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我國地域拳種的生存與發展
——以湖南梅山武功為例

2011-03-19 10:49
體育研究與教育 2011年1期
關鍵詞:拳種梅山武功

武 文 杰

(蘇州科技學院體育部,江蘇 蘇州 215000)

湖南梅山武功源于新化(古稱梅山),故以“梅山武功”命名。新化橫陽山(包括現今孟公、鵝塘、西河、太陽、太石等鄉鎮)一帶村落有習武、練武、好打之傳統,過去周邊縣域村落常有民眾來新化橫陽山一帶拜師“學打”?!按颉敝傅木褪钱數氐拿飞轿涔?,據《湖南武術史》[1]和《湖南武術拳械錄》[2]記載,梅山武功具有清晰、有序的源流,有較為完整的拳理和獨特的演練風格,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歷史傳承人,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地域拳種。梅山武功有77個拳械套路,包括拳、刀、棍、鐵叉、鈀、锏、梭鏢、流星、凳拳、桌拳、單操等,在湖南梅山地區一帶(新化、安化、邵東、新邵、溆浦等)有較大的影響。

1 地域文化對地域拳種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區域的人群在從事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人文心態、民族藝術、風俗習慣、道德規范等的總和[3]。地域,不但是自然地理概念,而且是與人的活動緊密相連的文化概念。地域由地形、地貌、自然氣候特點和活動于其間的人所賦予的人文特點兩部分組成。只有當人活動于其中,休養生息,創造、形成群體社會,自然地理變成了人文地理,地域與文化聯系在一起,地形地貌才有了它特殊的意義。地域首先影響人的生計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而影響民族的心理性格[4]。特定的地理環境和生產方式,經過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變遷與發展,最終形成特定的文化特征。

地域文化主要是在地域內自然地理條件下形成的。某個民族、某個人類群體生存地的物產資源、經濟狀況、歷史遭遇、氣候情況等決定著當地的文化特點。常言道,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百姓,一方百姓創造一方文化。水土因素、自然環境狀況對地域文化的影響更具決定性5]。例如湖湘文化就是以湖湘地區特定的地域環境與人文傳統為依托,源于歷史上人與自然及人們之間對象性關系而形成的具有本區域特色的文化結構體系,[6]湖湘文化的歷史積淀也就造就了湖南人“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7]的湖湘精神。地域拳種的形成和發展深受不同地域人文和地理環境影響,因此也就具有不同地域特色。形成和發展于湖南新化的梅山武功,便是一種典型的地域拳種。湖南古稱“三苗”之地,南達五嶺,北界重湖,地勢向北傾斜,湘、資、沅、澧注入洞庭,境內山嶺縱橫,地形復雜險要。地處湖南中部的新化縣,古稱梅山,遠古時期的梅山“地方千里,廣谷深淵,高巖峻壁”,資江河水貫穿其中,生活在這里的遠古居民源自于“三苗”,古稱梅山蠻?!叭纭笔呛暇硟茸畲蟮牟柯?,在常年的部落戰爭中逐漸衰落,隨后在湖南境內形成“苗蠻”集團,據《呂氏春秋5召類》記載:“堯戰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蠻”。舊時梅山蠻“食則燎肉,飲則引藤,衣則斑瀾,言語侏離,出操戈戟,居枕鎧弩,刀耕火種,摘山狩獵”,舊不與中國通,不與漢民交通,其地不得耕牧。古梅山蠻遠古時期,就是在這種險惡環境中過著與外界隔離以捕魚、狩獵為主的原始生活。正是這種艱苦的地理環境、殘酷的戰爭造就了古梅山人勇猛頑強、不懼兇狠的性格,梅山武功就是依靠古梅山險惡的地理環境和蠻橫、尚義、善武、好斗的民風習俗,形成了古樸、強悍的套路風格,也體現出“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的湖湘精神。

2 地域拳種受地域文化影響的表現

2.1 地域性

任何地域文化的最大特點都是它的地域性。我國地域拳種由于受到不同地域的山水、動植物、地理環境、特定氣候的影響,更有其顯著的特色。梅山武功在新化地域產生、形成和流傳,由于受古梅山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梅山武功套路短小精悍、動作緊湊、豪放、勇猛、剛健有力、樸實無華,招招都能體現古梅山蠻狩獵、殺敵的生活痕跡。套路中多以手法為主,不善跳躍,以馬步樁功居多,演練時講求穩打穩扎,給人以強悍的風格,技擊運用時,講求靠身短打,給人勇猛蠻橫的感覺[8]。梅山武功還具有濃厚的方言文化色彩。梅山武功在清朝后期形成了許多拳諺、歌訣,當地的一些俗諺俚語也出現在這些拳諺、歌訣中,雖沒有形成系統地文字理論,但是體現了當地的民間文學色彩[9]。如“好打就是閃電亨,四肢相議不倒身”、“上打雪花蓋頂,下打雷火燒天”、“猛虎最(罩)豬”、“雷打空心樹”、“月里斬刀”、“五雷下界”、“竹山牛烈(擺)尾”等,[10]這些術語晦澀,令外人難以領悟,但卻體現了當地的本土文化特色。

2.2 民俗性

地域拳種主要在特定地域流傳,它是為特定區域民眾創造、傳承和享用的一種融入和依附于該地域風俗習慣之中的民間武術項目。因此,它總是和特定地域的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相聯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不同地域的社會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宗教、風俗及心理形態,對特定的族群而言,它是非常重要的,它與包孕它的民俗一起,起著傳承、延續、發展人類自身的重要作用[9]。梅山武功是當地民眾開展娛樂活動的精神載體,長期的開展成為了當地民眾民俗活動的一部分。梅山武功的民俗活動主要有:(1)拜師儀式。當地拳師收徒注重拜師儀式,要求徒弟向師父跪拜叩頭,還要寫投師約,徒弟在投師約中要寫明承諾,講武德、遵武規、尊師重教、尊老愛幼、不欺凌怕惡、不背叛師門等,投入師門以后,逢年過節要看望師父。(2)舞龍耍武。每到春節,當地一些村落龍燈會就會組織一班拳套人馬,腰扎帶,隨龍表演梅山武功,有時會遭到其它村落村民“團龍”,提出比試梅山武功,這時雙方派出拳師,輪番上場演練梅山武功。(3)“教打”、“學打”。當地有很多職業把式(拳師),常年以教梅山武功為生,每年農閑之際“開廠教打”(辦武術班,教梅山武功),時間為四十天,“學打”(學梅山武功)多為村民和小孩,他們常自發組織拜師“學打”,把式們有時會應外地人邀請去鄰縣村落“教打”。

3 地域拳種對地域社會發展的影響

3.1 承載、傳遞地域文化

地域拳種既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地域文化傳播和滲透的載體,它既對先輩文化進行承載,又對后續文化傳遞和構建發揮作用,并影響和支配著人的思想和行為。梅山武功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形式,涉及的不僅僅是肢體活動,還涉及到與當地民俗、思想、行為有關的文化符號和象征偏好,表達了村民的生活情感,展示了村民的抗爭精神。梅山武功拳譜中的動作名稱、術語具有濃厚的方言味,承載著當地梅山蠻曾經的生活習俗。梅山武功套路繁多,內容豐富,既有徒手套路,又有器械套路,還有功法技擊,它們來源于古梅山蠻的生產、斗爭實踐,承載著古梅山蠻的生產斗爭經驗和抗爭精神。這些信息、文化符號又通過村民開展的梅山武功活動向村民傳遞著梅山蠻的尚武性格,使村落尚武文化得以延續。

3.2 教化、塑造民眾個性

人類創造文化,文化又教育、塑造著人類。作為地域文化的地域拳種能通過不同的形式影響人的成長。古梅山蠻在艱苦的環境中,為了生存需要,創造了許多軍事武技,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環境變化,這些武技又演變成貼近梅山蠻生活的梅山武功。當地村落的尚武思想、尚武風格、尚武行為隨梅山武功的流傳而成為村落文化的一部分,村民也往往通過習練梅山武功,標榜自己擁有這種思想、風格、行為,顯示自己身份,至今當地蠻橫、尚義、善打、好斗的個性在梅山武功套路演練和技擊對抗中都能體現出來[8]。

3.3 提供娛樂、防身手段

地域拳種在特定年代和階段為人們提供了娛樂和防身手段。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梅山武功成了村民余閑之際進行娛樂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手段,滿足了那一時期村民情感宣泄、心境調節的需要?!鞍咽健泵磕甑摹敖檀颉苯o村民和小孩提供了交流平臺,使他們互相認識、結交伙伴,并從交流中得到快樂。村落每年舉行舞龍武術表演,為村民提供了娛樂機會,村民通過對表演者拳架和功力評論,達到交流、渲泄情感的目的。特別是在“團龍”武術活動中,村民更是通過雙方你來我往的梅山武功拳套,比試和那略帶挑釁的“團龍”行為獲得感官上的刺激。另外,在尚武氛圍濃郁的新化村落,村民的防衛意識很強。由于當地村民打斗行為時有發生,如田間放水,村民往往為了自己水田利益,互相發生爭吵,有時一句話不和就動用武力,甚至使用鋤頭、扁擔等農作工具,所以很多村民為了防身每年都要拜師習練梅山武功,用他們的話來講,“學點功夫防身,保自己”。

3.4 增強村落凝聚力

在傳統農業社會,生產的自給與生活的單調,使得群體的互補性、融合性較差,要將一個非有機的社區整合為穩定的群體,就需要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習俗與緊密的關系網絡建構,這就需要通過組織活動來達到這一目的”[14]。地域拳種作為地域大多數民眾“集體潛意識”的地域“隱性文化”[15],對維系民眾的群體意識起到了促進作用。梅山武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村落的發展。當地村落尚武民風因梅山武功流傳而得到延續,而村民更是在一些梅山武功活動中獲得榮譽感和恥辱感。如舞龍活動中,一旦自己村落布龍被其他村落村民團住,并且提出比試梅山武功時,往往會刺激本族群、村落村民的榮辱感,也促使著參與這些活動的任何一個人,在情感上實現著族群、村落認同,并凝聚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共同面對生存環境,從而維系族群、村落的生存與發展?!按迓潴w育構成的各種事件,最容易成為社區記憶,并成為村落傳承的某種象征,從而凝聚社區的精神”[11]。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梅山武功的開展為當地村落凝聚起到了推動作用。

4 地域拳種生存與發展路徑

4.1 地域文化旅游開發

隨著社會的進步,地域特色逐漸成了不同地域人們休閑旅游時最為關注的人文景觀,政府部門也紛紛把反映本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一些自然景點結合開發,向外人展示。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地域拳種的文化特色優勢,與自然景觀資源結合共同開發民間文化旅游項目,并打造區域性文化旅游品牌。各地域要借助本地自然景觀資源優勢,選擇開展富有民族特色、地方風情的地域拳種活動,如搭建擂臺進行拳種絕技表演、拳種技擊對抗表演等,還可邀請游客參與進來進行學習、交流,讓他們在感受到自然山水風光美的同時,還能領略到地域文化,這樣既發展了旅游事業,又宣傳、推廣了地域文化。地方政府部門要為自然景觀、民俗風情、地域拳種的結合開發創造條件,政策上給予支持,并發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充分挖掘整理本地民間武術文化遺產資源,將地域拳種的開發與本地民族節慶活動、自然景觀、其他人文旅游資源結合起來,制定旅游線路,進行文化包裝。通過宣傳造勢,努力打造民間文化旅游線路,逐步開展地域拳種功法、技擊、健身培訓、信息服務及民間武術特色器械、特色服飾等方面的產業開發活動,形成包括民間武術文化在內的區域性民間文化旅游產業。在梅山武功的發源地新化,目前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正在采取措施,規劃當地文化旅游項目。他們通過申報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梅山武功人文價值,確定把梅山武功作為該縣的文化標志性產物,并與當地梅山龍宮、紫雀界梯田、蚩尤故里等自然景觀建設結合起來共同開發,在政府、社會力量、當地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報刊、電視、招牌廣告等各種宣傳途徑,積極向外推廣具有古梅山蠻特色的文化旅游線路,在湖南及周邊地區產生了較好影響,互相帶動了發展,也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全力建設,力爭把梅山文化打造成湖南湘中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旅游品牌。

4.2 本土文化情懷與民族情感培養

在西方文化不斷沖擊我們精神生活的今天,地域拳種應該充當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傳播,培養本土文化情懷和民族情感的文化載體。地域拳種是地域文化的歷史結晶,積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體現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民族精神。因此,我們要以地域拳種為載體,引導人們積極參與到民間武術活動中來,通過地域文化灌輸,培養本土文化情懷和民族情感。各地域要借助學校教育優勢,將地域拳種推廣到學校教育中來,通過學校教育,促進學生對地域文化產生自知,進而形成充分自信,并最終達到自覺。要積極利用現有的國家政策,大力開展地域拳種文化教育。一方面,要有選擇地把一些適宜進入高校開展的地域拳種納入高校體育專修和選修課中,體育院校民族傳統體育系要根據社會需要,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安排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承擔培養地域拳種“活“態傳承人的任務。各地高等院校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優秀的本土武術拳種,作為校本體育課程開發,以培養學生本土文化情懷。另一方面,積極開發中小學體育教育資源,特別是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要積極地把一些本土優秀武術拳種項目選納到體育課程中來,使學生能區分哪些地域文化是應該繼承的,哪些是其民族特有的,這樣既可以減輕學校經濟負擔,又可促進學生本土文化情懷的建立,要積極開展校園武術文化活動,著力打造校園地域文化氛圍,以促進學生參加地域拳種活動積極性的提高。要以地域拳種為載體,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多種形式的民間武術文化活動,如各種形式、各種規格、各種檔次的比賽,積極營造現代環境下的傳統氛圍,使地域拳種有一個適合自己生存與發展的現代生態環境。在新化,梅山武功對當地民眾產生本土文化情懷和地域民族情感方面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當地至今流傳著“不會梅山功,愧為新化人”的說法,當地很多人,特別是年老者更是以梅山武功自居,可以想象梅山武功對當地人的思想、情感影響之深刻。當前,為了更好地促進當地新農村建設,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已經采取一些措施,通過開展多種梅山武功活動來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如新化縣全民健身周梅山武術展示會、新化縣梅山旅游文化藝術節大型梅山派絕技武術表演,新化縣中學生運動會武術比賽及其他大型文體活動梅山武功表演等,這些活動擴大了梅山武功的影響,對當地不同年齡階段民眾在建立本土文化情懷和民族情感上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當地體育局、教育局正在采取措施,號召當地各學校積極開展梅山武功教育活動,通過向當地中小學校推廣梅山武功來培養學生的本土文化情懷和民族情感。

4.3 地域文化保護與傳承

隨著文化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地域拳種還要充當為后代傳承、積累、構建民族文化的載體。但在西方文化、新生文化不斷沖擊的今天,我們同樣也要保護地域拳種,保護和傳承同等重要。目前,梅山武功的生存與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梅山武功正逐漸遠離新一代村民的生活視野。盡管當地尚武氛圍仍然存在,但如果不采取手段保護和傳承,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梅山武功便會湮滅于社會發展潮流中。我們知道,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的實施,一些地域拳種已納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如少林武功、武當拳等,但這僅僅是少數,還有很多地域拳種需要得到不同程度的保護。因此我們要積極挖掘各地民間武術文化遺產,積極申報不同等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各地域要借助文化遺產申報之機,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對挖掘整理成果資料進行數字化信息技術處理,并及時組織力量做好對本地區地域拳種開發研究工作。要保護地域拳種,我們還要加強對地域拳種的立法研究,要站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從體育角度、文化角度、知識產權角度來給予法律保護,以地方性法規、條例配合國家法律、法規實施,強調民族主體權利優先,兼顧個人主體權利,采取防御性與救濟性法律保護綜合措施,最終構建起法律保護立體模式[13]。要傳承地域拳種,還需要多途徑、多層次培養傳承人。一方面要扶持現有的民間傳承人,給予他們傳承的法律地位,賦予他們相應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給予應有的資金資助,以調動他們的傳承積極性。另一方面要通過高等學校體育院系和體育院校武術教育培養專門的民間武術傳承人才,特別是一些民族地區高校體育院系,要承擔起培養地域拳種傳承人的責任,通過這些專門人才的培養,讓這些人才擔任中小學校老師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以促進地域文化的推廣、傳播。目前,新化縣的梅山武功通過當地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參與,已成功入選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當地有關部門正在全力采取措施,力爭使梅山武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湖南人文科技學院也已將梅山武功納入體育教學中,成為該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武術選修課目之一,另外當地許多武術教育、科研工作者已開始對梅山武功進行多方面的研究。這些都將促進梅山武功的保護與傳承進程。

5 結語

地域拳種受地域文化影響,在地域發展中獲得滋養,同時又不同程度地促進著地域社會發展。今天,我們要從民族文化發展高度看待地域拳種的生存與發展,各地要結合地域實際情況,積極采取措施,通過不同途徑來創造適合地域拳種生存與發展的環境,使地域拳種能得以持續流傳。同時我們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辯證看待地域拳種的生存與發展。事物有生有滅,有的消失,有的變成另一種形式存在,因此對待地域拳種,我們不要妄加論斷拳種生命力如何,而是要根據現實環境和拳種自身條件,積極主動地、實事求是地采取客觀措施,創新拳種,給拳種以新的生命力和價值。(2)深入研究?;诘赜蛉N的獨特性,呼吁更多武術科研工作者加入到對不同地域拳種的實地研究中來,為拯救文化遺產做有針對性地實質研究。(3)加快和深化管理體制。要認識到政府對民間武術管理的失衡是導致民間武術邊緣化和瀕臨流失的重要原因,政府要加強對地域拳種的宏觀調控,引導民間武術發展,要做好資產監管,鼓勵、發動、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民間武術文化產業的投入和運作,要加強對民間武術社團、組織的縱向管理,要充分調動它們的積極性,發揮它們的組織協調作用。(4)構建和完善保障制度。制定與完善有關保障制度有利于民間武術文化價值的實現。各級政府應根據相關國家法規、條例和文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工作意見和工作條例,同時要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通過相關配套政策來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地域拳種開發的積極性。

[1] 《湖南武術史》編寫組. 湖南武術史[Z].湖南省武術挖掘整理內印資料,1990.82~83.

[2] 《湖南武術拳械錄》編寫組.湖南武術拳械錄[Z].湖南省武術挖掘整理內印資料,1992.38.

[3] 張瑋.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分析[J].特區經濟,2006(2):292.

[4] 龍長吟.民族文學學論綱[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31~45.

[5] 劉德龍.關于地域文化研究的幾個問題[J].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1):5~9.

[6] 毛澤東.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65,71.

[7] 何啟君.中國近代體育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366.

[8] 梁海雄,譚克理,陳永輝.對傳統尚武村落尚武風氣的考察與分析——以湖南新化孟公村為例[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27(2):182~185.

[9] 魏志英,陳永輝,譚克理.湖南新化梅山武功的社會價值[J].體育學刊,2009,16(12):91~95.

[10] 陳福球.打手歌訣(拳譜)[O].手抄本.

[11] 羅湘林.對一個村落體育的考察與分析[J].體育科學,2006,26(4):86~95.

[12] 陳永輝,白晉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我國少數民族民俗體育文化資源開發[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3):75~80.

[13] 吳天佑.湖南省民間武術的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5).

猜你喜歡
拳種梅山武功
功夫熊貓
梅山
梅山情
唯快不破
傳統武術拳種及傳承人保護機制分析
棄粗制濫造錯誤百出 揚泱泱中華拳種雄風①
梅山鐵礦礦泥選別工藝優化
傳統武術樁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種樁功的區別和聯系
論武術拳種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發展問題
論梅山道教文化中的“巫”特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