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視野下的武漢城市圈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探析*

2011-08-15 00:54關俊利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1年6期
關鍵詞:旅游業武漢文明

關俊利

(咸寧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生態文明視野下的武漢城市圈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探析*

關俊利

(咸寧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咸寧 437100)

對生態文明的內涵進行了闡述,分析了武漢城市圈旅游產業存在的現實問題,并提出了武漢城市圈旅游生態文明建設的 3個要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建設城市圈旅游生態文明的對策與措施.

生態文明;武漢城市圈;旅游產業

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把“建設生態文明”明確列為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就是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1]生態文明理念一經在黨的報告中被表述后,立即引起了全社會的極大關注,許多學者紛紛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與研究生態文明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與作用.在今后武漢城市圈旅游業的發展中應積極運用生態文明理念來促進旅游業健康、持續發展,在生態文明視角下來發展武漢城市圈旅游業將具有特殊的意義.

1 生態文明:武漢城市圈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1.1 生態文明概念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和社會三者和諧發展的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應該說,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形態和文明發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進步,是人類對傳統文明形態特別是工業文明進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倡導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對我國自身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是中華民族對全球生態環境問題作出的責任表態與莊嚴承諾.

大量事實證明,人與自然不是統治與被統治、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諧共處、共同促進的關系,人與自然都是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的發展應該是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當代人與后代人的協調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要保證代際公平,不能以當代人的利益為中心,甚至為了當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當代人必須牢固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觀,注重生態文明,保護好地球環境并將它完好地交給后代人.

1.2 生態文明與旅游業的關系

21世紀是一個“旅游世紀”,全人類的“旅游時代”已經到來.旅游業包括了人類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包含了現代社會的全部內容.從歷史學的角度以及生物學和人類學的角度來看,旅游業是人類文明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返璞歸真”——返回到人類本質性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這是一個值得注意、非常重要的問題.當今倡導的生態文明與旅游業的關系應該是相輔相成、和諧共生和共同發展的.生態文明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會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1)生態文明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要求為旅游業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建立新的旅游發展模式,也就是要建立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旅游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是我國未來經濟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我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旅游業并不是“無煙產業”,其在發展過程中也會對環境、生態造成破壞、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發展旅游業時必須堅決貫徹生態文明的理念,牢固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態文明理念下的資源觀、發展觀、經營觀、消費觀,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其可持續發展.國家旅游局制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發展計劃,將生態旅游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2].資源持續利用、生態保護良好,人與生態和諧共處,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也為旅游業向更高水平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2)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可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要求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同時,也為旅游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克服盲目發展的行為,按照生態文明建設內容的要求來發展旅游業,樹立新的旅游和諧發展觀,制定旅游可持續發展戰略,旅游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才會取得雙贏的效果.旅游業以自然旅游資源、人文旅游資源以及相應的環境系統為依托,要使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下去,就必須保護旅游資源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系統.保護環境,發展生態文明是旅游業的責任.

2 武漢城市圈旅游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武漢城市圈的概念

武漢是中部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是東、西部地區資源、信息、技術等交流和交換的戰略節點,它在中部地區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的過程中,武漢要進一步提升作為中心城市的競爭力,增強集聚和輻射功能,就需要通過走城市圈發展的道路來提升城市的功能,把資金流、人才流、物流和信息流聚集在一起,并通過這種功能把各種資源輻射到周邊,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和經濟高度密集區.因此武漢城市圈,是符合現實條件和區域經濟發展規律的一個重要戰略.武漢城市圈,是指以武漢為中心,半徑達 100公里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漢和咸寧、鄂州、黃石、孝感、黃岡、仙桃、潛江、天門 8個中小城市,面積是目前武漢的 7倍多,達 6萬平方公里,是湖北乃至長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2007年 12月,武漢城市圈獲批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綜合改革配套實驗區”,這給武漢城市圈旅游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國家大力發展中部的政策和武廣高鐵的開通,為武漢城市圈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事實表明武漢城市圈的旅游業近兩年發展也日益增快,但武漢城市圈旅游業與全國城市圈旅游業相比,在發展基礎和整體實力上和其他的城市圈旅游業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為了促使該城市圈的旅游業進一步發展,有必要分析其面臨的各種問題,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來實現城市圈旅游業的持續和諧發展.

2.2 武漢城市圈旅游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1)旅游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生態意識淡薄,影響了城市圈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游人將用完后的各種塑料食品袋、一次性餐具等隨地亂扔,這些白色垃圾造成了垃圾公害;由于旅游經營者大量的工程興建、日常經營工作中所產生并排出的含化學物質的廢水,以及旅游者在參與旅游項目如乘船、劃船、漂流時不經意間對水資源所造成的水污染;導游手持擴音器召集游客的聲音,不文明游客的大聲喧嘩,以及旅游風景區內商販的大喊大叫造成的噪音污染;旅游企業在開發資源時對原始森林進行肆意砍伐,加之部分游人對樹木亂攀亂折等,導致植被遭到破壞、水土大量流失、土地污染.”[3]旅游活動帶來的環境污染有許多種類,都會給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污染.許多景區環境污染非常嚴重,游客丟棄的廢棄物不僅大多不可降解,對環境破壞力較大,還對當地豐富的生物資源構成了威脅,許多物種瀕臨滅絕.

(2)旅游業發展水平區域差異太大,武漢市太強大,其他八市太弱小.

一是各城市之間的經濟差距大導致旅游投資環境差異大,景區開發力度存在明顯差別.二是旅游資源的檔次和利用率差異大,有特色的知名景點少,知名景點和剛開發的景點更吸引游客,很多早期開發的景點都處于半休眠狀態.例如,咸寧溶洞資源豐富,但這兩年最為火爆的是隱水洞,一到節假日就人滿為患,而早期開發的太乙洞卻門可羅雀.三是旅游服務的配套設施完善程度的差異較大.四是旅游人才之間的差異大,優秀的旅游人才大多匯集在武漢.

(3)各城市的旅游資源開發與營銷總體上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

城市圈旅游資源沒有進行有效整合,缺乏統一規劃和統籌,圈內出現了部分低檔次、低水平、近距離重復和項目同質化的現象.各城市對旅游營銷沒有形成合力和聯動機制,因而缺乏整體推進氛圍和武漢城市圈整體形象.衡量城市圈旅游業對外宣傳促銷的效果,不能僅僅滿足于城市圈每年接待人次的多少與升降幅度,還要意識到,應該建立一個科學、有效、創新、系統、整體的營銷體系,才能將城市圈旅游業做大做強.

(4)各城市之間的合作機制不健全.

隨著城市圈旅游合作的深入發展,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如城市圈旅游合作沒有打破“行政區經濟”的制約、城市圈合作機制不健全、圈內旅游企業的動力不足等都成為制約城市圈旅游合作發展的因素.因此,我們需要正視城市圈內旅游合作的各種問題,從制度建設著手,通過建設完善的合作機制,同時調動企業的積極性,來切實促進武漢城市圈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3 武漢城市圈旅游業發展中的生態文明表達

生態文明表現的結構形態中主要包括 3個方面的要素:即生態意識文明,生態法治文明和生態行為文明[4],筆者就從這 3個方面來談談生態文明視野下的武漢城市圈旅游業發展的對策.

3.1 在生態意識文明方面

(1)加強生態文化建設,培育生態文明理念

生態文化就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的文化,是人的價值觀念根本的轉變.生態文化是一種價值理念、一種倫理道德、一種行為準則,其核心實質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協調、可持速發展.要強化生態道德教育,以培養人類的生態環境意識,激發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責任為內容,以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和生態平衡為目的的生態行為規范.

加強生態文化建設,一是要加大宣傳力度.生態文化是新的文化,生態文化理念不是自然產生的.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進行廣泛宣傳,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識和關注.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生態教育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和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把生態環境保護列為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從而樹立全民的生態文明觀、道德觀、價值觀,才能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2)要樹立旅游業與生態環境協調與和諧的觀念

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是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建設旅游生態文明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事實證明,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和諧,常常會影響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如果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就會引起人們的生活環境急劇惡化.如果資源能源供應緊張,就會引起經濟發展與資源能源的矛盾尖銳化.那么,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就難以實現,甚至是空談.旅游業的發展更加需要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旅游地自然環境和當地居民原有的純樸民風保護得越好,越吸引旅游者,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我們要樹立生態效益是長遠的經濟利益,保護資源和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加強生態建設就是競爭力的理念.發展旅游業既要開發旅游資源,也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規律,促進人與旅游地的和諧,旅游業才能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3.2 生態政策與法治方面

(1)完善旅游產業結構,轉變旅游經濟增長方式,推行新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

在旅游業發展中,確實存在著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問題,這與旅游經濟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有關.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應轉向依靠生產要素的科學合理配置、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集約型增長方式來發展旅游業,摒棄以往的粗放式的增長方式.我們應該堅持生態文明觀來構建新的旅游產業結構,新的產業結構應著眼于最大限度地解決實現旅游供給能力的最佳狀態與滿足旅游需求增長之間的矛盾,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與市場滿意度的提高.為此,我們應該建立“環保、節約、高效、可持續的”生態文明發展機制,通過提高生產效率來實現旅游經濟增長.為了確保旅游生態文明建設,還應推行新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一要實行環境收費,提高排污收費水平,以價格和收費手段推動旅游業節能減排.二要實行環境稅 (綠色稅),要對開發、保護、使用環境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按其對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污染、破壞和保護的程度進行征收或減免稅收.這樣就可以實現環境保護、稅收增加、社會公平的“三贏”目標.

(2)建立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

毛顯強教授指出:“生態補償是指通過對損害 (或保護)資源環境的行為進行收費 (或補償),提高該行為的成本 (或收益),從而激勵損害 (或保護)行為的主體減少 (或增加)因其行為帶來的外部不經濟性 (或外部經濟性),達到保護資源的目的.”生態補償機制就是要通過資金補償、實物補償、智力補償等方式,對遭受破壞的生態和環境進行恢復與治理,對面臨破壞威脅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采取的懲罰性措施;對因保護環境而喪失發展機會的社會群體進行經濟補償.通過生態補償制,使旅游決策者認識到生態保護是一種投資,是一個重要的經濟目標.

(3)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

目前對于任何事業,只有“法治”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其健康順利地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也是如此,因此,應當建立保障城市圈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綜合體系,以適應生態文明發展的需要,以監督保障生態建設,依法規范建設生態文明法律化、制度化、規范化,這是城市圈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有效手段.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保障制度,才能使城市圈旅游業生態文明建設走向高效益、高層次的管理.

3.3 生態文明行為方面

(1)大力加強生態建設,構建和諧的生態體系

要大力加強武漢城市圈的旅游生態工程建設,改善城市圈的旅游生態環境.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旅游環境的保護與治理是當務之急,可以作為旅游生態文明建設的起點和重點.可通過一些工程建設,為旅游生態文明建設找好硬件基礎.一是健全完善景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保護生態平衡.二是構筑結構合理、布置均衡形式多樣功能強大城市圈貫通的城市綠化系統,形成綠色保護屏障.三是搞好城市圈的旅游單位的“三廢”的處理工程,真正給旅游者一個潔凈的環境.四是利用新的能源,限制汽車尾巴的排放.最后,發展環??萍?切實減少景區各種污染物的排放量.

(2)編制城市圈旅游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指導旅游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規劃是龍頭,建設是行動,規劃先行,旅游規劃部門在旅游業生態文明建設中責任重,使命感強.城市圈旅游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可在各城市原有城市規劃的基礎上,按照生態文明的基本原則,進行修訂和重新編制.同時,組織由省內外專家學者、中央有關部門領導、省直有關部門領導、市有關部門領導聯合組成的規劃編制小組,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立足于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分別編制武漢城市圈大交通網建設、旅游信息網建設、旅游資源網建設、旅游人才網建設、旅游生態保護體系建設、旅游區域發展等專題規劃,以專題規劃為基礎,最后形成《武漢城市圈旅游業生態文明發展總體規劃》.

(3)實施“三綠工程”,促進城市圈旅游生態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應該實施“三綠工程”.所謂“三綠工程”是指綠色生產、綠色經營 (服務)和綠色消費.武漢城市圈的旅游開發建設過程和旅游產品的推出過程都要符合綠色環保標準,旅游經營和服務應該符合綠色環保標準的經營管理方式和服務手段,旅游者在旅游消費過程中也要體現出無污染的綠色消費.從旅游生產到旅游消費的整個過程中都應該樹立生態意識,防患于未然.特別要強調旅游者的綠色文明消費,主要是在旅游消費過程中應樹立環保意識、節約觀念,使旅游者自覺參與到旅游生態文明建設中.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可以把生態文明看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終極目標.這一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隨時迎接新的挑戰,要防止部分急功近利的人提出損害生態文明的思路和戰略.因此在發展武漢城市圈旅游業的過程中,我們要分階段的制定具體的、切實可行的階段性方案、措施,牢固生態文明理念,使得武漢城市圈的旅游業走科學、和諧、可持續發展之路,使其旅游業做大做強.

[1]胡錦濤 1黨的十七大報告 [N]1人民日報,2007-10-251

[2]發展生態旅游促進生態文明——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在全國生態旅游發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1中國旅游報,2008-10-29(2)1

[3]王珊珊,梁蓓蓓.淺論我國生態旅游中的環保法律問題[J]1企業技術開發,2008,(12)1

[4]楊立新,陳壽朋 1生態文明建設的結構形態與路徑選擇[J]1職大學報,2006,(4):21

[5]謝中起 1關于構建“生態文明城”的思考 [J]1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1

[6]李濤 1武漢城市圈旅游業發展路徑研究[J]1當代經濟,2009,(3)1

[7]王克群 1建設生態文明的意義和對策[J]1達洲經濟,2008,(1)1

[8]崔廣彬 1生態文明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http://blog.si2 na.com.cn/cuiyaozhong

F59013

A

1006-5342(2011)06-0061-03

2011-03-21

猜你喜歡
旅游業武漢文明
云南出臺20條措施,加快旅游業恢復
請文明演繹
重慶武?。贺毨丝谝劳新糜螛I脫貧
別哭武漢愿你平安
我們在一起
漫說文明
武漢加油
決戰武漢
在旅游業轉型升級中實現新引領
中國旅游業2017的風往哪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