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國家的政黨關系及其啟示

2011-04-11 11:09李美玲
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 2011年2期
關鍵詞:政黨政治執政黨政黨

李美玲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長沙 410006)

·黨建園地·

西方國家的政黨關系及其啟示

李美玲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長沙 410006)

政黨關系是事關一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構建和諧的政黨關系是實行政黨政治國家的重要目標。西方國家的政黨關系可以概括成: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且兩者之間并不存在矛盾。這種政黨關系的形成,是西方國家的政治文化傳統、政黨體制、國家與社會關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研究西方國家政黨關系對我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要在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政黨制度的前提下,合理引入競爭機制。

政黨關系;競爭;合作;競爭機制

王長江教授在《政黨政治原理》一書的序言中指出:“民主政治不可能離開政黨,而且至少可以說,在過去、現在和可以預見的未來,民主政治主要表現為政黨政治?!保?]作為民主政治的主要類型,政黨政治是當今世界的趨勢。而在實行政黨政治的國家,通常都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政黨,繼而產生了政黨之間的關系。所謂政黨關系,簡單說來,就是指政黨與政黨之間的關系。具體說來,它既包括一國范圍內執政黨與在野黨(反對黨)的關系、非執政黨之間的關系、聯合執政的各個政黨之間的關系,也包括世界范圍內各個政黨之間的關系。但是,本文所指的政黨關系主要是指西方國家一國范圍內各個政黨之間的關系。在政黨政治時代,政黨關系是一個國家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政黨關系是否和諧直接關系到國家發展的全局?;诖?,本文意欲對西方國家的政黨關系作一探討,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西方國家政黨關系的有益經驗及其啟示,用以為中國共產黨執政提供借鑒。

一、西方國家政黨關系的主要內容

伴隨著代議制民主的出現,作為民眾利益表達工具的政黨最初在西方誕生。階級性是政黨的本質屬性,即使是在學者們刻意規避政黨階級性,將政黨與選舉密切聯系的西方,這種現象也是客觀存在的。例如,在政黨政治的故鄉英國,在政黨最初誕生的時候,它也是作為一部分人利益的代表而登上政治舞臺的,其中,輝格黨是議會中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那一派,而托利黨則是議會中代表封建勢力的那一派。在美國也是如此。正因為政黨代表的都是不同階級、階層和利益集團的利益,因此,當社會生產的發展引發社會階層分化不斷加劇的時候,多個政黨就出現了,既然存在多個政黨,相應地,也就出現了政黨關系??v觀西方各國國內的政黨,我們發現,西方國家的政黨關系可以簡單地概括成為: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且兩者之間并不矛盾。

(一)西方國家政黨間的競爭

在現代社會,公民表達自己利益要求最有利的組織形式就是政黨。但是,西方社會是一個利益多元化的社會,每個人因所處的地位、環境、品行、偏好的不同,提出的要求自然是不一樣的,這就為不同政黨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條件。政黨為了生存和發展,進而奪取國家政權,都會努力去反映不同階級、階層的人的利益。也就是說,社會的多元化導致了反映選民利益要求的政黨組織的多元化。但是,政黨生來就是與國家政權聯系在一起的,它的使命是“掌握政權,行使國家權力”。在西方國家,盡管執政并不意味著掌握所有的權力機關,但是執政對于政黨還是有巨大誘惑力的。在多個政黨存在的情況下,政黨要想掌握國家政權,就必須競爭。同時,政黨之間的競爭也是西方國家居于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堅持和鞏固自己統治的需要,是統治階級顯示民主的重要手段。西方國家的主要政黨在本質上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資本家需要政黨之間展開激烈的競爭,一方面轉移人們的視線,另一方面使民眾產生執政黨是他們挑選的,是他們利益的代表的錯覺。對此,列寧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兩個資產階級政黨利用他們之間的虛張聲勢的毫無內容的決斗來欺騙人民,轉移人民對切身利益的注意?!保?]恩格斯也形象地把這種看似民主,實質上是資產階級維護其統治地位的需要的競爭比作“蹺蹺板游戲”,上下起落,玩者有勁,看者有趣,從而最真實地道出了西方國家政黨間競爭的本質。

一般說來,西方國家政黨之間的競爭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1.對于人才的爭奪。當社會規模不斷擴大時,直接民主便被代議制民主所替代。在代議制民主條件下,民眾表達自己愿望和利益的方式,就是對于政黨的選擇。而政黨對于民眾利益的整合又是通過具體的政黨機構和政黨成員來完成的,政黨成員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政黨在競選中能否獲勝。也就是說,在實行競爭型政黨體制的西方國家,政黨的生存與發展系于政治人才。對此,西方國家的政黨是有著清醒認識的,而且也付諸了實際行動,在與對手的競爭中,都把爭取政治人才作為本黨的一項重要戰略。例如,在1952年的美國總統選舉期間,美國兩黨都向二戰英雄艾森豪威爾發出了邀請,希望他能代表本黨參加總統競選。原因就在于,在美國歷史上,艾森豪威爾以其卓越的功勛和出色的才能贏得了美國民眾的認同,兩黨都希望借助艾森豪威爾在民眾中的崇高威望和個人魅力贏得選舉,成為執政黨。因此,為了能夠贏得選舉的勝利,即使政黨組織十分松散,西方國家的政黨仍舊會對人才給與高度關注,在政治招募過程中采取多種方式吸引人才,相互之間展開激烈的人才爭奪。

2.對于選民的爭奪。在西方國家,政黨要想執政,就必須首先參加選舉,并贏得選舉的勝利。在代議制民主條件下,選舉實際上是政黨向選民申請執政權。因為依據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民眾才是公共權力的所有者,代議制民主的發展促成了政黨的產生,民眾將一部分權力交出來,授權政黨行使,進而使得政黨掌握、控制和運用公共權力成為可能。但是,在多個政黨存在的前提下,民眾利益表達的渠道具有可選擇性。民眾總是從自身利益實現的角度對政黨作出評價,進而決定對政黨持何種態度,只有能夠充分代表民意,在選舉中獲得選民支持的政黨才能掌握執政權。因此,在政黨運作過程中,尤其是在選舉過程中,西方國家的政黨都會想法設法地去拉攏選民,通過為民眾提供各種各樣的、周到細微的服務密切和民眾的聯系,競相爭奪選民。有一年,來自阿拉斯加州的共和黨參議員爭得了1 000萬美元,他就用這筆錢修建了一座通往只有十幾戶居民村子的橋梁,其目的就是加強與選民的聯系,為共和黨拉選票。在西方國家的選舉過程中,政黨之間的競爭通常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例如,1980年美國大選時,蓋洛普民意測驗表明,從6月到11月之間,民主黨候選人卡特和共和黨候選人里根在民意測驗中4次到5次交換領先地位。民意測驗還表明,20%的選民在投票前四五天改變了態度(多數改變為投里根的票)。民意測驗結果的變化,反映了共和黨與民主黨爭奪選民戰況的激烈程度。因此,人們常說,美國的驢(民主黨的黨徽為驢)象(共和黨的黨徽為象)之爭實際上是爭取選民支持以便決定哪一個政黨執掌白宮的爭奪。

3.對于執政黨政策的維護和批評。在西方,國家的最高立法機構是議會,或者叫做國會。在這些國家,任何政黨,包括執政黨的方針政策,只有在通過議會充分討論獲得通過后,才能得到貫徹執行。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執政黨的方針政策仍舊是各政黨爭論的焦點。一方面,執政黨會極力維護自身方針政策的正確和科學。這是因為,方針政策是執政黨執政方略的體現,也是執政黨回饋在選舉過程中投它票的選民的利益的媒介,為了維持自身的執政合法性,政黨總會想法設法地證明自身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另一方面,議會中的反對黨(在野黨)則會千方百計地證偽執政黨的方針政策。其目的就在于通過宣傳執政黨方針政策的不合理性向執政黨發動攻擊,使其失去足夠多的民眾支持,同時通過宣傳本黨方針政策的合理性,用以為實現由反對黨(在野黨)向執政黨的轉變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西方國家政黨之間還會在其他領域和問題上展開激烈的競爭,在此不加贅述。

(二)西方國家政黨間的合作

雖然競爭是西方國家政黨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并不是全部,在競爭之外,西方國家政黨之間同樣存在著合作。這種合作主要存在于處理涉及國家根本利益的事件、共同維護國家領導機構的選舉結果、共同遵守民主傳統等問題上。西方國家政黨之間有時之所以能夠以合作代替競爭,主要基于下述幾個原因:

1.維持現存秩序?,F代政黨的雛形——英國的輝格黨和托利黨曾經為了王位繼承問題發生過激烈的沖突,后來兩黨卻聯合起來發動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統治,在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兩黨之所以能夠由沖突走向合作,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既都害怕國王恢復天主教,又都害怕革命會使他們共同失去財產、爵位和相應的特權,并且都認識到激烈的斗爭所引發的社會秩序的不穩定將不利于雙方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恩格斯說:在英國,至少在正在爭取統治權的政黨中間,在輝格黨和托利黨中間,是從來沒有過原則斗爭的,他們之間只有物質利益的沖突。在建國初期的美國也出現過同樣的情況。在批準1787憲法運動中,美國資產階級內部被劃分為以漢密爾頓為代表的保守派和以杰斐遜為代表的民主派,這兩個派別分別在國家權力是否應該集中于中央、是否應該采取親英政策和對法國該采取何種外交政策等問題上出現較大分歧。但是,在1800年的總統選舉中,在兩黨候選人杰斐遜和伯爾得票數相等的情況下,作為聯邦黨人領袖的漢密爾頓動員部分聯邦黨人投了空票,支持杰斐遜。其結果,既避免了兩黨對峙局面的持續和由此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也維護了政局的穩定。正因為政黨之間無休止的競爭將導致時局的混論,于任何政黨無益,因此,西方國家的政黨之間有時會以合作代替競爭。

2.鞏固執政基礎。由政黨的階級性決定,任何一個政黨都不可能是全能政黨,而只能是某一個階級、階層、利益集團的代表。在利益代表方面,政黨有著各自的優勢和劣勢。西方國家的主要政黨大都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政黨,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這一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只是分別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例如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雖然曾經都是為壟斷資產階級服務的政黨,但兩黨所代表的是不同的壟斷資本集團。民主黨內資產階級自由派占優勢,主要代表摩根、杜邦和波士頓等東部財團;共和黨內資產階級保守派占優勢,主要代表洛克菲勒和中西部、南部的一些財團。他們在聚合地區利益,完善資本主義制度方面有著不同的政治資源和優勢。盡管如此,從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出發,他們會在維護各自所代表階級利益的同時謀求與其他政黨的合作,擴大其執政基礎以此來穩固已有的政治統治。這是西方國家政黨維護和實現其所代表的階級利益的重要手段,更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穩定的重要保障。

3.實現聯合執政。當代西方國家普遍采用多黨平等競爭的政黨體制,這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一個突出特點。在有些實行多黨制的國家,單獨一個政黨往往難以獲得執政所需的絕對多數,而需要幾個政黨聯合起來組成聯合政府,共同執政,在這樣的情況下,競選中的政黨通常會以合作代替競爭,只是每次合作的對象不同。如德國,在聯邦德國成立之初,阿登納領導下的聯邦政府就先后8次與自民黨、德意志黨和全德聯盟、流亡與權力被剝奪者聯盟等政黨分別組成過三黨甚至是四黨聯合政府。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德國又出現了聯盟黨、社民黨和自民黨“兩個半黨”相互聯合執政的時期。隨著70年代綠黨的興起,它也相繼進入了執政聯盟,成為執政黨參與聯合執政。又如瑞典,由于任何一個政黨在選舉中都難獲得絕對多數,因此,通常是幾個大黨共同把持議會、壟斷內閣,各執政黨盛行妥協政治。因此,為了能夠問鼎執政權也是西方國家政黨以合作代替競爭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西方國家政黨關系的影響因素

西方國家政黨關系之間這種競爭與合作并存的局面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包括:

(一)政治文化

按照美國著名政治學家西德尼·維巴對政治文化所下的定義,政治文化是“由得自經驗的信念、表意符號和價值觀組成的體系,這個體系規定了政治行為所由發生的主觀環境?!保?]政黨總是存在于一定的政治文化中,并受一定的政治文化的影響。雖然政治文化總是具體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與其他國家相區別的政治文化,但是,綜合起來看,西方政治文化還是具有許多共性的,這就包括:強烈的公民意識、對個人自由的推崇,以及對民主競爭體制的認同,等等[4]。正因為西方政治文化推崇個人自由,認同民主競爭體制,而公民又有強烈的公民意識,因此,每個公民都有選擇政黨、表達自身意愿的自由,而政黨為了能夠執政,為了能夠獲取足夠多的民眾的支持,相互之間必然展開激烈的競爭,必然圍繞著選民、人才、政策等問題展開白熱化的爭奪。于是,競爭成為了西方國家政黨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另一方面,既然民主體制條件下的競爭為各個政黨所認同,對于政黨而言,競爭并不代表著相互之間永久的對立,因此,在必要的時候它們之間又有以合作代替競爭的可能。

(二)政黨體制

政黨體制對于西方國家政黨關系的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政黨體制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概念,但是通常意義上的政黨體制,是指各政黨之間、政黨與政權之間的關系網絡或結構。這一說法為許多學者所接受,如迪韋爾熱認為政黨體制是政黨“共處的形式和模式”[5],邁克爾·羅金斯也認為政黨體制“是各政黨之間以及各政黨與整個政治體系之間的相互影響”。依據這一判斷,人們簡單地將政黨體制劃分為“競爭、合作”兩種類型。這一劃分法雖然具有簡單化的傾向,但是卻能很好地解釋西方國家的政黨體制與政黨關系之間的聯系。在西方,無論是實行兩黨制還是多黨制的國家,大都實行的是競爭型的政黨體制。政黨都以執政為目標,在競爭型的政黨體制條件下,政黨要想執政,就必須參加選舉,并取得選舉的勝利,成為議會中的多數黨。這就決定了政黨之間必然存在競爭。但是,在那些實行多黨制的國家,由于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夠在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政黨之間通常又需要通過聯合來實現執政,于是,合作也不可或缺。

(三)國家與社會的關系

“特定的國家與社會的關系,是制約政黨關系的基本因素?!保?]政黨都是在一定的國家與社會關系之內產生、生存與發展的,國家與社會關系對政黨關系的影響首先體現在一國政治體制對政黨關系的影響上。西方國家大都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無論是實行總統制的國家還是議會制的國家,政黨之間都要通過競爭來贏得對公共權力的掌控權,用以盡可能多地在公共權力運作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利益、愿望和要求,這也成就了西方國家政黨關系的一個重要維度——競爭。在西方國家,國家與社會關系對政黨關系的影響還體現在社會結構對政黨關系的影響上。在西方國家,居于統治地位的大多是資產階級,各主要政黨也主要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政黨,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各政黨通常會在競爭的同時尋求合作。但是,在有些西方國家,無產階級政黨也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各資產階級政黨之間也存在著代表不同階層利益的派別,為了實現所代表階層的利益,政黨之間通常又會展開激烈的競爭。

三、西方國家政黨關系的啟示

政黨政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政黨關系是實行政黨政治的國家無法回避的問題。要促進一國的發展,就必須構建和諧的政黨關系?!八街?,可以攻玉?!币獔猿趾挽柟虉陶匚?,中國共產黨就必須一方面在正確認識政黨關系規律的前提下,充分運用反映政黨關系的規律;同時也要積極吸收借鑒其他國家在處理政黨關系方面形成的優秀成果和成功經驗。對此,黨和國家領導人是有著清醒認識的。如,江澤民同志指出,我們黨必須“深刻認識和吸收世界上一些長期執政的共產黨喪失政權的教訓,”也必須“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鄧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p>

雖然政黨最初誕生于西方,并且一開始遭遇了極大的阻撓,對其反對之聲不絕于耳。但是,無論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也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政黨卻成為了當前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成為了政治運作的中心。政黨并非西方所特有,政黨運作所反映的規律也不是西方文明的專利,而是人類社會共有的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是人類所共有的,那么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利用,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利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習慣于用意識形態作為區分一切事物的標準,往往延誤了吸收他人所長的時機。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政治學整個被當成資產階級的東西加以否定的背景下,政黨政治被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等同起來,成了一個貶義詞,在這樣的環境下,對西方政黨政治的研究當然也就成為不可能。很顯然,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上的偏執。雖然長期以來,我們也在積極探索政黨政治的一些規律,也在就我們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認真研究,但是探索研究到最后,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問題其實一些西方國家早就得出了結論,或者有些經由我們自己探索出來的結論與西方國家的結論具有一致性。所以,當政黨政治已成為人類社會普遍現象之時,我們應當對人類政治文明持科學的態度,積極吸收和借鑒其他國家,包括資本主義國家政黨運作的有益經驗,而政黨關系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西方國家政黨關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政黨之間在某些時候會以合作代替競爭。正是這種合作,客觀上推進了政黨的發展,也維持了社會的穩定。新中國成立后,結合我國國情,我國建立起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政黨制度與西方的兩黨制、多黨制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是合作型的政黨關系。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它們共同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我國的建立是有客觀合理性的。首先,從組織結構上看,民主黨派成員具有廣泛的社會聯系,其利益代表具有廣泛性的特點,能夠為民眾提供多種利益表達的渠道,減少執政黨利益表達的壓力。其次,民主黨派成員大都是所在領域的專家、學者,都有一技之長,具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條件。更為重要的是,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各民主黨派自覺自愿地接受并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上述三個方面出發,我國政黨制度在規定民主黨派參政黨地位的同時,還賦予了他們特有的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證明:雖然我國的政黨之間不存在執政之間的競爭與輪替,但是它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有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政黨制度。因此,當前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在堅持這一制度的基礎上,在確保合作型政黨關系的前提下,依據形勢的變化,不斷探索完善這一制度的新形式、新途徑。

除合作外,競爭也是西方國家政黨關系的一個重要維度?!拔锔偺鞊?,適者生存?!睂τ谌祟惿鐣陌l展而言,競爭具有促進社會進化的積極作用。與之類似,西方國家政黨之間的競爭在客觀上也有著積極作用。在西方國家,存在著執政黨與反對黨(在野黨)之間的對立。反對黨的存在,雖然對執政黨形成嚴重威脅,但是它能夠對執政黨、對權力形成有效監督和制衡,督促執政黨政府集中精力、聚精會神地進行社會建設,也有利于執政黨減少決策過程中的失誤,客觀上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學者認為公開、合法的競爭是政黨生存和發展的有利條件。在我國的政黨體制下,不存在反對黨(在野黨),在執政過程中不存在政黨之間的競爭,因而也就缺乏由政黨競爭所帶來的積極作用。但是,對于民主政治的發展而言,競爭又是不可或缺的,或者說,民主本身就內含競爭的本質。于是,問題就轉化成,如何在我國現行的政黨體制條件下科學有效地發揮競爭機制的作用。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在有著13億多人口的、當前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黨,其執政所面臨的環境的復雜性和任務的艱巨性,是其他任何國家政黨都無法比擬的,沒有一支過硬的干部隊伍,是無法承擔并順利完成這一歷史重任的。因此,在我國的政黨運作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健全和完善黨內領導干部選拔任用過程中的競爭機制。要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把那些政治立場堅定、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勝任領導工作的人選進黨政領導班子。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民主黨派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作用,積極培育和引導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在利益分化不斷加劇的時期,民主黨派和非政府組織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之外民眾利益表達的重要渠道,也是與黨構成潛在競爭的重要力量,對它們加以正確引導和培育,是黨堅持和鞏固執政地位的保證。

[1]王長江.政黨政治原理[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序 3 -4.

[2]列寧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11.

[3][美]邁克爾·羅斯金.政治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131.

[4]王長江.現代政黨執政方式比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2.

[5][法]莫里斯·迪韋爾熱.現代國家中的政黨組織及其活動[M].倫敦:梅圖恩出版社,1954:203.

[6]劉紅凜.政黨關系的類型特點及其制約因素[J].理論與改革,2008,(5).

D05

A

1008-8520(2011)02-0058-05

2010-11-30

李美玲(1981-),女,湖南寧鄉人,黨史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那青陽]

猜你喜歡
政黨政治執政黨政黨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臺灣政黨政治中的“時代力量”
關于加強我國政黨政治過程的研究和教學的思考
執政黨道德形象的塑造
國外政黨加強和創新群眾工作述評
論參政黨建設與執政黨建設的同一性和差異性
民主黨派政黨認同的有效構建
略論陳云執政黨黨風建設的思想
關于建設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思考
從中外政黨比較研究的視角看中國政黨政治參與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