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田芳棄學說書始末

2011-07-08 01:44張繼合
老來樂 2011年7期
關鍵詞:鞍山曲藝

張繼合

誰也想不到,出身曲藝世家的單田芳小時候的理想是做工程師,家人則希望他考上政法大學,而他也確實在大學里學了三個月的工科……但生活的貧苦波折卻扼殺了他的理想,讓他早早就開始靠賣藝養活全家,同時也讓中國曲藝界多了一顆熠熠閃光的明星。

輟學養家

單田芳上中學時,父母離異了,母親甩手一走,單家的半邊天塌了。1953年他以優異成績中學畢業,著名學府東北工學院的大門隨后朝他敞開。眼看,就要實現自己的工程師夢想,想不到,命運再次跟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東北工學院的凳子還沒坐熱,單田芳就因為生病被迫休學了。另外,他還有一樁煩心事兒,那就是——錢。

當初母親在時,“板鼓一響,黃金萬兩”;如今母親改嫁,家里的財路差不多都給堵死了。單田芳左顧右盼,最后把心一橫,想:干脆輟學,掙錢養家吧!家庭危難,長子必須挺身而出。為了全家老少更好地活著,他無可奈何地放棄了上大學的錦繡前程。就在他困惑地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時候,一個年輕女子出現了。這個年長他幾歲的姑娘叫王全桂,是他后來的結發妻子。

從師門而論,王全桂應該叫單田芳的母親王香桂“師姑”,早在王香桂沒有改嫁之前,兩個人就走動得很親近。后來,王香桂走了,單家的日子越來越艱難,王全桂依然記掛著前情,向單家伸出了援助之手。王全桂也是書曲藝人,在照料單家生活的同時,正好向賦閑在家的單田芳討教,畢竟這個小伙子是念過大學的人,有學問,能給藝人的唱詞曲文挑毛病。就這樣,兩個年輕人時常為一段鼓詞爭論得熱火朝天。單田芳和王全桂在營口正式結婚,時間是1954年10月1日——那年,新郎才剛剛十九歲。

師父求徒

婚后,王全桂用鼓槌兒敲來的散碎收入養活著新組建的家庭。雖然吃飯不成問題,但是,單田芳心里一直不好受。二十幾歲的小伙子,靠老婆養活,太沒面子了。正當單田芳坐臥不寧的時候,評書藝術上的引路人出現了,他就是自己的師父——李慶海。

李慶海是曲藝界的老前輩,早就已經名滿關東了,是單家的至交,單永魁夫婦還沒離婚的時候,他就是家里的座上客。李慶海非??春脝斡揽膶氊悆鹤?,他不止一次跟單永魁吹風:“大全子聰明過人,要是學說書,將來必定是一員大將。如果你和孩子都愿意,我李某毛遂自薦,愿意做大全子的啟蒙老師!保準他成名天下……”

吹風也沒用。單永魁是圈兒里人,深知作藝的艱難。因此,李慶??偸遣荒苋缭?。眼看收徒的指望泡湯了,李慶海仍舊不死心。等到單家勢敗,單田芳賦閑的時候,他再次撿起當年的話茬兒。這次,他有意瞞過單永魁,而是直接找到了單田芳:“大全子,家里這個局面,你也該考慮出路了。你那個大學念不念無所謂,大學畢業不過當個技術員,每月工資撐死不到六十塊,那點兒收入跟藝人怎么比?我看,你還是說評書吧!干好了這一行,倒也風風光光一輩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單田芳終于答應拜他為師學說書了。李慶海笑了,他總算得到了這個稱心如意的寶貝徒弟!按照曲藝行排輩,應該到“田字輩”了,李慶海為“大全子”起了個響亮的藝名——單田芳?;蛟S沒人意識到,當“大全子”成為“單田芳”,并在圈兒里“喝號戴花”的時候,一個新的評書時代已經隨著這個年輕人的皈依、隨著滾滾東流的歷史大潮,拔錨起航了。

正式下海

1954年,單田芳正式下海。想想那些同齡人,正坐在大學講堂里刻苦攻讀,他輕輕地嘆了口氣,無限感慨地說:“時也,運也,命也?!?/p>

1955年,單田芳跟隨王全桂的演出團體遷到遼寧鞍山。據說,當時的鞍山,光書曲藝人就有五六十位,可以想象,在這兒打場子該有多么艱難。從藝之后的單田芳,臉皮兒薄,沒人的時候,詞兒熟嘴兒也溜,可是一上臺就完了。睡不著覺的時候,他就跟王全桂嘆氣:“看來,我是上不了臺啦。不行就給人家打打雜兒?!蓖跞鹦α?,作為藝人,她當然知道邁第一步時如履薄冰的感覺。

鞍山給了單田芳投師訪友、談藝論道的機會。他先后結識兩位同行:一位是趙玉峰,人稱“關里關外第一把金交椅的大將”。另一位是楊田榮,也占“田字輩”,江湖大排行,還得叫人家一聲“師哥”。單田芳夫婦先找到了趙玉峰說書的前進茶社。望著老朋友的后代,趙玉峰喜上眉梢,他說:“你學說書,我最贊成。書曲行,文化人少啊,如今,你來了,就是我們的‘狀元。將來,把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整理整理,傳諸后世,那可是功德無量啊?!币娒娴谝惶?,爺兒倆就感覺肝膽相照,他們談了很多,很久……

雖說邂逅了趙玉峰這樣的高手,但是,單田芳絕對不會端過來照抄,他始終是挑挑揀揀,反芻消化,這正是單田芳的過人之處。比如,趙玉峰的《明英烈》,活兒挺瓷實,卻不叫座兒。單田芳覺得蹊蹺,便仔細品味,揣摩了許久,他終于把刺兒挑出來了,趙玉峰的評書關節不嚴,主題游離,再加上“扣子”散漫,所以抓不住聽眾。

晚上的書場一散,單田芳便隨趙玉峰返回住處,爺兒倆盤坐在燈影里,一邊喝茶,一邊敘談。單田芳把自己的想法來了個竹筒倒豆子,并且,壯著膽子在師爺面前講了一段“單氏版本”的《明英烈》……沒想到,趙玉峰非但沒有臉熱,反而雙瞳放光,一拍大腿,說:“太好了!小子,你行啊。沖你現在這個水平,完全可以登臺說書啦!”

得到了前輩的褒獎,單田芳的底氣也鼓足了,小伙子主動敲開了鞍山市曲藝協會會長的房門,迎面就提:“會長,我要說書!”那時候,曲藝行可是有尺寸的,登臺得具備相應的藝術資格,當時的單田芳還屬于學員,誰肯花錢聽他的書!怎么辦呢?會長滿屋子踱步,單田芳也是心急如焚……

曲協先后開會研究了幾個月,總算給出了明確的答復:單田芳可以登臺,但不能占“正場”,先試著說“板凳頭兒”吧?!鞍宓暑^兒”是書曲行話,就是見縫插針、補空墊場。為了給這位年輕人捧場,“曲協”還專門做了宣傳,提前很多天,鞍山街頭便出現了大幅海報。單田芳回憶說:“當我上街,第一次看到印著自己名字的大海報時,心跳不止,腦袋漲大——緊張??!”誰知道初出茅廬第一仗能不能打好呢?

首次登臺

1956年正月初三,單田芳首次在鞍山市內的茶社登臺亮相。那天,正場演員是位唱西河大鼓的,人非常好,自己的節目剛完她便為下面的“板凳頭兒”做了良好的鋪墊:“各位先別走,下面上場的是一位年輕演員,他要給大家說一段《明英烈》,希望多多捧場?!边€真不錯,臺下的觀眾都沒走。

單田芳上臺后深深地鞠了一躬,隨后,嫻熟地拿起驚堂木,“啪”地一拍,正式開書。早已滾瓜爛熟的《明英烈》就像洪水決堤那樣一瀉千里。當然是很賣力氣了,嗓門兒有多大使多大,口齒要多靈有多靈,單田芳滿肚子都是詞兒,越說越兇,生怕講慢了就趕不上似的……就這么氣喘吁吁地追趕了兩個小時,最后終于說道:“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p>

謝完幕,單田芳里邊的棉衣全都濕透了。事后一扒拉算盤才知道,肯定有一撥子聽眾捧場,要不,怎么能一下子掙到四塊兩毛錢哩!當時,雞蛋三分一個,豬肉四毛一斤——四塊二,可以買不少東西呢!但首戰告捷并未完全樹立單田芳的信心。第二天,他又忐忑不安地走進了書場,老天保佑,還有一大片觀眾。說到第三天,人們已經喜歡這個大眼睛的小演員。單田芳清楚地記著,那一天收入驚人,兩小時竟然掙了八塊多——破天荒??!就是成了名的“正場演員”也極少達到這種水平。與此同時,整個鞍山城都傳遍了:“聽說了嗎?最近,出了個新人叫單田芳!”

天氣逐漸轉暖,單田芳的《明英烈》也該收尾了。隨著那些正場演員走吧,三轉兩轉,到了全市最著名的“宜昌茶社”,那兒可是出紅角兒的地方。為了歷練自己,單田芳選中了鞍山很少有人碰過的《童林傳》。在師兄楊田榮的幫助下,單田芳一點就透,很快就可以順著別人的書套子摸下去了。很快,《童林傳》一炮紅遍鞍山城。

與此同時,《童林傳》引來了滾滾財源——每天都不下十塊錢!那是個什么概念?跟現在月薪上萬差不多。當地人送他一個響亮的綽號:“板凳頭兒大王?!笔裁匆馑寄??全社會認可了單田芳!二十一歲的單田芳已經在鞍山這座曲藝重鎮穩穩當當地扎住了根……

猜你喜歡
鞍山曲藝
思詩史為曲藝批評與創作賦能
《曲藝泉城》
鞍山銀行發展問題及對策分析
齊心聚力 共同推進建設中國特色曲藝學科發展
媒體時代曲藝批評應以曲藝活動為中心
論城市話語的建構和傳播
從健康曲藝生態看曲藝學科建設的緊迫性
等比數列前n項和(一)教學紀實
鞍山市融入“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新格局的策略研究
烘云托月:聚焦曲藝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