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銀行業海外投資與經營若干問題思考

2011-03-13 02:09戴志敏浙江大學教授博導
當代經濟 2011年13期
關鍵詞:商業銀行優勢經營

○戴志敏 (浙江大學教授、博導)

銀行海外擴張是金融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方式,也是當今世界銀行業發展的一個歷史趨勢。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于各國的金融管制政策寬松,金融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不少銀行都采用走出去戰略,紛紛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實現組織機構的國際滲透,中國的銀行業也不例外。但在銀行海外投資與經營中也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思考與探討。

一、我國銀行業海外投資與經營現狀

截至2010年底,我國5家大型商業銀行在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共設有89家一級境外營業性機構,收購(或)參股10家境外機構,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境外設立5家分行、5家代表處,2家城市商業銀行在境外設立2家代表處。

銀行業海外投資包括兩類:一類是投資設立分支機構;第二類是收購海外的銀行從而形成自己的分支機構。銀行跨國并購是指一國銀行為了某種目的,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將另一國銀行一定份額的股權甚至全部資產進行收買的行為,因此也取得了對東道國銀行經營管理實施一定或完全控制的權利。我國的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已開始采用并購方式介入海外金融市場。比如中國工商銀行在2008年2月就以55億美元購入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后,又購入加拿大東亞銀行70%控股權,2009年10月,再度宣布買入泰國ACL銀行19.26%的股份。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分支機構集中在港澳地區與亞太地區,其次為歐洲地區,美洲與非洲地區則較少。如果考慮具體網點與代理機構,港澳地區所占的比重還會大大上升。就海外機構的組織形式來看,中國商業銀行在港澳地區設立的子行/子公司較多,而在亞太、歐洲、美洲地區則側重于設立分行/支行(見表1)。

表1 2009年我國五大商業銀行海外分支機構地區分布

二、銀行國際化投資與經營的相關理論

1、跟隨客戶理論和市場競爭力。Aliber(1984),Goldbe 和Johnson(1990),以及 Miller和 Parlthe(1998)在不同時期都做過實證分析,結果發現,在1976—1982年和1972—1997年期間,美國銀行業在海外的擴張與美國企業的海外經營有正的關系。也有的學者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銀行與非銀行企業在海外的經濟活動為例做了實證分析,再次證明了跟隨客戶是銀行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動機。

另外,國外市場競爭力假說認為,跨國銀行傾向于進軍不具有競爭力的海外銀行市場。該理論認為,不考慮當地市場規模和相對增長率,由于當地銀行不具有競爭力、進入壁壘低,潛在的增長和利潤空間很大。一些學者還通過數量模型論證了這一假說(Cho1985,Goldberg和 Johnson1990)。

2、阿爾伯的比較優勢理論。羅伯特·阿爾伯(R·Z·Aliber1976,1984)在國際貿易的基礎上,研究了不同國家之間銀行經營的相對效率、成本和貿易壁壘對銀行國際化經營的影響,提出了比較優勢理論。該理論認為,最有效率的銀行是那些具有比較優勢的銀行,這些銀行的國際化進度也往往較快。由于金融貿易壁壘的存在,各國家銀行的比較優勢和效率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樣,效率高的銀行在競爭中就具有比較優勢,著重體現在存貸利差方面,那些具有比較小的存貸利差的銀行在競爭中就具有比較優勢。阿爾伯認為銀行存貸利差的不同是產生銀行國際化的主要原因。

3、鄧寧(Dunning)的折衷理論。鄧寧的折衷理論強調對外直接投資主要由三個因素所決定。第一是所有權優勢,即外資銀行優于當地銀行的優勢,跨國銀行可以通過顯著的產品特性來獲得短期優勢。根據對美國跨國銀行的經驗研究,銀行規模如資本金、總資產和總存款是跨國銀行所有權優勢中最重要的因素。第二為內部化優勢,主要包括資金內部轉移成本、客戶關系、市場信息等。內部化優勢在不同的銀行之間是不同的,它取決于各個銀行在執行交易中所有權的大小。一般來說,所有權優勢多的銀行可以獲得更多的內部化優勢。第三為區位優勢,包括當地的法律法規、客戶群體分布、信息的收集成本、招募當地員工的可得性等。

三、銀行業國際化的必然性

1、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10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12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590億美元,同比增長36.3%,創歷史新高。截至2010年底,中國累計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2588億美元。中國發展對外投資合作正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時期,企業走出去了,客觀上就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本土金融體系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加快銀行業國際化進程,開辟新的、更為廣闊的國際融資渠道,增強和壯大我國經濟發展的資金基礎是非常必要的。

2、我國銀行海外的投資和經營,是為了更好利用國際金融資源的需要。銀行在海外籌措所需的國內外資金,可以擴大社會資本的形成,有效地彌補資本要素缺口。銀行國際化增強了銀行業適應性貨幣創造能力,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提供更廣泛的金融服務;通過與國外銀行的技術合作,可以提高我國銀行的國際競爭力,并推進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步伐。通過為海外企業的購并行為提供金融支持,有利于企業發現價格處于低谷的公司并實施購并,實現公司利益最大化。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國際融資渠道和境外資本,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服務。

3、中國政府對商業銀行海外擴張的支持與鼓勵。為了增強本國銀行的國際金融實力,從而更有效地對國際金融資源進行配置,以實現國家的經濟利益,不斷拓展國家的利益邊界,各國政府必將積極鼓勵和推動本國金融機構的對外擴張。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表示,鼓勵有條件的商業銀行設立和發展境外機構,包括探索采取并購方式參股境外金融機構,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盡管金融危機后,我國銀行跨國投資與經營的步伐變得謹慎,但這并不代表金融管理層的支持銀行走出去的政策發生根本的轉變。

四、銀行海外投資與經營需要注意的問題

1、市場業務拓展與管理整合。商業銀行在海外投資并購或者設立分支機構之后,需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銀行法人治理結構,開發、創造新產品,不斷提高銀行業績,提升銀行的全球競爭力,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我國銀行境外資本的良性發展。對于中資銀行來說,要同文化背景、市場環境不一樣的境外機構進行整合,把后者真正融合到自己的機構中來,達到整合的目的。如果是以并購形式建立分支機構的,則必須高度重視并購后的整合,既要整合并購雙方的客戶資源,對業務經營與發展進行新的定位,更要正確對待并購雙方的企業文化,減小收購后的磨合成本,最終實現并購的預期戰略目標。

在銀行業務方面,我國銀行的境外機構可以借鑒外國銀行的經營方式,采取因地制宜的經營方法,靈活運用不同的管理模式,盡量減少我國銀行境外機構“水土不服”情況的發生,使得人力、物力和資金等資源在有效整合以后發揮更大作用。此外,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我國銀行還應當在境外機構數目擴張的同時提升海外業務質量,使之與當地客戶的需求相適應,擴大影響力,提升品牌水平。

我國銀行在作出海外投資和經營的區域戰略選擇時,應主要考慮與我國公司跨國經營的區域戰略選擇相協調,對發達國家與地區、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發展中國家與地區的優勢和劣勢綜合分析比較后相機選擇,要先選擇與本銀行關系最密切、相對容易拓展的區域市場進行拓展(比如亞洲地區),然后再逐步拓展其他市場,最后形成全球布局。

2、海外投資與經營風險管理。中國商業銀行海外擴張的真正起步時間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展海外擴張的時間較短,經驗不足,必然會面臨各類風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銀監會對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風險管理上比較重視,密切跟蹤危機最新進展,認真總結近年國內外危機應對經驗,高度關注外資銀行母行(總行)的經營變化和風險事件,深入研判境外風險對在華外資銀行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探索建立了一套以監測預警為先導、以應對預案為保障、以監管“工具箱”為主體的外資銀行跨境風險傳染應對機制。但另一方面,中國面臨的國別風險日益加大,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進一步凸顯了加強國別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銀監會2010年6月23日發文收緊銀行境外投資風險監管,明確要求商業銀行計提國別風險準備金,并設立國別風險限額。風險準備金計提比例要求“高國別風險不低于50%”。銀監會還要求銀行對國別風險實行“限額管理”,綜合考慮跨境業務發展戰略、國別風險評級和自身風險偏好等因素,按國別合理設定覆蓋表內外項目的國別風險限額,至少每年對國別風險限額進行審查和批準,在特定國家或地區風險狀況發生顯著變化的情況下,提高審查頻率。本文認為,管理層的風險警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銀行自己要強化風險管理意識,完善風險管理技術,以跨境危機應對預案為保障,提高危機應對能力。

3、銀行海外投資和經營的有效監管。鑒于銀行海外投資和經營涉及兩個或者多個國家和地區,相應的監管也應該包括兩個方面,即中國對海外金融機構的監管和要符合東道國對于外資銀行的監管要求。

就中國對海外金融機構的監管來說,一方面要審查銀行海外機構的最低資本額、資金實力及是否有從事外匯業務的能力。要對海外金融機構的資本金、資本充足率和人員進行審查,確認其已具備經營海外業務的資格條件和具有應付各種突發事件、控制資產風險的能力。關于跨國銀行并購,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法規,其他金融法規也缺乏相關規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沒有涉及到銀行并購問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機構管理規定》雖然提及了金融機構的被收購或兼并問題,但規定過于原則,并沒有專門、詳細的規定。

在符合東道國對于外資銀行的監管要求方面,我國商業銀行在國際經營中應該按照東道國的要求構建有效的銀行監管體系,這個監控體系的基礎就是巴塞爾協議委員會發布的《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隨著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深入推進,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已經發布了銀行業監管國際新標準,因此,我國海外銀行經營也應積極推進新標準的實施,穩步推進資本充足率、動態撥備率、杠桿率、流動性比率等審慎監管工具的建設。同時,由于各國對于外資銀行的監管政策不同,我國銀行在海外投資與經營時要了解和遵守相關國家的金融政策、業務規定、股權比例限制和信息披露要求。

五、結語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及金融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國商業銀行如何在國際化進程中更加大膽地實施“走出去”戰略,對于我國的金融業國際聲譽和銀行的國際競爭力的提高極為重要。本文提出的若干問題思考,旨在提醒我國的金融監管層和各銀行管理者,在對外投資與經營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在國內銀行經營中不曾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已經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有的則停留在研究層面,不夠深入。因此,金融監管層在增強海外銀行機構的資本實力、提高海外機構的盈利能力、建立管理信息系統、采用風險度量技術手段加強銀行風險管理以及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有很多工作可做。只要我們堅持和加快銀行改革和創新,在走向金融國際化過程中不斷學習,我國銀行海外投資和經營必定會成為我國銀行業成長中新的利潤點。

(注:本文系教育部2010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0 YJA790035)階段成果。)

[1]Cho,Kang Rae,1990,Foreign Banking Presence and BankingMarket Concentration:The Case of Indonesia[J].Journal of DevelopmentStudies,27(1).October 1990.

[2]Aliber,R.Z.,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J].EconomicReviews,1976.

[3]Aliber,R.Z.,Internarional Banking:A Survey and Comments[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84,16(11).

[4]MiIler Stemart R.Parkhe andArvind,Patterns,In the expansionof U.S Banks’Foreign Operation[J].Journal of lnternarional BusinessStudies,1998.

[5]李樹生:我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分析——原因、現狀和戰略[J].國際商務,2007(6).

[6]苗啟虎、鐘根元:中國銀行業對外投資動因的實證研究[J].國際商務,2006(3).

猜你喜歡
商業銀行優勢經營
園林一角與位置經營
矮的優勢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這樣經營讓人羨慕的婚姻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變爭奪戰為經營戰
畫與話
“特許經營”將走向何方?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發達國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經驗借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