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音樂教育對兒童情緒智力的培養

2011-05-03 02:26高雅琴
關鍵詞:情緒智力兒童音樂

高雅琴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自己下一代的教育也由淺入深探索到了新的領域,音樂教育的也從少部分人的了解開始進入大眾的眼里。音樂教育對兒童情緒智力的培養,有著很積極的作用,它能夠進一步的開發兒童的智力,增加兒童的記憶力,培養兒童良好的習慣,控制情緒的方法,對開發右腦有很大作用。本文主要講述我國和外國的音樂教育,以及音樂教育對兒童情緒智力無可替代的作用,音樂教育對兒童情緒智力的發展有良好的效果,還能通過自我激勵來影響自身??傊?,一個合理的音樂教育能夠成就一個孩子輝煌的未來。

關鍵詞:情緒智力;兒童;音樂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3-0109-01

一、什么是兒童的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最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心理學的概念,而在人才交流市場,它也被通俗的稱為“情緒智商”,在人才資源開發與管理中,這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也無可質疑的成為很多大企業看重的一個方面。人類自誕生依賴一直未曾停下對智力的探索,20世紀初人們以IQ來衡量一個人的智力發展狀況,也是衡量人才的標準,已經應用了近一百年,應用很普遍。20世紀80年代左右,美國教育學家加特納提出推行“多元智能的研究”的兒童教育計劃,他鮮明的指出IQ思維存在很大的單一性和缺陷。他認為人的智慧與力是多種多樣的,教育對兒童最主要的作用是幫助他們開發自己的智力和潛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并因此獲得滿足感和成功。這就是情緒智力的萌芽,加特納之后,美國心理學家塞洛維與梅林繼續完善了該理論,創造性的提出了情緒智力這個概念,而真正起轟動響應,是在戈爾曼著作了《情緒智力》這一書之后。此后,情緒智力成為了大眾了解的范疇。

二、音樂教育對兒童情緒智力的影響

(一)音樂哲學的影響

1、審美論。審美論主要是將音樂教育變為審美教育,當代比較有影響力的是雷默的審美哲學,他提出首先音樂教育,就是將每個人對音樂與生俱來的藝術感染力與反映力開發出來。審美論能將兒童的感覺與思維相連,培養兒童的主觀感應。每個人都需要空氣,主觀感應就是你的感覺,沒有感覺是不能想象的,一個良好的主觀感應,有利于兒童培養情緒智力中自我勉勵的養成。藝術教育要給人良好的感覺,與他人共享這中意識,就要首先是審美教育。

2、功能論。音樂就應該有音樂的作用,而不是僅僅像審美論說的為了藝術而藝術,就像兒童常兒歌能開心,能培養良好的性格。功能論說明音樂教育不僅僅是音樂,它的價值在與責任教育,合作教育,健康感教育,對道德的教育。

3、美育論。主要觀點通過審美教育來養成健康和全面的人格。美育論里認為審美教育不僅是教育的手段,還是教育的目地。我國早在幾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人格教育就該在“樂”中培養出。兒童的情緒智力培養同樣也離不開“樂”的觀點。美育論作用于感情,培養兒童的知情誼能力,美育的目標是全面塑造。

現在在我國提倡德智體全面發展,美育被確定為我的教育方針之一,是我國培養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承擔著培養人道德教育,創造能力和完美人格的責任。

(二)音樂美學的影響。音樂美學是美學的一個分支,同時也是音樂的類別?!睹缹W》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美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出現。

美學研究的是“情”,也就是研究感性認識,也是由此產生了美學。德國音樂家舒巴特第一次使用了音樂美學這一概念,他發表了《音樂美學的思想》首次說了這一概念,音樂美學有較大影響是在19世紀以后漢斯力克的《論音樂的美》等一大批著作的出現。

美就是是事物的一種特質,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都感覺愉悅和快樂。在美學里,真善美始終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審美中,不能缺少的,一個是審美主體,一個是審美對象。兒童通過音樂教育養成良好的審美觀,養成真善美的美好品德,合理的培養情緒智力。音樂教育通過選擇合理的審美對象,讓兒童認識美的本質,比如兒歌對兒童有很大影響。

(三)音樂教育的引導作用。音樂教育對兒童的教育,也可以通過對兒歌進行分析。

1、通過歌詞。兒歌一般都有著美好的詞句,以兒童的實際生活為范本,表現了兒童特有的思想以及生活。例如《找朋友》就是表現了禮貌待人的高尚品質,還形象的描述了找朋友的過程,對兒童的行為有著良好的引導活動。

2、通過旋律節奏。歡快的兒歌節奏,感染兒童的歡快的氛圍,這些節奏對兒童從開始時被動的感知情緒的變化到主動的認識自身的情緒的變化,對自己的情緒能進行合理的管理以及對自我激勵起著強化的作用。

三、合理的音樂教育

(一)我國的音樂教育發展。我國在鴉片戰爭時最早接觸到現代音樂教育,1842年在香港成立的遜學堂首次開設音樂課,揭開了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序幕。此后,我國音樂家教育進入自由發展時期。1906年,中華民國成立,首任教育部長蔡元培改變了音樂課處于隨意課的地位,改為了必修課。之后,學校音樂教育漸漸興盛。

在三四十年代,我的教育制度得到了較大的完善,音樂教育也受到重視。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學習蘇聯模式,教育制度慢慢走上正軌,音樂教育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現在我國教育一步步深化教育改革,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音樂教育重新備受重視,學校也加強音樂教育,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有積極的作用。

(二)音樂語言的運用,營造和諧音樂氛圍。學校明確把“建設和教育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兒童提供活動與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作為教育原則之一。所以,教師要多營造激發兒童音樂興趣的環境,同時利用兒童好奇、好玩的特點,把音樂教育的環節趣味化。教師還要注意給讓兒童感興趣的內容,這樣便于識記,促進兒童記憶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中國教育出版社,2006,(05).

[2]朱詠北.21世紀音樂教育研究[M].中國教育出版社,2008,(04).

[3]伊靜靜.音樂教育對兒童的情緒智力[J].才智,2010,(26).

猜你喜歡
情緒智力兒童音樂
情緒智力培養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分析
淺談情緒智力理論對少數民族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論大學生情緒智力與溝通能力的培養
音樂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音樂
秋夜的音樂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