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子彈飛》中的欲望符碼與集體無意識

2011-02-15 06:14文/盧
藝苑 2011年5期
關鍵詞:麻子潛意識縣長

文/盧 偉

“子彈”已經飛出有一陣子了,在“子彈”的余溫尚未散盡的時刻,我們洗盡鉛華,反觀一下電影《讓子彈飛》的意義。它是充斥視聽的一種堆砌,抑或某種思想的宣泄?是拔高了的喧囂,還是有著更深的指涉?是討好觀眾的娛樂,或者導演意旨的表達?——竊以為,假使蛻掉觀者個體所感知的意義閥限,透視包裹其中的“集體無意識”本質,情形將趨于明朗。

一、原欲的窺伺

當馳往鵝城的火車風馳電掣的畫面撲面而來,我們似乎看到了歐美電影的影子;而“吃著火鍋唱著歌”的噪雜之音又讓我們讀出那些溜須拍馬的中國元素??鬃釉唬骸笆成?,性也?!边@本是極端個性化的東西,并非每部電影中都這樣將人拒之甚遠又驀然拉回,這只是個體的感知卻又積累在人們的潛意識之中,日積月累就成為了我們所謂的“中國元素”。這何嘗不是一種國族性的集體無意識?食色之人,一個一個的個體面影,記錄下來卻是國民之性,由此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共識,達成一致,慢慢消化,潛隱在意識之中。

不管是吃著火鍋唱著歌,還是一碗涼粉引發的血案,這都是表面的文章,如果不假思考,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笑劇、一個鬧劇、一個復仇的故事。倘若往深層挖掘來看,這不恰恰是一種生活狀態?面上的活色生香、聲色犬馬,內里的爾虞我詐、陰奉陽違。食,人之性;色,人之欲。這種非正常的現象一旦形成在人的無意識之中,便廣為普通人接受,具有普遍意義,成為某種集體無意識。食色之維,正是人之無意識,是一種生活狀態。不管外殼是哪國哪地之元素,內核卻是極其本質的人的共性。好似影片開始的鏡頭,運行的火車上,觥籌交錯、歌舞升平,外在祥和的具象潛隱著某種內在抽象。深究起來,不難發現那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向往的一種生活狀態,在憤慨之余,更多的是羨慕和嫉妒。這是一種國民性,是一種狀態,或者就如你根本不知道你討厭的不是貪官,而是討厭沒有做貪官機會的那種狀態,由此直指人的集體無意識。反映在影片中,爭權奪利、追食逐性、護名制暴都是浮云,劣根性、官本位、性窺伺才是影片的基調,如果沒有注意到這點,影片分析將難以深入。

《讓子彈飛》劇照

“蘇拉·穆爾維將‘看’(窺視癖)作為快感的源泉,在弗洛伊德的《性欲三論》中將窺視癖作為性本能的成分之一,作為相對獨立于動欲區之外的內驅力存在?!盵1](P232)在影片中,劉嘉玲飾演的縣長夫人本身就有著某種“被看”(被窺伺)的原始欲望,這是她揚言不管誰做縣長、她都做縣長夫人的內驅力。其自身條件也被展示為女人的色情奇觀,而語言的挑逗更是催生了男人的原始欲望。由此可見,男女之間的第一潛意識就是“性”,“男盜女娼”也正是集體無意識的初級編碼。影片在男女關系上進行的不溫不火,但是看似平靜委婉的鏡頭下隱藏的是女性渴望被窺伺,男性主動去窺伺的終極欲望。[2](P232-234)

張麻子與縣長夫人的床上戲看起來喜劇異常,這也是有原因的。弗洛伊德認為女性雖是被窺伺的對象,且主動要求去被窺伺(這也是現實電影中所有裸露鏡頭的一個原因),但是她們由于沒有男性的性器官,又引發了男性閹割的恐懼。所以“縣長夫人”正是借助于此而進入有保障的父與法的社會。上升到集體無意識的高度,可以看出女性有做妓女的天然理由,通過與男人的彌合,得到男人的庇護,從而得到一種安全感。而男性又具有主動去迎合女性的欲望(甚至是勾引),由此完成占有欲望,并且走出“閹割”的心理陰影。電影中“縣長夫人”的誘引、挑逗,張牧之的迎合無不在詮釋男女本性的窺視與被窺視的內在心理。

除此之外,男性對男性的欲望除了權利爭奪之欲望外還有純粹的感情欲望。在影片中我們看到張牧之和黃四郎、張牧之和馬邦德、黃四郎與胡萬、張牧之的其他五兄弟之間,既有權利的爭奪又有性的暗示。張牧之與黃四郎表面上你爭我奪,實質卻是惺惺相惜,他們之間沒有純粹的友誼,但是卻有超越友誼的東西。張牧之與馬邦德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關系,誰是螳螂,誰是黃雀,影片留給我們很多的懸念。但是有一點不難發現,這位假冒的湯師爺對張牧之超越同性友誼的感情欲蓋彌彰。最后,黃四郎的手下胡萬和替身若隱若現在影片中,張牧之五位兄弟之間則更是對一女感情趨一,都在昭示超越友誼的男性情愫。

二、國民性的展示

食、色是人之本性。而人之為人,又豈能僅為本性所趨使?于是現實的世界是樹葉遮蔽下的真實世界。人的欲望也不會放在明處,而是置于暗處,若隱若現。影片告知的是一個這樣的故事,表現了人的種種劣根性,但潛隱在表象途徑之下的是人的天然欲望,為官為義,為人為利。

中國傳統思想中,為官乃系正途。于是習武報國、學優則仕的思想浸透在國民的潛意識之中,有時顯性呈現,因為我們看過太多趕考的故事;有時隱于表象之外,有大隱隱于市,有采菊東籬下,更有落草為寇不忘功名的宋江,這些所謂“大隱”其實都是一種逃避,說到底是一種官本位的思想作祟,企圖而不可得。同樣的,影片中的張麻子雖落草為寇,但是從未忘記跟隨蔡將軍南征北戰的光輝業績,以至做了鵝城縣長之后,他斂財是假,報仇也是個莫須有的由頭,真實本意還是那個官本位思想,潛意識中并無離開之意。于是張牧之殺富濟貧,救濟百姓,做著官員應做之事,即便到了最后時機,借“黃四郎”之口得知增援人手即將到來,仍對鵝城不離不棄。在一聲聲“大哥再見”中,他送走了兄弟們,讓我們看到梁山招安后好漢如同鳥獸散的影子。他心里多出許多的苦澀,“這樣拿槍才好看”正是一種自嘲式的自我釋放。最后他留下來,堅守的不是道義和責任,而是官位和理想。這里,個體感知是服從于潛意識的[3](P198),潛意識是滲透在骨髓里的一種東西,以至于張牧之自己都沒有發覺。

而這種潛意識豈是張麻子所獨有?“湯師爺”至死懷里仍揣著為官的調令和做官的夢,不也是一種官本位的思想?在宣傳剿匪的時刻,他的自嘲之言(“麻匪,任何時候都要剿,不剿不行,你們想想,你帶著老婆,出了城,吃著火鍋還唱著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保└钦f明他對做官的熱愛。只是礙于處境勢微,一種辛酸溢于言表。不同的出身和不同的地位,不管正統授予的官員,還是花錢買來的官名,抑或打劫搶來的官位,他們都愛不釋手(馬邦德是表面的,張牧之卻是潛意識的)。他們目的不一,動機不同,但卻有著相同的夢想和相同的追求,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民族的集體無意識。

爭名奪利一直被我們視作不義之舉,然而名和利卻像一對雙胞胎,貌合神離,一直是我們或明或暗的追逐對象,于是便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之說。即使拋開傳統文化的束縛,從人的集體無意識也能發現追名逐利的潛意識。人都會去維護自己的名譽,只不過具體到中華民族,該特質被放大了。影片中的“六子”為證明自身的清白,開膛破肚,這里“命”與“名”等價,其目的是證明清譽,其手段卻是異常殘忍。反映在中國傳統道德中,這何嘗不是一種壯舉?正是這種集體無意識造就了“六子”的死亡,別人的誣陷不過是催化劑,真正的原因要從潛隱于民族心理深處的劣根性談起。是謂名之害,尤為深。然而過分的維護名譽其實就是追求某種利益?!傲悠矢谷》邸弊非蟮氖恰拔掖_實只吃了一碗涼粉”之名,馬邦德舍得老婆和地位為的是坐回他的縣長之名,而張牧之做縣長是為了尋回曾在蔡將軍鞍前馬后未竟事業之名。他們都有各自的私心,都有自身的出發點,但是這些概括起來又不外乎一個“利”字。

虛名累及自身還帶給別人痛苦,于是仇恨便滋生?!傲印睘槊?,兄弟義憤填膺,報仇成為他們留在鵝城的唯一目的;馬幫德為名所誘,不惜身臥虎穴,做官發財成為他的唯一目的;張牧之為名所累,不惜得罪惡霸,完成未竟心愿,所謂責任與正義成為他的唯一目的。如果我們把為名而死是某種責任,某種擔當的話,那么復仇、隱忍、正義就變得理所應當。再往深底講,張麻子是馬邦德的替身,是一種所用之“利”;六子也是張麻子以正視聽的招牌,也是一種所用之“利”。影片中為六子豎起的奇形墓碑,馬幫德的離奇死亡,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這種尋“利”的嚴肅性,但也更加準確的昭示了所謂“名”的真實深意。正如張愛玲所說,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名之于利,不過表象爾爾。

三、暴力崇尚的解構

如果說護名和做官是一種潛意識追求的話,那么,暴力則是本能的原始沖動。[4](P58)《讓子彈飛》兼顧軟硬兩種暴力,影片中既有砍掉黃四郎腦袋的硬暴力鏡頭(讓我們想起了《鬼子來了》),又有爾虞我詐、斗智斗勇的軟暴力呈現,開出的是一種惡之花。然而假扮的縣長卻為民做主,鋤強扶弱,這卻是在暴力花蓓下結出的善之果。

殺人掠物,攔路搶劫是山匪的特質,否則不能稱之為正統的山匪。然而中國歷來都不乏非正統的山匪,于是有梁山好漢,還有張麻子。這些山匪有這樣一個特質:憤世嫉俗,殺富濟貧,有恩有情,義薄云天。于是山匪在中國人的潛意識中就被正名了,一提到無路可走,就想到逼上梁山,于是數百年來一種集體無意識悄無聲息的潛隱在人們心里。我們來看影片中的張麻子一伙山匪,他們具有山匪的特質,殺人越貨,強搶民女,劫火車,搶美女……然而影片放置在一個官不官、匪不匪的時代背景之下,搶奪似乎成了大快人心的事情,真正的縣長因為怕死而裝作師爺,縣長夫人也繼續做了土匪的夫人,傳統的土匪形象也似乎在消解,并且在解構中得以重構。

從個體感知的角度上講,這是一次土匪的革命,是一個個案。但是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回顧八百里水泊的英雄好漢,他們雖匪氣十足,殺人越貨,但所殺之人皆該殺之人,所越之貨都是該越之貨,于是決定別人的生死成了殺富濟貧,非法集會成了聚義梁山。即使沒有正史的正名,也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認可,被認為是義舉、得人心。這一方面說明人們有做匪為寇的潛意識需求,希望能夠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另一方面又說明某種不敢擔當的超我意識,希望逃避制裁,為所欲為,超越這個道法的世界?!@是一種典型的集體無意識,是透在骨子里的一種東西,甚至是不為我們自身所了解的愿望。于是,具體到《讓子彈飛》,為正清白而殺身成仁,為報兄仇而赴湯蹈火,為民除暴以濟百姓,這難道不是水泊梁山的另一個版本嗎?當現世的不平與不公激起潛藏在心底的正義之怒,當暴力和霸權點燃心底的憤恨,于是惡的世界也能開出善之花,即使是惡之花也會結出善之果。這才是影片所要宣揚的東西,是在告訴人們心靈的善永遠能夠戰勝世界的惡。歸根結蒂,這是中華民族的一次勸惡揚善的集體無意識。我們的文化里不崇拜強者,卻同情弱者,又能輕易原諒棄惡向善之人,說到底這是傳統道德的指向,是集體無意識的一種重構。

坐著火車來,又坐著火車走;唱著歌來,又唱著歌走;火車還是那個火車,歌還是那個歌;只是火車轉了方向,只是火車上也易了人。鏡頭又回到開始的畫面,仿佛一個循環的開始,仿佛一個新世界的開始,仿佛又在醞釀再一次的斗爭。善惡本能也好,好壞欲望也好,生死為名也好,虛實為利也好,正如中華民族的一種循環思維方式:現在的結束永遠是將來的開始。個人是渺小的,一個人不能改變這個世界;個體感知也是渺小的,不能去領略心靈的海洋。一切表象之下,都有深層的欲望驅使,一切結果都有原因使動,這一切不僅僅是一念之間,更多是必然之果。集體無意識是膚色不是衣服,它長在身上,脫不掉,一切知與未知都是時間留下來的,流在血液里,浸在骨髓里,潛隱在意識里……

[1]袁智鐘,虞吉.影視批評綱要[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

[2]袁智鐘,虞吉.影視批評綱要[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

[3]金丹元.電影美學導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4]鄧光輝.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當代影視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麻子潛意識縣長
縣長的“架子”
窗邊的媒人
第一眼看到什么動物,測試你潛意識下的心理狀態
雞毛蒜皮的事兒
潛意識研究的現實意義
演狀元
“黑麻子”香蕉能吃嗎?
縣長的問題
陪縣長喝酒
陪縣長喝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