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述公民的公共道德責任意識

2011-03-20 11:10黃永錄李文中
文教資料 2011年2期
關鍵詞:公共道德公共性責任意識

黃永錄 李文中

一、公共道德責任意識的內涵

關于公共道德意識內涵的探討,基于“何謂公共道德?”這一問題的認識很有必要。對“公共道德”這一概念的把握難有較深的道德“共識”。在此,我較為認同高湘澤的觀點:“如果把事關私人事務(privateaffairs)和私人生活(privatelife)領域的道德稱作‘私人道德’(private morality),那么,與之相對的公共道德(public morality)便應當可以被理解為事關公共事務(public affairs)和公共生活(public life)領域的道德?!憋@然,公共道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公共性。只有包含在公共生活領域當中的那些具有普遍含義的道德觀念,特別是關涉社會基本結構、社會生活及公共事務的道德觀念才能成為公共道德。然而公民如何作出相應判斷以達成“應該”與“不應該”的一致,這就需要作出某種明確。事實上,公共道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個人德性、私人行為、個人信仰等非公共因素,盡管這些非公共因素與社會公共事務只有在產生某種相關性時,才會進入公共語境。公共領域凸顯的現代社會,需要得到不斷強化的公共道德責任意識“參與”,刻不容緩。

那么何謂“公民的公共道德責任意識”?概括地講,“即作為道德主體的公民對與自身在公共事務和公共生活領域中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及所擁有的權利(right)或能威(power)相聯系的自己在道德上的‘份內應做之事’或‘應當為沒有做到份內應做之事所擔當的道德過失’的自覺體認”。[1]

二、公共道德責任意識與公共道德責任感

“公共道德責任感”與“公共道德責任意識”既相互聯系,又在自覺程度和基本內涵上相互區別。就自覺性而言,“公共道德責任意識”高于“公共道德責任感”:公共道德責任感一般是指公共道德主體對自身所應承當的公共道德責任的感悟或體認,它可能是自覺的,也可能是自發的。公共道德責任意識則是一種自覺的理性認識。就基本內涵而言,公共道德責任意識必須包含兩個方面的明確認知或體認:其一,公民對自身作為公共道德主體所應擔當的公共道德責任“是什么”;其二,公民對這種道德責任之基于公民自身的理由“為什么”。其中,第一方面內容所解決的是作為公共道德行為主體的公民在一定的道德情景中“需要做什么”的問題,它明確了公共道德主體行為的任務和方向;第二方面內容則回答了“對作為道德主體的‘我’這個公民來說,為什么應當履行或承當如此的公共道德責任?”它解決的是公共道德行為主體的公共道德責任的正當性和合理性論證問題。事實上,將這兩方面內容結合起來,也較好地回答了當代道德哲學或倫理學研究關于 “‘是’與‘應當’能否溝通?”這一基本問題。這將促使主體的公共道德責任意識超越“他律性”而轉為積極的“自律性”,并進一步成為促進公共道德主體自覺踐行其“應當”擔當的公共道德責任的強大動力。這對于公共領域凸顯的現代社會十分重要,因此,必須不斷強化公民的公共道德責任意識。

三、加強公民的公共道德責任意識建設

在由傳統社會走向現代社會的過程中,人們的交往日益頻繁,公共生活空間也日益擴大,這使得公共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和秩序方面起著比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更為重要的作用。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公民的公共道德責任意識建設,以公民的公共道德責任意識的自覺來促成公民公共道德行為的自律,正是現代文明社會中的公民權責關系狀況,社會道德生活境況,以及在此境況下形成的公民道德選擇特點等共同決定的必然要求。

(一)強化公民的公共道德責任意識自覺。如前所述,公共道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公共性。而理解公共道德時,又不能不提到公共領域,它是公共道德賴以存在的場所。公共領域的明確定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標準?,F代學者哈貝馬斯認為:“所謂‘公共領域’,首先意指我們的社會生活的一個領域,在這領域之中,像公共意見這樣的事物能夠形成,公共領域原則上向所有公民開放,其中一部分由各種對話形成,在這些對話中,作為私人的人們來到一起,形成公眾?!睆倪@個解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理解公共領域的前提是承認主體的多元化和差異化。[2]這樣一來,在此作出把通過交往與對話,以將多元化的“異識”整合成為一個具有共識的共同體結構理解為公共領域,把具有多元差異的共同體看成公眾的判斷是可接受的。因此,在公共領域中,“共在”是最基本的事實,“彼此承認對方是具有差異權利的平等主體”是最基本的原則?;谶@種理解,我們有必要強調強化公民的公共道德責任意識的普遍自覺性,使多元差異的個體主體“異識”能夠成為一種具有高度的個體主體普遍認知的“共識”。

(二)彰顯公民公共道德責任意識的普遍主體必然性和合理性。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3]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人作為行為個體是獨立的、充分自由的,但同時又是復數的,社會性或公共性的。個人的活動只有自覺地從“類”意識出發,才能控制自己的狹隘的本能欲望,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因此,人的社會性或公共性的實現,離不開突出公共理性的社會制度和責任倫理建設,同時公共意識的啟蒙、公共理性的構建和公共精神的塑造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人本身是意志自由的,這是不容否認的客觀事實。在公共領域當中,個體應當為獨立自主,自由平等的人。這是公共道德存在的絕對基石,是限制個人任性的最高條件。[4]也就是說,作為個體的公民對公共道德的自覺遵守,在表達了一種個人權利和社會民主價值原則的同時,也體現出對他人人格的尊重,地位的認可,以及他人利益的承認,這包含著尊重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的精神。公共道德體現出了人類自由平等的價值觀念。

(三)促成高度自覺的公共道德自律行為。真正使人的社會性得到充分實現的公共活動領域,是一個每位公民都可以通過積極的言論、行為,特別是公共道德自律來展示自我、成就他人、增進人類自由和幸福的場域,而不是協商私人利益的競技場,也不是僅以職緣、血緣為紐帶的社群?;谏鲜稣J識,需要強調的是:在公共理性社會,一個人究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必須結合具體的時空情境、具體的社會倫理關系才能準確把握。也就是說,道德“自律”是在具體分析境遇,揚棄其抽象性的前提下作出的恰當的道德選擇。

[1]高湘澤.公共道德責任意識建設:現代文明社會中公共道德建設的一項突出任務[A]第14次中韓倫理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6.

[2]廖加林.現代視域下公共道德基礎的研究[D].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10).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4]徐海鋒.試論公共道德存在的價值基礎.理論界,2003,(2).

猜你喜歡
公共道德公共性責任意識
東臺市精準約談 強化企業責任意識
虛擬公共空間中的鄉土公共性重建
間隙、公共性與能主之人:楠園小記
基于政府導向的公共道德價值體系構建路徑探析
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性研究述評
不斷強化責任意識 著力提高辦理實效
中國語境中的公共道德與公民道德辨析
社區公共道德建設研究
強化責任意識 樹立擔當精神
論網絡空間的公共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