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崩毀的神像:吳鳳傳說的流變

2011-03-19 15:16白奕凡趙肖為
關鍵詞:漢人原住民民間

白奕凡,趙肖為(譯)

(1.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美國哥倫布 43210;2.溫州大學學報編輯部,浙江溫州 325035)

崩毀的神像:吳鳳傳說的流變

白奕凡1,趙肖為2(譯)

(1.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學系,美國哥倫布 43210;2.溫州大學學報編輯部,浙江溫州 325035)

吳鳳傳說與臺灣的社會和政治變化交織在一起,不同的政治集團都要利用之。吳鳳因此由小官員轉變為英雄人物,進而被樹立為具有儒家價值的典范,后來其神像遭受銷毀。而吳鳳傳說借助于其主角的神圣化滲透、植根于臺灣民間宗教之中,延續其生命。

吳鳳;臺灣;民間宗教;傳說;流變;建構

一百多年來,吳鳳在臺灣被尊為漢人的民族英雄,傳說他為了開化鄒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結果成功地保護了漢人免受攻擊。民眾立廟祭祀他,他的故居被辟為紀念場所向公眾開放,他的家鄉易名為吳鳳鄉。根據清朝史料的原始記載,吳鳳只是一位負責與原住民貿易談判的小官員。日本殖民者將其轉變為幫助政府開化原住民的英雄人物。國民黨政府接管臺灣后,繼續沿用這一傳說以推進其民族同化政策,并在教科書中將吳鳳樹立為具有儒家價值的典范。1980年代后期,臺灣原住民族運動興起,吳鳳傳說發生變化。吳鳳傳說中關于原住民的描述冒犯了原住民(特別是鄒人),他們幾度在主要城市發起抗議,要求當局從教科書中刪除吳鳳傳說,拆移吳鳳神像,將吳鳳鄉改名為阿里山鄉。許多原住民學者聲稱,吳鳳傳說具有誤導性,與漢人的文字記載和鄒人的口述歷史都不相符。

本文將運用亞爾·澤魯巴瓦(Yael Zerubavel)關于傳統發明①參閱: 文獻[6].與蓋伊·貝納(Guy Beiner)關于民間歷史和傳說②參閱: 文獻[8].的研究成果,結合現代臺灣的社會和政治變化,從兩個方面探討吳鳳從歷史人物到傳說英雄再回歸歷史真實的建構和流變過程。一方面,吳鳳傳說與臺灣的社會和政治變化交織在一起,不同的政治集團都要利用之。另一方面,該傳說滲透并植根于臺灣民間宗教之中。本文無意于求證吳鳳傳說的真實性,盡管我對過去五十多年來這些政治集團不懈地建構這個傳說的事實非常感興趣。

一、傳說的建構:從歷史人物到民族英雄

歷史上的吳鳳(1699–1769)最先出現在一份經過政府批準的、嘉義漢人與鄒人大約在1719年達成的合約中[1],吳鳳作為政府代表簽署了這份合約③這份合約的內容是關于政府征用鄒人的土地和兩大族群之間的補償問題.。從他的銜頭和在合約中的作用看,吳鳳可能是一位清政府負責調停漢人與鄒人之間紛爭的小官員。大約在吳鳳亡故八年后,有位官員根據當地傳說寫了一首詩和一篇注解[2],這是吳鳳首次出現在文學作品之中。在早期的傳說中,吳鳳是嘉義本地人,通鄒人的語言,所以能夠承當漢人與鄒人之間的調停者。這首詩稱頌吳鳳為解決他所在的漢人村莊與鄒人村莊之間的爭執而獻身的壯舉。這時,吳鳳還沒有被塑造成英雄,這位官員在注解中介紹,吳鳳死后其鬼魂每天夜里都出現在鄒人村莊,引起鄒人瘟疫。

1895年,臺灣因甲午戰爭被割讓給日本。日本殖民者遭受到臺灣原住民的頑強抵抗,因此鎮壓成為殖民政府的首要任務。經過十年的武力鎮壓后,日本殖民政府對原住民開始采用比較溫和的政策,這時,吳鳳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3]。日本民俗學者在嘉義采集吳鳳的傳說,編寫成《殺身成仁通事吳鳳(Righteous Tongshi Wu Feng)》[4]49。而且,日本殖民政府為吳鳳立碑,1912年還修建了吳鳳廟[4]50。日本殖民者聲稱吳鳳是一位被漢人和鄒人共同傳頌的人物①以下是后藤新平(時任日本殖民政府“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所撰寫的碑文的節選.:

元輝讀書知大義,旁通番語,年二十四為通事。是時,移民侵墾番地,有社商社棍又有番割介在民番之間,貪殘無厭。元輝憂之,設定軌則,悉措辨,宿弊漸革,民番悅服。但番每祭必殺人,蓋積習而不可移也。番人屢請馘首,元輝界物百方,開諭不聽,爰設訶延主數年。番以為誑,嗷嗷不已。元輝厲聲謂曰:殺人者王法所不赦。然予既與汝約矣,其必履之!異日仍有天日殃汝曹,悔蔑及也!戒家人曰:予將授首,永絕后患。即命以后事,一家淹泣。屆期,徐步赴會。番迫而殺之,始知為元輝,相顧去……元輝之死也,番見其橫刀躍馬,馳騁如電,既而陰雨棉延,疫癘大作,死亡相踵。番酋震懼,請巫以祓禳。巫曰:祭吳公之靈乃可免也。番即營祭,瀝血埋石,誓不殺人。于是,阿里山十八社擴戾嗜殺之習除矣。蓋元輝志誠魁奇,有古俠烈風……乃修其廟,歌詠其事,今復立碑以嬗于來茲信為美矣!

日本版吳鳳傳說強調對鄒人的養成與為爭取別的民族支持和深化其殖民理念而自我犧牲的精神。歐洲人在非洲殖民地發明了對重新定義新政權與被殖民者之間關系具有相似目的的傳統[5]。

國民黨政府于1945年接管臺灣后,吳鳳傳說再一次成為可以用來宣揚其原住民政策的述說,歷史事件被轉化為一個證明新政權合法性的傳說。國民黨政府建構的吳鳳傳說反映了其證明統治臺灣的合法性的政治需要。當時,國民黨政府剛剛在大陸遭受慘敗、逃到臺灣,其最緊迫的威脅不是日本,而是對岸強大的共產黨。正如Zerubavel在討論傳統的發明時所說的,“當一個社會經歷摧毀其社會和政治秩序的急劇變化時,重構過去的需要與規劃未來的愿望同樣迫切”[6]105。吳鳳傳說被重構,以適應政治目的,連接過去和現在。傳說的基本結構與日本殖民者所塑造的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令人尋味的變化。在老版本的傳說中,吳鳳是嘉義當地人,而新版本說他是清朝年間從大陸遷徙過來的漢人。國民黨政府敗逃到臺灣時帶來幾百萬人,絕大部分是士兵及其家屬。這對臺灣當地人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和經濟上造成巨大的影響,不同社群之間不斷發生沖突,經常導致暴力事件。關于吳鳳出身背景的改變雖小,但意味深重。

1980年,吳鳳傳說進入小學教科書[4]52。課文擯棄了關于吳鳳的鬼魂引發瘟疫的說法,描繪山民被吳鳳偉大的犧牲精神所深深感動,因此戒除了獵頭祭神的惡俗,并為吳鳳立碑,尊其為神[4]53。故事宣揚了“仁義”這一傳統儒家價值觀。

二、臺灣原住民運動與吳鳳神像的拆毀

吳鳳的形象因不同利益集團的訴說變得越來越復雜。上個世紀70–80年代臺灣的政治運動達到高潮,原住民團體也開始發聲,爭取“山地平地化”,呼吁政府正視原住民問題。吳鳳傳說因為一個明顯的原因成為臺灣原住民運動的目標。吳鳳可能是流傳最廣泛的、描述漢人與原住民之間關系的傳說,每個小學生都要學習這個傳說,其披紅袍、騎白馬的形象因此深入人心。上個世紀50–60年代,國民黨政府還以此為題材出資拍攝了電影《阿里山風云》(1950年)、《阿里山之鶯》(1957年)和《吳鳳》(1962年),將其歌頌為民族英雄。對于吳鳳傳說,本來漢人和原住民就有兩極化的看法,鄒人認吳鳳為唯利是圖的商人,并在經濟政治上剝削利用他們,當此原住民運動正熾時,廣為流傳的吳鳳傳說不可避免地成為打擊對象。

1988年12月31日,一群原住民激進分子在民進黨和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協助下,推倒了嘉義火車站前的吳鳳神像,他們呼吁當局還原吳鳳的歷史真實面貌。Zerubavel關于傳說如何在國家構建中發揮作用的觀點在這里遇到一點麻煩:不是創造證明漢人統治合法性的傳說,而是需要銷毀具有這等功能的傳說。對吳鳳傳說的抵制是對當局所創造的、對過去的單一描述的抵制。1989年,教科書中刪除了吳鳳傳說,“自由之鐘”取代了吳鳳塑像。

那么,這是吳鳳傳說的終結嗎?傳說的主角被推倒之后,這個傳說還能延續其生命嗎?在吳鳳這個案例中,我發現,答案在民間宗教之中。

三、吳鳳神圣化:從傳說到民間宗教

臺灣民間宗教主要有三類超自然存在(supernatural being)[7]:神、鬼和祖先。如果死者時常受到子孫的祭祀,他/她就是祖先;否則,就是鬼。無人祭祀的餓鬼是社會動蕩和自然災害的原因。如果死者生前品行高尚,他可能成為神,受到人們的祭拜。反過來,社區也會受到神的保護。在臺灣民間宗教中,鬼與神之間的界限有時候很模糊。為了規避傷害,人們會為無名的死者建造神祠,有時候還會像神一樣供奉之。

吳鳳具備像神一樣被供奉的條件。他死于非命,因此可能成為尋求復仇的厲鬼。在吳鳳傳說的早期版本中,的確就是如此:吳鳳死后變成鬼,在殺害他的人中引發瘟疫。遭受瘟疫的鄒人為他建造神殿,像神一樣祭拜他。但是,在后來的版本中,吳鳳轉化為具有儒家美德、自我犧牲的英雄,并且因為這種德行被整合到當地的信仰系統之中。

漢語中“神話”這個詞一般被翻譯為“myth”,但是,“神話”與“myth”的內涵相當不同?!吧裨挕钡淖置嬉馑际恰吧竦脑挕?,強調其隱含的宗教意味。當“傳說”轉變為“神話”,它就脫離人的世界而進入神的領域,英雄變成了神。當主流意見傾向于銷毀一個傳說時,這個傳說借助于其主角的神圣化而延續生命。吳鳳廟所在的豐山鄉的村民絕大部分是漢人,吳鳳廟在豐山鄉的宗教生活中占據中心地位,每年農歷十月十五(傳說這天是吳鳳的生日)都要舉行祭典儀式。當傳說被證明是不正確的,當地信仰系統的核心陷入危機。傳說不得不是真實的,吳鳳不得不是故事所描繪那樣的高尚的人。吳鳳的形象是漢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是他們身份認知的一部分。在吳鳳這個案例中,當傳說失去了可信性,它在民間宗教中找到另一種可能性。關于吳鳳的信仰是依靠傳說的支持樹立起來的,沒有傳說中的英雄吳鳳,就沒有保護神吳鳳?,F在,當故事不再具有現實的需求,傳說就指望民間宗教延續其生命。傳說中的英雄吳鳳不復存在,神圣吳鳳及其傳奇性的過去依然存在。

四、結 語

吳鳳傳說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和統治政權而發生的流變,表明了一個傳說能夠多么地強大。豐山鄉堅信著吳鳳傳說,以及吳鳳傳說與民間宗教的交織,可以被解讀為另一種形式的“反抗反抗的反反抗(counter-resistance against the resistance)”。正如Beiner所說的,民間歷史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官方正史更大,因為人們就生活在民間歷史之中[8]13。吳鳳傳說與豐山鄉的宗教生活交織得如此深切,以致它已經成為豐山鄉民身份認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許,這就是當官方版本被推翻、銷毀時吳鳳傳說依然存留的原因。

[1] Weng J Y.Study on Wu Feng Legend [J].Taiwanese Folklore, 1986, 36(1): 39-56.

[2] Li Y Y.Legend and Textbook: Anthropological Study on Wu Feng Legend and Related Issues [C] // Tseng J Q.Study on Wu Feng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Taipei: National Publication Team, 1990: 2.

[3] Huang F S, Chen L F.Oral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Taiwan [M].Taipei: Nantian Shuju, 1991: 184.

[4] Jiang Q L.Historical Study of Wu Feng [M].Taipei: National Publication Team, 1990.

[5] Hobsbawm E, Ranger T.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M].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21.

[6] Zerubavel Y.The Historic, the Legendary, and the Incredible: invented Tradition and Collective Memory in Isreal [C]// Gillis J R.Commemorations: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 Identity.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7] Jordan D K.Gods, Ghosts, and Ancestors: The Folk Religion of a Taiwanese Village [M].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2: 36-37.

[8] Beiner G.Remembering the Year of the French: Irish Folk history and Social Memory [M].Madison WI: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07.

Broken Statue: Transformation of Legend of Wu Feng

PAI Yifan1, ZHAO Xiaowei2(transl)
(1.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USA 43210; 2.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The legend of Wu Feng intertwines with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movements in Taiwan.It was used by different political groups in claiming political power.For this reason, Wu Feng was transformed into a heroic figure and further into a model of Confucian values from a minor official, and then broken.By means of the divinization of Wu Feng the legend weaves its way into the Taiwanese folk religion and finds another root there to keep it alive.

Wu Feng; Taiwan; Folk Religion; Legend; Transformation; Construction

B989.2

A

1674-3555(2011)01-0026-04

10.3875/j.issn.1674-3555.2011.01.004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趙肖為)

2010-06-03

白奕凡(1980- ),女,臺灣臺中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臺灣民間信仰暨鬼神崇拜

猜你喜歡
漢人原住民民間
徹底改變殖民者和原住民關系的那一刻 精讀
無臂舞者 原住民的吶喊
原住民
秦人稱謂小議
遼代壁畫墓漢人出行圖淺議——以關山4號墓為例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民族整合與文化認同:努爾哈赤漢人“恩養”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