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哲學的思辨與批判精神

2011-08-15 00:49張冬冬
關鍵詞:哲學家境界工具

張冬冬

試論哲學的思辨與批判精神

張冬冬

運用演繹邏輯的方法,提出了對于哲學的新認識,即哲學“可能”是對整個世界(真善美,實踐,知識)進行思辨和批判的思維活動。同時對“哲學是一種觀念工具”的觀點進行了批判,并考辨了哲學理論與哲學史的區別。

思辨;精神;思維;批判

有一塊四畝大的麥地,農民A扛著鋤頭去除草。在這個過程中,他的頭腦中經過了三個步驟。步驟一:他決定去除草,作出決定;步驟二:如何去除草,尋求方法;步驟三:運用鋤頭去除草,實物工具。農民要完成除草任務必須經過這三個步驟,其中,步驟一和步驟二是農民A在頭腦中的思維過程,而步驟三則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工具。筆者粗淺地認為,步驟一是世界觀,步驟二是方法論。農民A在認識麥地的基礎上運用鋤頭對麥地進行改造,認識麥地時所運用的智慧和思維的方法相對于實物鋤頭而言是觀念的。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和改造與農民鋤地類同,是集觀念和實物于一體的。農民A的這種思維相對于大哲學家的哲學思維來說,是更粗魯的,更樸素的。農民對麥地的認識完全是在頭腦中完成的,而且是一個思辨的“哲學”過程。

一、對哲學的認識

《說文解字》說:“哲,知也。 ”《爾雅》說:“哲,智也?!薄渡袝じ尢罩儭吩疲骸爸藙t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庇纱丝梢?,古文典籍中的“哲”即智慧的意思?!罢堋庇伞罢邸焙汀翱凇睒嫵?,“折、口”意為說話不要直來直去,要學會拐彎抹角,說話要有智慧,即哲學是關于智慧的學問。在希臘語言中,哲學(philosophia)是由philos和sophia兩部分構成的,是愛智慧、追求智慧的意思。哲學源于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思考,使我們變得更加智慧,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發展時更加準確。

黑格爾認為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運動,哲學是對絕對的追求。他在《小邏輯》中說:“哲學以絕對為對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8世紀德國著名浪漫派詩人諾瓦利斯認為,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哲學活動的本質就是精神還鄉。凡是懷著鄉愁的沖動到處尋找精神家園的活動皆可稱為哲學。哲學使世界在我們的意識中合理化,從而為我們的靈魂提供指引,為心靈提供慰藉,為實踐提供方法。

中國哲學從古代起就在討論天道、人道、古今、知識和名實的問題,但最終把一切都劃歸到一個飄渺虛幻的境界。中國哲學是境界之哲學??鬃釉唬骸捌呤鴱男乃??!逼呤畾q的時候,他能從心所欲,已經徹底蛻變了,超越了動物性的“本我”和現實性的“自我”,達到了哲學性的“超我”。道教主張“羽化而登仙”,追求“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境界,企圖脫離紛擾的社會,得到虛幻的自我陶醉。佛教主張成佛,達到物我兩忘。無論圣人還是佛仙,他們善于運用思辨的方法去認識世界,而進入了一種境界,這種境界被稱為哲學境界。馮友蘭說:“一個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天地境界?!薄坝挚梢越凶稣軐W境界?!笨梢哉f,哲學境界是人類對世界及其自身的完全認識和覺解。

這里有個三段論:

大前提:哲學在中國是一種境界之學問。

小前提:追求哲學境界的目的是為了思索世界。

結論:哲學是以思索世界為目的的。

換句話說,哲學完全出自于思維,又完全是為了滿足思維。

因此筆者認為,哲學“可能”是對整個世界(真、善、美、實、識)進行思辨和批判的思維活動。當然,這個定義是相對的,且不成熟,但正因為它不成熟,所以筆者在定義這個哲學概念時,有意加上了“可能”二字。而我們研究哲學的本質,就是試圖去掉“可能”二字。

二、對“哲學是一種觀念工具”的修正

若問哲學是什么?筆者的回答是,哲學“可能”是一種思辨的精神性活動。再不敢堂而皇之地說“哲學是一種觀念工具”。也許,從某種程度(目的、功用)上來理解,哲學有點工具的味道。但是筆者可以肯定,這絕不是哲學的本質,哲學不為任何目的、也不為任何功用,哲學并非是為了解決某種現實問題而誕生的,它是人類精神的思辨活動,是精神對本原,對真、善、美、實、識的一種思索和批判。

胡適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求一個且要的解決?!保?]這樣的學問叫做哲學。哲學研究人生問題。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認為“哲學就是對于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鼻凇短靻枴分姓f:“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這即是一個哲學的問題,是對世界本原問題的思考。當代哲學家張榮寰認為,哲學是人理性的工具,哲學從起初就肩負著解決有關世界的本質與真理的問題,有關我們如何知道或認識真理的問題,有關生命意義與道德實踐的問題,有關各門類知識總結的問題的使命。哲學就是這樣的一種思維的活動,它是充滿活力的、富有生命的,本身不為誰的工具。

人們之所以對哲學產生工具的誤認,原因在于人類在遇到問題時,總會在哲學中找到答案,因此誤認為哲學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其實,哲學的產生并不是為了解決現實的問題,它是人類精神的一種思維,這種思維恰好解決了某些現實的問題。它的目的不在于產生什么功用,達到什么效果,它的目的在于它自身,追求自足。如果從“工具”去理解哲學,顯然就遠離了哲學的本質。問哲學有何用,本身就存在問題,暴露出提問者對于哲學本質的無知。

三、哲學理論和觀點是不是哲學、哲學史是不是哲學

有人認為,哲學是一種理論?!罢軐W是世界觀的理論形式,是關于自然界,社會和人類思維及其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學問?!保?]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反對教條化的理論,認為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如果哲學是一種理論,一旦確立,就馬上喪失了生命力。馬克思說:“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其中各個似乎穩定的事物以及它們在我們頭腦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都處在生成和滅亡的不斷變化中,前進的發展,不管一切表面的偶然性,也不管一切暫時的倒退,終究會給自己開辟出道路?!保?]馬克思、恩格斯一生反對因循守舊、墨守陳規,反對對一切已喪失生命力的舊事物采取妥協態度,在變革已成為必要時,竭力支持變革。馬克思、恩格斯不只一次地指出,他們的理論是發展的,不是背得滾瓜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條文。沒有發展、創新,哲學就會失去它最有價值的革命批判精神。

把各種哲學觀點等同于哲學,是值得商榷的。哲學本身,和哲學家們的某些具有系統性得到公認的或者部分認同的具體的結論是有些不同的,它是哲學家通過嚴密的邏輯思維獲取觀點結論的過程,是一種純粹的思辨純精神活動。我們之所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尼采哲學、存在主義哲學、康德哲學、叔本華哲學,不是因為他們留下了獨特的真知灼見,而是因為他們獲取結論的過程以及對結論的嚴密推理論證。他們既交給了我們方法,同時交給了我們運用這種方法獲得精神財富的快感。如果撇開這個活潑而生動的精神自足僅僅談論大哲學家的真知灼見,只能陷入“教條主義”的泥沼,與一堆陳詞濫調做著曖昧口唇之交,永遠無法步入哲學的領域。他可能是一個大的哲學史家,對古往今來的哲學理論如數家珍,是“掉書袋”的大能手,卻沒有自己獨特的哲學研究思維,算不得真正的哲學家。精神病或者身體有缺陷者以及瘋子抑或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他們卻并非哲學家,他們不是哲學家,是因為他們沒有哲學的思辨和推理的精神自由自覺的能力,沒有自我意識。所謂哲學家,就是以精神為研究對象的、善于通過思辨和批判的思維以求得真知灼見,給人類思維以啟示的一些人。同樣,哲學史不是哲學,哲學史只是記錄了哲學的發展歷程,本身不是哲學,正如同小說史不是小說一樣。

哲學是精神思辨的學問。學問,講究在學的過程中同時注重提問,學問就是學和問的這么一個過程。哲學是通過思辨和批判推動精神自返或前進的一個學問。所謂的終極哲學真理事實上是不存在的,哲學只是一個過程,注重精神本身進行自由自覺思辨從而滿足自身的過程。哲學觀點貌似哲學過程的終結,若然如此,那么所有學科的結論似乎都可稱為哲學。哲學是其它具體科學研究的基礎或依據,只是因為哲學的思辨和推理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前進提供方法論上的指導。哲學就是一個思辨的批判的思維活動。

[1]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2]胡喬木.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40.

B017

A

1673-1999(2011)22-0028-02

張冬冬(1983-),男,陜西寶雞人,西北大學(陜西西安710127)哲學與社會學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

2011-09-05

猜你喜歡
哲學家境界工具
三重“境界” 讓宣講回味無窮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品“境界”
準備工具:步驟:
哲學家的幽默與智慧
“巧用”工具
《與哲學家的一天》(組詩)
慎獨的境界
“人師”的境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