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洋節給當代中國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

2011-08-15 00:45賈曉鋒
關鍵詞:洋節傳統節日文化

賈曉鋒

(蘭州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50)

【文化學】

西方洋節給當代中國社會帶來的積極影響

賈曉鋒

(蘭州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50)

伴隨全球化的浪潮,以“圣誕節”和“情人節”為代表的西方洋節以其“時尚、娛樂、狂歡、人性”等時代特征,借助西方強大的經濟實力,迅速傳入中國,很快贏得中國年輕一代的青睞和追捧。西方洋節在中國的盛行對當代中國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其中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積極的影響有:豐富和繁榮中國節日文化;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深入;刺激消費、繁榮商業;調節民眾生活、緩解生活壓力。對于西方洋節在當代中國傳播的文化現象,只有在深入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引導人們科學理性地對待西方洋節。

西方洋節;圣誕節;情人節;商業

西方節日傳入中國,不僅可以豐富和繁榮中國的節日文化,而且可以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人們在慶祝西方洋節聚會時,可以體驗異域文化,緩解生活壓力,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商家也可以不失時機地利用洋節發“洋財”,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利潤,甚至有時候商家會編造一些與節日相關的故事來促銷他們的商品。不可否認,西方洋節在中國的盛行,給迅速變革的中國當代社會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影響。

一、豐富和繁榮中國節日文化

自辛亥革命以來,中國社會呈現出兩種節日體系并存的局面。不過,新式節日尚未形成深厚而豐富的民俗,真正靠文化魅力活躍在民間的還是傳統節日。而自改革開放以來,嚴格說是進入21世紀后,中國社會呈現出三種節日體系并存的局面,即中國的傳統節日、新中國成立后的一些政治性節日和外來節日,這三種節日基本上已經組成了當代中國社會的節日體系。在這個節日體系中,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政治性節日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象征,是中國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外來節日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是當代中國人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和舒緩生活壓力的契機。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洋節在中國當代節日體系中已經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節日體系,并有利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和諧社會的構建。

此外,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傳統節日,最早的時候跟時令、節候等有很大的關系,大多都是綜合性的并寄托著祈福納祥、趨吉避兇的宗教希冀。而西方洋節雖起源于基督教文明,但傳入中國后由于不拘泥于宗教形式,節日的內容更加廣泛、節日的形式更加豐富,并且強調的是單項性、主題性。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在當代中國社會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更加注重個性的開放、感情的表達、生活的快樂等。由于缺乏時代氣息的傳統節日在某種程度上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那些主題鮮明、風格現代的西方洋節能很快博得他們的歡心。例如,現代很多人要孝敬母親的時候,只好借用美國的母親節;要表達愛情的時候,就得借用西方的情人節;要娛樂狂歡的時候,就得期盼西方圣誕節、萬圣節的到來;要表達感恩之情的時候,就想起美國的感恩節等。正是由于西方洋節的到來,才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傳統節日的不足之處,才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繁榮了中國的節日文化。

二、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由來已久,既有“東學西漸”的光榮史又有“西學東漸”的落后史。[1]23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全球化的趨勢向縱深發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頻繁、深入,西方洋節隨之盛行中國。而西方洋節的到來在豐富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同時,很快發展成為中國人進一步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每逢西方洋節到來之時,在媒體的宣傳下,在商家的炒作和渲染下,濃郁的西方文化情調充溢著中國都市的大街小巷。[2]人們在洋節文化氣息的熏陶下,通過慶祝圣誕節了解了基督教文化的博大與厚重;通過慶祝情人節了解了玫瑰花、巧克力所表達的寓意;通過慶祝其他相關的西方洋節了解了復活節的彩蛋、萬圣節的南瓜燈以及感恩節的來歷等。中國人對西方節日文化的了解不但使他們產生了“愛屋及烏”的感情,而且使他們產生了了解更多西方文化的欲望。在中國人越來越喜歡西方洋節的同時,西方人也會慢慢地喜歡上中國的傳統節日,并渴望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這樣一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向全方位、多領域的趨勢發展,世界文化也走向多元化。

三、刺激消費,繁榮商業

當今的中國社會已經呈現出越來越多的消費社會特征。像二戰后的很多歐洲國家一樣,在近十多年,國內的現代化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城市中地鐵輕軌的建設,城市間高速公路的建設,生活中電視、電腦、手機、網絡、汽車等的快速普及,這些特征都標志著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已經在逐步進入一個新的消費社會。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描述到:“今天,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一種由不斷增長的物、服務和物質財富所構成的驚人的消費和豐盛現象,它構成人類自然環境中的一種根本變化。恰當地說,富裕的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人的包圍,而是受到物的包圍?!保?]1

西方洋節在明顯具有消費社會特征的中國的盛行,無形中給國人提供了一個消費的大好時機。每個西方節日都成為商家大展身手的舞臺。商家和媒體從各方面推波助瀾的宣傳攻勢引領了普通大眾對節日的幻想和渴望,從而產生出波瀾壯闊的西方洋節消費大軍。在西方洋節期間,中國人會以此為良機去瘋狂地購物、瘋狂地吃喝、瘋狂地玩樂。其實有關圣誕節期間娛樂餐飲場所爆滿的報道和情人節期間玫瑰花價格的飆升甚至脫銷的報道,都足以證明西方洋節對中國商業的繁榮所做出的貢獻。

四、調節民眾生活,緩解生活壓力

在經濟活動全球化、社會生活現代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國人的生活質量逐年提高,但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所感受到的來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壓力卻越來越大。人人力爭上游,工作透支、競爭透支、情感透支,學業與就業難兩全,工作家庭難兩全,物質精神單豐收,顧此失彼,身心俱疲,然而,現代化的進程中卻沒有現代化的心理排泄渠道與之相匹配,從而造成全社會性的精神性疾病和心理失衡。

面對諸多壓力,生活在當代社會的中國人該如何應對?他們本可以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找到緩解壓力的靈丹妙藥,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智慧如“中庸”、“無為”、“和為貴”、“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甚至“忍”、“超脫”等足以滋養他們那顆被現代文明灼痛的心靈,熨平他們思想深處的皺褶。然而,遺憾的是中國人現在已經卷入到現代化世界的理性化鐵籠中。一百多年來儒家文化衰微,出現了梁漱溟先生所說的“中國文化失調”現象,中國處在“文化真空”的狀態。[4]然而,事實上一百多年來包括儒家文化在內的整個中國傳統文化,都出現了衰微狀況。我們的社會還沒有營造出一種以人為本、體現人的價值、充滿人文關懷的和諧社會環境。鑒于此種情況,當代中國人不可能在自己的文化中找到舒緩壓力的方法,他們只能把目光投向西方文化。而在眾多的西方文化中,以“娛樂、狂歡”為特色的西方節日,正好能滿足當代中國人的這一心理需求,西方的節慶活動會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奮,從而燃起不屈服的生存愿望。因此,西方洋節很快就贏得了當代中國人的接納和喜歡。

在西方洋節期間,人們通過聚會、聚餐、購物等各種方式來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實際上西方洋節傳入中國已經蛻變成當代中國人娛樂狂歡的日子。在中國人的眼里,傳入中國的所有洋節不管是宗教性質的還是非宗教性質的,都是“娛樂節”、“狂歡節”。[4]

西方洋節在中國的傳播的確給當代中國社會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影響,但是與此同時,它不但嚴重影響到了中國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發揚,而且嚴重影響了中國青少年的節日觀、消費觀和價值觀。因此,我們要科學理性地對待其在當代中國的傳播,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同時,我們要更多地考慮如何振興我們自己的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改革并豐富自己節日的內涵,使之更具有吸引力。最終,使中西方兩種節日文化并蒂開放,香飄世界。

[1] 王錦貴.中國文化史簡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 鐵翠香.媒介環境下的“洋節熱”[J].當代傳播,2007(3).

[3] 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全志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 王洪英.對“洋節”論爭的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8 (1).

1672-2035(2011)06-0027-02

G04

B

2011-09-01

賈曉鋒(1977-),男,陜西寶雞人,蘭州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張進峰】

猜你喜歡
洋節傳統節日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年味里的“虎文化”
偶感
誰遠誰近?
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洋節“中國熱”
跟蹤導練(五)(4)
反思洋節熱加快大連城市節日文化建設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