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武津城

2011-08-15 00:47朱新陽河南省上蔡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河南上蔡463800
大眾文藝 2011年14期
關鍵詞:故城

朱新陽 (河南省上蔡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河南上蔡 463800)

我曾在文物部門工作六載,一直熱衷文博事業,關于武津城的位置與興衰沿革,曾研究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書籍和出土文物參考史料,現試作探索。

一、武津城的具體位置

武津城,最早見于《宋書?州郡志》,僅謂屬豫豫州汝陽郡。武津城的地理位置,《宋書?州郡志》僅謂屬汝陽郡?!段簳?地理志》與《宋書》同,并注“有武津城”。其他如唐代李泰的《括地志》、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志》、宋代王存的《元豐九城志》均不見載;清代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雖有記載,但僅說“在(上蔡)縣城東”,《中國歷史地圖集》把“武津”二字寫在《北朝?魏》一圖上臨汝(河南上蔡)東北的澺水(今洪河)西岸,沒有標出位置。因此說,武津城的位置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個空白。

那么,武津城的位置究竟何在呢?

據《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汝寧府》:武津城在上蔡汝陽界?!比觋?,縣名,即今商水縣,位于上蔡縣東北,與上蔡縣境毗連??滴醣尽渡喜炭h志》的記載較為具體。該書《輿地志》謂:“武津故城,舊址在上蔡、汝陽界。今考當是縣東北四十五里朱里店,相傳故武津也。今有武津鄉,武津村,有廢城?!鼻宄瘯r期,朱里店在上蔡東北境,北面一公里即商水,與“上蔡、汝陽界”的記載甚為吻合。但是,這條記載只是根據“相傳”寫出來的。并且朱里店一帶無武津村之名。因此,武津城的具體位置,還須探索。

1978年冬初,上蔡縣進行文物普查。在朱里店西一公里的程莊村搜集到武津長印一顆,這顆印出土在該村村后。1977年修筑道路,群眾霍荷挖出一座古墓葬。墓中有人體骨骸及陪葬的瓷器和陶器大多當場遭受破壞,僅剩一雞首壺,壺內裝“武津長印”一顆。雞首壺高26厘米,流呈雞頭形,雞冠聳立,怒睛暴出,猶如欲斗??诔时P形,腹部呈球形,壺后有把,呈手臂形,壺兩側肩上各有一橋形紐,為南朝器物。武津長印為銅質,成正方形,直徑2.5厘米,高2.4厘米,紐成弧形,重72克,印文“武津長印”四字,為陰文篆刻。根據武津長印出土,可知武津城確實是在朱里店附近。

對武津城的地進位置,曾經反復實地調查。據康熙本《上蔡縣志?輿地分圖》,武津故城在朱里店西北。這里確實有一高崗,但卻為新石器時期及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址,找不到故城跡象。朱里店東北二里有高崗,崗上雖有兩漢陶片,也找不到故城跡象。唯朱里店東南與朱里店毗連處的崗郭村,村上老年人均說這里即武津故城。根據調查,崗郭村及其周圍區域確實是一座古城遺址。故城內古井甚多,陶片疊壓,與《上蔡縣志》記載一致,并且周圍部分城壕猶存。因此說崗郭村及其周圍的區域即古代的武津城。

二、武津城的地理環境及遺址遺物

武津城位于枯河故道環抱中??莺?、漢代之“汝水支流”,

唐代名洄曲,后因河道干涸名枯河??莺釉诠糯鸀橥粞蟠笏?,自今河南省郾城縣東南流至西平縣五溝營,再東南,進入上蔡北境。東流至朱里店,經東岸至楊集入項城境。武津故城以河為墊,在河流的盤繞環抱中。城垣現已不存,只在崗郭村東保留一個土崗,其它區域盡為平原。土崗為陶片疊壓而成,厚2米至3米,平原的文化層厚0.7米至1.2米,根據遺址上殘存的遺物,尚可看到南至崗郭村南90米,北至朱里高中校園,長約700米;東至崗郭村東郊野,西至周(口)上(蔡)公路西側,寬約500米。故城中的殘存遺物有簡瓦、板瓦、陶井、銅武器等,可以分為春秋、戰國、漢魏、南北朝三個時期。。故城東北1500米處有九女冢,東南700米處有蓮花池,群眾世傳均為故城當時遺存。故城西北700米處的航寨為當時水運碼頭。從故城的地理形勢和遺址、遺物分布,可以看到故城當時水陸交通便利,市井繁榮。

三、武津城的興衰與沿革

武津故城一帶自古就是居民密集的地方。故城西北700米處的航寨遺址,為新石器至商周時期遺址,出土有仰韶、河南龍山、商周時期的殘器。春秋時期,故城一帶為蔡國東北邊境。這里北臨陳(河南淮陽),東臨頓(河南項城),為蔡、陳、頓三國交界處,應是蔡國通往陳、頓的重要津渡。春秋時期,戰爭迅速發展,都城之外,各國都在軍事要地建筑城堡。這里河流迂回,地形險要,并且居民稠密,又為重要津渡,蔡國必然在這里建筑城堡,以固邊防,從故城出土的春秋建筑殘器及銅武器,說明人們已經在這里集居并有作戰設施。戰國時期,這里屬楚,楚在今上蔡置上蔡郡。公元前278年(周郝王三十七年)楚國遷都陳,稱“陳郢”(河南淮陽)。這里為陳郢與上蔡郡的交通樞紐,亦為陳郢東南屏障。因此,對這座城堡必然大肆擴建。這座城堡與湖北的楚國故都紀南城有共同特點。楚國把紀南城的設施在武津故城施用,可見其對該城的重視。故城東南25公里濱臨枯河的老黃村,3公里的張小寨村,都曾發現戰國夯筑營壘,應為故城外圍的戰斗設施。根據情況,當時故城定有重兵駐守,難免令人想見當時城堡森嚴、笙旗飄揚、戰士列隊、櫛風沐雨的景象。

西漢時期,武津城與陽城(商水扶蘇城)近在咫尺,應屬汝南郡陽城縣管轄。這里為汝南郡(河南上蔡)、淮陽國(河南淮陽)交通咽喉。并且北通汝陽、陽城,應為一方大鎮。從地表散布的兩漢、魏、晉陶片可以看到當時的規模及其繁華景象。南北朝早期,宋武帝劉裕北伐,收復了被北方少數民族占領的司、青、豫諸州。根據《史》、《志》記載:“武津縣,劉宋置”,設置武津應在這時。當時軍事斗爭激烈,必須在一些軍事要地置縣,將政治、經濟與軍事斗爭結合起來。武津城一向為軍事重地,因之,劃出部分地區置縣,名武津。以“武津”這名,是由于這里一向為重要津渡和戰場。津,即渡口。如孟津、延津,古代都是黃河上的渡口。古代并對經常作戰的地方以“武”為名。如魯國筑城備齊,名武城(山東嘉祥縣境),魏國有卷邑(河南原陽境),因戰爭頻繁,名武卷。武津,一向為重要津渡,并且春秋、戰國時期即為蔡、楚軍事要塞,南北朝時又因軍事需要置縣,以“武津”為名是很妥善的。

當時,武津縣屬于汝陽郡,為一小縣?!稓v代職官表》卷五十四《知州、知縣等官表》:“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拔浣蜷L印”用“長”,可知武津應屬小縣范疇。公元468年(宋明帝泰始四年、魏獻文帝皇興二年),北魏、劉宋斗爭激烈。北魏汝陽司馬趙懷仁攻武津。豫州刺史劉勔遣龍驤將軍申元德擊敗之,并斬魏將閼于拔(見《通鑒記事本末?宋明帝北伐》)。

北魏占領中原,武津縣仍屬豫州汝陽郡。公元前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西魏后又為北齊、北周所代替。武津先后屬東魏、北齊。北齊時期,與建國江南的后梁及擁有陜、甘、川、貴的北周斗爭激烈。根據形勢需要,廢除臨汝縣。以臨汝的大部分地區入武津,武津縣界擴大。隋朝時期,全國統一,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宣告結束。作為軍事斗爭需要而設置的武津縣就不必要了。因之,隋文帝開皇年間,移武津縣治于故臨汝城,即今上蔡城。武津城縣治撤除。隋湯帝大業年間,更名武津“曰上蔡”,《隋書?地理志?汝南郡》把武津這個縣名也廢除了。武津作為縣治雖然僅160余年,但城早建于春秋時期,至南北朝后期,沿用1200余年。

猜你喜歡
故城
稷下學宮遺址確認,是中國“最早的大學”
絲綢之路東天山段的三座古城
從成紀故城到大地灣
蘇巴什故城
育苗繁忙助春耕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故城時光》首發
曲阜市魯國故城生態水系修復工程規劃探討
交河故城申遺一波三折
故往三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