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內經》五疫及其概念演變論疫病的分類*

2011-02-11 11:21桑希生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1年10期
關鍵詞:內經醫家疫病

桑希生

(1.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070;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哈爾濱 150040)

從《內經》五疫及其概念演變論疫病的分類*

桑希生1、2

(1.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070;2.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哈爾濱 150040)

最早的五疫分類方法,是基于五行理論進行的,也是與病因分類相符合的。最早溫、瘟的文字不分以及后來的溫、瘟的含義不分,使得這種分類方法沒有被繼承下來。本文追溯五疫的分類方法及其含義,是為了提示當今研究中醫疫病的過程中,首先應遵循一種科學的分類方法,這樣才會有內涵清晰而準確的研究成果。面對當今學界很多模糊外感病因分類及其規律的現象,本文試圖闡明五疫分類的重要價值。

疫病;分類

從SARS到禽流感,再到現今“甲流”的發病與流行,又促使人們開始與疫病有關方面的理論研究。中醫界受明清溫病學術的影響較大,以致大多業內人士談及傳染病甚至感染性疾病皆從溫病論治,這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疫病的整體分類結構。因此,針對目前不明疫病分類的狀況,從病因學分類角度理清疫病的分類問題顯得更加迫在眉睫。

從歷史上看,不同的年代疫病的發病特點有很大的不同,說明疫氣的性質在病因屬性方面有著很大的特征性。追求病因的性質特征,應是疫病研究的首要問題。然而歷代醫家難免受時代所限,對疫病有一定程度的混淆,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早在《內經》時期,就已經提出“五疫”的概念。如《素問·刺法論》[1]:“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保不相移易者?[1]”在《素問·本病論》中將五疫又明確分為“木疫”、“火疫”、“水疫”、“土疫”、“金疫”。其中“木疫”文后又描述“狀如風疫”。似乎還有六氣或這種五行運氣分類,雖前無可考史料,但這顯而易見是區別疫病特征的分類。五行運氣能代表致病邪氣的性質特征,這也是最早的分類方法。

后世醫家中,又有《松峰說疫》將疫分為寒疫、濕疫、雜疫三類,概與其當時所見有關。其他醫家論及五疫者較多,但均引《素問·刺法論》原文為主,所論多為溫疫,其中以吳鞠通的觀點最為明析?!稖夭l辨·卷一·補秋燥勝氣論》[2]:“按《內經》有五疫之稱,五行偏勝之極,皆可致疫。雖癘氣之至,多見火證,而燥金寒濕之疫,亦復時有。蓋風火暑三者為陽邪,與穢濁異氣相參,則為溫癘,濕燥寒三者為陰邪,與穢濁異氣相參,則為寒癘?!保?],是對五疫較為客觀而準確的解釋。

追溯五者,“風疫”最早見于《素問·刺法論》,但并沒有過多論述,其后醫家也未闡明。究其原因,并非風疫少見,可能與識別不清有關。一者風邪易夾合其他邪氣,二者疫風多為偏邪,三者風邪最易化熱成毒,其致疫也應多具以上特征。例如,疫病黃疸、天行嗽等?,F今的SARS、流感等多具有風之特征,似為風疫之屬?!度驑O一病證方論》[3]有桂枝黃芩湯:“治風疫,脈浮數而不弱,頭項痛,腰脊痛,發熱惡風,其證皆如太陽傷風,但脈陰不弱,相傳染為異耳。[3]”這也是對風疫較完整的記載,書中還提出以敗毒散治溫疫、大柴胡湯治燥疫、五苓散治冬發濕疫、五積散治秋發寒疫等。

“寒疫”的概念最早見于《傷寒論·傷寒例》[4]:“從春分以后,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寒疫也。[4]”這是將正傷寒疫與時行寒疫加以界定的論述?!妒泪t得效方·集證說》[5]:“頭重頸直,皮肉強痹,或蘊而結核起于咽喉頸項之側,布墊毒于皮膚分肉之中,名曰寒疫。[5]”以上是從病因及癥狀表現來論寒疫。后世醫家又有寒霍亂的證治等,并創立了麻黃飲、保真湯、補火丸、金沸草散等治療寒疫的方劑。論寒疫的醫家較多,及至《松峰說疫》將寒疫自分一類可以看出,古之寒疫發病亦不在少數,并受到了廣泛的重視。由于《傷寒論》的較早問世及廣泛影響,寒疫的理論體系及臨床研究成為中醫學外感病學術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濕疫”的論述較風疫為多,但內容亦散見而不系統?!妒泪t得效方》[6]:“乍寒乍熱,損腓傷氣,暴嗽嘔逆,或體寒發斑,咳嗽引氣,名曰濕疫。[6]”這是對“濕疫”較早的提法及癥狀描述。書中還論及“秋多淫雨,人患濕疫”,提到了濕疫與季節氣候的關系,并以五苓散治療?!镀諠健芬蔡岢鲆浴拔盅螡褚叩取??!秱蟀住罚?]:“濕疫,即時行傷濕病也”[7],與寒疫、溫疫、燥疫并列?!稖責峤浘暋罚?]:“溫疫白苔如積粉之厚,其穢濁重也,舌本紫絳,則邪熱為濁所閉,故當急急透解。此五疫中的濕疫,又可主以達原飲,亦須隨證加減,不可執也。[8]”進一步闡明其時濕疫的證治?!秴轻t匯講》明確了“土疫即濕疫”的觀點?!堆薪浹浴罚?]云:“要之濕疫乃疫中之一端。[9]”濕疫的概念及臨床證治屢屢被提及,但是較為系統的證治理論尚未形成,薛雪的《濕熱條辨》似乎可作參考。

有關“燥疫”的論述醫家少及?!妒泪t得效方》[10]云:“身體顫掉,不能自禁,或內熱口干舌破,咽塞聲嘶,名曰燥疫。[10]”又云:“春合溫而清涼,夏發燥疫,治以大柴胡湯?!边@里不僅描述了燥疫的主證,也提出了以大柴胡湯為主方的治法?!吨貥怯耔€續編》更提出以養陰清熱湯加味治療時行燥疫?!秱蟀住罚?1]:“燥疫,即時行傷燥病也,燥熱之癥,多傷于手陽明大腸,手太陰肺故燥火之癥,每多煩渴喘逆,當用清燥之藥,如人參白虎湯,清燥湯等,切忌溫燥。[11]”更描述了燥疫的發病特征及易傷肺、大腸?!秱盟庂x》:“燥疫,生地或麻子仁煎湯下,或冷水下”[12]。談到燥疫的用藥特點,以潤通瀉下為主。從以上描述看,燥疫在歷史上時有流行,也被醫家所記載,較具特征的白喉或喉疫即屬于燥疫之類,但有關燥疫的系統論述卻不曾見。

“溫疫”是醫家于疫病中談論最多的,溫疫是感受溫邪而導致的疫病。最初的“溫”與“瘟”是混用的,漸漸“瘟”與“疫”同,用“瘟疫”作總稱,指代所有疫病。至元明清溫病盛行時,瘟疫也較多,很多醫家亦將“溫”、“瘟”相混。但有一些醫家,在概念上仍有著明確區分。如《松峰說疫》即指出,瘟疫分“溫疫”、“寒疫”、“雜疫”三大類,明確地指出“溫疫”系感受溫熱邪氣所引起的疫病。至葉天士等更明于此理,并對這類疾病的發生有了深入而系統的闡發。雖然如此,至今仍有“瘟疫”與“溫疫”不分廣泛認同。通過以上粗略論述可以看出,《內經》五疫是對疫的最早分類,屬木、火、土、金、水五行分類法。危亦林《世醫得效方》明確其為風、寒、濕、溫、燥五邪疫分類法,至此疫病總的分類明確而概括。

由于歷史上寒疫與溫疫發病較多,因此醫家對二者也較重視,尤其是溫疫的發生。風疫、燥疫、濕疫的發病,由于沒有受到大多數醫家的重視,一方面與其發病較少有關,另一方面可能是很多醫家對疫病的病因學認識不足,沒有這方面的專門著作流傳,后人在繼承上也就有了時空的限制。

從五疫分類法中可以看出,古人對于疫癘的認識還是源于五邪的基礎理論,即疫是自然界的邪氣,但致病較甚,傳染性強,呈一定程度的暴發流行,且不同的疫病有各自的規律特征。這與其后醫家認為疫非風、非寒、非暑、非燥,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癘氣的認知明顯不同。從歷史上看,顯然五疫分類更具高度?!端煞逭f疫》對疫的分類,雖然沒有把疫等同于溫病,同時將溫疫獨立開來認識,但對風、燥、濕疫的認識不足,將其歸為雜疫之中,而雜疫之中顯然有偏邪所致者,姑且稱其為偏疫,如大頭瘟。

古人對疫的分類又有另一種方式,即疫與疫毒。疫毒是較疫更重的一種傳染病,其性為毒,發則為血分,迅速發斑,而疫不屬于溫者,即難發斑,這隱含了疫的另一種分類。古人多論時疫,時疫為季節性傳染病,為時氣成疫,其單發者為時氣之病,其多發而傳染者為時行疫癘且發病范圍局限,多為小疫。以上可以概括地講,疫有幾種基本的分類,從最早的五行五疫分類法演化為運氣病因分類的風疫、寒疫、燥疫、濕疫、溫疫,從疫的流行程度分大疫、小疫,從疫的發病特征分正疫、偏疫,從致病輕重分時行疫、正疫與疫毒,從邪氣上看可以有邪-疫-疫毒關聯性。在疫的流行發病過程中,似有邪疫疫毒的可轉化關系,在一定的條件下這種轉化即可實現。

近幾年,疫氣的流行又成為醫學上急切應對的重大問題,中醫學探討疫病的規律,首要的工作就是迅速進入疫病的第一線,從證候學上總結其發病、致病特點,探明其病因學特征、致病特點及傳變規律,以探討治療方法。

由于溫病學說的廣泛影響,產生溫、瘟相混的問題,以致很多醫家將瘟疫統論為溫疫。更有崇尚寒溫統一的觀點,一切外感病不分風、寒、濕、燥、溫、熱等。這種混淆或忽略病因學的觀點,模糊了疾病分類的界限和原則。從SARS到甲型H1N1流感,臨床多從溫疫論治,這與瘟、溫相混有關。從病因分類上看,其發病特征更像是風疫或有兼氣特征。若從溫疫論治或是分階段的治療,是否符合中醫外感病的理論,值得深思。而其由輕到重、由淺入深的病位病機層次傳變規律又如何體現呢?

學習古人對疫的分類方法,并不是說古人的觀點是今天的指導原則,而是從中學習中醫基本的理論觀點。當今的醫學研究中,應提煉正確的認識方法與理論。那些見到瘟疫而一概從溫論治,見邪即溫的外感病認識方式,如何才能體現中醫學外感病的認識理論呢?

[1]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581.

[2]李劉坤.吳鞠通醫學全書—溫病條辨[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43.

[3]王象禮.陳無擇醫學全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79.

[4]張國駿.成無己醫學全書—注解傷寒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53.

[5]元·危亦林撰,王育學等校注.世醫得效方[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5.

[6]元·危亦林撰;王育學等校注.世醫得效方[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5.

[7]清·秦之楨撰.傷寒大白[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274.

[8]清·王士雄;圖婭點校.溫熱經緯[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30.

[9]清·莫枚士;王緒鰲,毛雪靜點校.研經言[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7.

[10]元·危亦林撰;王育學等校注.世醫得效方[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5,36.

[11]清·秦之楨撰.傷寒大白[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275.

[12]明·李;金嫣莉等校注.醫學入門—傷寒用藥賦[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5:293.

R254.2

A

1006-3250(2011)10-1063-02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傳染病中醫藥應急救治能力建設(2008ZX10005-013);中醫藥行業科研專項“中醫藥防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及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診療規律與機制研究”(200907001-4);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中醫學濕的理論研究”(20110490561)

2011-05-09

桑希生(1967-),男,山東菏澤人,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教研室主任,教授,醫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在站博士后,從事疫病防治規律和中醫基礎理論概念研究,Tel:13436329378,E-mail:sangxisheng@126.com。

猜你喜歡
內經醫家疫病
梨火疫病的識別與防控
中醫名醫 征戰疫病
基于數據挖掘的現代湖湘男科流派醫家治療激素難治性前列腺癌用藥規律研究
豬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豬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明清小說中的醫家形象研究
《內經》之“并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新解
清代著名醫家莫枚士之《經方例釋》臨證用藥思路探析
關于《內經》“七損八益”研究的思考
《內經》治未病與亞健康的干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