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教師述兩岸親情:一個家族 兩岸相望 三代悲歡

2011-12-08 03:36楊思萍
炎黃世界 2011年9期
關鍵詞:萬華伯父長輩

文 楊思萍

一個普通的高中老師把家族故事寫成了一部小說——《家有親人在臺灣》,獲得了網友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因為這本書不是文學,勝似文學,不談家國,就是家國。

萬華茹,一個大陸普通的高中英語老師,不同于別人的是,她的家中有六位長輩在1949年之際離散到了臺灣。1965年出生的萬華茹,從小便是聽著這些長輩們的故事長大的,到了她邁入中年的時候,兩岸聯系越來越緊密了,臺灣的長輩們終于有機會回鄉探親,于是,一幕幕感人的瞬間便發生了。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萬華茹把這些故事寫成了一部小說——《家有親人在臺灣》。借著廈門舉辦第七屆兩岸圖書交易會的機會,本書在廈門舉行首發儀式,并且邀請有同樣經歷的市民們一起來講述兩岸親情。

緣起:被凄美愛情所打動

聽聞這個線索,記者撥通了萬華茹的電話,電話中的聲音十分悅耳。她介紹說,萬家在當地并不算大家族,但是她卻有一位叔祖父、四位伯父、一位舅舅共六位長輩在國共內戰時期去了臺灣?!八麄兦塾鼗氐慕洑v已經在時間里銹得斑駁陸離,但是卻在我的文學想象中越來越鮮明?!?/p>

最讓萬華茹感慨的是三伯母的人生經歷:年輕時,三伯母是大家公認的美人兒,但是嫁給三伯父沒多久便分離了。萬華茹的三伯父當時是青年學生,流亡混亂中加入了孫立人的部隊,后來成為了臺軍少將;而三伯母癡情地把自己的一生化作了“望夫石”,直到三伯父回家探親,她才發現自己并不是丈夫的至愛,丈夫在臺灣早已娶妻生子;三伯父走后,三伯母便抑郁而終了。

萬華茹告訴記者,年幼的時候,她就知道家里有一個身世極凄涼的年輕女子,大家提起她來,總是有說不出的惋惜和感嘆,直到自己成年后,才完全弄清她的愛情故事,“為了拒絕遺忘,我力圖憑借文字的力量讓她的故事留下歲月的痕跡”。

過程:一邊寫作一邊流淚

從2007年開始,萬華茹就開始搜集材料,她從祖父祖母寫起,雖然是本小說,但是書中的人物全是家族中的真人真事,只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也因為如此,她更是懷著一腔情感來書寫這些往事,想起他們那些濃墨重彩的傷痛,或是浮世慘烈的命運,她常常寫著寫著便淚流滿面。

三年前,萬華茹的另一位伯父去世了,這位伯父是臺灣的“榮民”,終身未娶,在得知自己患了絕癥后,伯父回到了家鄉,并且死在了自己的老家,“他就像一片疲憊的落葉,溶進了故鄉的土地”。在他下葬的那天,萬華茹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那時候,她就有一個強烈的感觸,一定要把“榮民”的故事寫進書中。

“我的‘榮民伯父,他在臺灣是有點被歧視的外省人,在大陸又是被遺忘的臺灣人,他掉進了歷史的裂縫中,受到一生的傷害?!痹谌f華茹的筆下,伯父一生的苦難終于被大家所認知,“我在寫作的時候,手邊常常放著一條絲巾,邊寫邊擦淚,有時根本無法構思文章章法,只想把他們的故事寫清楚”。

出書:網上參賽意外獲獎

2009年,萬華茹的這本書便寫成了,整整15萬字,字字都是她的心血。最初,她也沒想到能夠出版,只是先發給親朋好友們看看,便一直存在電腦里,而親朋們看后也都唏噓不已。有一天,她偶然在網絡上看到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賽的消息,便懷著試試看的心情投了稿,誰知道,竟然獲得了網友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2010年4月,萬華茹去北京領獎,她的這部小說獲得了大賽的二等獎。

著名學者陳子善是這樣評價這本書的:不是文學,勝似文學,不談家國,就是家國。于丹則是這樣形容:平凡小人物在中國一段大命運中演繹過悲喜今生,不刻意煽情,隱隱縈旋著欲說還休的味道。

(轉自《海峽導報》)

猜你喜歡
萬華伯父長輩
股神榜:長電科技、萬華化學、華宇軟件
一幅油畫
萬華化學中國地區MDI價格調整
這手機厲害
《弟子規》小繪本
《弟子規》小繪本
伯父的黃昏戀
永遠的愧疚
借給伯父一百元
股市陰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