱa型,而處在海綿竇區病變含實質成分過多的是Ⅱb型 。因腫瘤的部位、表現、外形之間的差異,手術操作者遇到的困難也不也一樣。處在腦內的血管瘤由缺少肌層和彈性纖維層的大小不等海綿狀血管竇組成,無粗大動脈供血以及靜脈引流,病變內的血流速度慢,常造成血栓而使病變機化和鈣化,病灶內無神經組織,只有處在腦干的病變操作難度大,其他位置的手術切除難度較低。專家認為[1],若對處在腦干內的病人采取手術治療,效果依舊較為顯著。但對處在顱中窩海綿竇區的血管瘤則存在很大的差別,手術切除難度很大,易因手術不當造成大出血而終止手術,且并發癥多。國外醫學資料強調術前放療[2],以期腫瘤內的血管閉塞來減少腫瘤血供,這樣對于切除很有幫助,但治療效果不穩定。本組5例實施大部分切除,手術完成后的1個月持續放療,且行M RI檢查,病灶顯著縮小,病人狀況顯著轉好。而有的患者血管瘤含實質成分過多,出血量小,可實施徹底切除。

選擇顯微外科手術對病灶切除是當前治療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最佳方式,對處在中顱窩腦外的沒有完全切除的患者,應盡量放療,有助于嚴格控制殘余腫瘤的生長。

[1]王漢東,史繼新,杭春華.眶尖部海綿狀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經顱手術[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4,12(5):22-24.

[2]劉永良,張文德,王峰.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05,11(8):7-8.

R743

B

1673-5110(2011)09-0065-02

(收稿2011-04-06)

猜你喜歡
海綿狀顯微外科瘤體
顯微外科技術治療再植術后中指持續腫脹成功1例
對比經結膜入路開眶術和內外聯合開眶術摘除視神經內側眼眶海綿狀血管瘤的臨床效果
延續性康復護理對復雜性手外傷患者顯微外科修復術功能恢復的影響
縱隔海綿狀血管瘤的影像學表現與病理對比分析(附4例報告)
顯微手術在矢狀竇鐮旁腦膜瘤中的治療效果
輸精管結扎致梗阻性無精子癥的顯微外科治療(附28例臨床報告)
《牛陰莖乳頭狀瘤的外科治療》圖版
體表軟組織巨大神經纖維瘤的手術治療
腹膜前脂肪瘤1例報道
海綿竇海綿狀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診斷及顯微外科手術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