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外教育改革與啟示

2011-03-20 11:10鄧玉文
文教資料 2011年2期
關鍵詞:改革教育教師

鄧玉文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北京 100875)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教育改革風起云涌,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紛紛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實施教改計劃。我國也不遺余力地施行“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各國的教育改革雖各有側重點,但亦存在共性。研究國外80年代后的教育改革,探究其“異中之同”,“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利于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發展。

一、國外教育改革狀況

1.80 年代后國外的教改狀況,突出表現為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

發達國家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已不是如何滿足“量的擴大”,而是如何實現“質的提高”。在“量的擴大”得到滿足之時,西方國家的教育也暴露出嚴重問題。美國1983年4月的《國家處在危險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報告指出,美國在工業、商業、科學、技術方面失去了昔日的世界領先地位,而更危險的是教育質量的急劇下降。在17歲的美國青年中,約有13%可以說是半文盲,少數民族中半文盲的青年高達40%[1]。種族歧視、性別歧視隨處可見,道德水準滑坡、暴力事件頻頻發生。而英國的教育公平下面存在著性別差異、種族差異、階層差異的不公平現象。德國的高等教育滯留率過高,教育失敗現象嚴重,大量留級生擠占教育資源。日本中小學教育出現教育荒廢現象,學生拒絕登校、欺侮及不良行為導致“學級崩壞”。

為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教育質量,各國采取了幾項一致的措施。

(1)進行課程改革,加強基礎知識教學。

美國在《國家處在危險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報告中提出了加強中學五門“新基礎課”的教學,要求中學修習4年英語、3年數學、3年自然科學、3年社會科學、半年計算機科學,打算上大學的還要學2年外語。80年代末出臺的《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建議將幼兒園到高中的所應獲得的基本知識濃縮為12類,每門課程要綜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數學知識。1991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簽發的《美國2000年教育戰略》指出美國學生必須牢固掌握挑戰性科目:英語、數學、科學、歷史和地理。

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確立設置國家統一課程,其中核心課程為數學、科學和英語,基礎課程為歷史—地理、工藝、音樂、藝術、體育和外語,旨在促進學生和社會在精神、道德、文化、心理和身體方面的發展,為學生在成人機會、責任和經驗方面做準備。

法國于1985年公布全國小學新教學大綱,把小學課程分為七門:法語、數學、科學與技術、歷史—地理、公民教育、藝術、體育。中學教育的新教學大綱加強了法語、數學、現代外語的教學,單獨開設公民教育課,設置必修的綜合技術課[2]。高中課程分為文學、科學、經濟三大類,增加機動課時和學生自由選科的機會。

(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學歷和待遇。

日本從1992年實施“新教師研修制度”,國立和公立小學、初中、盲校、聾校及養護學校的全部新教師,從被錄用之日起一年時間內,參加有計劃的培訓。英國于1981年推行新的“教師證書制度”和“教師試用期制度”,以促進師范教育。美國提出師資培訓應把教師培養成為民主社會的好公民,不僅要具有文理科廣泛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而且要廣泛接觸參與社會實踐。法國《教育方針法》以新的綜合觀念為指導思想,為師范教育提供更廣泛充足的生源,讓師范生受到更系統扎實的高等教育。

在提高教師素質的同時,教師的地位和工資待遇也得到提高。德國中小學教師屬于國家公務員;公務員實行16級工資制,小學教師從12級到16級,實科中學教師從15級至16級,職業學校教師為16級;中小學教師工資收入不用納稅。日本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要高于一般國家公務員的16%。英國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是職員的1.5倍以上。[3]

2.許多國家進行了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中央集權型、地方分權型、結合型的體制各有優缺點,許多國家在其自身現有的體制基礎上,揚長避短。

(1)利用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來辦學。

英國在教育管理上仍以“伙伴關系”為重點,仍是結合型,但由以地方管理為主轉向以中央管理為主。美國加強聯邦政府對教育的宏觀管理,同時保持各州、學區的自主權。法國1990年6月成立了國民教育高級理事會,根據地方分權的精神吸收了家長些協作、校外團體和各地方行政機構的代表為合作伙伴,使地方權限擴大。

(2)教育經費投入。

發展教育必須有經費為基礎,改革教育投資體制,加大投入,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資源利用效率。法、英等國都對企業參與和捐贈教育實施優惠稅收政策。[4]法國要求各企業交納“成人職業培訓稅”和“學徒稅”,對辦學和接納學徒的企業減免培訓稅和學徒稅。英國政府對于設立教育基金的企業實行優惠稅收政策,僅征收15%的投資附加稅,而通常則需交納40%的所得稅。

二、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

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的關鍵作用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我國要在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主動地位,借鑒國外教育改革的先進經驗是非常必要的。

1.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改中注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同時強調發展人的個性,充分發揮人的內在潛力,追求個性化教育,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高度重視。要承認學生在智力、社會背景、興趣愛好、能力、情感和生理方面的差異,因材施教,擴展個人價值。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合理選擇和創新教學方法,接受法與發現法結合,注重學生有意義學習,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創新。

2.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待遇,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改革師范教育、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首先要保證職前培養的質量,使師范生不僅具備普通文化知識,而且掌握所教學科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相關知識;注重實踐環節,培養教學技能。其次,對在職教師要加強培訓,開辦以中小學為基地、大學與中小學合作建設的教師發展學校,進行由學校發起并組織實施的校本培訓,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行動研究,使教師職業向專業化發展。最后,改善教師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改善就業條件,提高教師的經濟地位,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到教師隊伍中。

3.增進教育管理效能。

健全教育法制體系普遍成為發達國家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們要“科教興國”,必須以“依法治教”作為保障。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頒布了不少相關的方針、政策、法令,及時端正教育工作的方向。當前,為適應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我們應更充分地利用法律武器,加強教育立法工作,健全教育法規,依法辦事。還要發揮中央統籌規劃、宏觀調控的作用,調動地方辦學的積極性,因時因地制宜辦教育。國家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籌集資金。同時,以法律的形式切實保障教育經費的投入,使教育財政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王義高.當代世界教育思潮與各國教改趨勢[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116-117.

[2]吳文侃,楊漢清.比較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24.

[3]葛鵬.國外教育改革動態及其借鑒意義[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1999,1,(2):19-23.

[4]周滿生.可資借鑒的幾點外國教育改革經驗[J].比較教育研究,1996,(4):49-50.

猜你喜歡
改革教育教師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最美教師
改革之路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