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題共賦 文如其人

2011-08-15 00:42河北大學文學院保定學院中文系河北保定071000
名作欣賞 2011年2期
關鍵詞:詩人

⊙李 新[河北大學文學院/保定學院中文系, 河北 保定 071000]

同題共賦 文如其人

⊙李 新[河北大學文學院/保定學院中文系, 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唐詩名家詠物、詠事及詠懷類的諸多代表性作品中,同題共賦的現象十分突出,通過相互對照,可以看出,作家獨特的人生閱歷、氣質,對作品風格是有著深度影響的,“文如其人”的規律以及高爾基“文學是人學”命題,是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的。

唐詩 風格 個性 文學 人學

蘇聯的高爾基,曾提出“文學是人學”的命題:“文學家的材料就是和文學家本人一樣的人,他們具有同樣的品質、打算、愿望和多變的趣味和情緒?!雹偌次膶W應該以寫“人”為中心,而作為創作主體的文學家,也因個性、氣質等個人條件的不同,在創作中產生了多樣化風格的文學作品。三國時期,曹丕提出了著名的“文氣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雹谥赋鑫恼轮械摹皻狻?,即風格,是由作家不同的個性所形成的。梁代劉勰《文心雕龍·體性篇》云:“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雹垡嘀赋?,文章的風格體式或雅正或浮靡,或陽剛或陰柔,很少有與作家的氣質相反的。以唐詩為例,其間名家輩出,雖同題共賦,風格亦迥然不同。茲以詠物、詠史、詠懷為代表,探究其各異之詩風與作者個性之間“文如其人”的內在聯系。

一、托物抒情,各寓其志

詠物題材,有唐一代,賦者甚眾,詠蟬之作稱絕者有三,如下:

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唐初宮廷詩人虞世南,其詩以蟬之高潔品性來自喻,首句明寫蟬之習性,實則處處自寓象征?!按埂卑凳酒渖砭语@宦“,飲清露”寓立身高潔。次句狀蟬聲傳播之遠“,流響”“、疏桐”,富于清逸俊朗之逸韻。末兩句乃全詩點睛之筆,夾敘夾議,蟬聲遠傳,非藉于秋風傳遞,乃“居高”而自致。全詩意在言外,寄興深微,富有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亦與其仕途得意、身居清要之身份境遇相符。

駱賓王之詩,則因上書得罪武后,被誣下獄,次年獄中聽蟬,有感而作;駱詩首聯即對起,以蟬之悲鳴,興己之客思,秋蟬高唱,由物及人,駭耳驚心,兼用“南冠”楚囚之典切題;頷聯物我相聯,委婉曲折地表達出詩人自傷老成的凄惻之情;頸聯純用比體“,露重”、“風多”喻環境險惡,“飛難進”喻仕途失意,“響易沉”喻言路阻絕,既是說蟬,更是言己,物我相融,寄托遙深,如高步瀛《唐宋詩舉要》所評“:以蟬自喻,語意沉至?!雹?/p>

李商隱之作,寫寒蟬棲高飲露,悲鳴欲絕,然其棲息之碧樹卻無動于衷,冷漠無情,這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隱寓自身牽涉“牛李黨爭”雖志行高潔卻窮愁困苦,滿腔悲憤而無人同情的悲劇命運;頸聯由寒蟬之流轉棲息于霜枝,轉而直寫自己宦游四方、漂泊不定的生活,故園荒蕪,思歸無路。尾聯“君”、“我”對舉而結情,再次以蟬之難飽與自身舉家清貧相應,全篇詠物與抒情緊密結合,隱顯分合,首尾呼應,與詩人一生之漂泊命運相契合。

三首詠蟬詩都是托物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人生際遇、個人氣質的不同,雖同樣工于比興寄托,卻呈現出或通達自許、或黯然自傷、或清秀、或沉郁之殊異風格,清施補華《峴傭說詩》曾評曰:“《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同一詠蟬,虞世南‘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清華人語;駱賓王‘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是患難人語;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是牢騷人語?!雹?/p>

二、臨歧贈別,風格迥異

詠事之作,試以送別之類言之,送友長亭,臨歧贈別,在唐人的作品中比比皆是,猶以盛唐王維、高適之作為最:

高適《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王維之作寫景清秀明麗,如蘇軾所評:“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保ā稌υ憽此{田煙雨圖〉》)一個“柳”字,與“留”字相諧,暗合唐人折楊柳以贈別的習俗,并以反襯之法,委婉表達了對友人元二的挽留惜別之情。而高適之作則不假藻飾,直抒胸臆,一反以往送別詩的凄楚感傷情調,而代之以豪情壯語,抒寫于雪天暮色中送別友人時的豪情與勸勉,其境蒼茫雄闊,其情慷慨豪壯,特別是后二句直吐胸懷,警策動人。

兩詩雖同是送別之作,同屬七言絕句,然格調一哀婉,一豪邁,抒情一委婉,一直率,境界一清麗,一宏闊;這主要是由兩人不同的思想性格所決定的。王維一生優裕富足,再加上長期受佛教思想的影響,性格上表現出軟弱的一面,為了明哲保身,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據《舊唐書·王維傳》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雹蕻斢龅饺松鷦e離時,人生無常之思想則在作品中暴露無遺,故哀傷無限至一唱三嘆。高適則出身社會下層,曾長期過著“混跡漁樵”的生活,養成了放蕩不羈的性格,對自己的才能充滿信心,寫此詩時雖是不得志之時,但仍能于道別之時,以慷慨豪邁之語給予友人安慰,正如殷《河岳英靈集》所云:“適性拓落,不拘小節,恥預???,隱跡博徒,才名自遠。然適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雹咭虼?,在二人的作品中,文風與人格都達到了統一“,文如其人”也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三、感遇詠懷,視角不一

感遇詠懷之作,也常因詩人性格的差異,雖抒發同樣的情懷,亦由各自的視角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比如“安史之亂”爆發,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九)與杜甫之《春望》即是此類鮮明的對比。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率軍叛唐,次年即陷洛陽、長安兩京,此時李白奔亡于華山隱居避亂,作《古風五十九首》(其十九):

西上蓮花峰,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谢信c之去,駕鴻凌紫冥。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前十句都是描寫蓮花峰的游仙生活,飄忽虛幻,一如其詩豪放飄逸的一貫之風,后四句方始關注現實,以高遠之視角,一瞥蒼生之苦難,抒憂憤之情懷,清人陳沆《詩比興箋》云:“遁世避亂之詞,托之游仙也?!雹嗾\然!

杜甫則于天寶十五載(756年),聞肅宗靈武稱帝,遂只身遠赴靈武,途中被俘,押往叛軍統治下的長安城中,至德二載(757年)春,詩人感而賦《春望》一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五律通過眺望淪陷后長安的破敗景象,抒寫了感時恨別、憂國傷世的感慨,宋代司馬光《溫公續詩話》評曰:“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詩人,唯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胶釉?,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雹嵘胶右琅f卻國家淪亡,春色滿城卻荒無人跡,以有襯無,使得詩人對于國破家亡的感慨之情更加沉痛;繼之觀花而濺淚,聽鳥而驚心,以樂襯哀,見國事時局之艱;篇末則以詩人自身憂國憂民之抒情形象收結,盡顯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同樣面對安史叛亂的現實,為何兩位詩人所賦詩篇迥然不同呢?這與李、杜不同的人生觀是密切相關的,在李白頭腦中,道家“無為”、“自然”的人生觀與道教的游仙思想占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當他在仕途受挫之后,便出世隱居,秉持這樣的人生觀,在家國存亡、天下大亂之際,李白選擇隱居名山、全身遠害的道路也就在所難免了。有著“子美集開詩世界”⑩之稱的大詩人杜甫,則出身于“奉儒守官”之家(《進〈雕賦〉表》),在他頭腦中,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占據著主導,因此他才會在大亂之際,只身遠赴靈武。反映到作品中,李詩全篇確乎是以仙人遨游的形象出現,只在篇末才對現實投下一瞥;杜詩則直面人生苦痛,視角更為寫實,面對同樣的社會現實,卻因不同的主導思想與人生抉擇,風格迥異,“文如其人”,即使李、杜這般身處詩壇最高峰的大詩人亦不能外。

① 高爾基:《論文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第316頁。

② 李壯鷹:《中國古代文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頁。

③ [梁]劉勰:《文心雕龍》,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16頁。

④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411頁。

⑤ [清]王夫之等:《清詩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74頁。

⑦ 傅璇琮:《唐人選唐詩新編》,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52頁。

⑧ 郭紹虞,富壽蓀:《清詩話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0頁。

⑨ [清]何文煥:《歷代詩話》,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227頁—第228頁。

⑩ 吳淑玲:《浙東學人仇兆鰲著述鉤沉》,《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1期,第99頁。

作 者:李新,河北大學文學院2008級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保定學院中文系講師。

編 輯:張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歡
詩人
訪談:和詩人一起進入詩歌的夢
詩人的書畫
詩人的書畫
最帥的詩人
“詩人”老爸
憤怒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人貓
詩人與花
想當詩人的小老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