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之魂

2011-11-20 17:16張如騰
福建文學 2011年7期
關鍵詞:方塊字方塊筆畫

張如騰

漢字之魂

張如騰

也許,你來到人世間,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產房里的漢字。自然,你不認識它們,只是會覺得它們十分美麗。

漢字無處不在。遍野高粱、玉米似的漢字,養育了中華傳統美德和偉大的民族精神。人們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在漢字的海洋里游弋,目染耳濡,心領神會,能沒有漢字的優良秉性嗎?

漢代史學家、文學家班固說,“愛國如饑渴”。中華民族渴盼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我以為就是漢字與漢字文化熏陶出來的。

漢字本身就是統一的楷模。文字之初基本上是圖畫,后來分道揚鑣,絕大多數嬗變為字母,漢字則仍沿著圖畫走下去,簡化圖形為筆畫。漢字筆畫依然是在蘋果梨子般形狀比較接近的“塊塊”內安排,可利用空間依舊是多方位的,如“米”字,筆畫占領四面八方。用字母拼寫的文字只能一個勁地朝一個方向書寫,形成兔子尾巴大象鼻般長短懸殊的“條條”。

“塊塊”與方塊只有一步之遙。方塊更美觀,使用更方便,“塊塊”很快就成熟為方塊,漢字完全統一了形狀。漢字不管筆畫多少,無論結構復雜到什么程度,都是一個方塊里的統一體了。以方塊自律而規整的漢字,排列起來像國慶閱兵的方陣那樣齊整、美觀、威嚴。拼音文字的“條條”望“中”興嘆。

方塊字方正又大小一致,可以隨意調換位置,就像劇場里的座位誰坐哪個都行,這就激發了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靈感?;钭钟∷⑿g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也可說是漢字方塊化、統一性的凱歌。

漢字以表意為主,所以能統一著方言。我曾在閩西的清流縣城看過一些演出。節目演到最后,為了體現“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边@么個理念,往往是由角色們互相招呼著退場:“giàng”“giáng”“láikèlí”分別是用拼音字母拼出來的福州話、閩南話、客家話(清流)不同的字(詞)。其實,用方塊字表示就是一個統一的“走”字。眾方言由方塊字統一的“哪里”,要是分別用字母拼音造字,那就會很不統一:福州字“dèngnér”、閩南字“duōluò”、永安字“xiādì”。福建還有莆仙話、建甌話、南平話等方言,相當復雜,一省猶如此,全國何以堪!

漢字各種方言都適用,所以能以一條統一而又唯一的文化生命線,把言語不同、風俗習慣不同、血統不同的眾民族串聯在一起,形成有著共同“漢字血統”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所以,江澤民說:“中國是靠文字統一的國家,中華文化能夠使大家統一起來?!?/p>

再沒有比國家統一更重要的統一了。感謝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一個充分體現愛國精神的方塊字,那就是“國”字?!皣钡姆斌w字是“國”,方框內一個“或”字?!墩f文》:“或:邦也。從口從戈,以守一。一,地也,通作域?!卑罴磭?,口是丁口,人持武器守衛疆域內的所有地方,就是保衛國家,維護國家的統一與完整?!鞍睢弊衷偌觽€方框,讓人想到國境線,想到萬里長城,進而想到方框內那一點是祖國寶島臺灣。臺灣詩人余光中說,太初有字,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我們民族的向心力就必然存在。

太陽和雨本是勢不兩立的,陽光避免了太盛,雨絲避免了太密,就交織出比壯錦更奇麗的太陽雨。漢字統在方塊內的筆畫、部首之間是對立、矛盾的,注意了穿插避就,相互照應,就統一而和諧了?!吧弊秩澳尽?,如果沒有全局觀念,大家都往上擠,就成了岌岌可危的空中樓閣?;プ尯笠弧澳尽痹谏?,兩“木”在下,就站穩了。再說,要是在下的兩“木”都我行我素,前者的捺跟后者的撇就會像刀劍交架、較勁,令人擔憂。幸而兩者左顧右盼、互相揖讓,前者的一長捺收斂為短了許多的反捺,后者的一撇也向后避退而縮短,這樣,左右勻稱,整體也平穩、協調,還會讓人想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真好?!叭弧弊窒旅嫠狞c,本可以是大小平等的,我查看了不少楷書字帖,為了富于變化,哪一點都有最小而讓其它點大些的情況,不由得人想到孔融讓梨的動人故事,那四點不就是四只梨子嗎?

偏旁更顯互讓精神,為當好配角而瘦身、變形,如“心”字,做偏旁便讓位站了起來,橫彎鉤扳直了,還三點減為兩點——獻出一點愛心?!皭廴苏?,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保ā睹献印るx婁下》)仁愛之心也是中華傳統美德。當今社會風氣好轉,不是到處都在開展獻愛心活動嗎?

統一與和諧是漢字的魂,漢字之魂給了中華民族許多有益的啟示?!岸Y之用,和為貴?!保ā墩撜Z·學而》)北京奧運開幕式上展示的活字印刷術,就非常突出地排出了一個“和諧”的“和”字。這個“和”字,何嘗不能看作是一種宣示,宣示活字(漢字)是和諧的、美的。另一方面當然是宣傳、提倡,其內容自然是社會和諧。社會與漢字一樣需要和諧,社會和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

社會要和諧,人們要和睦相處,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像漢字一樣有全局觀念和互讓精神,互讓精神是化解矛盾的良藥?!胺蛉吮刂Y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保ā豆茏印の遢o》)有一個故事,很能體現中華民族對互讓精神的崇尚。安徽桐城有一條名為六尺巷的小巷,其碑銘上記載著這故事:“清文華殿大學士張英居宅旁有一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于都,公批詩于后寄歸,云:‘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胰说脮?,遂讓三尺。吳氏聞之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得名焉?!?/p>

這動人的故事太切合漢字與漢字文化孕育出來的中國百姓求穩定、求平安的心理了,人們多么希望這么好的故事就發生在身邊,于是不約而同地移植這故事,將本地的名人安排進去當主人公。故而,此故事有許多版本,情節大同小異,詩的首句略有差異,但時間、地點、人物各不相同。如山東濟陽人明代京官董篤行,河南安陽人明代吏部尚書郭樸,還有江西、湖南、江蘇、貴州等省的歷史名人,甚至有張英的兒子張廷玉,父親的故事成了兒子的故事。

再拿福建來說吧,省會福州孝義街的傳說中有這個故事,發生在宋代,可謂《六尺巷》故事之源。在閩西的永安,故事主人公卻是明代永安貢川人歷任山東監察御使、河南按察司僉事等職的林騰蛟。與其相鄰的清流縣傳說的是明代清流人吏部尚書裴應章。同地區的泰寧縣有個明代兵部尚書李春燁,可能也有這樣的故事吧?好奇心促我上網搜索。果然,《泰寧尚書第古建筑群講解詞》中就說到尚書第主人李春燁的下輩在家鄉大興土木,因地基界墻和鄰居發生糾紛……幾乎所有在外有名人(特別是在京城為官之人)的地方都流傳這樣的故事,流傳面之廣、覆蓋面之大,超乎想象,不可思議。故事表現了謙讓、包容的中華傳統美德,可以這樣說,其生動情節只是個載體,人們借助本地名人,在故事里寄托了對安定、祥和、幸福生活的憧憬。

1958年,中國與前蘇聯關系逐步惡化,雙方軍事對峙,局勢緊張。毛澤東會見前蘇聯大使尤金,就引用了這首詩。毛澤東的意思,是希望雙方都克制一點,禮讓一點,這也體現了“以禮為先,以和為貴,以讓為賢”的美德。世界,也需要和平。

責任編輯 林 芝

猜你喜歡
方塊字方塊筆畫
有多少個方塊
不一樣的方塊橋
結合漢字特點開展漢字教學的實踐探究
筆畫相同 長短各異
——識記“己”“已”“巳”
有趣的一筆畫
謎題方塊
找不同
新時代,新童謠
一筆畫
巧教巧學中國“方塊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