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農村建設視角的李古寺社區綠化景觀規劃*

2011-05-28 03:32劉富剛
關鍵詞:古寺景觀規劃綠地

王 帥,劉富剛

(德州學院 地理系,山東德州 253023)

自2006年黨中央提出“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以來,我國統籌城鄉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在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農村社區規劃成為城鄉規劃、村莊建設的新課題。農村居住區綠化景觀規劃對于建設具有鄉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農村”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避免重復出現城市社區建設中的生態缺失問題,更好的實現新農村居住區景觀生態化和環境的可持續性,充分發揮及挖掘農村景觀的特質,給農村居民創造一個宜人、可持續的鄉村人居環境,綠化景觀規劃顯得尤為重要。以德州市武城縣郝王莊鎮李古寺社區綠化景觀規劃建設為例,主要就規劃思想理念、規劃目標、總體布局構思等內容作初步探索,以期為新農村居住區綠化景觀建設提供參考。

1 項目概況

李古寺社區位于德州市武城縣郝王莊鎮駐地西南。社區位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輸水干線六五河東岸,也是陳公堤百里林果長廊南部起點??拷?05國道和鎮政府駐地,緊靠鄉鎮主干道,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發展條件良好。社區建設前,李古寺社區轄東李古寺西和李古寺2個村民小組,李古寺社區現有村落總占地面積800畝,耕地面積3 126.75畝。2009年總人口1 674人。規劃前,沒有村級的公共活動場所,文化、體育、商業等村級公共服務設施缺乏;村民建房隨意性較大,材料、形式繁多,沒有形成整體、統一的村莊特征;村莊缺乏特色產業,第二、三產業發展水平較低。

2010年,根據當地的區位交通條件、自然文化資源、經濟發展水平、居民生活方式等實際情況,原東、西李古寺兩個村落合并建立新社區,規劃選址為西李古寺村北側。根據國家、省市人均建設用地指標控制及李古寺社區現狀用地情況與未來發展,新社區建設規劃確定社區建設用地規模為18 hm2,人均建設用地100 m2,居住人口1 800人。

2 規劃構思

2.1 展現獨特鄉村景觀

通過對地形、建筑、道路、水體、植物、氣候以及其它景觀元素的合理組織,注重體現李古寺社區的文化氛圍與特色,體現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地域特點。充分運用花草、樹木、水、石、木等自然景觀元素,以賦予鄉村社區特有的自然的生機與活力。

2.2 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景觀

通過對鄉村傳統居住空間“院落”的理解和拓展,汲取傳統文化和建筑形式的符號并加以創造性的運用,注重現代生活方式與傳統居住空間共生。通過對山石、水池、地面、院墻等景觀構件的處理,同建筑風格相融合,形成統一中有變化的完整的綠化景觀體系[1]。

2.3 “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景觀體系

在居住區中心形成大面積的公共綠地空間,結合地下輸水管線,形成數條向外發射的景觀綠廊,延伸到各組團綠地。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景觀體系。

根據德州市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要求,在村莊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結合李古寺社區產業優勢和地域文化,社區綠化景觀規劃主要指標見表1。

表1 綠化系統指標

3 規劃內容

社區綠化景觀規劃主要景觀結構概況為“一環、一帶、一軸、一廣場”(圖1)?!耙画h”指社區外環路綠化帶;“一帶”指東西向的水道及濱水綠帶;“一軸”指東西向的跨區城鎮道路綠化帶;“一廣場”指社區服務中心廣場綠化景觀。除了以上帶狀和塊狀的綠地之外,還設置了多處景觀節點,如休閑公園和組團中心等。這些綠地同宅間道旁綠地一起,形成一個點線面結合的完整的景觀綠化體系,并構成以線串點,以點帶面的景觀格局,景觀典型植物(表2)反映新時期平原地區鄉居的地域特色。

3.1 “一環”綠化景觀

在社區外環路布置綠化帶,形成村莊綠色保護屏障,發揮其在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營造寧靜、舒適的生活居住環境。并且作為邊界過渡帶,實現居住區景觀與農業景觀自然過渡,使居住區內的綠化、水體等自然生態要素與農村系統的自然生態要素相互聯系,有機融合,更好發揮其生態功能。在綠化帶中選用滯塵、殺菌、減噪、吸收有害氣體等功能顯著且生長快、經濟效益明顯且宜管理的樹種(如速生楊),并在群落結構上保持優化,從而形成綠樹環翠的優美環境。

3.2 “一帶”綠化景觀

在社區南部,利用村莊原有河道改建成為新村的景觀通廊。水道的兩側設置適當的綠地范圍(保護帶不小于15 m),在保留河道兩岸原有樹木和灌木等基礎上,充分利用鄉土植物,適當補充景觀樹種,并在水面種植部分水生植物,使之成為水-濕地-旱地生態系統的綜合體。

3.3 “一軸”綠化景觀

社區內東西向過境道路擔負著內外的聯系,由于車流量大,在綠化布置時應在較高景觀效果的基礎上,重點考慮盡量借助植物材料吸附塵土、有害氣體和隔離噪音,道路兩側配置了大規格整齊排列的喬木和流線型搭配的灌木及地被植物[2]。路側綠化帶設置寬度為7 m,分別以棋盤式栽植兩行喬木,選用樹冠整齊、葉面大而粗糙、生長迅速、耐修剪的植物;喬木下方點綴常綠造型植物;靠近居住區選擇葉色常綠或鮮艷的宿根花卉。

圖1 李古寺社區綠化景觀規劃植物配置平面圖

表2 李古寺社區典型植物群落規劃

3.4 “一廣場”綠化景觀

社區服務中心廣場為半休閑式廣場。以社區服務中心樓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部廣場以硬質鋪裝為主,在滿足植物造景的同時,設有花壇和停車場。北部廣場布置為休閑綠地,以植物造景為主,適當點綴園林小品。廣場綠化景觀是社區景觀的主要展示區域,應在結合傳統造園手法和城市小區綠化設計手法的同時,融入鄉村景觀的田園野趣元素[3]。

3.5 其他

居住區景觀節點作為景觀的過渡,并給居民提供休閑活動的場所。設計中應當注意各節點的尺度不宜過大,形態應該與周邊環境協調。應結合自然景觀要素進行設計,形成尺度親切、樹影相蔭、有景可賞、設施方便的綜合生態系統。選擇形姿優美、觀賞性強的景觀樹種,配置形式宜集中簡潔,視野通暢。

居住區組團的綠化空間摒棄以往城市住宅小區通常的塑造大型中心綠地的做法,以南北方向的多條帶狀綠地作為休閑綠帶,使得公共綠地有更好的陽光,更好的共享性和更好的尺度,也更有利于村民的活動[4]。同時結合當地主要樹種選用植物,充分尊重場地內的現狀植被條件,盡量減少人為景觀。

居住區主要道路綠化以遮蔭為主,次要道路、游步道以美化為主。道路兩側種植行道樹,沿道路布置公共綠地,以形成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林的全面綠化系統,以高綠地率來達到宜人的生活休憩環境。道路兩側綠地布置要做到灌木和喬木相結合,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相結合,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結合,高干植物與低矮植物相結合,體現出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空間層次分明的景觀效果。

4 結語

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居住區綠化景觀規劃應對村莊空間形態、布局及其成因進行分析,尊重村莊所在地域的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河流水系等環境要素,充分考慮人與環境的協調關系,將新村與周邊環境融合成有機的整體,體現順應自然、因地制宜的生態內涵,滿足現代生產、生活的需要,使村莊的歷史文化、社會結構、自然環境特色得以傳承,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鄉村綠化景觀。

[1]胡杏云,徐進.尋求傳統與現代的共生—翻石渡村住居規劃地域特色解讀[J].小城鎮建設,2007(2):56-60

[2]劉麗,劉紅梅.新農村集中居住區景觀規劃探析—以大邑縣蔡場鎮云南社區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0(1):163-167

[3]李向陽,范震宇,王崑嘉蔭縣建業村環境景觀規劃設計[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9(6):98-100

[4]幸宏偉.重慶市住宅區的植物配置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2(6):335-338

猜你喜歡
古寺景觀規劃綠地
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應用探析
馬改亮作品選
《萬方樂園景觀規劃》
老城區綠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區綠地提升為例
GIS技術在景觀規劃中的應用——以四川省自貢市釜溪河仙市至沿灘復合綠道郊野段景觀規劃為例
駐馬店市綠地內草坪改造及養護管理
走進綠地
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探討
克拉瑪依城市防護綠地樹種的選擇和配置的探討
傅宇博??《秋山古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