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師劉繼祖學習經方偶得

2011-02-11 11:21安樂君劉佰林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1年10期
關鍵詞:麻黃湯經方附子

安樂君,劉佰林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烏魯木齊 830000;2.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烏魯木齊 830000)

吾師劉繼祖諳熟四大經典,尤對《傷寒》鐘愛至深,信手捻來,誦之朗朗,如行云流水。用之更是揮灑自如,常起沉涸于桴鼓間。名醫希恕曾云:“學習《傷寒》,如同一生爬喜馬拉雅山一樣,爬一段就會有新的體會,始終認為未爬到頂峰?!笨梢姟秱分馕渡铋L。吾師多次教導,讀《傷寒》,尊誦如經,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學習經典可以培養良好的中醫思維,其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醫。跟師偶得,雖不能盡表師之醫理,余以小得以資自我激勵。

案1:段某,女,58歲,更年期。癥見忽冷忽熱,氣竄 、呃逆、腳灼熱,舌暗紅、脈弦。一診:四逆散加木香 10g,菖蒲 10 g,郁金 10 g,合歡皮 12 g,青蒿 20 g。一診后腳灼熱即消。二診后上方加補骨脂10 g,杜仲 20 g,首烏 10 g,內金 10 g,潮熱消,氣逆平,病愈。

按:患者陽郁不宣,故以四逆散宣郁達外,疏肝理氣,調和脾胃,木香、郁金一走氣分,一走血氣,菖蒲開窗送客,加之合歡皮鎮靜、消瘀,青蒿退虛熱。獲效全在辨證準確,用方快捷、果斷,方雖簡而收效不沒。

案2:柯某,男,45歲,勞則陽縮。1999年患者即患此證,劉師以麻黃湯治愈,曾囑其“當不近房幃,否必然復發”,今日果再發。二診仍用原方進退,以升陽氣:麻黃 6 g,桂枝 5 g,杏仁 6 g,炙草 5 g,黃芪35 g,仙靈脾35 g,紅花5 g,7劑。不想藥后效驗不如1999年,又改上方麻黃8 g,桂枝6 g,再加巴戟天30 g,7劑,效仍不顯。三診:山萸肉 10 g,澤瀉10 g,茯苓 10 g,山藥 30 g,巴戟天 20 g,附子 6 g,仙靈脾 30 g,熟地 20 g,丹皮 20 g,肉桂 4 g,7 劑。效佳,后仍以此方加減鞏固,2月而愈。此方妙在肉桂引藥入玉莖,形象之意。

按:麻黃湯為辛溫解表之代表方劑,有辛溫發汗、驅散在表風寒之邪從汗而解的作用。同時具有溫經升陽之功,患者勞則陽縮,充分說明陽氣不足,患者幾年前曾因陽氣不發而顯此證,此次再發而麻黃湯不效,說明真陽不足。此方薄虛,故改用金匱腎氣丸加減。

俗話說,不成規矩,何成方圓?!白C之常,示人以規矩,證之變,示人以靈活”。經方的活用變化,正在于其方證相應的規矩。在麻黃湯的用法上,近年來受一些偏見的影響,辛涼解表大行其道,甚至有人揚言:今無麻黃證也。也有些人對麻黃湯畏之如虎。實際上,只要辨證論治準確,其效迅捷,實為中醫辨證之魂所顯。

中醫貴在辨證施治,不僅用于某些疑難雜癥,當今麻黃湯在治療風寒表實證或外感后經用清解冰敷致寒凝熱伏,遷延不愈者及空調傷寒證中,其療效仍不可替代。除老弱陽虛、陰虛血燥者當慎用之外,只要用得其所,麻黃劑是迅捷可靠的良藥。

案3:陳某,女,52歲,單臂不遂5年,畏風,右臂發麻、疼痛,舌暗淡、脈弦。擬方:桂枝 8g,炙草 6g,生姜 3片,大棗 3枚,赤芍 10g,黃芪 30g,細辛 3g,老鸛草10g,海風藤 10g,大云 10g。7劑諸證減輕,后續治療1月而愈。

按:本證為肩周炎,因風寒濕侵襲筋脈失于溫養,或久勞致肩周肌肉韌帶損傷,久而氣血凝滯成寒,而顯疼痛、麻木。吾師常以此方,以桂枝湯調和營衛,通血脈散寒,和黃芪實為黃芪桂枝五物湯,以黃芪加強桂枝湯調通血脈之功,合用細辛、老鸛草、海風藤、大云以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效佳。

癭之病理為痰氣交阻,針對此證,吾師常用半夏厚樸湯治療,可起消痰散氣化結之功??呻S證加減分別治療甲狀腺炎、氣癭、甲狀腺瘤,病理相切,均獲良效?;痉剑喊胂暮駱銣??;茫荷錾⒔Y加莪術、三棱?;导迂i苓、茯苓、新貝母,消炎加白頭翁、地丁、公英、連翹、射干,化瘤加光慈菇、夏枯草、蛇舌草,氣癭加疏解肝氣之臺烏等。

案4:劉某,男,30歲,癥見脅下痛,大便溏稀,每日2至 3次,腹脹,手足涼,伴慢性咽炎多年,咽痛,舌紅,脈弦。藥用:柴胡 10 g,白芍 10 g,枳實 10 g,炙草 10 g,薤白 15 g,干姜 6 g,廣木香 10 g,川黃連 8 g,藿香 20 g,射干 10 g,7劑后諸證消失。

按:在慢性瀉泄中,若屬肝脾不和者師常以四逆散加減。此案中患者手足厥逆是熱邪入里,陽氣被郁。同時出現脘腹疼痛、瀉泄不爽,為肝郁化熱克伐脾土,故當用和解表里、疏肝理脾之法。此方用柴胡透熱解郁,枳實泄熱下氣,互相配合和解表里,升清陽降濁陰。芍藥斂陰,甘草益氣,互相配合緩急舒攣,和肝脾止疼痛。4藥配合能達到解除熱厥、止痛、除痢目的,為疏肝理脾之劑。加用薤白通下腹內穢濁積滯,以黃連丸燥濕清腸,行氣止痛,加之藿香扶正祛濕化濁。

案5:高某,女 42歲,干咳無痰 1年未愈,遇熱即咳。癥見舌紅裂,脈略洪大。既往養陰素無效,師分析內有郁熱,熱毒未清,故用麻杏石甘湯以清宣散解肺熱而愈。另案:王某,男,38歲,五年前運動后汗出,食冷飲后患氣喘,求醫不得好轉。癥見:舌淡,脈浮。師曰:“運動后汗出,本就當風而致營衛不調,加之冷飲入胃,邪氣內陷,下后正氣未傷,有抗邪外出之勢,故表現為其氣上沖而喘。雖事隔數年,但因仍現汗出惡風故仍為風寒表虛證,故用桂枝湯以調和營衛,加厚樸、杏子理氣利肺以治喘息。7劑后果如驗,隨證加減1個月失訪。再案:王某,男,32歲,南疆莎車人。5年前于南山淋雨后又飲酒而致終年皮下背部發涼,臍周感涼,有盤狀硬物,鼻塞,舌紅,苔黃膩,脈沉。擬方:桂枝附子湯加減:桂枝15 g,白芍 15 g,炙草 10 g,附子 10 g,血竭 2 g,防風 15 g,生姜3片,大棗 12枚,7劑而舒。后隨證加減治療2個月失訪。師曰:“此為沉寒涸冷,飲酒入胃,雖初為熱性,但久而轉涼,實為加重寒涼之凝結。解鈴還需系鈴人,故需桂枝加附子湯,以復陽固表,陽復則表固寒退,加用防風、血竭以祛風且通血脈,久病入血,血脈一通有加速疾病向愈之功。

按:在臨證中某些疾病雖時值久遠,但若仍有在經之癥,師常果敢靈對,是經即用是方,可起沉疴。

結語:思想和文化具有復雜的傳承性,傳統文化之所以更強調它的傳承性,就是因為思維方式的不同,我們要理解這門學科,就需要知道我們的先輩是用什么樣的方法認識和研究這一學科的。經方歷來為中醫入門的捷徑,也是中醫現代化的基礎,是中醫規范化的最佳素材,經方組成雖簡,但組方嚴謹。學中醫而不學經方者,必難成大醫。師常告誡我們,用經方一定要“膽大心細”。我們做醫師的更應恪遵無違,尤其是經方家更要切實奉行。經方藥力銳利,如無膽魄,哪能開得成方?相應如不小心則將失之毫厘,謬之千里。師之所言發自肺腑,愿與同道共享。愚鈍不悟之處,還望指正。

猜你喜歡
麻黃湯經方附子
對經方薯蕷丸的認識及臨床思考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論麻黃湯不是發汗峻劑※
麻黃湯證與傷寒的對比研究
附子品質評價方法的研究進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種生物堿含量的比較
以《傷寒論》為綱探析麻黃湯新用?
經方辨證治療慢性蕁麻疹經驗
運用經方治療疼痛驗案舉隅
附子化學成分的研究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