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晉名士的思想沖突與人格焦慮
——以嵇康及其《幽憤詩》為例

2011-08-15 00:42蘇州市職業大學江蘇蘇州215104蘇州大學江蘇蘇州215006
名作欣賞 2011年2期
關鍵詞:玄學阮籍名士

⊙陶 莉[蘇州市職業大學, 江蘇 蘇州 215104;蘇州大學, 江蘇 蘇州 215006]

魏晉名士的思想沖突與人格焦慮
——以嵇康及其《幽憤詩》為例

⊙陶 莉[蘇州市職業大學, 江蘇 蘇州 215104;蘇州大學, 江蘇 蘇州 215006]

以嵇康為代表的魏晉名士在發展魏晉玄學的過程中,推崇倡導道家思想,追求逍遙世外、隱逸超脫的出世生活,但在思想本質上體現了外道內儒的思想沖突。在魏晉名士的各類文學作品中,表達了對社會的深切憂思和對生命的珍愛,充分顯露出其對世事的漠視和對生命珍視所產生的人格焦慮。

魏晉名士 思想沖突 人格焦慮

危機爆發、動蕩不安的社會狀態,玄學盛行、推崇倡導道家思想是魏晉之際的基本社會背景和思想特色。在這樣的社會和思想背景下,以“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賢為代表的魏晉名士崇尚老莊,發展了魏晉玄學。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名士在避世與入世、理想與現實的紛爭和沖突中,力圖超越殘酷的現實重建其人格理想但又不能的痛楚,以自覺的主體意識通過詩、賦等文學樣式表達出對社會的深切憂思和對生命的珍愛,“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劉勰《文心雕龍·時序》)。

嵇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性情上“恬靜寡欲,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晉書·嵇康傳》)。這位“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但欲守陋巷,教養子孫,時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與山巨源絕交書》),因不愿出世而與山濤絕交的“性慎言行”的清高名士受牽連被拘,在生命的盡頭作《幽憤詩》,綜合了其人格理想與現實沖突所造成的焦慮與矛盾。

一、外道內儒的思想沖突

唐長孺先生在《魏晉玄學之形成及其發展》中指出:“嵇阮在原則上并不反對儒家所規定的倫理秩序,只是反對虛偽的名教,他們理想中的真率自然之人格仍然與封建道德不可分割?!雹亠底杂咨钍苋寮医浀溆绊?,并“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晉書·嵇康傳》)。在其早期的創作中,表現出了對現實的極大關注,《卜疑集》中體現了他積極國事、獻身濟世的精神;《太師箴》則告誡國君要任賢、遠佞、近忠直,強調統治者不可自恃尊貴與威強,體現了“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憂國情結。在《答難養生論》中又表現出了對君明臣賢、國泰民安的熱烈呼喚和強烈渴望。從思想根源來看,嵇康所受的儒家經典的影響使得他對社會、統治者產生了深切的關注,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內心的郁憤。所以就嵇康而言,表象上雖脫俗避世,其內在本質顯然是儒家的積極入世思想②?!队膽嵲姟烽_頭便交代自己的身世“少遭不造,哀煢靡識,越在襁褓”,在襁褓之時失去父親,沒有人教誨;“母兄鞠育,有慈無威,恃愛肆姐,不訓不師”,在母親的兄長的養育下,依仗慈愛而行為放肆,缺乏訓導和師教,使得今天落得縲紲的下場。這是嵇康在獄中對自我的辯護,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嵇康認為自己缺乏師教,行為準則和人格理想建立的闕如造成了被拘,那么嵇康在內心深處是希望幼年時得到父親的教誨,乃至成人后能建功立業的。

在黑暗冷酷的現實社會面前,身為“魏宗室姻親”陷于權勢紛爭的名士嵇康,個性清高散傲,卻又不得不自我壓抑,乃至學阮籍“口不論人過”,以老莊為師,欽羨柳下惠、東方朔,與阮籍、山濤、王戎等神交,厭惡世俗,追求逍遙自得、閑適愉悅的理想人生,“越名教而任自然”。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同時傳承了王弼的玄學之風,“托好《莊》《老》,賤物貴身,志在守樸,養素全真”,在《養生論》中提出“夫稱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違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氣靜神虛者,心不存乎矜尚;體涼心達者,情不系乎可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物情通順,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憋堤岢鐾ㄟ^道家的生命修養,對深處俗世的欲望、行為加以節制,不露“喜慍之色”,對自己的生命人格與境界加以充分的提升,使之與社會的秩序、公共規則相合相容。嵇康從人生實踐的層面引入道家生命樣式,進一步構建了自己人生的道德根基③。從他的詩歌《詠懷詩》《贈兄秀才入軍十八首》《酒會詩七首》等來看,嵇康寄托于“蘭圃”、“淡淡流水”、“凡凡柏舟”,欲“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釣叟,得魚忘筌”(《贈兄秀才入軍十八首》第十四首),欲“微嘯清風,鼓戢容裔。放濯投竿,優游卒歲”(《酒會詩七首》之四),在返歸自然中與自然融為一體。

以嵇康為代表的魏晉名士刻意保持其精神獨立,他們或相聚清談,或潛心樂道,或徜徉山水,而這樣的行為往往是對現實社會環境的消極抵抗。這便形成了嵇康詩歌的“清俊”風格,嵇康詩歌多慷慨憂郁,有不可阻擋之氣勢,是在消極抵抗現實之后向往歸隱、返歸自然??梢坏┦艿絺€體價值和生命的威脅之時,又表現出了對自我意識的深刻反省和痛悔不已,“惟此褊心,顯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創磐”,并進一步表達意愿“仰慕嚴鄭,樂道閑居,與世無營,神氣晏如”。在深陷囹圄之時,“雖曰義直,神辱志沮,澡身滄浪,曷云能補”,總結自身人品和修養,仍“義直”,可神志遭到辱沒,縱然想以滄浪之水濯身,亦不能補矣!不難看出,嵇康對統治者仍抱有期望和信念,在個體生命受脅迫時,感嘆人生“事與愿違,遘茲淹留,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嵇康在生命盡頭自省自節,“懲難思復,心焉內疚”,以禮制欲,是儒家文化重人際、重內省、重人性完善的重要表征。并仍然寄希望于將來,“庶勖將來,無馨無臭”,又更進一步表明日后的人生立場,將“采薇山阿,散發巖岫,永嘯長吟,頤神養壽”。只是,這樣的表明已為時太晚,被誣“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終以一曲《廣陵散》作結,“刑于東市”。

嵇康在其文論中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學主張,現實追求隱逸閑適的生活;而在其內心深處又表現出對儒家思想精髓的遵從和深刻的自我反省?!队膽嵲姟氛瞧渫獾纼热宓乃枷霙_突的直接表現。

二、傲散清高與悲憫憐生的人格焦慮

魏晉時期,動蕩不安的社會生活、“儒”“道”“佛”思想的巨大碰撞,造成了魏晉名士傲散清高,放蕩不拘的個性特征,但其對生命的珍視本性使得他們產生了強烈的人格焦慮,出現了任性放誕以求本真、服藥以求長生的多種人生形態。魏晉名士在多種政治勢力的夾縫中,失去了對世務的關注熱情,努力置身世外,逍遙山水,放誕人群,更多地表現出對個體生命的珍視,對本真精神的守護,對世間生活的詩意藝術化追求。魏晉名士瀟灑飄逸、率真自然的品格,正是道家自然人格滋養的結果。名士,自嵇康、阮籍始,“師心”、“任氣”成為行為的主要特征,舉止從心源出發,而不以世情為據,以真氣為根本,不從俗套而行,體現一種自適其性的行為模式,任性所之。④對一切世俗禮教視而不見,如阮籍“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沉醉六十日以抗婚,為“貯酒三百斛”而求為步兵校尉,母終而飲酒食肫,“然后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晉書·阮籍傳》)。阮咸“居母喪,縱情越禮”(《晉書·阮籍傳附阮咸》);向秀與嵇康一起打鐵,“相對欣然,傍若無人”(《晉書·阮籍傳附向秀》)。劉伶,則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保ā稌x書·阮籍傳附劉伶》)嵇康則明確表示“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攻其過。又讀莊、老,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之情轉篤”(《與山巨源絕交書》)。

嵇康“高情遠趣,率然玄遠”(《晉書·嵇康傳》),但在生命受到脅迫之時,嵇康從內心深處表現出了對生命的珍視以及對人生的深刻反思,而在反思的過程中,同時肯定對逍遙山水、本真精神的守護。這樣的人格焦慮貫穿《幽憤詩》全篇。詩歌的第一段先就人生進行了總結,自幼喪父,恃母兄寵愛而行為放肆,心志保守質樸但愛重自身,直接表明了對生命的珍視。從第二段起,反省自我,追悔不已,以“子玉之敗”實指自己,沉痛地表達了嵇康無故被禍后怨悔交加的復雜心情(戴明揚先生《嵇康集校注》的說法有待商榷,徐君輝的《嵇康〈幽憤詩〉“子玉之敗”句箋釋》的理解可信⑤)?!按笕撕?,藏垢懷恥”轉為歌頌司馬昭有寬宏大量之氣,能寬恕自己的過錯,這是對生命的眷戀與不舍。在生命價值本身與思想信仰面前,嵇康還是選擇了前者,這是對生命本體的認同,發自內心?!拔魬M柳惠,今愧孫登,內負宿心,外恧良朋”,又“仰慕嚴鄭,樂道閑居,與世無營,神氣晏如”,心中慚愧內疚,仰慕鄭子真和嚴君平,仰慕他們能樂于其道隱逸閑居,與世無爭,神氣安然自適。自比柳下惠、鄭子真和嚴君平,又表明自己信仰的高潔和傲散清高。第三段說明自己是因為頑疏而導致身陷囹圄,并非天性如此,繼而較為悲觀地認為“窮達有命,亦又何求”,悲嘆之余,以認命而聊以自慰。詩歌的第四段,是全篇的精髓所在,自省的同時提醒自己要“奉時恭默”并以靈芝“一年三秀”為喻,寄托于將來,“懲難思復,心焉內疚,庶勖將來,無馨無臭”,在生命的后續階段,“采薇山阿,散發巖岫,永嘯長吟,頤神養壽”,以實現自我逍遙世外的理想追求。

嵇康倡導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把對宇宙本體的追求引向了人的自我意識,為實現個體生命價值開拓了新的領域,他倡導莊子的思想精神,促進了魏晉時期的莊學復興和玄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但結合其在獄中所作的《幽憤詩》,我們不難發現,就其思想的根源而言,他崇尚道家出世的思想,在追求隱逸超脫、逍遙世外的人生境界的過程中,卻在思想的深處,表現出了對儒家思想的深切的不自覺的認同,形成了“外道內儒”的思想沖突。而在《幽憤詩》中通過對自我的反省和對司馬政權的妥協,所體現的對生命價值的珍視又與其性格中的傲散清高形成了其人格焦慮。但這樣的人格焦慮在對現實社會的反抗中以“刑于世”的方式作結,這是嵇康的悲劇,也是魏晉名士的悲劇。

①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M].上海:三聯書店,1955:329.

② 趙玉霞、徐廣振.外道內儒:嵇康矛盾心理的文化解讀[J].東疆學刊,2009(1).

③ 胡東寬.批判與建構——嵇康的儒學觀[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④ 周海平.魏晉名士人格論[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130.

⑤ 徐君輝.嵇康《幽憤詩》“子玉之敗”句箋釋[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1]戴明揚.嵇康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2] 孔繁.魏晉玄學和文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61-65.

[3]馬小虎.魏晉以前個體“自我”的演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442.

[4]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6:49.

[5]王運熙、顧易生.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5.

[6] 錢志熙.魏晉詩歌藝術原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174.

[7]林繼中.生存焦慮與情志離合——魏晉文學自覺的動力探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

[8]王保興.從阮籍與嵇康游仙詩的比較來看魏晉人士的理想人格建構[J].高教研究,2008(2).

[9]錢雯.嵇康的玄學與樂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9).

[10]顧農.嵇康《幽憤詩》解讀[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3).

作 者:陶莉,蘇州大學博士研究生,蘇州市職業大學管理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古代漢語、地方文化。

編 輯:張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歡
玄學阮籍名士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興起的雙驅
淺談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的突轉
區廣安
當代玄學報告之“解壓”——YY嘛,誰不會啊
平衡
魏晉玄學對正統法制思想的影響
李邕題三字半匾
Parodies in Death and the Compass
“青睞”與“垂青”
阮籍與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