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鱔魚名菜

2011-08-15 00:47蔡海雁
烹調知識 2011年31期
關鍵詞:紹酒蒜泥鱔魚

湖 北 蔡海雁文

鱔魚名菜

湖 北 蔡海雁文

鱔魚,因其色黃為多,故民間通稱黃鱔,歷代好嗜之士又賜別名曰:“微鱗公子”、“粽熬將軍”、“地精”、“土龍”等,以其體長,美稱為“單長?!?,又因其曲拱腹部亦名“護子魚”;乾隆時,揚州廚師把黃鱔切段和豬肉同燒,取名“龍虎斗”,曾博得龍顏大喜。這菜名傳到廣東,被粵菜移植,就用蛇肉和貓肉同烹,亦叫“龍虎斗”,竟蜚聲海內外了。

鱔魚味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動物性烹飪原料,中醫認為有“補中益氣”之效。早在明代,古籍《名醫別錄》中就列之為上品,成為食療原料之一。就制肴來說,由于江淮地區盛產鱔魚,故淮揚菜廚師精于以鱔作饌,其花色翻新,可烹制上百種菜肴,號稱“長魚席”。傳統名菜有“炒鱔糊”、“大燒馬鞍橋”、“炒軟兜”、“白燴臍門”等。如“炒鱔糊”遠在元代就有名氣,叫“南炒鱔”;到明代就改稱為“鱔糊”,而劃鱔絲的技術早在元代就有,古籍記述過。

一、酥炸鱔魚夾

1.原料:熟鱔魚背肉300 g,河蝦仁150 g,肥膘50 g,雞蛋清一只,雞蛋二只,富強粉150 g。

2.調料:蔥姜汁 15 g,紹酒 15 g,精鹽 7.5 g,味精5 g,胡椒粉1.5 g,發酵粉10 g,生粉少許,生油(實耗)50 g。

3.制作:a.把蝦仁,肥膘細斬成泥,裝碗中加蛋清,蔥姜汁,紹酒,精鹽,味精,胡椒粉,少許生粉,拌勻上勁成蝦餡。

b.把鱔背肉尾部截去,取一半放在案板上,要皮朝下,肉朝上,將蝦餡鋪上一層,再把另一半鱔背肉朝下,皮朝上合貼上去,成為鱔夾,裝在涂過一層薄油的大盤中上蒸籠蒸熟,約4 min左右取出晾涼后,改刀切成菱形塊,滾拍上一層干淀粉。

c.另將雞蛋、富強粉、發酵粉加水調成略有流瀉狀的糊漿。

d.將鍋燒熱,放油750 g左右,燒到六成熱時,把鱔夾逐塊掛裹上雞蛋糊,下鍋炸至定型,即逐塊依次撈出。然后升高油溫,達七八成熱,將鱔夾復炸至金黃松脆,即可。食用時可蘸花椒鹽,也可蘸鮮醋或辣醬油。

4.特點:外金黃松脆,里白凈鮮嫩,鱔肉還有彈性質感。

二、鴻運鱔魚卷

1.原料:活大鱔魚1 kg,熟火腿(切成長方薄片)25 g,凈熟筍肉100 g(也切成長方薄片),青甜椒(長方薄片)50 g。

2.調料:大蒜泥 15 g,蔥姜汁15 g,紹酒 25 g,精鹽2.5 g,白糖1 g,味精4 g,白胡椒粉1.5 g,干、濕淀粉少許,麻油25 g,豬油(實耗)75 g。

3.制作:a.把活鱔頭部釘住在木板上,使其肚腹朝人體,背脊朝外,再用小刀切斷頸骨,順長剖腹剔除脊椎骨及內臟,斬去頭、尾,用干布擦去血污(不宜洗滌)然后在魚肉上剞麥穗形花刀(即先直刀而不斷,每刀距離3.3 mm再將魚轉90°,改用斜刀切而不斷,每刀距離6.6 mm,最后改刀成長方塊)。

b.將魚用蔥姜汁,精鹽1.5 g,少許干淀粉拌勻上漿。

c.把鍋燒熱,放豬油1 kg,待油溫達七成熱時,放入鱔魚、筍,青椒劃散,鱔一變色即倒出。原鍋留少許油,下大蒜泥爆香,噴入紹酒,繼之放精鹽、白糖、味精、微量鮮湯、勾芡、使鹵汁稠厚,即放入原料,顛翻幾下,淋上麻油,撒上胡椒粉,裝盆即成。

4.特點:色紅、綠、白、淡黃、鮮艷、味鮮咸微香辣,蒜香;形為麥穗卷,美觀,逼真。

三、松子懷胎鱔

1.原料:活大黃鱔1 kg,肥瘦豬肉各150 g,松子肉25 g。

2.調料:蔥姜汁 15 g,大蒜泥 5 g,紹酒25 g,上等醬油25 g,白糖15 g,精鹽1.5 g,味精2.5 g,麻油25 g,胡椒粉1 g,豬油(實耗)100 g。

3.制作:a.把黃鱔斬去頭、尾部而致死,抽去肚腸,并用刀切成5 cm長,再使小刀順空腹中拆去鱔龍骨,使鱔段成為圓筒形,用于布擦凈血污(不宜洗滌)。

b.把豬肉斬成茸泥,把松子肉放五成熱油鍋中炸黃炸香,同肉泥一起盛在碗內,加蔥姜汁、醬油10 g,白糖5 g,精鹽0.5 g,味精1 g,拌勻上勁成肉餡,將鱔筒內壁全抹上干淀粉,再將肉餡釀入其中,成為“釀鱔筒”。

c.鍋燒熱,加1 kg油燒至七成熱,投入鱔段略炸去腥,倒出,原鍋留50 g油,放入蒜泥煸香,烹入紹酒,放下鱔筒,加醬油、白糖、精鹽和鮮湯,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燜燒15 min,然后改大火,放入味精,收濃鹵汁,使之滾包在原料上,淋上麻油,撒上胡椒粉,裝入盆中即可。

4.特點:色金黃,油光锃亮,味醇厚,咸甜適口,質感酥軟,潤滑,香氣誘人垂涎。

猜你喜歡
紹酒蒜泥鱔魚
蒜泥點唇
聽爸爸講述釣鱔魚的故事
野生鱔魚觀察日記
蒜泥點唇
蝦里加中藥可補腎
港式脆皮燒腩仔
蝦里加中藥可補腎
蒜泥白肉
鱔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