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加強我國民主黨派參政能力建設的價值與途徑

2011-08-15 07:44唐斌
社會科學論壇 2011年8期
關鍵詞:政治文明參政參政議政

【內容摘要】現代政治是政黨政治,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民主黨派在這一政黨制度中居于參政黨的地位。加強我國民主黨派參政能力的建設有利于發揮民主黨派的政治合法化功能、權力監督功能和政治穩定功能。當前,參政黨應通過提高民主黨派成員的主體素質、增強民主黨派的參政意識和完善民主黨派參政的內部制度來進一步加強其參政能力建設。

【關 鍵 詞】民主黨派;參政能力;價值;途徑;政治文明。

【作者簡介】唐斌,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2008級博士研?究生,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政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2004年,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了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的問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提出了加強黨駕馭市場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建設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五大執政能力建設的目標。2009年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新形勢下必須著眼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民主黨派作為與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參政黨,同樣面臨著參政能力建設的時代課題。參政能力是參政黨影響力、生命力所在,是參政黨建設的核心內容,在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各民主黨派只有不斷加強參政能力建設才能緊跟我國政治發展的步伐,承擔起參政黨的重任。

一、本文對政治文明的界定

概念是科學研究的基礎,對概念進行明確地界定是我們開展科學研究的第一步。戴維·伊斯頓在《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中指出:“在社會科學中,人們研究可選擇的概念,審查這些概念有什么用途,是否明確,具有什么樣的內涵,而通常所說的理論,就是由這些研究和審察所組成的?!盵1]他認為,政治學研究中的概念必須做到內涵明確、外延清楚,“然而,概念也可能很滑頭,而政治概念尤其如此”[2]。政治文明是政治科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也是本文開展分析的理論框架,然而中外學者對政治文明的界定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西方,德裔美國哲學家弗朗西士·列伯認為,政治文明指的是政治生活中的進步狀態,其內涵既包括政府干預社會的制度、政府干預社會的目的、政府干預社會的方式等三個方面[3]。1994年,美國政治學家、印第安那大學文特森·奧斯特羅姆發表了題為《政治文明:東方與西方》的演講,在演講中,奧斯特羅姆將專制政治和官僚政治視為政治文明的對立物,而將自治、公正、正義和互利作為政治文明的基本精神[4]。在我國,隨著20世紀80年代“兩個文明建設”的提出,許多學者就對政治文明的內涵進行了多角度的探討,如有的立足于階級和政治實踐的基礎上,認為政治文明指的是人類在政治實踐領域的進步狀態;有的從政治制度合理化的角度出發,認為政治文明是指變革法律政治上層建筑所創造的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制度和體制成果;還有學者著眼于公共權力的動態運行,認為政治文明主要是指人們在獲取、運用、影響公共權力及分配利益過程中的文明狀態[5]。

以上對政治文明概念的諸種界定各有其優點,多角度的分析也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但不足之處在于它們大多將政治文明僅等同于政治制度文明,沒有準確把握政治文明的內涵。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高一級概念,日本學者福澤諭吉在《文明論概略》中指出:“文明就是指人的安樂和精神的進步。但是,人的安樂和精神進步是依靠人的智德而取得的。因此,歸根結底,文明可以說是人類智德的進步?!盵6]他認為人的安樂是沒有止境的,人的道德品質也是沒有止境的?;诖?,本文認為政治文明具有動態與靜態兩方面的含義,是人類政治生活的發展過程和取得的進步成果。政治文明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包括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為文明與政治意識文明三個組成部分。在政治文明這一體系中,政治意識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內在靈魂,政治行為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外在表現,而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規范要求,“政治制度是基于一定規則和程序之上規范個人和團體行為的長期穩定的安排,它體現為各種明確的帶有強制性的規則和決策程序,具有正式和合法性的特點,通常被視為國家機器的組成部分”[7]。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系統由該國的代議制度、政黨制度、選舉制度、行政制度等組成,政黨制度是其中的基本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在這一制度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八個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發揮著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重要作用,加強民主黨派的參政能力的建設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加強我國民主黨派參政能力建設的價值

1.有利于發揮其政治合法化的功能。政治文明的發展要求政治權力的運行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礎上,“合法性是政治科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的最初含義是指國王有權即位是由于他們的‘合法出身。中世紀以來,合法性的意思增加了,它不再只是指‘統治的合法權利,而且指‘統治的心理權利?,F在的合法性意指人們內心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認為政府的統治是合法和公正的”[8]。法國政治學家讓-馬克·夸克認為:“最通俗地講,合法性是對被統治者與統治者關系的評價。它是政治權力和其遵從者證明自身合法性的過程。它是對統治權力的認可。這種認可是建立在一系列條件基礎之上的。而這些條件主要與認同、價值觀及同一性和法律有關?!盵9]可見,政治合法性實質上是一國普通公民對該國政治系統的一種評價,這種評價的對象指向當局的政治權力。合法的政治權力一方面要求這種權力在來源和運行上要具有法定的依據,另一方面要求政治權力的運用要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社會各個部分民眾的利益訴求能夠在政治系統的輸出中得到回應。我國八個民主黨派聯系的群眾具有廣泛性的特點,在公共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各民主黨派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與執政黨就國家的大政方針展開廣泛、深入的協商,向權力當局表達其所聯系群眾的利益要求,使得公共政策建立在各方面利益平衡的基礎上,以增加人民群眾對政策的認同度與合法性。民主黨派的這種表達和協商能力屬于其政治能力的一部分,因此,提高民主黨派的參政能力有助于發揮其政治合法性功能。

2.有利于發揮其權力監督的功能。政治權力的監督與制約是政治文明的本質屬性,缺乏監督的權力只能是一種缺乏文明內涵的權力,政治文明排除了政治權力主體在權力行使過程中的恣意與專斷,主張將政治權力置于監督之下。然而,權力具有無限擴張的本能,英國哲學家霍布斯認為:“全人類共同的愛好,便是對權力永恒的和無止境的追求,這種追求至死方休?!盵10]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則更直截了當地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盵11]為了阻止這種傾向,就需要對權力實行有效地制約。政治權力在一定范圍內是排他性的,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與制約,政治權力的腐蝕性將是巨大的,這一點無論是對掌握政治權力的個人還是組織來講都是毋庸置疑的。政治文明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特殊性是說各國政治文明建設的道路與模式是各異的,政治制度是“能工巧匠創造的一件只能使發明人成名發財,而落入他人之手就變成一無是處的美麗藝術品”[12],照搬別國的政治制度只能陷于“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枳”的境地;政治文明的普遍性意指各國政治發展模式和道路中蘊含著共同的質素,這些質素是各國共同的政治財富,對于這些質素,我們是可以相互借鑒的。當今世界,西方國家普遍實行的政黨制度是兩黨制與多黨制,在野黨對執政黨實行全方位的監督,尤其以英美等國為代表的兩黨制為最。在英國,在野黨組成一個和執政黨內閣相似的“影子內閣”來監督執政黨的各項政策,時刻尋找執政黨政策上的紕漏,隨時準備取而代之。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這一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兩黨制,也不同于西方的多黨制,在這一政黨制度中,共產黨和民主黨派不是執政黨與在野黨的關系,而是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但民主監督也是我國民主黨派的一項主要政治職能,監督的對象既包括執政黨的政策,也包括執政黨公職人員的權力行為。有效的監督產生于監督的主客體力量大致平衡的基礎上,民主黨派對執政黨的有效監督以其自身具有較強監督能力為前提,提高民主黨派的參政能力有助于發揮其權力監督的功能。

3.有利于發揮其政治穩定的功能。從動態的意義上來講,政治文明是人類政治生活不斷發展的過程。穩定是發展的前提,政治文明的發展也離不開穩定的政治環境。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分析現代化與政治穩定的關系時用三個等式來解析現代化過程的政治動亂問題:一是社會動員/經濟發展=社會頹廢;二是社會頹廢/流動機會=政治參與;三是政治參與/政治制度化=政治動亂[13]。亨廷頓認為處于現代化過程中的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動亂是由于它們的政治制度化水平不夠高,從而不能夠容納日益高漲的政治參與要求所致。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來,我國社會呈現出的利益結構不斷分化、利益主體不斷涌現的格局,各利益主體紛紛尋求各自的利益表達渠道,以此為動力,這些利益主體的政治參與熱情被極大的調動起來,而現階段我國政治制度化的水平還不夠高,參與渠道還比較單一,不能夠完全滿足這些利益主體的參與要求,若是這些參與要求缺乏有效的整合,必然會導致參與的爆炸,造成政治上的混亂。亨廷頓提出的“參與爆炸”概念含義近似于伊斯頓在《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所說的“輸入超載”,伊斯頓認為:“如果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要求的數量超過了當局實際上可以處理的限度,那么,人們就可以原則上認為,這個系統本身發生了我們所說的要求輸入超載現象?!盵14]伊斯頓認為解決“輸入超載”的出路在于控制輸入,而亨廷頓認為在一國政治制度化水平一定的情況下,解決參與爆炸的途徑在于對單個政治主體的政治參與進行整合,實現政治參與的組織化。亨廷頓的觀點為我們提供了有價值的啟示,我國八個民主黨派作為我國政黨體系中的參政黨,聯系的群眾具有政治效能感高和政治責任感強的特點,各個民主黨派若能夠加強參政能力建設,通過各種途徑將各自所聯系的群眾的參與要求進行整合,使其政治參與行為由散布形態走向組織形態,將有利于我國政治參與的有序化和政治局面的穩定。

三、加強我國民主黨派參政能力建設的主要途徑

1.提高民主黨派成員的主體素質。政治文明的發展說到底是政治文明主體的發展。政治文明的主體是政治文明的建設者和承載者,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推進我國政治文明的發展,必須大力加強民主黨派成員的主體素質,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參政的能力。當前,從我國民主黨派成員的現狀來看,存在以下結構性的問題:一是在年齡結構上,許多地方存在著民主黨派成員年老的多、年輕的少;退休的多、在職的少等“兩多兩少”的現象,影響了民主黨派參政的能力;二是在知識結構上,存在著專業型人才多,復合型人才少;專家學者多,行政領導少;自然科學領域的多,社會科學領域的少等“三多三少”的問題。這反映在參政能力上往往表現為對具體問題的討論專業性較強,而對問題的宏觀把握不足;三是在界別結構上,由于各民主黨派吸納成員時在專業領域上的區分,長期存在著成員來源渠道單一、專業面窄的問題,這會造成各民主黨派參政面狹窄、參政的廣度不夠。對此,為提高民主黨派的參政能力,必須加強民主黨派成員的素質建設,具體而言,各民主黨派在吸納成員時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要注重專業性與復合型的平衡,這樣民主參政時對問題的協商就可以做到在微觀深度和宏觀廣度上的統一,為其參政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二是要注重從青年人中發展成員,特別是要吸納更多的大學生加入民主黨派,為民主黨派的發展儲備更多的骨干力量。

2.增強民主黨派的參政意識。政治意識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為文明三位一體,共同構成了政治文明的完整體系,在政治文明的體系中,政治意識文明處于靈魂的地位,指引著政治制度的健全和政治行為的規范化,若某一政治主體缺乏文明的政治意識,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有序的政治行為就無從建立起來。在我國,民主黨派在政治生活中發揮著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重要作用,總體而言,參政議政、民主監督都是其作為參政黨參政的具體形式。美國學者科恩在《論民主》一書中認為一國民主的發展水平可以用該國政治參與水平的廣度、深度和范圍來衡量,民主黨派是我國政治參與體系中的最重要組織主體,由此,民主黨派參政水平的高低是反映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狀況的晴雨表。民主黨派的參政行為是在一定程度的參政意識的指導下做出的,目前,我國民主黨派的部分成員中存在著自認為在參政議政中被邊緣化、參政效能感減弱和參政責任感降低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民主黨派成員參政的積極性,限制了其作為參政黨政治功能的發揮。對此,在完善我國政黨制度的過程中,各民主黨派應大力加強民主黨派成員參政責任感的教育和參政意識的培育,讓民主黨派成員認識到參政議政不僅是其一項重要的政治權力,也是其作為一個參政黨成員之于政治共同體的政治責任和政治義務。

3.完善民主黨派參政的內部制度。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礎,在政治文明的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政治制度文明的作用在于規范與拓寬政治主體的政治行為,政治制度文明發展的水平偏低,政治主體的政治行為就會缺少行為的依據,行為的方式與深度都會受到制約。當前,我國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中普遍存在著內部制度供給不足的問題,導致民主黨派成員協商與監督功能得不到應有發揮,因此,加強民主黨派參政渠道的制度化建設是提高其參政能力建設的前提。各民主黨派要根據工作性質與任務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健全一套適合自身特點的、適應組織運行需要的工作機制,并逐步實現規范化和制度化,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目前,民主黨派急需建立和完善的參政議政制度有:一是評價激勵制度。為檢驗民主黨派成員參政議政的實效性,激勵參政能力的提高,可以組織專家以實效性為主要依據對參政議政的效果做出客觀評價,并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給予獎勵,在晉升、評優、獎勵時給予考慮,從而激發民主黨派成員的參政議政熱情。二是建立健全民主黨派專門委員會工作制度,整合參政議政資源,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的群體智慧與整體優勢,全面提升參政議政工作水平。三是調研制度。充分的信息是民主黨派發揮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基本前提,信息不對稱是制約民主黨派參政能力發揮的一個瓶頸。各民主黨派要深入基層,加強與對口政府部門的聯系,在掌握具體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議案和開展監督。

注釋:

[1][14][美]戴維·伊斯頓:《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第12、67頁,王浦劬譯,華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英]安德魯·海伍德:《政治學核心概念》第5頁,吳勇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4]虞崇勝:《政治文明論》第86、88頁,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程竹汝等:《政治文明——歷史維度與發展邏輯》第14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日]福澤諭吉:《文明論概略》第33頁,北京編譯社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

[7]燕繼榮:《政治學十五講》第187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8][美]邁克爾·羅斯金等:《政治學》(第六版)第5頁,林震等譯,華夏出版社2002年版。

[9][法]讓-馬克·夸克:《合法性與政治》中譯本序第1頁,佟心平、王遠飛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

[10][英]霍布斯:《利維坦》第72頁,黎思復、黎廷弼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11][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第154頁,張雁深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

[12][法]托克維爾:《論美國的民主》(上)第186頁,董果良譯,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13][美]塞繆爾·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第41頁,王冠華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歡
政治文明參政參政議政
顏回之樂
辛亥革命時期知識女性的參政運動研究
高校民主黨派成員參政議政能力提升研究
美國華人參政問題初析
提高高校民主黨派參政議政能力研究
新媒體下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長效機制建設
湖南農村婦女參政問題研究
西方女性政治家的柔性魅力
電子政務: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
參與型政治文化對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