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國防生知識結構的“戰斗精神”嵌入

2011-03-20 11:10
文教資料 2011年2期
關鍵詞:國防生知識結構軍人

楊 錕

(河南科技大學,河南 洛陽 471000)

依托地方高校培養軍隊后備人才 (國防生)是新時期、新階段軍隊人才培養的新型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培養出的后備軍官與軍校學員和部隊生長干部的培養在目標要求上并無二致,要求他們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軍事素養和扎實的專業功底。在地方高校這樣一個開放性強、思想活躍的環境下,期望培養出合格的軍事人才勢必存在一定的困難,從而必須有某種崇高的、合格軍人必須具備的精神因素被嵌入到國防生的知識結構中,起到統領思想的作用。我認為,“戰斗精神”能夠而且必須扮演這一角色。

一、對戰斗精神與國防生知識結構的內涵的解析

(一)中國軍人“戰斗精神”內涵

所謂“戰斗精神”是對軍人、軍隊整體精神的描述,是影響和支配軍人行為的一種精神要素。具體來說,戰斗精神是在敵我對抗中動員起來的思想、情感、意志、斗志、決心、信心、作風、氣節等精神因素的凝結與升華,是軍人的理想信念、戰斗作風、意志品質、勇敢智慧、紀律觀念的綜合表現。它的動力性、感染性和相對獨立性等特征具有整合、凝聚、傳承和威懾等功能。但是,不同的意識形態勢必產生不同的戰斗精神,所以在承認戰斗精神在思想內核上的共同性,以及特征和功能相似性的前提下,我國軍人所應具備的戰斗精神必然有著不同于它者的獨特之處。

第一,我國當代軍人的戰斗精神應該滲透著我國傳統的軍事思想中關于戰斗精神的描述。中國傳統軍事思想博大精深,先秦軍事家孫子就曾提出:“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睂嶋H上就為我們描繪了軍人戰斗精神的全部內涵。這些思想的精華體現的是自古以來的包括中國軍人在內的中國人的特有心理結構和心理氣質。雖然歷經千年,這些傳統思想的精髓仍能運用到當代軍人的智力、情感力及其形成的合力之中去,形成中國軍人特色的戰斗精神。

第二,我國軍人的戰斗精神應該是始終將共產主義事業、全人類的和平作為心理指向和奮斗目標的戰斗精神。以此為基礎的戰斗精神是中國軍人所特有的內在氣質,它蘊含的是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深切的愛國主義情懷、高度的政治覺悟、明確的使命職責意識與優良的心理品質的有機結合。具體表現為聽黨指揮的政治覺悟、敢打必勝的堅定信念、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堅韌不拔的戰斗意志、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臨危不懼的心理品質、嚴明自覺的組織戒律。

第三,我國軍人的戰斗精神應是一種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而不斷變革的戰斗精神。正如我們所知的,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所引起的新軍事變革深入到了軍人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傳統戰爭相比,人民解放軍謀求打贏的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戰爭在內涵、模式等層面都有了較大發展,因此在新時期,我們不能將戰斗精神簡單地理解為一種戰斗的熱情,戰斗精神更不是莽夫之勇,而應不斷強化戰斗精神中“智”的因素。

(二)國防生知識結構的內涵

知識結構是指特定的人對客觀上已經存在普遍聯系的各種知識加以能動的關聯、排列和整合和內化而形成的網絡結構。[1]它具有相對穩定性和可修正性。相對穩定性是指人在特定的認知水平下,總以特定的知識結構來看待外界事物并指導實踐;可修正性指的是人在從無知到有知、由知少到知多、由知多到知深、由知深到知精、由知精到知博的認知過程中,知識結構在不斷被調整和重構,從而達到相對的完善。一個相對完善的知識結構應體現出以下要求:一是博,即知識在量上的要求;二是深,即探究的知識要有一定深度;三是活,即各種知識在整個結構中不應是機械存在的,而是彼此間有著特定的相互關聯和邏輯順序而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形成不同的合力。

國防生所接受的管理模式和授課內容、不同于普通大學生的人生軌跡。其特殊培養目標等因素無疑將會對他們的知識結構的內容、構建方法及功能等方面帶來深刻影響,從而使得國防生的知識結構不同于它者。在內容上,國防生除了需要掌握一名全日制高等學校在校生都應掌握的本專業和非專業知識以外,還需要掌握相關軍事領域的各種知識,以提高自身作為我軍后備力量所應具備的綜合軍事素養;在構建方法上,由于知識結構是一種人為結構而非自在結構,因此它必然帶有濃重的主觀色彩。在不同條件下,即使同一知識也會被人們按不同的標準和依據加以分類、組合而使知識結構形態各異。國防生在建構自身知識結構時,必然要以軍人的標準和相關依據進行上述的分類、組合;從功能的實現來看,普通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構建所要滿足的是自身和社會的一般性需要,而國防生知識結構的構建最重要服務于部隊這一特殊領域、特殊環境。

二、將戰斗精神嵌入國防生知識結構的必要性

以戰斗精神武裝國防生的知識結構,是培養高質量軍隊后備人才的必然要求。首先,這是一種內部需求。因為戰斗精神與國防生知識結構的本體建構和國防生知識結構功能的實現、價值的體現間本身具有密切的內在關系;其次,從外部來看,社會的進步導致人們在知識、知識觀上的認知變化以及國防生身處的開放性教育環境等問題都需要我們通過戰斗精神的培養來加以應對。因此,以下將以此為視角討論以戰斗精神武裝國防生知識結構何以成為必要的問題。

(一)為國防生知識結構提供了精神家園。

首先,戰斗精神培養可以幫助國防生樹立正確的知識觀,從而為其知識結構的構建打下基礎。正如我們所知,知識觀上的分野將影響到國防生知識結構構建過程的方向的確立、穩定性的維持和功能的強化。這對國防生的知識結構構建的影響可能是負面的,因而就必然需要“戰斗精神”本身所具有的動力、定向、引導、維持、調節及強化等若干功用發揮作用,確保國防生知識結構建構工作順利完成。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知識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且只反映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只與認識對象的客觀屬性和認識能力有關,而不代表人和個體和反映,不受任何意識形態、文化、地域的限制,進而不代表任何集團的利益。[2]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不再只是獨立于社會之外的純粹個體精神活動的產品,不再僅以個人的愛好、興趣、時間地點為轉移,不再是原本意義上人類的共同財富,其價值中立、文化無涉和非意識形態等特征正逐漸淡化,反映為一種主體和社會的價值趣味和文化偏好,其后果是知識被賦予了價值的內核。對國防生來說,其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和知識結構的性質、功能都將帶有價值判斷的濃厚意味。當前,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尊重知識的價值,肯定個人利益的合理性是大勢所趨。但目光短淺,僅將知識的獲得視為獲得飯碗的工具的思想在國防生當中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的。這種思想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拜金主義的滋生和戰斗意志的消蝕,也就難以將實現共產主義和解放全人類的最高價值取向擺放在自身知識結構之中。因此,戰斗精神中所蘊含社會知識和人文因素在價值方面的追求無疑將成為國防生知識結構的精神武器。

其次,戰斗精神將確保國防生知識結構在結構上的完善和功能上的實現。完善的國防生知識結構的構建是一個既寬廣博大又細致入微的精密系統。其第一要務就是在專業課程學精學透的基礎上將各種非專業知識融入并體現在任職能力上。這個過程容易出現的問題在于將知識結構的構建工作簡單理解為一種技術性工作或將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理解為一種事務性過程,抑或將這一過程視為國防生知識結構的全部過程、全部內容。這勢必導致國防生知識結構因存在精神層面的缺失而趨于不完整,這顯然不符合我們培養國防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因此,用一種內化于國防生自身的戰斗精神作為進行知識結構構建的精神統領,國防生知識結構才是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國防生的知識結構才具備運用于部隊、運用于戰爭的指向。我們培養國防生的目的才能夠最終得以實現。

(二)促進國防生的戰斗精神的進一步強化。

戰斗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它的培養本身也有一個不斷提升和強化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這其中存在著這樣一種邏輯順序,即通過戰斗精神的武裝,國防生的知識結構趨于完善。同時,完善的國防生知識結構可以發揮自身能動作用,對戰斗精神進行再培育,從而更好地指導國防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依據如下:

其一,國防生知識結構的構建與其戰斗精神的培育具有的“同質性”使它們之間相互促進成為可能。這種同質性反映在兩個方面:從內容上來說,它們都是一種認知過程;從目標上來說,它們都以實現一種良性的認知結構為目的。這種認知結構的終極形態應該是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理想、信念的不斷確立,獨立性與自主性的發展,個體由社會的外部控制逐漸轉化為能動的自我控制。對于國防生個體而言,知識結構的構建與戰斗精神的培育都是一種提高認知水平、完善認知結構的過程,是同一問題、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它既包含科學知識的研習、知識結構的構建,又包含思想政治方面的塑造、人格素養的提升,并最終將自身的認識上升到哲學高度,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統領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和精神氣質。

第二,科學研究本身所應具備的素養可以被遷移到戰斗精神的培育中去??茖W的本質在于“求真”。喪失了對真理追求的執著性,國防生知識結構的談及將顯得毫無意義。因此與所有莘莘學子一樣,國防生知識結構的建構過程注定是一個運用、追求科學真理的過程。這本身就是一個完善國防生精神世界的過程,因而對國防生戰斗精神的強化提供幫助。這種幫助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在探求真理的征途上對科學的審美遷移到對軍人、對戰斗精神的審美上去,由探求科學所必須具備的去偽存真的精神上升華到戰斗精神所蘊含的追求正義、驅惡揚善的精神上去。另一方面,隨著知識結構的不斷充實、認知能力的不斷提高,國防生在學科方面的創新精神、競爭理念會不斷加強,這些因素恰恰可以被映射到國防生戰斗精神的培育過程中去。

三、戰斗精神嵌入到國防生知識結構的方法

我談及的知識結構應該在兩個層面上產生意義,即知識結構的本體層面和功能層面。因此所謂“嵌入”要求的是 “戰斗精神”對國防生知識結構構建過程的統領作用、功能實現的導向作用。只有這樣,國防生的知識結構的構建才是具有深刻內涵和目的性的知識結構。具體來說,應該在以下兩方面做出努力:

(一)將理想“軍人人格”的塑造納入到國防生知識結構的本體建構過程。

人格的概念在倫理學、社會學、心理學中各有闡述。它既是可以被解釋為個人尊嚴、價值和道德品質的綜合,又指個人的生活旨趣、認識方式、情緒特征、意志品質和態度傾向等心理特征所組成的相對穩定的和獨特的心理結構。[3]理想的軍人人格既具有普遍意義上的人格的內涵,又具有其獨特的內核,表征為正確的戰爭觀人格、政治人格和武德人格。毫無疑問,將理想軍人人格的塑造納入到國防生知識結構的整體構架中,并使其知識結構時刻滲透著這種人格,是以戰斗精神武裝其知識結構的重要手段。為此,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應該使國防生樹立起對部隊、對軍人的身份認同。建構主義社會學告訴我們,任何社會與其成員都是一個相互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個體相對于社會的類屬身份和角色身份的建構趨于完成。其中類屬身份指的是個體將自身歸為哪一類的過程,而角色身份建構則是一個個體在社會中以什么面目出現、具有哪些行為特征和行為效果的問題。對于國防生而言,其相對于部隊,相對于軍人的身份建構也存在著同樣的過程。這種過程可以直觀體現為國防生對上述理想軍人人格的了解、向往與承襲。這就要求國防生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及行為習慣等諸多層面進行有效的遷移和轉變,形成并及時固化其對部隊、對軍人的科學的認同感、歸屬感、從眾感,從而完成上述的那種身份認同。只有這樣,國防生的知識結構才能閃耀出理想軍人人格的光芒。

其次,應該讓國防生認識到理想軍人人格的塑造對他們在專業和非專業領域對真理的探究起著獨特的指導作用。我們之所以要求國防生調整和完善其知識結構,目的之一就是能夠讓國防生在科學領域真理的探究之路上走得更遠。而理想的軍人人格的塑造可以以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世界觀和道德觀幫助國防生完善自己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從而完成上述的這一目的。一方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此時就如同這條探求真理道路上的路標,另一方面,正確道德觀的塑造可以為他們所獲取的知識提供一個進行必要價值判斷的標尺。

最后,理想軍人人格是國防生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中難得的催化劑。作為成長中的青少年,國防生知識經驗不足,生理和心理未臻成熟等不利因素使他們在知識的獲取、知識結構的調整與重構過程中會造成極大的困難。從而可能會產生求知欲減弱,畏懼學校和學習,因而會阻礙其潛力的發揮。而此時理想軍人人格所包含的如“敢于競爭、敢于挑戰”等良好心理品質可以激發他們敢于接受挑戰、把握住每一個機會、不屈不撓地走向成功的勇氣和決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良好的態度、學習動機和意志品質都能夠有效得以提升,從而間接地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和智力的發展,并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習潛力的發揮。

綜上所述,國防生理想軍人人格的塑造一方面應該被鑲嵌在國防生的知識結構各個層面、各個角落,另一方面,它理應隨時觸動國防生的每一條思辨的神經或者像血液一樣流淌在國防生求知過程的思維脈絡里。

(二)以蘊含著戰斗精神的“個體發展”觀帶動國防生個體的知識結構在功能上的實現。

如前所述,國防生知識結構構建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其功能的實現。而從個體發展角度來說,國防生知識結構的構建則屬于其個體發展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防生知識結構的價值(即功能的實現)與其個體發展所要實現的價值在內容上重合,目的上一致,而且這種知識結構功能的實現和價值屬性的定位有賴于國防生個體發展在方向上的清晰和目的上的正確。因此在國防生個體發展過程中,存在一種每名國防生都應具備的“個體發展”觀作為動力和支撐就顯得尤為重要。

馬克思主義“個體發展”觀告訴我們,個體發展指社會個體成員在德、智、體等各方面素質的不斷提高。[4]這是一個將外界知識內化的過程,它使人的個體屬性得以體現;與此同時,人的個體發展還存在一個將內在素質外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的社會屬性得以彰顯,社會價值得以實現,而且外化過程所呈現出的社會屬性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從馬克思主義“個體發展”觀出發,作為軍人的社會價值的實現無疑是國防生個體發展的終極目標。因此,我們所提倡的國防生的“個體發展”觀應該是蘊含著軍人所應具有的“戰斗精神”的個體發展觀。每位國防生應具備馬克思主義個體發展觀的一般性要求,并充分體現對黨的忠誠、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及時刻準備著為我國國防事業發展和維護全人類和平的正義事業獻出生命的信心和決心。只有在這樣一種獨特、高層次的“個體發展”觀的帶動下,國防生知識結構才能在實踐領域充分發揮功用。

四、結語

戰斗精神的成功培育和知識結構的有效構建對于國防生培養來說十分重要,而只有將戰斗精神與國防生知識結構的構建有機結合并在國防生心中扎根才能使國防生符合部隊的需要,才能順應我國國防事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就這一論題進行探討,無疑將對國防生管理者、教育者的工作實踐產生深遠的指導意義。

[1]郭殿平.良好的知識結構與積極的學習遷移[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41.

[2]何麗麗.從現代走向后現代:知識觀的轉變與人文課程[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2006,(4):91.

[3]許志遠等.市場經濟與軍人人格塑造[J].軍事經濟學院學報(第七卷),3,60.

[4]賈孟喜.個人發展:馬克思唯物史觀之本[J].理論探討,2006,5:53.

猜你喜歡
國防生知識結構軍人
把握核心概念 優化知識結構
我國正當防衛研究的網絡知識結構與核心脈絡
概率統計知識結構與方法拓展
軍人就該這個樣
淺談國防生軍魂意識的培養
四有軍人歌
軍人的自信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師TPACK知識結構分析
軍人“四有”歌
心理檢測對招收國防生質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