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以藝術精神傳承為核心的中國服裝史課程的建構

2011-03-20 11:10
文教資料 2011年2期
關鍵詞:服裝精神藝術

蘇 靜

(四川師范大學 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6)

論以藝術精神傳承為核心的中國服裝史課程的建構

蘇 靜

(四川師范大學 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6)

中國服裝史講述各個歷史時期服裝的發展演變。其中,中國藝術精神是形成中國服裝獨特魅力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對于弘揚中國優秀的服裝文化傳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中國服裝史課程中,教師應挖掘藝術精神的相關資源,引導學生在吸取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基礎上,掌握中國歷代服裝基本形制,并設計出具有深刻文化積淀的現代服裝,以增強中國服裝史課程的社會有效性。本文以藝術精神作為一條主線來談談中國服裝史的教學。

中國服裝史課程 藝術精神 教育策略

中國服裝史課程將服裝的起源、形成、繁榮、發展、演變作為研究對象,講述各個歷史時期的服裝造型樣式。中國服裝史是一門包涵多元文化的課程,各種文化現象、藝術思潮在服裝發展的道路上相互交融,形成中國服裝的獨特魅力。形式來源于精神,中國服裝史課程中的藝術精神教育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本文將以藝術精神作為一條主線來談談中國服裝史的教學。

一、中國服裝史教學的現狀和實踐運用

1.中國服裝史的教學目的。

服裝的歷史是人類生活史、文化史、科技史、經濟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服裝史不僅是描述服裝的造型,而且是一段研究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歷史。為影視舞臺美術專業的學生開設中國服裝史課程,要求學生將人類歷史中一切服裝現象及其發展、演變的規律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歷史時期與地域條件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及審美情趣等因素對服裝發展的影響,能在影視舞臺劇中進行再現,并能深刻探討服裝發展過程中的傳承與創新的關系,研究具體服裝現象在服裝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在設計中正確反映歷史,并有所創意。

2.影視舞臺劇中歷代服裝的實踐運用。

目前,越來越多的影視舞臺劇都運用到中國歷代服裝造型,并對其進行了“古為今用”的重新設計,分析這些設計,其中有部分設計確實在遵循歷史的基礎上,進一步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服飾文化。例如在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盡顯“衣冠王國”服飾的華美典范,不是對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文化的簡單再現,而是和諧、團圓、吉祥、生生不息的中華藝術精神與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融合。當然,失敗的案例也比比皆是。例如,設計師將故宮屋檐外形絲毫不加變換地作為服裝肩部的造型,直接放在模特肩上;或者將寫滿書法的白布纏繞在模特身體上……這種生拉硬套的擺放,只是一種簡單的堆砌,并不能稱之為設計。形成以上或成功或失敗的服裝設計案例,雖然和設計師的自身設計意識有關,但是在高校中國服裝史教學的設置中也反映出問題。

3.中國服裝史教學的現狀。

(1)教學內容散,沒有關聯。

中國服裝史是以時間順序為線索,闡述先秦社會至今,各個朝代的服裝狀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教材逐個章節講述,做到了對歷代服裝造型的細膩講解,卻忽略了各朝代之間的聯系,也就是說沒有用一條主線將服裝變遷和演變的過程貫穿起來。

(2)教學內容獨立,沒有融入藝術范疇。

雖然服裝也屬于整個藝術大范疇,但過于片面,如果能從同時期的繪畫藝術、建筑藝術、書法藝術、文學詩歌等全面分析,更可以體現整個社會的風貌。在教學中,由藝術的大范疇引申出服裝的造型樣式,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3)教學內容枯燥,與現實脫節。

從橫向來看,服裝要融合到大藝術的范疇;從縱向來看,服裝發展史就是一部人類文化的發展史,僅文字記載的部分就有五六千年。在教學中,應該跨越時間局限,追溯悠久文化和社會淵源,歷史地看待服裝發展變遷規律中表現出的共性和差異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歷史中尋找靈感,并藝術化地運用于現代的設計中。

二、中國服裝史課程中的藝術精神探索

1.藝術精神是中國服裝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服裝不僅是人類為了生存而創造的物質條件,而且是人們在社會性活動中的重要精神表現。人類為了更好地適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變化,隨著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能力和改造能力的提高,逐漸創造了服裝文化。歷代服裝作為特定的審美對象,是和時代的藝術精神相聯系的,當社會觀念產生變化之后,服裝樣式內容都會隨之變化。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把握好每個歷史時期主要的藝術精神是靈活學習中國服裝史的必要環節。

2.各類藝術對服裝的影響。

從原始社會的神話巫術禮儀,到圖騰崇拜,到《周易》八卦,到《周禮》,到孔荀老莊墨韓,到魏晉風度,到隋唐時世妝……都體現著自古以來源遠流長的中國服裝的藝術精神。綜合運用繪畫、建筑、雕塑等理論,以點帶線再到面的整體鋪開模式展示中國服裝的輪廓和細節。例如魏晉的穿衣風貌,已經超越了物質形態而感性地顯現為一種精神符號或審美意象。如果服裝設計者能夠理解歷代服裝中蘊含的藝術精神的深意,就會自覺地將自己所意識到的精神內涵積淀固化到服裝境界中去,設計出的作品更加厚重。

3.歷代服裝與藝術精神。

服裝的藝術精神是流動的,在發展過程中常因環境和社會變化而改變。在原始社會,服裝功能主要體現為表現原始的宗教意念。到奴隸社會,由于階級的分化和對立,奴隸主為了強化精神統治,把服裝作為一種區分貴賤和等級的工具,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章服制度,以“十二章”服裝紋樣作為最高權威的象征,強化了服裝的上層建筑性質。進入封建社會,儒家經典對周代的禮治精神和冠服制度進行理論上的發揮,把服裝的審美觀念和象征意念與儒家政治理論觀念混為一體,形成了以維護統治階級政治次序為核心的服飾理論體系。

三、中國服裝史課程中藝術精神教育的實施策略

1.理論講授,啟發思維。

理論講授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渠道,也是學生學習中國服裝史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準確簡練的描繪、陳述,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大量的信息,而啟發式教育將學生作為認知過程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在教學中,應注重理論講授與啟發思維的結合,發現、發掘學生的潛力,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繼承和發揚、批判和吸收中國服裝史中優秀的藝術精神,在設計中實現本體價值,進而促進服裝設計事業的發展。

2.情景體驗,深入討論。

中國服裝史講述的是年代久遠的服裝造型,古人的思維也與今人大有不同,教師可以借助展現和模擬等方式創造情境、圖片或影像,貼近生活,具有現代氣息,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從中去體驗、感受。課堂是教與學的紐帶,通過教師的引導,設疑進行討論,化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展研究性學習,使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

3.拓展延伸,實地考察。

中國服裝史課程是具有開放性的,教材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來源,教師應該開闊視野,開發多種課程資源。以成都為例,有紀念唐代詩人的杜甫草堂;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武侯祠;以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展示漢代禮儀、舞樂、宴飲等風土人情的琴臺路等都是學習中國服裝的優秀資源。從學生身邊熟悉的內容來講解中國服裝史,課堂教學生動而直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以藝術精神為核心的中國服裝史課程建構的意義

總的來說,中國服裝史課程中的藝術精神教育,使學生能繼承和發揚、批判和吸收中國服裝造型的優秀典范,并能古為今用地弘揚中國古老的藝術精神。通過對各個時期、不同地域服裝的發展特點、發展認識規律,結合影響其發生的藝術精神,開闊視野,提高修養,培養對服裝發展趨勢的分析和預測能力,更進一步適應現代服裝設計的需要,使中華藝術精神的精華積淀在服裝設計的表現中。

猜你喜歡
服裝精神藝術
虎虎生威見精神
讓人心碎的服裝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紙的藝術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服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