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創新教育途徑的探索

2011-12-14 05:43于殿晨
新語文學習·教師 2011年5期
關鍵詞:創新能力評價思維

于殿晨

新世紀人才不僅要有較全面的素質結構,更需要具備創新的活力,以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的需要。這對基礎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而語文學科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以及學科本身的性質特點與功能,決定了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以下幾種途徑:

一、 在知識傳授中夯實學生創新的基礎

知識為能力奠定基礎,要在科學研究中具有取得創新性成果的能力,就一定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而語文知識作為基礎中的基礎,尤應給予相當的重視。如果沒有語文知識的積累,創新就失去了基礎,學生的創新欲望即使被激發出來也很難具備真正的創新能力。這里要指出的是,我們也不能把語文基礎知識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來追求,不能滿足于學生只把學到的語文知識儲存起來,而應當引導他們拿出來應用,去獲取新知識,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創新。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的教學目標是“為解決具體問題搭一座橋”,他認為在搭橋前,先應讓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新知識,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創新。

當然,語文知識的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教材之內,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削弱了創新力產生的基礎。語文教學必須使學生的學習超越課本,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甚至向其他學科延伸,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吸取知識,認識社會,感受生活。我們知道,廣博的知識修養是創新智慧之花盛開的沃土,特別是在當今各學科相互滲透、綜合發展的趨勢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尤為重要。

二、 在改進教法中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對學生來說是新的問題。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識,并能把這些知識廣泛遷移到新知識中,學生才能逐步形成創新思維。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語文學科不僅是工具學科,同時也是一門訓練、培養創新思維的基礎學科。要培養創新思維,就要變就范式教學為創新式教學。前一種教學方式不能給學生留下積極思維的空間,不允許學生有任何意義上的標新立異,抑制了學生的思維。而創新式教學則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我在教學中最常用的模式是啟發式,啟發式教學最重要的方法是探索法,即教師提出問題后,指導學生開動腦筋,幫助學生獨立思考,通過啟發誘導,鼓勵學生探索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思維活躍、透明,學生看到教師的思維過程,教師也看到學生的思維過程,從而指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思維,師生在尋找答案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都有效地進行了創新思維的訓練。

三、 在品德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個人的素質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讓人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而真正決定一個人能否取得創新性成就的則是水下看不到的那部分——進取心、獨立性、堅韌性、責任心、求異性等創新性格。所以,要培養人的創新能力,一定要注重培養創新性格。尤其在中學階段,培養創新性格比訓練創新技能更加重要。因為我們知道,中學生還未進入直接創造的黃金時期,他們主要的任務是繼承前人的創新成果,在繼承學習中培養創造力和創新性格,創新性格要通過教育尤其是語文教育培養。培養創新性格,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勇于開拓、敢于吃苦、樂于思考、一絲不茍、團結協作、胸懷寬廣、堅韌不拔及自尊自信等品格,一句話,即培養學生日后成為創造性人才所必備的博大的人文精神。中學語文課本中能培養上述品格的篇目很多,我們要在教學中注意滲透這些品格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各種高尚人格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他們日后發揮創新能力、實現人生價值奠定下深厚的人格底蘊。實際上,我們語文教師就是學生的人生導師。

四、 在語文活動中激發學生創新的火花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自由地、有選擇地吸取知識,能促進他們追求、探索新知識。近年來我校舉辦的語文活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單向個體活動,如古詩詞欣賞、辦語文手抄報、時文選讀等。這類活動不僅使學生增加了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還能使他們孕育新的觀點,激發創作的靈感,并訴諸筆端;另一類是多向集體活動,如文學沙龍、熱點問題討論以及學生辯論會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和教師以及其他外來人員地位平等,大家隨意交流、辯論。在這種氛圍中自由寬松地進行思想的交流,同學們常常超越老師思維范疇,對某些問題產生新的觀點和想法。這些觀點和想法也許對于別人是陳舊的,甚至還是幼稚的,但對于他們來說可是難能可貴的新思想的火花。學生參加這樣的活動,拓寬了思路,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實在是一舉多得。

五、 在生活實踐中幫助學生獲得創新的源泉

應試教育下的語文教學存在許多弊端,忽視生活實踐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則是最有害的一種。生活對于應試教育下的學生來說似乎成了一種奢侈品。眾所周知,在基礎教育階段,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之間的關系較其他學科更緊密,語文學習一旦失去了生活這一源頭活水,就很難談得上真正在教學中培養創新力。所以,語文實踐一定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使語文課堂成為展示生活的舞臺,生活實踐成為語文學習的課堂。要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使他們有時間去接觸生活,參與社會實踐。諸如進行實地考察,撰寫調查報告,了解社會動態,組織新聞采訪,參加公益活動,品嘗生活甘苦等。

要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悟人生、洞察世事,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同時通過生活實踐培養健康、豐富的生活愛好,從而陶冶情趣、情操,愉悅地開闊視野,振奮精神??偠灾?,語文教學只要回歸生活,就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永不枯竭的創新的源泉。

六、 在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創新的比例

教學評價在教師和學生行為的塑造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作用,有什么樣的教學評價,就會產生什么樣的教學和學習效果。傳統教育之所以存在很多的問題,就是因為和它相配套的評價體制束縛了師生的手腳。要真正實現創新教育,就要改革教學評價體制,在評價中凸顯個體的創造性,給個體以獨特的闡釋、理解、表達的空間。作為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我們要想改革教學評價體制談何容易,但我們不能知其難而不為之,我們要在允許范圍內進行努力,在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創新的比例。比如在平??荚囍?,我們在考知識記憶性和技能技巧性的內容的同時,還可考一定量的沒有統一標準、可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以表現學生創見的題目。這樣,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就會重視自己擴散思維、求異思維等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考試形式上,我們還可以筆試和口試相結合,閉卷和開卷相結合??傊?,教學評價要力求民主性、開放性、激勵性,以促進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

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學中探索出的不成熟的幾點做法,需說明的是,關于某一方面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哪一途徑不是絕對的,只是說某一途徑主要培養哪一方面的能力。當然,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途徑還有很多,不同的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和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自己的特長“因材施教”,但最關鍵的一點是教者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大膽創新,在具體教學中摸索出更多的實施創新教育的方法途徑。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實驗小學】

猜你喜歡
創新能力評價思維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