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學生厭學心理及對策探究

2011-11-19 21:38吳麗華
克拉瑪依學刊 2011年2期
關鍵詞:青少年家長心理

吳麗華, 石 剛

(1.中共克拉瑪依市委黨校,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2.新疆克拉瑪依市第一中學,新疆克拉瑪依 834000)

厭學心理是指學生主觀上對學習不感興趣,產生厭倦情緒和冷漠態度乃至厭惡逃避的心理狀態,并在行為中有所表現的心理傾向?,F代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原始的學習需要是一個健康的人類有機體生來就有的一種生物學本能??墒悄壳扒嗌倌陮W生表現出來的狀況卻并不樂觀,就全國各地的調查結果來看,青少年學生中的厭學現象越來越突出,而且學生厭學的年齡越來越提前。厭學不僅影響到青少年的學習,影響到我國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也極大地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應該對此問題加以重視并進行深入探究,克服其厭學心理,為他們培育希望,培育信心,培育力量,培育美好的人生。

一、青少年學生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

1.從學生自身因素來分析

第一,缺乏學習成功的體驗,消極歸因,喪失學習的信心。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很少甚至沒有體驗過學習成功的快樂,并且認為自己失敗是由于能力低,而能力又不能改變,對學習無能為力,失去了自信,因而厭學。也有部分學生也曾經取得過不錯的成績,但教師為追求升學率而更重視并且只注意到班上學習優異的學生,因而他們長期被老師忽視,很少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自信心受挫,看不到努力的希望,慢慢對學習產生消極心理,甚至厭學。

第二,非智力因素發展較差,學習缺乏動力。理想、興趣、動機、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學習的心理動力系統。有的學生非智力因素發展較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興趣淡漠,意志薄弱,對學習有畏難情緒,缺乏學習的動力,意志消沉,學習處于被動狀態,是導致厭學的重要原因。

第三,人際關系欠佳,感受不到學校的溫暖。由于性格孤僻,不良習慣等種種原因,有的學生人際關系差,受到老師和同學漠視甚至歧視,他們感到學校生活沒意思,遂產生厭學心理。

第四,意志力薄弱,逃避艱苦的學習活動。目前的青少年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寵兒,生活中的任何困難幾乎都有父母幫助解決,致使他們意志薄弱,而學習畢竟是比較艱苦的事,需要一定的毅力,因此一些學生一旦在學習上碰到困難便打退堂鼓,害怕學習。長期下去,便產生厭學情緒。

2.從學校教育方面來分析

第一,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導致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目前不少學校仍以應試教育為主,片面抓智育,教學圍繞升學指揮棒轉,在教學成績這座大山的重壓下,教育教學便產生了一些違背教育規律的現象。教師在抓學生成績面前不敢有半點松懈,拼命延長課時,加班加點,學生從早學到晚,雙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各種資料五花八門,各種考試名目繁多。教師和學生都為“分”疲于奔命,不合實際的要求,超負荷的作業量使得部分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感到“學海無涯、苦海無邊”,厭學之心油然而生。近幾年,國家對教材內容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在“減負”熱之中或之后都沒能實質性地減少。通過增加學習時間和作業量來換取成績的方法仍然盛行,這必然讓學生感到厭惡。

第二,學校教育教學手段不妥,教法單調,教學內容枯燥。有的教師沒有素質教育的新觀念,不注重教材、教學法和學生心理的研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過多采取“填鴨式”的教學,難以使學生在思考中收獲成功的經驗,享受一個“思想者”的樂趣;教學拘泥于課本,囿于教材,未透徹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和難點、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在教學中把夾生飯給學生吃;教材枯燥,教學方法呆板、單調,教學語言不生動,缺乏邏輯性;教師所教的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脫離,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實行“滿堂灌”、“題海戰術”,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壓抑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師不把學生作為真正有感情的人,而只是把他們當做考試的機器,不少學生就會失去對獲得知識的興趣,產生厭學心理。

第三,師生關系緊張,老師對學生態度粗暴。在學校中,教師的工作態度、道德修養、個性品質、能力氣質、言行舉止都時刻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有的教師由于受社會不良風氣和市場經濟副作用的影響,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動搖,工作熱情減退,責任感淡化,他們對學生的態度冷漠生硬、粗暴,對學習較差的學生動不動就諷刺挖苦、體罰或者變相體罰,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在教育教學的具體行為中夾雜教師本人利益,降低了教師的人格力量,造成師生關系緊張,部分學生對他們產生反感,導致學生對該老師所教科目學習興趣下降,甚至產生厭學。

3.從家庭教育方面來分析

首先,家長的高期望、高要求與學生發展失衡。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家長對孩子的高期望呈低齡化趨勢,對孩子成績的高期望不僅沒有減弱的趨勢,而且呈現對孩子各種特長的高期望。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不管孩子的主觀愿望及心理承受能力,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盲目地讓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興趣班,購買許多輔導材料讓孩子加負,當成績達不到家長的標準時,就會受到家長的指責或打罵。有些家長由于虛榮心作怪,總是拿別的孩子和自己孩子比,這些都會使孩子逐漸產生逆反心理和對學習的畏懼及厭煩情緒。

其次,家庭教育方式不當或情感缺失。家長忙于事業,無暇管教孩子;對孩子管教太嚴或太溺愛孩子;重利輕智,重錢輕學,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家庭氣氛不和諧、家庭變故等因素都可能成為學生厭學的導火線。

4.從社會方面來分析

由于社會競爭激烈,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學校教學就難免會在難度和深度及速度上大大超越課標,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加上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不得法,導致學生們產生學習上的厭學情緒,這是學生厭學現象的社會心理因素。此外,現在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如拜金主義思想、享樂主義傾向等不良風氣及“讀書無用論”的思想等,都是造成學生厭學的社會誘因。

二、糾正青少年學生厭學心理的對策

針對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我們應當綜合考慮學生自身、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從學生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等多方面入手,從中尋求解決學生厭學問題的有效途徑。

1.真誠地熱愛和關心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一位教師,也就喜歡學習這位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必須擯棄“師道尊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真誠地熱愛、關心和了解每一位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傾聽學生的意見,真正尊重、理解和接納每一個學生,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尊重和配合,才有助于優化學生成長的環境。真誠地愛學生不是溺愛,不是討好,而是要在愛的同時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親師才能重道,學生由愛老師而過渡到愛老師所教這門學科的比例相當大,特別是小學生。對厭學的學生,教師更要充分向他們表現出熱忱、喜愛和重視之情,在情感上多一些傾注,多看到他們的長處和閃光點,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維護和幫助學生樹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金鑰匙。對于學習上的困難,要幫助他們正確分析和認識導致學習成績落后的原因,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并指導他們有針對性地加以改進。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他們的進步給予充分肯定,逐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自尊心,又讓學生感到溫暖,增強了自信心,他們的學習勁頭會越來越足,厭學心理自然會慢慢消除。

2.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充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積極的因素,是學生獲得知識、自主創新的強大內動力。傳統的教學追求學習的短期效應,追求學習上的快樂成為次要的激勵因素,愉悅感正在遠離學生,嚴重背離了學生心理發展的需求,使學生厭倦學習,認為學習一點樂趣也沒有,是造成學生厭學的重要因素原因之一。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陣地。因此,我們應該優化課堂教學,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的問題。

首先,提高教師素質,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課堂教學的優化,學生的發展,要靠教師觀念的更新和積極的引導,要以教師教育行為的變化為前提。因此,提高教師素質,使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是進行課堂教學優化的必要條件之一。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戰線上的一次深刻的變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評價,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通過對新課程的研究、探索,觀念及時得到更新,知識視野不斷擴展,知識結構逐步完善,才可能擔當起素質教育的大任。

其次,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充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我國中小學教學長期以來普遍采用傳遞接受式的教育模式,過分偏重智育,單調枯燥,使學生始終處于接受教師提供信息的地位,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充分發揮。成功的教學應是教師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管理者和推動者,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的注意和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由消極被動地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樣做不但能切實提高學習效率,而且使學生對學習充滿激情,不再有厭倦的感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

3.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對于學習困難的厭學學生,最重要的是改變他們不良的自我概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失敗,改變消極的歸因傾向。教師在教學中要放低要求,有意識地、有針對性地創造機會和條件,幫助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成功,讓學生們看到自己的長處,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教師對他們經過努力而獲得的哪怕是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應特別珍視,都要以適當的方式加以肯定,讓他們感到自己正走向成功,從而激發起他們的求知欲望,對學習充滿信心,使他們在學習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啟動他們的內在動力。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設身處地地為他們創設表現長處、發揮特長的舞臺。每個學生身上都會有閃光點,教師要善于捕捉,有針對性地組織“故事會 ”、“演唱會 ”、“朗誦會 ”、“體育競賽 ”、“小發明”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各自的才能得到發揮,感受學校生活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進而逐步消除厭學情緒,樹立自新上進的信心。

4.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充分啟動學習的動力系統

非智力因素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系統,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發動、維持、調節作用,是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大量實例表明,很多厭學學生的智力未必差,而是他們的非智力因素較差,以致在學習上慢慢地掉了隊。然而,這種非智力因素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習得的。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等方面有意識地滲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育,比如采用榜樣示范對學生曉之以理,激發學習動機;幫助學生確立適宜可行的目標,以目標來引導,讓他們在由低到高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希望,激勵理想;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多樣性的教學形式、新穎多變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學習和交往中的各種困難,使學生遇到困難不畏懼,并設法克服困難,同時從中體會戰勝困難的快樂,樹立自信,培養堅強的意志。學生學習的動力系統一旦得到啟動,消除厭學心理則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5.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實際生活中,有些厭學學生在學習上落后,往往是由于學不得法,他們在學習中往往沒有目標,抓不住重點,消極被動,不知道該如何安排時間,如何分配精力,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只是滿足于能按時上課。這類學生一旦掌握并形成適應自己的好的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業成績就會大幅度地提高。因此,教師在幫助他們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讓他們學會學習,增強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消除不良心理,變“厭學”為“愿學”,變“拙學”為“巧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要靠學生多次反復實踐,因此教師要有耐心,加強指導,并進行及時檢查和督促。

6.學校、社會、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形成一種目標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齊下的機制是十分必要的。

學校要注意與家長溝通,與社會聯系,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社會、家庭環境。

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寬松的、良好的、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氛圍,要嚴格要求自己,時時處處給孩子起表率作用,使孩子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首先,家長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簡單、粗暴,動輒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溝通,了解其思想動態,給予及時的關心、指導。父母要鼓勵、理解和信任孩子,不要求孩子做得最好,只要求其能做得更好。其次、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絕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將來能考個好成績,上個好學校,這無可厚非,我們不反對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應更加重視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社會要加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弘揚正氣,打擊歪風邪氣,大力凈化社會風氣,優化社會大環境。社會教育機構要積極為青少年組織各種活動,為他們學習知識、鍛煉體魄、增長才干、陶冶情操提供方便,豐富青少年的業余文化生活。

總之,厭學的學生不是天生的,厭學的學生仍有強烈的上進愿望,只要教育者能充分尊重學生,能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對癥下藥,引導得法,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問題,潛伏在他們心中的愿望,就會轉變為內在的強大動力,幫助他們跟上同學們前進的步伐,與大家一起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只有這樣,學校才可能真正成為每一個青少年無比向往的樂園!

[1]孫天正.教師素質教育理論叢書 (師生關系卷)[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9.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

[4]吳增強.當代青少年心理輔導:向成熟發展的科學[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青少年家長心理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發明家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心理感受
家長請吃藥Ⅱ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心理描寫點亮全篇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