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權威的挑戰與建構

2011-08-15 00:49張曉旭
關鍵詞:權威建構新課程

張曉旭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權威的挑戰與建構

張曉旭

新課程改革使傳統的教師權威面受到挑戰。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師權威觀是理性的教師權威。理性的權威應以制度性因素為基礎,著力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塑造教師個人魅力的權威。

新課程;教師權威;建構

涂爾干認為,教育必須是一種權威性活動[1]。在現實的教育情境中,作為一種具體的教育影響,一種無以取代的教育手段,教師權威具有存在的必然性與必要性。在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入的背景下,教師權威依然具有新的時代的價值,更須以一種理性的形式予以凸現,發揮其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師權威釋義

一般認為,“權威是指得到普遍承認的組織、集團或者個人對一定社會生活領域所起的影響。這種影響所產生的后果是,其他人在自己的生活和觀點中服從或依賴于這個組織、集團或個人?!保?]作為人類社會中存在的普遍的社會現象,權威代表著權威者與權威對象之間的影響與被影響、支配與服從的社會行為與心理關系,是社會組織進行組織管理、實現組織目標的必要條件。學校作為一個以人才培養為目的社會組織,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權威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和基礎,而在學校教育系統中,面對學生的最直接、最集中的教育權威便是教師權威,理性的教師權威為教育教學活動有效實施,為師生共同發展提供了保證。

美國學者R·克利弗頓和L·羅伯特對教師權威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分析,認為:“教師權威主要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制度性因素和個人因素。制度性因素形成教師的制度性權威,個人因素形成教師的個人權威。制度性權威主要是由社會的文化傳統和社會制度賦予教師的法定權限所決定;個人權威則主要是由教師個人的學識、專長和人格魅力所決定?!保?]制度性因素是教師權威形成的客觀因素,個人因素是教師權威形成的主觀因素,整體層面的教師權威是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兩種因素不同程度的差異性結合決定了教師權威的強弱。具體而言,所謂教師權威是指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憑借國家、社會賦予的教育權力和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由個人因素而產生的使學生發自內心的自覺接受與自愿服從、并影響和改變學生心理與行為的一種巨大影響力。

二、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權威面臨的挑戰

(一)知識觀的演化

新課程理念視知識的掌握為一種探索與創造的過程,強調教學中的知識是多元化的,是由教學文本所提供的既定知識,教師的個性化知識以及師生互動過程中的生成性知識共同組成的。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多源性的,教師不是知識的絕對擁有者,也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谛抡n程的知識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遞知識,更要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產生的過程,獲取知識創生創新的方法,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積極的建構,實現客觀的知識向主觀認知的轉化??梢?,新課程理念下的知識觀掙脫了傳統知識觀的束縛,走向師生對知識的共同理解和主動建構。這種新的知識觀,彰顯出學生自身在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作用和意義,打破了以往教師在學生知識形成中的核心地位,使得傳統的教師權威日趨削弱。

(二)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課程改革注重轉變傳統的他主與接受的學習模式,主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同學和老師的分工與合作,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將知識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進而獲得問題答案,形成關于主客觀世界知識,并在自主與合作的探究過程中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與創新能力。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的教學方式理應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鑒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課題進行研究,營建益于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積極質疑、主動探究。因此,教師不再具備對課堂教學過程實施控制的絕對權威。

(三)課程體系的調整

傳統的課程體系課程結構單一,課程設置分科化嚴重,新課程改革為打破分科壁壘,促進學生精神世界全面和諧的發展,積極致力于課程結構的多樣性、綜合性的發展,并為此設置了諸如活動課程、研究型課程、綜合性課程等諸多符合現代教育發展方向的新型課程體系。這些新型課程在內容開發與實施方法等方面均涉及多門學科知識與研究方法,其在設計、開發、實施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力量顯然是難以完成的,這就要求一個學科的教師要具有學習精神,努力拓展自身知識結構,同時要具有合作意識,加強與其他學科教師的合作,與社區合作,與學生合作、甚至向學生學習。教師不再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萬能者”。

(四)文本理解的開放

新課程理念認為同樣的文本對不同的學生來說意義是不同的,學生所理解的文本并不一定是作者所追求的意義,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閱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睂W生在文本理解中,并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乃至創造意義的過程。新課程理念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教學活動中教師解釋文本,學生記誦文本,重視教師權威講解,忽略學生個性解讀的錯誤傾向。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不再是唯一的真理,每個學生都可提出自己的見解,獨立探索文本的意義,教學活動平等性與民主性,文本理解的主體性與開放性使教師對文本的權威性解釋受到了挑戰。

三、新課程背景下新型教師權威的建構

(一)新課程背景下新型教師權威建構的內在基礎

1.加強人格修養,以“人格”樹威。新課程理念認為學校是一個師生情感交融、型塑人生信仰,衍生人格力量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僅是一種認知過程,也是是師生之間精神交流,生命對話,思維碰撞的過程,是生命意義的發現與凝練的過程,是人格的發生和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學生人生成長道路上的榜樣和楷模,主要由教師的內在的涵養而形成的人格權威對引起學生心理上的認同,情感上的趨同和行動中的遵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都希望成為受學生愛戴和尊敬的人,而 “真正的權威來自內在的精神力量,一旦這種內在的精神力量消失,外在權威也隨之而去?!保?]教師要獲得來自于學生尊重與愛戴就不能僅從制度與形式上強化自己的地位,只有從人格上得到學生的敬仰,才能從根本上奠定教師的個人權威。所以,教師應加強人格修煉,提高精神境界,在教學實踐中塑造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教師人格,方能對學生產生真正的持久的吸引和影響。

2.持續努力學習,以“知識”增威。新課程的實施解構了教師傳統的知識權威,廣博的、深厚、多學科知識儲備成為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應然基礎,也是教師樹立知識權威的必然要求。簽于此,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完善知識體系,實現“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長流水:的執業要求。同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還應進行積極的教學反思,極力促進個性化知識的形成。所謂個性化的知識,是指教師把所學習的社會共同知識與自我經驗相結合,體現教師個性特征的知識體系。教師個性化的知識,滲透著教師個人的思想、情感等人格品質,“是教師思維和創造的產物,是真正屬于教師個體的知識,有著顯著的獨特性和增殖性?!保?]擁有個性化知識的教師在與學生互動交流時,不僅傳遞著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闡釋著知識鮮活的生命力。顯然,教師只有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才能立“威”增“信”。

3.拓展智能結構,以“能力”壯威。真正的教育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教師的職責表現在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保?]面對新課程改革這一時代的訴求,教師在擁有傳統的教育教學能力的基礎上,必須具備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能力,方能形成新時期的教師權威。這種新的能力主要表現在教師參與課程的設計、開發、實施以與評價等之中,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綜合能力的體現,是學生評價教師的標準,是贏得學生尊重與愛戴的條件。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應經常反思教學行為,凝練教學藝術,創立教學風格,并在實踐中加以檢驗,真正使教師本身實現從“技術操作員”到“專業人員”的超越。

(二)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權威建構的外在保障

1.明確教師教育權利。任何組織權威的建立、維持與加強都要有強有力的制度作為保障。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權利的同時,在要求教師加強自身修養,修煉人格魅力的同時,還必須充分、合理、明確、有力的規定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合法權利,否則將會極大地動搖和損傷教師權威的客觀基礎。教師權威客觀基礎的喪失,不僅意味著教師權威的瓦解,更是教師教育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的丟失。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建構教師權威就必須通過制度建設保證教師教育學生的合法權利,奠定教師權威的制度基礎。

2.發揚尊師重教優良傳統。缺乏濃郁的社會背景的教師權威是難以建立或持久的。在現代多元化社會背景下,社會利益的沖突,社會價值觀的矛盾,教師的權威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出現了悖于常理的異化現象。面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師生之間出現的矛盾,社會各界往往全部歸咎于教師,而教師的教育形象得不到必要的維護,教學權利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教師保護自己的手段也虛弱無力,這對于新課程的實施是極為不利的。新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合理有效的教師權威,社會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門要利用多種社會渠道,塑造教師的美好形象,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形成“尊師重教”、“尊學重教”的良好社會環境,引導公眾對教師的形象有清晰的認識。

3.創新教育管理體制。新課程的實施,賦予了教師在課程與教學實踐運作中的充分的自主權,為教師發展和教師權威的構建提供了嶄新的平臺。然而學術的主張不等于制度的行為,為了使教師的課程教學權利得到充分的尊重與表現,教育行政部門和管理者必須創新教育管理體制與方法,明確規定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行為,清晰界定教育管理者對教師具體的課程與教學行為的干預與控制的管理范圍,以制度的強制力保證教師工作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如此,教師才可能自主開發與設計課程,積極探索與嘗試新教學方法,教師的專業素養才能提升,個人權威才能彰顯,新課程實施才能落到實處。

[1]謝凌凌,張瓊.“弱化”還是“重構”: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權威的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7).

[2]阿·辛科.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詞典[M].北京:東方出版社,1989:285.

[3]田國秀.關于教師權威的辨證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8(3).

[4]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聯書店,1991:70.

[5]李世偉.試論教學中個性化知識的生成和價值教育實踐與研究[J].2008(12).

[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08.

G451

A

1673-1999(2011)08-0165-02

張曉旭(1966-),男,安徽滁州人,碩士,滁州學院(安徽滁州239000)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

2011-03-05

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JG08130)。

猜你喜歡
權威建構新課程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各大權威媒體聚焦流翔高鈣
跟蹤督察:工作干得實 權威立得起
權威發布
建構游戲玩不夠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