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IL與21世紀教育:一個理論和實證綜述

2011-08-15 00:49王唯薇
關鍵詞:目標語言第二語言母語

王唯薇

CLIL與21世紀教育:一個理論和實證綜述

王唯薇

CLIL是發源于歐洲的雙語(多語)教學模式,介紹CLIL的研究角度和成果,認為CLIL不僅是一種有效的雙語教學模式,更是教育方式的革新。

CLIL;雙語教學;語言教育

20世紀20年代,CLIL在歐洲的雙語教學領域已經被廣泛使用,其全稱是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ning”(內容和語言的綜合學習),是指采用目標語言(非母語)對非語言類課程進行教學。CLIL是一個創新的教學平臺,而不僅僅是一種教授一門外語的方法。它的創立者們強調CLIL對教學內容和語言的學習是同等重要的。CLIL不是用一門外語來講授課程,而是借助、通過一門外語來講授。從這個非常精確的定義辨析可以看出,CLIL和我們中國通常提到并在高校實施的雙語教學是有區別的,在中國高校的雙語教學重點仍然是學科知識,如果對英語有要求的話,也更多關注專業術語的記憶,語言教學目標比重大概在10%-20%左右,而CLIL基本上是50%-50%的模式。

一、CLIL產生的語言理論背景

20世紀50年代,流行的理念是語法和翻譯,60年代是行為主義理論,70年代是溝通理論。80年代產生了“語用學”理論。90年代延伸了語用學,更加明確人類是如何使用語言的,對對話中的社會、文化因素層面也有更深的研究,因此,借助一門外語來進行教學和學習越來越被被認為是語言學習的好選擇。CLIL的理念也就是根植于這個大背景,但又有諸多突破,最值得一提的是CLIL堅持衡量語言學習成功的標志不僅僅是語言的高流利度,更重要的是獲得主動使用某種語言而產生的諸多能力。CLIL絕非是對傳統雙語教學的另一種叫法,語言和知識獲取并進的方式,對人類的所有學習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我們的大腦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1]。

二、CLIL:重新認識教育

對于CLIL的研究,在推廣的初期主要側重于政府、國家、學校合作、政策制定或教師交流等方面,因為CLIL的政治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隨著CLIL的發展,研究重點也逐漸向CLIL本身轉移,視野也逐漸開闊,涉及到語言學習、知識獲取、學習態度、動機、認知發展和大腦研究等領域,包括理論和實證的研究。

(一)社會語言學

和其他雙語教學相比,CLIL對社會、教育發展的貢獻是什么?教育變遷是社會轉型的鏡子,都和政治息息相關。浸入式雙語教學模式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上世紀60年代那個被語言分割的加拿大。美國的雙向雙語教學模式則是國家解決多種族、多元化的教學方案。兩種雙語教學模式都是對社會需求的回應。CLIL同樣也不只是簡單的教學需求。歐盟真正的意圖是通過CLIL,盡快促成歐盟大家庭的經濟、文化的高度融合和共生。因此,CLIL被認為是一種“歐洲需求的解決方案”[2]。 Francisco Lorenzo 則認為,CLIL 不僅僅雙語教學的一種新稱呼,CLIL產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它所包含的理念,證明了它是21世紀歐洲社會、語言變化的成功嘗試[3]。其實,CLIL的理念是世界性的。CLIL意圖使學習者超越母語,從而超越自身的種族身份、國家身份,具有與不同文化的溝通意愿,這是21世紀的生存需求。

(二)目標語言(第二語言)的發展

相比傳統的教學方法,CLIL是否能使目標語言更加熟練?法國的Braun,A.、De Man-De Vriendt,M.J.、De Vriendt,S.、Lecocq,K.等,比利時的 De Groot,B、De Vriese Slembrouck等, 奧地利的 Jiménez等學者從2001到2007通過對本國中小學生的CLIL教學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證實:在小學階段,CLIL教學毫無疑問能讓目標語言更加熟練,但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發展不平衡。學生能達到類似于母語者的聽力能力,但口語表達能力很不穩定。至于閱讀能力,則要進行分別,如果9或10歲之前,閱讀和寫作都是用目標語言進行的,目標語言將成為最重要的學術語言;但如果閱讀和寫作都是用母語進行的,則學生的主要學術語言將會是母語。這類研究中最大的變量就是CLIL教學占總課時的比例,直接影響學生目標語言的能力發展。

10歲以后,第二語言和第一語言的相互影響還不是十分清楚。荷蘭的Admiraal、Huibregtse等,奧地利的 Gassner、Maillat、Mewald,C. 等學者對中學階段的實證研究表明,總體結果和小學階段是一致的,但并不是每一次觀察都有同樣的結果,有的表明CLIL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有的則顯示并沒有實質的區別。學生第二語言的能力高低更加受學生個體差異、教師性格、人際交往差異和能力等的影響[4]。Emma、Dafouz等對西班牙的兩所高校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85%的學生認為專業英語詞匯、發音和聽力有顯著的進步,而語法進步是最慢的,課程的復雜度和英語能力是CLIL效果的關鍵。

(三)第一語言(母語)的發展

相比傳統的教學方法,CLIL是否有利于第一語言(母語)的發展?兒童在自然的環境中能輕松地學會兩種語言。但對于單語環境成長的孩子,普遍認為他們掌握母語的水平能預見他們學習第二語言的能力,也就是第一語言的發展是需置先的,主要代表就是雙語教學大家 cummins[5],但 Genesee在研究了大量的案例后得出,進行雙語教學的學生的母語水平在詞匯、句型和語音方面都不比單語學生差,特別是當第二語言不是社會交流語言時,使用雙語教學不會對母語產生危險,而這種顧慮一般是在移民或對少數民族的語言保護的情況下發生[6]。 Lecocq.k、De Samblanc、De Vriese、Van de Craen等學者在對比利時法語區學校進行研究后指出,雖然75%的課程采用荷蘭語教學,但學生的法語水平輕松就能達標。在法語測試中,他們甚至比只學習法語的學生,分數還高[4]。

(四)學科知識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CLIL是否有利于學科知識的學習?在小學階段,沒有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不如普通班級。有研究表明CLIL學生成績更好,特別是數學。在中學階段,研究結果比較多樣化。一些學者認為,并沒有區別。比如Stohler指出,CLIL對于掌握知識內容,沒有積極也沒有消極的影響結果,因為語言和知識是相當緊密交織在一起的,兩者不可分[7]。 Emma、Dafouz對西班牙的CLIL老師的調研中顯示,70%的老師認為調整教學資料、減慢講課速度和適當減少知識內容編排是提高CLIL效果的三大途徑??偟膩碇v,這個角度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地深入[6]。

(五)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

CLIL是如何影響學習動機和態度的?這方面大規模的研究比較少。在布魯塞爾,年輕雙語學者有很強烈的學習熱情,而且不僅僅限于英語;成年學者顯示出積極的態度,表示沒有身份的丟失感,CLIL加強了他們的個人意識和學習動機[4]。西班牙的大學生對CLIL的態度普遍積極,但對于是否提高CLIL的強度,反應則不一。

(六)認知能力

與傳統的學習方法相比較,CLIL是如何影響認知發展的?在CLIL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認知活動更加活躍[4]。這個方面的研究通常和大腦研究緊密聯系在一起。 Fabbro 從神經語言學[8]、Edelman&Tononi從意識學[9],Blakemore&Frith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都指出在雙語教學中[1],會產生更多的大腦神經連接。諸多認知能力,比如記憶,并不是孤立發生的,往往是和恐懼、動機和執行控制等的神經生物學過程緊密相連的,CLIL能產生巨大的內隱學習空間。所以CLIL的學習更加有助于年輕學習者對大腦的開發[10]。

Wilburn Robinson對近200位學習者進行了觀察和研究,發現學習過一門第二語言的兒童在英語、數學和社會知識標準化考試時都有較好的成績[11]。曾學習過4年以上第二語言的兒童在詞匯測試中也比那些學習過4年以上其他學科的學生能取得高分。認知優勢和早期的第二語言學習經歷有關。毫無疑問,年輕孩子學習CLIL將受益。

(七)大腦開發

相比傳統的第二語言學習方法,CLIL是如何影響大腦發展的?研究指出,在CLIL環境中的大腦,付出更少的努力和工作量就能完成一項特定任務。Mondt等學者對單語兒童和雙語兒童的大腦進行掃描比較發現,單語孩子在進行簡單計算時,大腦反應很激烈,而雙語大腦產生的熱量區域很少,說明幾乎沒在工作,大腦反應幾乎看不見??梢娡瓿赏豁椚蝿?,單語兒童需要付出更多努力。CLIL學習會導致大腦的離散活動,這和認知領域的研究結果是相互呼應的。CLIL有助于開發大腦的可塑性由此在挖掘大腦潛能、開發出更好的大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結論

CLIL讓學習脫離了單一化的過程,升華為綜合化、高端化的有文化、社會、語言、認知等諸多元素參與的過程。諸多的研究成果都表明,CLIL不僅僅是一種新興的雙語教學方法,也不僅僅是一種學習語言的新方法,而是讓我們用創新的眼光重新來審視教育。

[1]Blakemore,S.-J.;Frith,U.2005.Learning and the Brain.Lessons for Education.Oxford:Blackwell.

[2]March,D.2002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the European dimension.Jyvaskyla:university of Jyvaskyla press.

[3]Francisco Lorenzo.2007.the sociolinguistics of CLIL:language planning and language change in 21st century Europe.

[4]Piet Van de Craen,Katrien Mondt,Laure Allain andYing Gao,2007.Why and How CLIL Works.An Outline for a CLIL Theory.Vienna English WorkingPapers(Views)(Special Issue:Current Research on CLIL)16/3,70-77.

[5]Cunmins,J.2000.Language,power and pedagory:bilingual children in the crossfire.Clevedon,Eng.:Multilingual Matters.

[6]Genesee,F.2003. “Rethinking bilingual acquisition”.In Dewaele,J.-M.;Housen,A.;Wei,L.(eds.).Bilingualism:Beyond Basic Principles.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4-228.

[7]Stohler,U.2006.“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in bilingual learning:an empirical studyon the role of learning in content learning”.Vienna English Working Papers (Views)(Special Issue:Current Research on CLIL)15/3,41-46.(available at http://www.univie.ac.at/Anglistik/views15_3_clil_special.pdf)

[8]Fabbro,F.1999.The Neurolinguistics of Bilingualism.An Introduction.Hove,EastSussex:Psychology Press.

[9]Edelman,G.;Tononi,G.2000.Consciousness.London:The Penguin Press/Allen Lane.

[10]Yen-Ling Teresa Ting,2010.CLIL Appeals to How the Brain Likes Its Information:Examples From CLIL-(Neuro)Science.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ey.Vol 1(3)2010.

[11]Wilburn Robinson,D.1992.“The cognitive academic and attitudinal benefits of earlylanguage learning”.In Met,M.(ed.).Critical Issues in Early Language Learning.NewYork,White Plains:Longman,37-43.

[12]Bialystok,E.2005.“Consequences of bilingualism for cognitive development”.In Kroll,J.;De Groot,A.(eds.).Handbook of Bilingualism:Psycholinguistic Approache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417-431.

[13]Mondt,K.2007.A Neuroscientific Developmental Investigation of Bilingualism.Brussels:MURE.

H0-06

A

1673-1999(2011)22-0163-02

王唯薇(1973-),女,四川成都人,重慶科技學院法政與經貿學院講師。

2011-09-19

重慶科技學院教改項目“基于應用型本科品牌特色的CLIL雙語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猜你喜歡
目標語言第二語言母語
母語
第二語言語音習得中的誤讀
中國大學生對越南語虛詞的誤用
教材插圖在英語課堂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及實例探討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需求研究述評
母語
多種現代技術支持的第二語言學習
《第二語言句子加工》述評
論《遠大前程》的語言特色及其母語遷移翻譯
多媒體英語學習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