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整合性

2011-11-13 10:31張永芳
中國教育科研論壇 2011年10期
關鍵詞:整體素質素質教育發展

張永芳

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對普遍提高全體公民的整體素質負有重大的責任。但是,長期以來以智育為核心,面向少數尖子學生,以分數為主要衡量標準,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和身體心理素質教育及個性發展的“應試教育”,越來越暴露出它不能全面承擔起提高全民整體素質重任的弊端。素質教育就是在批判這種“應試教育”的過程中逐漸確立的,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基礎教育的主要目標模式和指導思想。

李嵐清副總理指出:“我們要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因為我們的基礎教育主要是為了提高全民素質?!被A教育,為兒童將來走向社會打好思維與學習的基礎,打好做人、生活、勞動和創造的基礎,從而將我國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成人才資源優勢?;A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說到底是一種“養成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進行“養成教育”,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它必須覆蓋每個受教育者,它本身不存在“淘汰制”,不存在“選拔制”。恰恰相反,它要求把教育的側重點放在可能被淘汰而實際不能淘汰的那些所謂“后進生”身上。這在教育觀念上是個大的變化,也是當前基礎教育工作要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原因所在。正如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院院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顧明遠教授指出的:“素質教育是一種通識教育,它不完全等同于基礎教育,但基礎教育必定是素質教育?!睂崿F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務。

“應試教育”指以應付升學考試、片面追求升學率為目的的教育?!皯嚱逃睙o法完成提高全民整體素質的使命,只有轉軌,實現素質教育回歸。我國基礎教育才能走向現代化。

1素質教育的內涵

1.1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發展的教育,是貫徹教育方針最有利的教育模式。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碑斍吧鐣髁x現代化建設面臨著種種挑戰,只有全面發展的人才才能適應這種挑戰。

1.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的教育。它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只有實行這種面向全體學生的“成功教育”,才算是為提高全民整體素質服務的教育。

1.3素質教育是一種重視個性發展的教育。它重視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使學生能夠主動、活潑地發展。當今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競爭十分激烈,只有具有創造能力、競爭能力的人,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只有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才能達此要求。

概括起來說,素質教育的內涵主要是“兩全一化”,即面向全體、全面發展和個性化。

2素質教育的特征

2.1全員性。即面向每一個學生,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承認教育對象的全員性,就意味著不但要保障少年兒童受教育的權利,而且還應給他們以均等的機會,促使每個人都獲得成功。即使是“差生”和殘疾的兒童,也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其自尊心、自信心,開發其潛能。這種全員意識,應該體現在教育政策的制定、內容方法的選擇和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所以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有普及意識、淡化選拔意識、杜絕淘汰現象。要創造一種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兒童。

2.2全面性。即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形成合理的包含思想品德、知識技能、身體心理諸方面的素質結構?,F在大家比較重視智育,智育被過度強化了,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就會處于相對薄弱的地位,如果這種狀況得不到改變,那就不能認為是實施了完整的素質教育。

2.3主動性。即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展健康的個性,包括自我意識及興趣、愛好、性格、特長等個性心理品質。只有讓學生主動發展,人才規格才會有多樣性.。如果都是機械被動地發展,那將來都是一個模子??茖W技術的發展使世界變得五彩繽紛,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要求人才具有創造能力和開拓精神。只有讓學生主動發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開拓性。只有學生有創造性,培養的人才才會多樣化,將來的人才結構才會更加合理。

2.4差異性。承認素質教育的全員性,就必須同時承認人的差異性。教育者應該尊重這種差別,針對這種差別科學施教,不應該也不能夠用劃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教育對象。成功的教育是為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提供可選擇的發展框架,而不是強迫他們“齊步走”,去“達標”,更不能以其是否“達標”來區分優劣、給予獎罰,而是鼓勵主動發展和爭取進步。這正是素質教育區別于“應試教育”的最大特點之一。

2.5優化性。素質教育強調教育財力、時間、精力投入與產出的最優化,即低耗、高效和長效。它以有限的財力辦最有效的事,它強調師生勞逸結合有度,讓學生自由支配時間,以利于學生個性優化發展,增強后勁,也有利于教師進修提高,優化教學。它區別于“應試教育"高耗低效,急功近利,打疲勞戰、消耗戰,以摧殘師生身心健康為代價。這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在教育效率觀上的分野。

2.6時代性。素質教育要求今天的教育必須考慮到現代社會與未來時代的需要,能夠迎接和適應種種挑戰。只有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迎接種種挑戰。這種時代需要的人的整體素質,用“應試教育”模式是不可能達到的,只有實施素質教育才行。

3素質教育的目標

3.1學會做人。培養學生具有愛國意識、公民意識、良好公德和行為習慣。包括:自信、自尊、自強、自立、自控的能力;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精神;有社會責任感、忠于職守、遵紀守法的公民意識;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尊老愛幼、扶危濟貧、愛護公共設施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傊?,要學做一個文明人,做—個真正的中國人,做—個現代人,做一個有作為的人。

3.2學會關心。主要包括關心祖國、關心環境、關心他人、關心全人類。關心祖國、關心全人類目的是引導學生開闊眼界、拓寬胸懷、熱愛祖國、熱愛和平,以適應信息化、國際化社會的需要;關心環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因為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很多都集中反映在環境問題上,人若不關心環境,則是最大的脫離實際;關心他人,目的是教育學生要正確對待和處理好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培養學生富有同情心,教育他們能理解人、尊重人,具有助人為樂、善于與別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3.3學會學習。旨在為學好文化科學知識和終身學習打好基礎,并學有所長。包含: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能夠科學用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規律,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達到樂學、會學、優學;掌握基本的學習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算、觀察;表達和動手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包括廣泛穩定的注意力、敏銳全面的觀察力、鞏固持久的記憶力、敏捷多元的思維力、豐富的立體化的想象力、信息捕捉和組織能力;具有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

3.4學會健身。主要包括: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養成科學的自覺的體育鍛煉習慣,具有一定的健身技能;有良好的體能和健康的體質;學會一般常用的防病方法和一般突發性危險事件的處理。

3.5學會健心。包括有廣泛的興趣和愉快、穩定的情緒;有強烈的進取心、堅韌不拔的意志、健康的人格和個性;心理和行為協調一致,具有在動態中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對成功和挫折具有較強的心理適應性和承受力。

3.6學會勞動:包括學會生活,有生活自理能力,勤于動腦動手,手腦并用;勞動觀念強。有熱愛勞動的態度、自覺勞動的習慣;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務、為他人服務、為集體和社會服務的勞動技能,并富有一定的創造精神和能力。

3.7學會審美。包括有良好的審美意識,健康的審美情趣,一定的審美和藝術鑒賞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觀,善于分辨是非、良莠、美丑;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能力,有一種或幾種文藝愛好。

教育的本來意義就是以培養、提高受教育者基本素質為目標的。也就是說,教育本身即素質教育,現在之所以明確地提出素質教育,是因為產生了“應試教育”這種背離教育本義的異化現象。這種異化已經并正在對人類發展和人才培養產生負效應。因此,克服異化、回歸本義,確實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實際上就是回歸素質教育。這是一項關系到國家、民族前途的偉大事業。

4基礎教育要轉變的教育觀念

4.1實現學校職能觀和教育價觀的轉變。那種把基礎教育視為教育基礎,認為辦小學只是為中學提供生源,辦中學只是為大學提供生源的學校職能觀,在新的時期已顯得陳腐;那種視升學為學校教育的價值所在,升學率就是衡量學校價值實現的惟一尺度的教育價值觀必須摒棄?;A教育領域必須要建立面向全體、造就全體,為提高全民整體素質服務的學校職能觀和教育價值觀。

4.2實現人才觀轉變。為了使我國的年輕一代和下一代人具有21世紀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應有的政治態度、精神風貌和行為方式,中小學教育應把所謂的“競爭意識”教育轉變為對人、對集體、對社會有責任心和義務感的教育,加強樂于助人和集體主義精神的教育,加強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為中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際主義教育。在這個前提下,培養學生具有正當的競爭意識。

4.3教育教學質量觀需要轉變。要提高全民整體素質,就必須推翻以考分為衡量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觀和價值觀,建立新的現代教育教學質量觀??荚嚥荒苋∠?,分數還是要打的,但必須把它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讓它起有限的作用,千萬不能再把它當作“惟一”的或主要的標尺。不僅要把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勞動技能的數量和質量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更要把學生身體心理素質、精神面貌和行為習慣作為選擇教學內容和衡量教育教學質量的尺度。

4.4學生觀需要轉變?,F代學生觀認為,如果能提供足夠的條件和適當的幫助,所有智力正常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都能學會學習并達到掌握的水平;學生是有著巨大發展潛能和個別差異的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學生都有一些別人不可比擬的優點,我們不能只憑一張試卷上的分數來評價人;學生是有發展權利和需要理解心聲的人。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任何抉擇,都必須以學生的發展利益為重。那些挖苦、恥笑、羞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做法,以及嫌棄“差生”的做法和隨意淘汰學生的做法,不但為道德規范所不容,而且也是違反教育規律的。

5如何克服“應試教育”,回歸素質教育

各級領導要轉變教育觀念。素質教育觀念不僅要入教育工作者之腦,入社會各界人士之腦,更要深入到領導干部的腦海中去。如果他們的觀念不轉變,素質教育自然就得不到他們的重視、理解、支持和倡導,更無法擺上他們工作的決策層面,無法營造出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實施的良好社會氛圍。

猜你喜歡
整體素質素質教育發展
論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如何提升公安機關警務實戰教官的整體素質能力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在素質教育中樹立文化自信
淺析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
區域發展篇
大學生跨欄常見錯誤技術現象分析
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學的質量
圖說共享發展
鐵路職工在職培訓教育原則論述
圖說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