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

2011-11-11 03:56張勝利
文教資料 2011年15期
關鍵詞:畢業生崗位職業

張勝利

(湖南農業大學 東方科技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

張勝利

(湖南農業大學 東方科技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本文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深層次地分析了造成就業難的原因:人口的年齡結構特征所形成的勞動力高峰導致就業困難,高校擴招后畢業生總量持續攀升帶來更大的就業壓力,近十年來我國就業彈性系數直線下降導致就業崗位的增長率減少,畢業生自身的原因也是就業難的重要因素。針對畢業生自身的原因,本文提出了畢業生就業的應對策略:更新觀念、擺正心態,積極準備、理性行動。

高校畢業生 就業難 原因 應對策略

近十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難度越來越大,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逐年降低,畢業生就業時的專業對口率也不斷下降,引起了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此,本文針對畢業生就業難這一現實,系統地分析了其原因和對策。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一)歷史的腳?。簞趧恿Ω叻逅鶎е碌木蜆I困難。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0年組織的全國人口0.9‰抽樣調查數據,可以得出目前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圖1)。從繁群生態學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口目前的年齡結構是一種典型的衰退型種群,10—20年內將步入人口老齡化時期,同時人口數量將逐步下降。從各年齡段的人口數量分布特征來看,目前人口最高的是40—44歲和45—50歲的兩個年齡段,這兩個年齡段的人目前正是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主體,短期內不可能退出職場。在40歲以下的年齡段中,20—24歲和15—19歲兩個年齡段的人數最高,這兩個年齡段的人正是目前的高校在校生主體,即將進入勞動力市場。由于現有勞動力市場中的勞動力主體短期內不會退出職場,而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又是中國人口的另一個高峰年齡段,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全社會的就業壓力,從而導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難。

圖1 2010年全國人口0.9‰抽樣調查的中國人口年齡結構(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擴招的結果:畢業生總量持續攀升帶來的就業壓力。

為了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全面實施高校擴招,擴招的結果一方面使更多的公民得以享受高等教育資源,另一方面也使近十年來高校畢業生總量持續攀升(圖2),從而使高校畢業生“就業難”變得越來越嚴峻和突出。2011年全國預計有643萬應屆畢業生,比2010年的應屆畢業生數量增加近30萬人,再加上歷年累積的待就業畢業生等原因,使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

圖2 2001—2011年高校畢業生總數和未就業畢業生數(數據來源:教育部)

(三)經濟因素:就業彈性系數下降。

就業彈性系數是從業人數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比值。即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所帶動的就業增長百分點。就業彈性系數越大,說明GDP增長所帶來的勞動力吸納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圖3中的折線圖是采用根據我國“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的GDP變化情況和就業人口數量變化情況的基礎數據所得出的各年度就業彈性系數。從圖中可以看出,“九五”期間我國的就業彈性系數均在0.1以上,表現出GDP的增長具有較強的勞動力吸納能力;2001年以后,就業彈性系數直線下降,GDP增長所帶動的就業增長能力不斷下降。這也正是近十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3 1996—2010年間我國GDP的變化情況(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四)社會因素:就業服務體系不健全。

雖然近十年來政府和社會,在促進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表現為就業服務體系不健全,從而形成招聘者很難招到合適人才、求職者很難找到合適崗位的不良局面。當然,政府和社會的努力是很有成效的,2007年6月29日頒布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5號),2007年8月30日頒布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規范了就業的法律環境;2007年12月28日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教高廳[2007]7號),明確“從2008年起提倡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并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全方位對高校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各級政府、高等院校和社會團體對高校畢業生提供的各類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對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自身原因:主體的認知與行動

面對“就業難”的現實,高校畢業生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既包括自身定位和對職場的認知偏差,又包括就業觀念的深層次問題,還包括心理依賴和行動能力等方面的因素[2]。

1.職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職業理想是在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指導下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和發展目標所作出的想像或設計[1]。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都會設計一個比較明確的職業理想或職業目標,但在求職就業時,可能會發現職業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即畢業找工作時,一般很難按照職業理想來實施,而必須考慮現實條件下的可能性。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理想是超現實的,“飯碗”則是十分現實的。因此,畢業生在求職應聘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好“心理期望值”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2.“天之驕子”的慣性思維。我國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長期以來大學生被視為“天之驕子”,社會對人才的渴求使大學生成為職場的稀有資源。自1997年招生并軌和20世紀末高校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已逐步從“精英教育”階段轉入“大眾化教育”階段,畢業生數量的劇增和人才市場需求量的減小,使高校畢業生不再是職場的稀有資源,而是一種大眾化資源。因此,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時,職業層次或職業崗位必然要適當下移,必須克服“天之驕子”的慣性思維。

3.專業對口問題上的認知偏差。高校為廣大學生提供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和針對性的職前培訓,為此而開設了不同的專業,以針對不同的職業崗位群而進行職前培訓。但這種針對性是有限的,而且目前中國高等教育領域更加強調“厚基礎、寬口徑”,強調大學期間的綜合能力訓練,從而實現就業的寬口徑。事實上,目前全國高校畢業生大部分專業的專業對口率低于30%。如果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應聘過程中過于強調專業對口,勢必會喪失許多機會。

4.面對困境的心理依賴?!?0后”、“90后”是中國獨生子女政策全面實施后的一代,從小就在長輩們的呵護下成長,一切均由長輩們安排,很少有獨立處理問題的經歷,從而形成了習慣性的心理依賴。大學生畢業后待到求職應聘時,受到幾次挫折后,就很容易喪失信心,加上父母和長輩對子女的過度關心和寵愛,在子女求職應聘過程中也給予過多的干預,從而形成部分畢業生在畢求職應聘中的心理依賴,造成了就業過程中的主體被動。

5.求職應聘的行動能力。在就業形勢相對艱難的今天,大學生求職應聘的行動能力顯得十分重要。盡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面對大學生的招聘崗位中,應聘者數量與招聘崗位的比例有時高達數百比一甚至數千比一,從而使大學生求職表現出激烈的競爭。面對競爭,大學生求職應聘的行動能力很重要。因此,大學生在強化真才實學和綜合能力培養的前提下,必須加強求職材料、求職禮儀和面試技巧等方面的訓練,提高求職應聘的行動能力和行動實效。

6.對從基層做起的認識與行動。近年來,為了鼓勵大學生積累基層工作經驗,國家和地方組織實施了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特設崗位計劃、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項目,有效地體現了對大學生“從基層做起”的導向。但面對龐大的大學畢業生群體,更重要的是鼓勵大學畢業生直接加盟基層工作,這既包括農村基層政府,又包括企業、公司的基層工作。只有通過基層工作的經驗積累、經歷積累和資源積累,才有可能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才有可能具備從事管理工作的平臺和資源積累。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應對策略探討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國家和政府層面,應進一步改善大學生就業的政策環境和法制環境,加強產業結構調整,拓展就業空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在高校層面,應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職業發展教育和就業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在社會層面,應強化企業自主創新機制,積極吸納人才,通過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就業提供良好的平臺。但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主體是畢業生。因此,此處主要針對“主體的認知與行動”來討論畢業生自身的應對策略。

(一)更新觀念,擺正心態。

1.“就業—擇業—創業”的職業發展思路??v觀目前的商界精英和成功人士,多數都是在職業領域經歷了“就業—擇業—創業”的成功之路。大學畢業后,面對現實和求職競爭,應實現“先就業”以求得一個職業發展平臺,從而積累自己的經歷、經驗和社會資源;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擇業”,以使職業崗位逐步趨近于職業理想,并進一步積累職場資源;在經歷、經驗和所掌握的資源達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創業”,以實現職業理想。因此,高校畢業生所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往往不盡如意,但必須把握機會積累資源,為職業發展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2.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職業價值觀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你認為什么對你最重要”,或者說“你最在乎什么”。面對紛繁的招聘信息,必須合理分析職業崗位所提供的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發展空間,以及職位的社會認可度,可以根據職業價值觀來作出判斷。對職業價值觀中各項因素,實際上每個人都存在一個“心理期望值”[3],如果面向大學生的各類職業崗位都達不到你的心理期望值,表明你的心理期望值偏高了,必須適當調整,以減少或避免求職過程中的挫敗感。

3.糾正認知偏差,準確定位求職目標。求職應聘過程中的認知偏差是多樣化的,也是個性化的。大學生要主動克服“天之驕子”的慣性思維,認識到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培養的大學生是 “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職業無高低貴賤之分,“先就業”是實現職業理想的基礎平臺;要認識到學校教育盡管掌握了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但具體對照某一職業崗位的知識和能力要求,總是存在差距的,必須在職場中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同時還要注意不要過度強調專業對口,有時候在跨專業或與專業相關性較小的職業崗位上工作更能挑戰自我;要認識到職業人角色不同于學生角色,要克服依賴心理,敢于面對競爭。

(二)積極準備,理性行動。

1.科學規劃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是個體職業發展的設計思路和行動方案,在了解自我、了解職場(知己知彼)的前提下,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從而使求職應聘和職業發展方向明確、目標清晰、措施具體。當然,大學階段所做的職業生涯規劃還需要在職業生涯中不斷完善、修正。

2.積極做好求職準備。大學生的求職準備包括知識準備、能力準備、心理準備和材料準備。知識準備和能力準備是在修業過程中逐步積累的,心理準備主要是樹立信心、克服緊張心理。求職應聘前的準備關鍵是材料準備,包括收集招聘信息、求職簡歷或求職函的制作、儀容儀表準備及其他材料的準備。

3.善于利用求職資源。圖4是2010年湖南省內8所地方高校(3所本科高校、5所職業技術學院)的畢業生求職成功的途徑及其分布比例。從圖中可以看出,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求職資源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可見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應聘過程中要善于利用各類資源。

圖4 湖南省部分地方高校2010年畢業生求職成功的途徑及比率

[1]高志強.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9-9.

[2]高志強,許春英,黃擁軍.大學生就業的職業障礙因素及對策[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4):4-5,14.

[3]許敏.試論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現狀及發展[J].繼續教育研究,2009,(1):169-170.

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全面提升獨立學院學生就業能力的研究與實踐》。

猜你喜歡
畢業生崗位職業
9歲的高中畢業生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一個沒什么才能的北大畢業生
在保潔崗位上兢兢業業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最“叛逆”的畢業生
張曉東:倒在崗位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